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李世民畏魏征译文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2 20:52:22 分类:答疑 浏览:68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第1篇: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不移,上亦为霁威。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

  1.(4分)(1)善于、擅长(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

  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附加注释

  ⒈善:擅长,善于

  ⒉回:回转,扭转。

  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

  ⒋霁(jì)威:息怒。霁:收敛

  ⒌谒告:请假。

  ⒍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

  第2篇:《魏元忠》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唐高宗幸东都时,关中饥馑。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边批:具眼。]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人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而许之,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冯述评]

  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盗之雄”笑田文,不知尔时舍鸡鸣*盗都用不着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高宗临幸东都洛阳的时候,关中地区正发生饥荒。高宗担心路上会遭遇强盗,于是就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提前检查车驾所途经的路线。魏元忠受命后,去巡视了赤县监狱,看到一名盗匪,其言语举止异于常人。魏元忠命令狱卒打开他的手铐、脚镣,让他换上整齐的衣帽,乘车跟随着自己,并跟他生活在一起,要求他协助防范盗匪。这个人含笑答应了,等高宗车驾到了洛阳后,随行兵马虽多达万余人,却不曾丢失一文钱。

  评译

  量才而用,强盗都可以成为使者。世俗之儒用养了一群“鸡鸣*盗之徒”来奚落田文,却不知在当时除了鸡鸣*盗之徒,其他人都派不上用场。

  注释

  ①东都:唐朝以洛阳为东都。

  ②桎梏:枷锁。

  ③田文:战国时齐人,封孟尝君,出任齐相,招致天下贤士,门下食客常数千人

  第3篇:魏王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但春天

  《魏王堤》诗意图不可能没有一点踪影,细心而敏感的诗人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蹄”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诗人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赏析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

  第4篇: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

  第5篇:李白《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这两句是说,钱少阳在风光明媚、景*秀丽的暮春时节,手持白玉杯独自饮酒,悠闲自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交待时间,起势突兀,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图,语意自然,明白如话。

  翻译: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

  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

  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

  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友人钱少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分。“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

  第6篇:征人怨原文注释翻译及鉴赏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原文注释】: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翻译译文】: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鉴赏】: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

  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

  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

  第7篇: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阅读*及原文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海下百

  第8篇:《生民》原文、注释及赏析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祀,居然生子。

  诞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之平林,会伐平林。诞之寒*,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讠于,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艹}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uu,麻麦蹋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维y,维`维芑。恒之y,是获是亩。恒之`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a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r,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n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前言】

  《生民》*古代诗歌。收录于《诗经》,属《诗·大雅》第十一篇,周人记录关于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异的民族史诗。大约早就在周人内部口头流传,西周初年写定。全诗64句,分8章。为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史诗之一,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诗

  第9篇:李白夜下征虏亭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火似流萤。

  注释:

  ①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谢石所建,故址在今*苏南京市南郊。

  ②广陵:郡名,在今*苏扬州市一带。

  ③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④*火:*船上的灯火。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译文:

  坐船从广陵顺水而下,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到征虏亭了。山上的野花像女子涂了丹脂一样娇艳,*船上的灯火像飞动的萤火虫一样隐隐约约闪烁。

  山花如绣颊,*火似流萤。

  征虏亭:在金陵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夜下征虏亭》是一首五言绝句。这两句是说,征虏亭畔的丛丛鲜花,在朦胧的月*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头,依依送别;那*上的渔火和倒映*中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语言如话,意境如画,简洁明快,近乎速写。

  赏析: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短诗。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流畅的语言,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到广陵一带的*中夜景。全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据《(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典故的意思: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

  第10篇:刘基《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刘基《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曰松风*,奎上人居之。有泉焉。

  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

  (0)曰:说。

  (1)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2)槠(zhū)一种常绿乔木。

  (3)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4)寺:指灵峰寺。

  (5)陶山:在今浙*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


标签:注释原文翻译诗人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