您现在所的位置: 主页 > 湖人 >

黑海战争 第一次接近时

发布时间:2023-12-11 16:45 录入:admin 热量值:3218

讲述国防军事故事,感受世界军事风云,分享非凡军事科技,谢谢关注!

引言

世界看似太平,实则一直战争不断,从科索沃到叙利亚,从塔利班到萨达姆,从海湾到中东。

如今,俄乌激战正酣,之所以俄乌冲突这么久而停不下来,实则是背后两个超级大国角力的结果。

乌克兰的背后是美国,美俄之争才是真正的暗流涌动,这场战争背后,暗藏的是美俄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各相关领域的对抗。

那么,俄美在这场战争中又是如何暗中较劲的呢?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貌”,我们通过今年3月份发生的“黑海坠机事件”来剖析俄美军机空中对决背后的状况。

今年3月14日,美俄两款战机在黑海上空上演了一场空中对决,一款是美军主力察打一体无人机,一款是当年苏联时期战机的巅峰之作,一款无人机,一款有人机,在用途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事件回顾

3月14日上午,美国一架“MQ-9”无人机飞抵克里米亚半岛地区黑海海域上空,俄空军在侦测后,迅速派出两架“苏-27”战机前往进行监视。

,美军“MQ-9”无人机坠毁在克里米亚半岛以西海域,事件之后,双方各持一词。

美国认为,当时这架美国无人机正执行例行任务,但俄军升空监视跟踪的“苏-27”战斗机,进行了不安全机动,导致两者相碰,或者俄战机使用了机载武器,才导致这架无人机失事。

而俄罗斯则表示“MQ-9”无人机是由于在该区域动作过猛,与水面相撞才导致的坠毁,“苏-27”战机并没有使用机载武器与无人机发生接触。

随后,美国也在16日公布了一段“MQ-9”无人机坠毁前的视频画面,应该来说,在此次事件中,俄罗斯飞行员实施的拦截动作展现出了苏联空军一贯以来,传承下来的剽悍的气质与风格。

其实,这种空中拦截任务是一个常见情况,追逐与被追逐,驱离与被驱离的戏码可谓是经常上演。

那么,为什么时常发生的事情在这次会导致了一架无人机的坠毁呢?

这可能要从两架飞机的性能开始说起了

美制MQ-9死神无人机

“MQ-9”无人机是由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基于MQ-1无人机基础之上,开发出来的一款长航时,中高空,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执行攻击,情报收集,监视与侦察任务。

2002年,被正式命名为“死神”无人机,“MQ-9”无人机拥有一幅接近20米宽的机翼,使其拥有很好的展弦比,在低速下拥有很好的升阻特性,适合低速长航时远距离飞行。

续航时间可长达27小时,使得其可以长时间滞留于空中,搜集情报或者是进行攻击。

“MQ-9”无人机的尾部有Y字形尾翼,也是其一大特点,好处在于操作时,尾翼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投影面积,可以同时操作该机的俯仰与转向,代替传统的垂尾和平尾。

同时由于部件总数较少,降低了飞机的总体重量,在不要求机动性的无人机上使用是相当合适的。

为了能在头部加装航电设备,需要将发动机移至机体后方,而Y字形尾翼又很好地契合了发动机后置这一特性。

因此,这套气动布局也成了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一种主流设计,该机虽然源于“捕食者”无人机,但是在武器装备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它共有六个武器挂载点,可以同时搭载两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和四枚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或者是227千克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113.5千克的小直径炸弹。

强大的火力和超长的巡航时间,使得“MQ-9”无人机一时成为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无人机。

该机从2007年,正式列装美军部队,先后出现在了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可以说,哪里有美军,哪里就有它的身影。

更是在2016年,它发射两枚地狱火导弹,命中塔利班最高领导曼苏尔车队,致其当场死亡。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MQ-9”无人机代表了美国在航空领域,强大的研制能力。

苏-27战斗机的前世今生

与“MQ-9”这种新时代才诞生的产物不同,战斗机这种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的装备,也在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性能。

而由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研制生产的“苏-27”战斗机,更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战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纪60年代,美军开始对战机性能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新的思想,并迅速辅之以行动,研发出“F-15”战斗机。

而苏联也不甘落后,紧随脚步,提出了“未来前线战机计划”,誓要打造一款在性能上,超越美军“F-15”和尚在设计中的“F-16”的一款战机。

苏联政府将任务同时下达给苏霍伊、米高扬和雅克夫列夫三个著名的飞机设计局,同时进行研发。

1972年,各设计局便首次提出了自已的设计方案,在经过多方商讨,原有的“未来前线战机计划”被一分为二,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项目。

一款是由米高扬设计局提供的“米格-29”轻型未来前线战机方案,一款便是苏霍伊提供的“T-10”重型未来前线战机方案。

1975年,这款T-10(即“苏-37”的原型机)完成了空气动力结构,机体设计等方案的初期设计工作。

该机大胆采用了翼身融合体技术,将弓形前机身逐渐与中央机翼面进行融合,成为同一个升力体,并将机身的剩余部分,扩展成为一个后平面扇形区,用以提高整机的升力面积。

其次,该机在进气道的设计方式上,并没有采用像“F-15”战机那样的两侧式进气道和“F-16”那样的下腹式进气道。

而是在机身两侧,采用了楔形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又很好地提升了整体的气动性能,并且整机还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来减轻重量。

