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法国利比亚 引言石油也被称作“黑金”,其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3 12:26:22 分类:网络 浏览:138


  引言 石油也被称作“黑金”,其价格35年时间内暴涨48倍。从1973年每桶3.011美元到1980年32美元,再到2008年的147美元。

  黑金真的容易让人冲动。这不,伊拉克战争一波未平,利比亚战争一波又起了。

  2011年3月20日凌晨,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这一天,恰恰是伊拉克战争8周年。

  利比亚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同“生日”,无疑引发了人们是否会重蹈覆辙的联想,但最让人困惑的是,法国这次为什么冲在了前头?

  以往这种事儿,大都是美国领头干的,而且伊拉克战争,法国还拒绝参加。这次却反了过来,萨科齐兴致勃勃,奥巴马却一脸无奈,他在巴西的“决不派出地面部队”的表态,更是让人觉得美国这次是有意后退,给法国“领航”创造条件。

  那么,法国这次为何如此“拉风”呢?

  其实,这倒是很符合萨科齐的行事风格,他是那种能站在前面,决不站在后边,能站在中间,决不像黄花鱼一样溜边的人。而且如法国人自己的评价,萨科齐拉风已然成瘾,做什么事情似乎都特别拉风。

  一句话,镜头感过于良好。

  萨科齐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地喜欢表态,一些表态很得罪人,另一些表态则常常令自己难堪。这种爱好也使得他在利比亚问题上变得骑虎难下。还是在卡扎菲与反对派对峙之际,萨科齐“敏感”地意识到,卡扎菲大势已去了。然后,他便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贸然承认反政府力量,并如愿成为世界上的唯一。结果呢,在萨科齐沾沾自喜英明之举时,却同时犯下了大错,并得罪了三方。

  首先得罪的是“老朋友”卡扎菲

  在萨科齐与利比亚反对派握手言欢的那一刻,卡扎菲强烈地感受到萨科齐“变脸”艺术的炉火纯青,因为仅仅在3年前,萨科齐还在爱丽舍宫铺红毯高调欢迎卡扎菲访问法国。当时,萨科齐不但展开双臂迎接卡扎菲的到访,还允许他把贝都因人帐篷支到了爱丽舍宫的附近。

  可现在呢,看到卡扎菲似乎“大势已去”了,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转脸将曾经拥抱过的老兄当成了活靶子,而且一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架势,让卡扎菲心伤,让旁观的人心寒。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没什么可说的,立马与法国断交,并且更猛烈地攻击起反对派来。

  第二个得罪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本来欧盟是要就利比亚局势进行紧急磋商,而偏偏就在峰会前一天,萨科齐自行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让默克尔等人极为难堪。

  不仅如此,萨科齐此举还等于是逼着德国就范。近年来,由于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使得法国在欧盟的分量今非昔比,也醋意大增。为此,萨科齐祭起了一个“环地中海联盟”的设想,以期对应德国的强势。但萨科齐的这个杰作却命运多舛,从一开始就遭到利比亚和德国的南北夹攻,这也是萨科齐近年来比较恨卡扎菲的地方。因此,当他意识到利比亚反对派可能得势时,便抢先接受了反对派所有条件,以期反对派上台能为自己的杰作歌功颂德。而抢在欧盟峰会前承认反对派,也就等于是和德国摊牌。

  可默克尔不是“软柿子”,闻讯后大光其火,并打定主意不配合法国的利比亚行动。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在安理会就“1973号决议”投票时,德国加入了4个“金砖国家”的“弃权票”阵营,而且是唯一不理睬法国提议的西方大国。此后更是对法国发起的利比亚战争持隔岸观火的态度。

  第三个得罪的是外交部长朱佩

  让朱佩很下不了台的是,他还在布鲁塞尔谈判时,萨科齐就自行宣布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他不仅无法向欧盟同仁交待,而且身为外交部长,这么大的事儿竟然是事后知道的,心里也相当不是滋味。

  得罪人固然麻烦,但最麻烦的,还要说是对形势的误判。

  本来,萨科齐是想在世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过人的判断力,可没成想,话音未落,反政府一方就“意外”地落在了下风,甚至于,反对派领导人都准备好要跑路了。

  这下萨科奇急了。如果反对派就此溃败,不仅“环地中海联盟”的如意算盘要落空,而且他自己也会成为民众的笑柄,要知道,2012年可就要进行大选了。而在国际舞台上,萨科齐也会很没面子的,拉风没拉好,却落得闪了腰,岂不成了国际笑话。

  寝食难安的萨科齐已经没了退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利比亚反对派的事儿,简直比法国自己的事儿都要紧,萨科齐以主人翁的姿态跑前跑后,连哄带骗,硬是促成了“1973号决议”,尔后立马指令法军率先对利比亚动武。

  没成想,法国此举又得罪了奥巴马政府。

  对奥巴马来说,法国冲到前面,虽免去了他做领头羊的尴尬和风险,但也带来了三大尴尬。

  尴尬之一,是法国在没有向盟友全面通报的情况下抢先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这也是利比亚战争开始后,美、英等国对萨科齐政府愤愤不平的一大原因。

  尴尬之二,是奥巴马不得不在国外对利比亚宣战,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尴尬之三,是奥巴马无奈打破不发动战争尤其是不对阿拉伯兄弟动武的承诺。

  奥巴马和他的西方盟友也确实好奇了,萨科齐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打击利比亚?

  其实,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最让萨科齐急的,还得说是日本地震。日本地震和海啸带给世人悲伤,但此后爆发的核危机,却令世人惊恐,在核电工业大国法国更是引起了关于核工业发展的激烈争论。要知道,法国74%的电力来自核能发电呀!法国媒体就说了,尽管法国不是地震多发国,但是该国的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尼斯市周边也处于风险地带;法国一些倡导环保的反对党和民间组织也呼吁,法国应该逐渐告别核电站。

  最给法国政府上眼药的,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她不仅临时关闭17座核反应堆中的7座,对所有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而且还决定每年至少增加200亿欧元投入可再生能源建设,以最终替代核能源需求。这无疑给法国以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萨科齐政府一边嘴硬地进行辩护,一边也在寻找出路,也即核电发展一旦被迫放缓,能否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能源供给?动荡中的利比亚第一时间进入萨科齐的视野。

  从地缘政治和历史上看,利比亚符合萨科齐的胃口。在西方大国中,法国是距离利比亚最近的,而且上个世纪还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多年,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告独立,可以说有丰富的殖民经验。众所周知的是,萨科齐还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人,他声称“有个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最重要的是,利比亚有油。

  作为全球第12大产油国,利比亚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消费的1.8%,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产量的6%,超过85%出口欧洲。利比亚产量虽不在前10,但其石油储量却位居非洲第一,而且油质较好,成本比较低廉。重要的是,利比亚离法国非常近。

  石油巨头也在背后捅鼓萨科齐。在战争爆发前,法国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如果法国能如愿扶植反政府力量上台,则很可能会得到“战后”更大的“能源分红”,这对法国能源业发展及国家的能源安全都很有意义。这也难怪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各国是想要利比亚的石油。这其中,最想要的,也许就是法国了。无怪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苦口婆心地对萨科齐讲,发动战争风险高,可能是要流很多血的,但萨科奇还是执意而为。

  利益所在,刀山也要上。

  (摘自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被折腾的世界:这十年美国搅动世界的背后》 作者:张国庆)


标签:法国利比亚反对派战争石油德国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