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小众菜园 20世纪80年代,见一些谈艺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9 16:56:16 分类:指南 浏览:95


  20世纪80年代,见一些谈艺的文章引用钱锺书的文字,纵上了年纪的周振甫先生在引用钱锺书的时候也很恭敬。看着钱锺书的文字与时人不同,有的甚至就是文言,窃以为钱锺书是清末民初“五四”前后的古人,却不知他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正在修订《管锥编》。20世纪80年代末期,据说有外国人向中国使馆人员打听沈从文,使馆人员却不知沈从文是谁。1995年9月8日,也就是那年中秋节的那天,张爱玲客死异乡,消息辗转传回中国大陆,许多人才知道,在此之前,当人们读张爱玲的时候,她依然健在。

  好像昨天才知道木心,将读未读,所知尚少。那天上网,迎头看到新浪微博上一条消息:“木心20日在乌镇去世。”看虽看到,却不敢信,来得太突然,将这条消息复制下来,发到“99网上书城?小众菜园”论坛去求证,怕误传,还斟酌了一下,标题为《刚从新浪微博知道,木心先生去世了》,然而很快得到确切消息,木心先生真的去世了。

  和许多人一样,我不知道中国文学还有一个叫木心的人。不知道他1927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不知道“”时候他身陷缧绁,连多年所积诗歌、小说、散文、随笔、文论、剧作等20多部手稿也被抄没焚毁。不知道1982年他自费留学去了纽约,那年他已55岁。可是就在我知道他不久的2011年12月20日,他却去世了。直到他去世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不知道,不知道2006年他在79岁的时候又回到了故乡乌镇,隐居写作。而这时我却连他的一本纸版书也还没有看到。

  之所以向“小众菜园”去求证,因为我是从“小众菜园”知道木心的,是在这里头一回读到木心的文字,也看到了众家的盛赞和好评。“小众菜园”版主、作家陈村初读木心便惊叹“如遭雷击”、“惊为天人”。作家孙甘露说:“陈村兄曾赏我木心文字,读后,心悦诚服”。亦画亦文的陈丹青说得更狠,他说:“以前我从来不看中国当代文学,看了木心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看当代文学了。”还有孙郁、陈子善、何立伟等,对木心都有好评。

  这些人是现在的名家,能得其中一个的盛赞已属不易,文章一展便全得赞叹,可见文字了得。木心赢在个体,用字是个体,遣词是个体,修辞立意、长篇短制、情思哲理全是个体。他不属于现在,甚至也不属于过去,他就是他自己。在许多人无可奈何泯然众人,已不敢奢望有奇妙文字出现的时候,他的出现让人眼亮。至于见仁见智自有众说,木心的文章却纯属个人。这就让人想到,文学艺术过上若干时间就需要有人出来提醒,提醒人们文章还可以这么写或那么写,文字世界仍可以别有洞天。仅就刺激人有所兴奋来说,木心是有意义的。他具有提醒意义,提醒写作者不可泯然众人,文学无止境,总会有新的景观。当然,提醒也并非人人能够做到,有心无力也是枉然。木心虽是个体,却有坚持,也有来路,陈丹青说了,木心是有文化传承的,“中国这一块,木心先生的书写背景始终伴随这样一份名单:《诗经》、先秦诸子、屈原、司马迁、陶潜、嵇康、《世说新语》、唐人、宋人,当然还有曹侯同志。西方这一块,大致有《圣经》、但丁、莎士比亚、孟德斯鸠、蒙田、巴斯卡、尼采、爱默生、纪德、瓦莱里、兰姆……”

  从时下的中国来说,木心属于夭折,刚被人们知道,还没等和这个世界好好唠唠,就走了。2006年第5期《南方文坛》载李静《“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木心散论》,其中一段话,今天读来还是让人慨叹:“迄今为止,木心在内地还只是出版现象,而非文学现象。内地文坛尚未做好准备来接纳这位80岁的‘新作家’。或者说,木心的文学不符合内地文坛长期形成的精神尺寸。”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本来根基就浅,土壤也薄,我们与废名、徐志摩、张爱玲、沈从文、周作人等又暌违了许多年,终于迎回一个木心,转眼又去了,好在还留下了作品,这回不会再没了,可以慢慢看,文里文外去悟。也许还会有人来为人们有所提醒,也许我们中也可以出现有书写背景的人。

  (作者为作家、资深独立评论人、自由撰稿人)


标签:知道文字提醒文学不知道菜园去世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