1977年,该机完成首飞工作,并于1985年,开始交付苏联空军服役,实际上,从苏联三代机的角度来讲,它的研制进度是比较慢的,相对于“米格-29”来说,“T-10”在设计之初,出现过很多严重事故。

对于这二款战机而言,“MQ-9”无人机终究是一款察一体的无人机,其看家本领是空中的长时间滞留,侦察和对地面的打击。

而“苏-27”战斗机本身就是为了空战而诞生的一款战机,在敏捷性和机动性上,都不是“MQ-9”可以比拟的。

美俄两机空中对决

从美国公布的黑海事件视频画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苏-27”战机以很高的速度,向“MQ-9”驶来,并且伴随着空中洒油的动作。

而这个动作也可以说是此次事件的一个导火索,美国的部分军事专家就表示,因为航空燃油虽然比水的重量轻,但是它比水更为黏稠一些,洒落在机体表面的时候,会在其表面进行附着,形成不规则的气动外形,从而导致对飞行的影响。

但是也有专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航空燃油可以附着在机体表面,对气动外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

其影响程度完全是在飞机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飞机正常情况下,在高空飞行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何况是比冰体积和重量还小的燃油附着呢。

更何况飞机还经常穿越雷雨层,难道这点附着在表面的气动外形变化都不能接受吗?

那么,空中的燃油附着对“MQ-9”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画面上看,当时的“MQ-9”无人机也只是信号轻微的丢失,很快就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而当第二次“苏-27”再次进行洒油时,“MQ-9”无人机出现了一段画面丢失的状况,等再次出现画面时,便可以看到,“MQ-9”的发动机出现失灵停车,桨叶也出现了弯曲。

正是基于这点,美国认为,两机在空中发生了碰撞,才导致无人机坠毁的。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对比

甚至外界很多声音,也把这次事故和当年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相提并论。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的一架“P-3”侦察机穿过国际海域,直接向苏联领海飞去,苏联防空军通过雷达发现后,立即派出“苏-27”进行挡截监视。

第一次接近时,它采用标准的拦截动作,向“P-3”侦察机的航道上进行挤压,意图迫使其改变航向,而“P-3”并未理睬。

第二次接近后,“P-3”减速并转向,但是看到“苏-27”离开后,很快又调整航向继续向苏联领海飞行。

当第三次接近时,“苏-27”开加力高速通过了“P-3”的右侧机翼下方,并用垂尾切开了“P-3”一侧的发动机舱,这件事情后来也被称为“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这次“手术刀”的成功,不仅向外界展示了“苏-27”战斗机的优异性能,也让人们看到了苏联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能。

要知道,驾驶“苏-27”给“P-3”做“手术”时,“P-3”的发动机螺旋桨就在它上方几十公分的高度,稍有偏差就会机毁人亡。

除了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差别,“MQ-9”和“P-3”反潜机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发动机的位置上。

“P-3”反潜机的四台发动机位于机翼下方,在“苏-27”掠过时,飞机的垂尾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

但是“MQ-9”的发动机位于机翼后方,并且在发动机的上方还存在着一对Y字形垂尾,如果单纯地只是对螺旋桨造成伤害,基本是不可能的。

其实,便是“MQ-9”无人机在航行时,螺旋桨要进行高速旋转,如果两机发生剐蹭,“MQ-9”的螺旋桨将不可能只是单纯地被击弯了。

要知道,这两款战机在重量上相差巨大,“苏-27”近30吨重,而“MQ-9”仅仅不到5吨,在巨大的重量体积差面前,真要发生剐蹭,整个桨叶会被完全弹飞,或者整个尾部断裂,直接坠毁。

但是从画面上看,“MQ-9”无人机并没有发生直接坠毁,仅仅是发动机停车和桨叶弯曲。

那么,此次黑海事件,究竟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黑海事件原因探秘

1989年,“苏-27”首次出现在巴黎国际航展上,当时,由普加乔夫驾驶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展示出了“苏-27”强大的机动性能。

其中,更是开创出了一个新的“过失速机动”,这个动作被命名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该动作目前是世界上五大经典“过失速机动”之一,这个机动动作除了需要战斗机拥有良好的操作系统之外,对发动机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而强大的发动机,必定会产生涡喷尾流,因而,针对此次坠机事件,就有很多军事专家表示,在“苏-27”战机通过时,所产生的尾流,是“MQ-9”所不能承受的。

战机的空中驱离与被驱离,在各国都有着一套明确的操作流程,一般分为抵近监视和空中喊话,告诫对方已方的存在,使其离开。

其次是挤压航线,空中缠斗,迫使其离开,最后是使用机载雷达进行照射,箔条弹干扰,泼洒燃油等方式,促使对方离开。

而此次黑海事件,由于一方是无人机,所以空中喊话和挤压航线并无作用,因此采取了其它手段。

至于此次黑海事件,具体是如美国宣称的那样发生了碰撞,还是如俄罗斯所说失控坠海,直到现在,也都仅仅是猜测而已。

事件的真相,恐怕只有当无人机打捞上来之后,才会真相大白了。

结束语

无论是MQ-9还是苏-27,都代表了两国航空强大的研制实力,这是不容置疑的,至于谁强谁弱,也是各有说辞。

但不管怎样,在此次黑海坠机事件中,俄罗斯取得了优势。

而要论综合实力,美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俄罗斯与其还是有一定差距,或许在空军领域,双方差距并不明显,但在海军与综合实力上,美国还是高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