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jianguodaye [摘要]《建国大业》作为新中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2 21:41:33 分类:解惑 浏览:123


  [摘要] 《建国大业》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大片,自公映以来,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本文试图透过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与轰动,理性思考了这部电影给予国人的启示,表达了对中国电影的支持与信心。

  [关键词] 《建国大业》;轰动效应;理性思考

  《建国大业》这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献礼大片,投资3000万元,聚集了国内外172位片酬市价总和达4亿元的明星大腕,被誉为“史上最牛献礼片”。白影片全球公映以来,引起巨大轰动。我也在期盼中有幸观看了本地公映的首日首场,其轰动效应也让我对这部国产大片做了一次深入理性的思考:《建国大业》究竟带给国人什么?

  一、带给国人震撼。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实力

  这种震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一是“大”,阵容强大。《建国大业》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它拥有中国影史上最强的导演和明星阵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实力明星。在影片172位明星大腕中,有83位曾经作过电影主角,平均每43秒出现一个大明星。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是难以复制的。总导演韩三平表示,用大腕明星除了考虑到其对观众的号召力,主要还考虑到这部电影中众多波澜壮阔的人物所带有的历史感。最重要的是韩三平导演有个心愿,就是通过这部“史无前例”全明星阵容的《建国大业》歌颂历史胜利者的同时,希望“建立超强的华语电影阵容,以利于和好莱坞对话。”他谈到:“对话是需要实力的”,而且“对话需要的实力,比对抗需要的实力还要强大。如果我们不采用这种方式,华语电影如何在强大的国际电影市场竞争中,既肩负着把我们电影产业做强做大,又同时让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用电影这种方式走出去的重大使命?”于是,

  《建国大业》这部原以为可能会像同样由中影出品的主旋律影片《天安门》那样弱弱地放映一阵的主旋律电影,渐渐被打造成了一部声势超过《赤壁》的重磅华语大片,慢慢炼成了一个气场盖过央视春晚的重大“明星开会”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建国大业》调动了中影集团的一切最优秀的资源。

  从导演阵容看,《建国大业》的总导演韩三平,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中影集团的董事长,以其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做出的功不可没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影业的“龙头”,成为电影界第一位当选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电影人。执行导演黄建新也是国内电影业的重量级导演;影片还有几位客串导演,如陈凯歌、冯小刚、吴字森、陈可辛、张国立、姜文等,个个也都是大腕级人物。

  从演员阵容看,如果仅以名气论,绝对是空前的。影片云集了章子怡、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一批国际影星,刘德华、黎明、梁朝伟等港台偶像明星,唐国强、刘劲、王健、王伍福等伟人“专业户”明星,张国立、陈道明、陈宝国、葛优、李幼斌、孙红雷等内地一线实力明星,刘烨、冯远征、候勇、张涵予等少壮派明星,陈坤、赵薇、黄晓明、黄圣依、王国强等一批深受国内年轻观众喜爱的内地青春偶像明星。

  从幕后制作团队看,编剧王兴东、总策划张和平、摄影赵晓时、化妆王希钟、美术赵京、录音戎、作曲舒楠等,也都是业内清一色的精英人选。

  二是“强”,反响强烈。《建国大业》拍摄制作完成之后,便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在国内,《建国大业》公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热捧,全国首映日尽管是普通工作日,但仍然引来观影人潮。特别是国庆黄金周各大影院上座率均达到80%以上。看过影片的观众一致反映好,值得观看。而且观众在这部影片公映前的关注程度也是历来少见的,据百度搜索数据显示,《建国大业》的检索量也是无片能敌,仅9月13日一天就高达7万多次。在国外,国内还没有公映,就已经有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签下海外版权,并且价格是韩三平主持中影集团以来电影中最高的。

  三是“高”,票房冲高。《建国大业》自9月17日公映以来,票房捷报频传,无论从观众层面,还是观众年龄层都突破预计,可谓盛况空前。截至lO月4日,《建国大业》票房已达到3,27亿元。此前,受观众追捧的影响,一直对票房保持低调的总导演韩三平也放出豪言,“《建国大业》内地票房有望超过4.5亿元。”这也意味着《建国大业》决意冲击前不久刚刚创下内地4.3亿元票房新纪录的《变形金纲2》的冠军宝座。另外,《建国大业》的轰动效应也使其成为票价最贵的国产片。据报道,《建国大业》在上海首映时,多家影院定出了100元的票价,与同期上映的进口大片同等票价,创下了国产片票价的新高,无疑表达了对这部国产大片的信心。

  四是“快”,超越常规。按照以往规律,像《建国大业》这样的献礼大片,至少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其中调整修改剧本半年,筹备半年,拍摄半年,后期制作半年。而实际上,《建国大业》从接到任务到公映,前后仅用10个月的时间,这是史无前例的。

