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 主页 > 湖人 >

韩非子说难 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发布时间:2023-12-09 13:09 录入:admin 热量值:3218

扬子《法言》:“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

文|往者鉴

韩非(源自网络)

韩 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少年时曾跟随儒家大师荀子求学,秦国丞相李斯的同门师兄弟。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以及慎到的“势”集于一身,自成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之集大成者。

《秦时明月》中的韩非(源自网络)

战国末年,韩非学成归来,看到韩国日渐衰落,便怀着满腔热情,想用自己的生平所学说动韩王,大展平生抱负,实现韩国富国强兵的梦想。

可是韩王胸无大志,只求安稳享乐,总是不录用他。

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淫乱无能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的排斥而悲伤。

他考察了以往的历朝历代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其中《说难》一篇正是记录游说之难。

据《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蠡》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足见秦始皇对于韩非的赏识!

此时,正好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国君韩安为了免于战火纷争,便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大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

秦始皇点名招见韩非为使节往秦国拜谒问安。

《秦时明月》中的秦始皇(源自网络)

韩非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陈述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谋,并保证如若计谋不成愿以死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史书并未记载秦始皇看到韩非子来信的真实想法,只有寥寥数语:“秦王悦之,未信用。

”可见,嬴政犹豫不决。

正是这次“秦国说难”使得韩非有去无回。

对于韩非之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韩非口吃。

史料记载,韩非善著书而痴讲话,这可能直接导致秦始皇虽欣赏韩非的才华,却对其所说的话很是失望,进而未给予充分信用。

秦始皇(源自网络)

李斯嫉贤妒能。

李斯对于韩非的才华很是嫉妒,深谙“一闪岂能容二虎之道理”;一如当年庞涓之于孙膑一样,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

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

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

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被囚(源自网络)

秦始皇自己放弃了韩非。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重用韩非,其根本原因在于战国末期,秦国自身对于变法的需求已经减弱,因为经过商鞅的变法,秦国已经有一整套法制制度,很明显这项制度更适合秦国的土壤,对于新一番变法已经达不到更大的影响力。

《资质通鉴》记载:“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由此可见。

其次,韩非身为韩国公子,却一心想要向秦始皇推荐灭韩的策略,要么是为了行“存韩”之法,要么是此人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这些都足以让秦始皇始终有所忧虑。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韩非子》(源自网络)

韩非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五蠹》)韩非之死虽令人扼腕,但其言论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毛主席曾感叹道:“其教孔、孟者,其法亦必申、韩。

”就是说实行教化,需要用孔孟之道,但是说统治方法,就必须用申不害、韩非的学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将它分享给您的好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喜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