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 主页 > 湖人 >

胤禛 胤禩仍望遂其初念

发布时间:2023-12-09 13:52 录入:admin 热量值:3218

康熙的传位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康熙最初的继承人,是二阿哥胤礽。

但是经历了两次废立以后,康熙是不可能再将皇位传给胤礽了。

因此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其他几个皇子身上,这才上演了九龙夺嫡的闹剧。

康熙一辈子老婆多,因此儿子也不少,有排名的儿子就有35人,没有夭折的,也有24人。

如此庞大的一个儿子集团,如果大多数是蠢蛋也就算了,可偏偏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人精。

因此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就成了非常头疼的问题,因此康熙索性就不明摆着立继承人了。

那么康熙是如何一步步安排,将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的呢?如果胤禛在这过程中不能理解康熙的用心良苦,从而走上歧途,这又该怎么办呢?

一、搅浑这潭水,谁也看不清。

胤礽最初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但是在康熙生病的时候,发现胤礽没有一点儿伤心的迹象,所以对他不满。

再加上各路皇子们争相陷害,所以胤礽才被拿下马。

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废太子的时候,康熙比谁都清醒,他知道这个时候不管立谁为太子,其他皇子都会想办法针对新太子。

因此康熙绝对不能表露自己的心迹,越让人看不透,越能够保证平衡。

至少每个儿子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就不会导致康熙不得善终的下场了。

1、打压八阿哥胤禩。

太子胤礽被废后,八阿哥胤禩成为了夺嫡的热门。

康熙非常喜欢胤禩,而且胤禩本人也特别会做人,长期受到周围所有人的赞赏。

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

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康熙

当大家都认为人缘最好的八阿哥稳操胜券的时候,康熙偏偏因为一只不起眼的死鹰,对他进行了训斥。

并且将那些提议立八阿哥为太子的大臣,狠狠骂了一顿。

2、扶植十四阿哥胤禵。

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看似没有什么希望了,八爷党成员中的十四阿哥胤禵,一向十分低调,此时却冒了出来。

他不仅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而且大有取代八阿哥胤禩,成为当朝红人的潜力。

所以说胤禩表面上转而支持胤禵,实际上八爷党内部,在康熙的这种安排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3、扶植三阿哥胤祉。

与此同时,三阿哥胤祉,也深受康熙的宠爱。

早在康熙四十八年,胤祉就和胤禛、胤祺一起被封为了和硕亲王,胤祉是和硕诚亲王。

当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掉的时候,胤祉却得到了康熙的5000两赏银,这就比较有说头了。

因为胤祉文武双全,当时又在给康熙编书,所以也是夺嫡热门。

尤其是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在圜丘祭拜后,居然让胤祉行礼。

所以说在胤礽被废后,胤祉常常以储君自居,这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康熙的行为比较让人迷惑。

五十八年,上有事於圜丘,拜毕,命允祉行礼。

五十九年,封子弘晟为世子,班俸视贝子。

---《清史稿》

整个过程当局者迷,谁也看不透康熙到底想要让谁做继承人。

他甚至把一直敦厚老实的五阿哥胤祺给拉了进来,不仅封他为恒亲王,而且也赏了5000两银子。

所以说康熙这一招实在是太厉害,利用打太极的方式,处理好儿子们之间的关系。

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是看不到儿子们反目成仇了。

那么他是如何让胤禛体会到自己要做储君的呢?

二、康熙在无形中,不断提拔胤禛。

从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了以后,其实康熙对胤禛的态度,并没有特别突出。

如果特别突出的话,可能胤禛也就不安全了。

因此康熙对胤禛的赏赐,永远是夹杂着其他人的。

这就是一种无形的保护,既提升了胤禛的个人地位,又不被他人察觉到异样。

1、不知不觉中,提升胤禛的地位。

比如说在康熙四十八年,太子胤礽复立的时候,康熙不声不响地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都立为了亲王。

这么一来你能猜得出康熙是什么用意吗?康熙对胤禛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对待,但是却提升了胤禛的地位。

康熙六十年,44岁的胤禛奉命代替康熙前往盛京祭拜祖先陵墓。

到了冬至的时候,又代替康熙在南郊祭天。

但是有意思的是,前往盛京祭拜的皇子,并不只有胤禛一个,还有皇十二子胤裪。

此外还有三阿哥的儿子弘晟。

当时弘晟已经被康熙封为世子,待遇和贝子一样。

而且让胤禛代替自己在南郊祭天之前,也曾经让三阿哥胤祉代替他在圜丘祭拜后行礼。

因此这还是一套迷踪拳。

这么一来我们还是搞不清楚康熙最终的继承人到底是谁。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康熙的确是在不断提拔胤禛。

2、让胤禛参与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来。

康熙六十年,胤禛在盛京祭拜结束后,便回京负责复查会试的试卷。

这看似是一件轻松的活,但是却能够让胤禛着手处理选拔人才的重要事务。

第二年,康熙又让胤禛负责清查京城地区的粮仓。

民以食为天,康熙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胤禛对国家农务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此前,康熙在天下巡游的时候,也曾经多次带上过胤禛。

而且代替康熙到地方上处理过很多事务。

因此胤禛在不知不觉中。

胤禛不仅熟悉政务,而且常常在全国各地游走,所以十分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地方吏治也有很深刻的了解。

这些都是康熙对胤禛的培养。

总结:谁得了好处,谁心里清楚。

胤禛最优秀的地方,那就是每天只跟自己比。

他从来不去看周围的皇子,都有怎样的待遇。

他只看自己的今天是否比自己的昨天更好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胤禛深刻地体会到,康熙正在培养自己。

不断交给他事务让他处理,有时候又让他代为祭祖,甚至提拔他为亲王。

这些所有行为,虽然和其他皇子有重合的地方,但对胤禛来说,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既然康熙对胤禛有如此多的照顾,那胤禛自然不会自暴自弃。

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