  二、带给国人力量。再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

  据报道,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各地公映时,激动的观众们在场内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带动全场观众一起融入影片的激昂场面,十分感人。一些观众被影片感动得多次流下热泪;有的老人行动不便,由家人搀扶,甚至坐着轮椅,也到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所以说,在庆祝建国六十年之际,《建国大业》让人们通过影片重温了历史,获得了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影片内容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全景展示了1945年重庆谈判至1949年开国大典这段风云岁月。这5年是中国历史上跌宕起伏、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峥嵘5年,出现了众多风云人物。在建国60周年之际,以韩三平为首的中国电影人推出这样一部影片。就是要通过再现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筹备过程的惊心动魄,让今天的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了解这些事件,认识这些人物。影片涉及并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伟大人物及其魅力人格,极具历史厚重感。引用总导演韩三平的描述:“《建国大业》是一部纪实性加史诗性的电影”。

  二是来自演职人员的无私参与。在筹拍《建国大业》的过程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是导演请演员,这次是演员争着找导演无偿参演,甚至不计较角色的主次、大小或有无台词。许多明星大腕把参演这部祖国母亲60岁生日献礼片,看做是一种殊荣。导演黄建新称:“这部电影是电影人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电影,祖国母亲过60大寿,大家都是抱着一种给母亲过生日的心态来拍这部片子的,所以大家都是主动来找我们,无论角色大小,哪怕出镜一秒钟,没台词都愿意。”每位参演的演员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诠释自己的角色,且精益求精。总导演韩三平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谈道:“很多人只有几分钟的戏,却都非常认真,甚至对服装道具研究得比我都透彻。”说到片酬,黄建新导演复述转达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心声:“片酬,如果没有就不给;如果有,就捐给慈善基金。”由于这些明星大 腕们的零片酬参演,影片只有3000万元的成本,导演黄建新也感叹:“这些明星如果按市场价出演。打了一半折扣也要4亿多”。如果真是按照这批明星的片酬算,3000万元的投资连李连杰的片酬都不够。所以,从这些大腕明星的零片酬参演,也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力量,激发着国人的爱国之情。

  三是来自影片的主题曲。影片中的主题曲《追寻》表现出众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物为建国大业追寻真理、追寻解放、追寻人类伟大事业的力量。其中主题曲高潮部分的“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沿用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音乐旋律。使这首歌初次听就感觉既耳熟又亲切,更让人拥有力量。“大爱无疆。大道无垠”,就是影片从革命前辈追寻大道大爱带给我们的无限力量。

  三、带给国人思考。增强了对中国电影的信心

  应该说,《建国大业》的成功与轰动,让更多的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并关注了我们中国自己的电影,并通过几个前所未有的突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气息,从而增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自信。

  一是对传统主旋律影片的突破。资深网络策划人称《建国大业》深刻反映了中国商业电影的特征,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突破,使其更具商业气息。《建国大业》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部新式的主旋律电影,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主旋律电影的抗拒抵触态度和心理,在观影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了影片所倡导的境界。是一部适合50、60、70后,甚至80后、90后年轻观众一起观看,并在影片中各取所需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对于50、60、70后的观众群,影片是一种思旧和对过去的缅怀;对于80后和90后的观众群,也体验了与看其他主旋律影片不一样的感受。应该说。一部主旋律影片适合观影对象的年龄跨度如此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二是对人物塑造方法的突破。特别是在塑造伟人方面,一改过去影视片中伟人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的表现手法,通过伟人非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使其更加人性化、生活化,从神还原为普通人。比如,片中在得知冯玉祥将军在赴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行程中被暗杀之后,同志抑制不住地发火。又比如领袖醉酒戏,淮海战役取胜后。共产党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等中共领袖们则饮酒庆祝,醉倒在柱子边,面红耳赤的则揽着等人高唱《国际歌》,唱得泪如泉涌。这样“奔放”的领袖,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这场戏虽然是艺术创作,但很符合当时领袖们的心境,因为他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也是一群浪漫的人。这样表现伟人更生活化,观众在感情上也更容易接受。

  三是对历史场景表现手法的突破。《建国大业》更加注重历史真实感。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演职人员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道具和服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当时的情景,再现历史真实性。比如,同志在政协会上的讲话语调和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喊口号时“有气无力”的声音,就是在查阅研究了以往录音的基础上,真实再现了当年历史本来的样子。又比如,电影在还原西柏坡会议时,从每个人的人场顺序,谁跟谁一起人场,每个人的表情,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也是整部影片中最讲究的戏。再比如,有观众反映首届政协会议召开时,主席台上挂有孙中山和画像,但画得不像。这段也是参考了很多历史资料的,当时就是那样。还有就是影片对抽烟这个细节动作的处理,在一次抽完烟后,抬起脚,把烟屁股按到鞋底上擦两下;还有他抽完一支烟,为了不浪费火柴,直接把另一支烟接上去点火的样子,就是尽可能地还原了史料中记载的形象。

  四是制作水平的突破。电影是要依靠科技和技术手段实现的。应该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创作、发行、生产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特别是中国电影数量达到连续若干年的增长,并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次《建国大业》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公映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且,《建国大业》全部是在中影集团新建立的北京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完成的,它的成功也向国人和全世界展示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实力。

  [作者简介]邹文武(197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


标签:电影建国大业影片中国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