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郑成月 在接受采访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09:46:40 分类:方法 浏览:148


记者 陈晨

2022年5月6日凌晨,郑成月因病去世。

在几乎每篇与郑成月有关的新闻报道中,“聂树斌案”都会被提及。

1994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郊,一名女子的尸体在一片玉米地中被发现。

一个月后,时年20岁的石家庄市鹿泉县青年聂树斌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当地警方抓获。

1995年,聂树斌因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死刑。

同年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这就是“聂树斌案”的前半部分。

2016年12月,聂树斌被执行死刑21年后,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判,改判聂树斌无罪。

郑成月是“聂树斌案”的推动者之一,也是最早披露此案的公安人士。

杀人案

郑成月是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人,从小生活艰苦。

1978年,18岁的郑成月入伍参军,成为一名侦察兵。

退伍后郑成月被分配到家乡广平县的一家银行,当保卫科长。

1993年,郑成月通过成人考试,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

1995年7月,郑成月毕业回乡,成为广平县公安局的一名刑警。

从警三个月后,郑成月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起杀人案,一名女性被奸杀后投入枯井中。

这起案件的凶手在10年后才被抓获,此人名为王书金。

抓获王书金后,“聂树斌案”的改判之路也正式开启。

2005年1月18日凌晨,正在值班的郑成月忽然接到河南荥阳一名女警来电,询问一个名为“王勇军”的人,他没有身份证件,自述家乡在河北省广平县。

这时的郑成月已经升为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主管刑侦工作。

一直未归案的王书金,他的名字一直在郑成月的办公桌上放着。

经过沟通,郑成月意识到,“王勇军”很可能就是一直在追捕的王书金。

当天早上,郑成月便带着两名干警赶到了河南荥阳,见到了消失了10年的王书金。

“一案两凶”

审问中,王书金的供述让郑成月震惊。

除10年前犯下的那起“枯井案”外,王书金又供出了几起奸杀案。

在押送王书金辨认其中一起案件现场时,他们来到了石家庄西郊的一片玉米地。

当时在场的一位村治保主任却说,发生在此处的案件,杀人犯10年前就被枪毙了。

这起案件就是“聂树斌案”。

之后一段时间,郑成月四处碰壁,没有得到石家庄方面的协助,给上级打的报告也没得到反馈。

后来,河南一家媒体的记者找到了郑成月。

2005年3月15日,《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报道见诸报端,“一案两凶”迅速引发了舆论爆点。

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开始奔走,媒体、律师等社会各方也呼吁重查,搞清楚到底谁是真凶。

在众人努力推动“聂树斌案”重查的同时,2007年,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王书金死刑,但并未将他认定为“聂树斌案”的凶手。

有报道称,王书金曾在法庭上大喊,“我明明杀了三个人,怎么变成了两个?”

翻阅过“聂树斌案”案卷,又掌握了王书金口供的郑成月坚持认为,王书金就是这起命案的凶手。

郑成月还曾以私人名义帮助聂树斌的父母寻找律师,并帮助律师分析案情,寻找疑点。

迟到的正义

郑成月曾在一次讲座中谈起“聂树斌案”的细节。

他说,聂树斌的口供中,将作案细节讲得非常清楚,包括受害者的衣服和丝袜等。

而王书金在供述时却记不清很多细节,但提到了一把聂树斌未曾提到过的钥匙。

从证据学上讲,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能清楚地把一草一木、任何一个细节都讲清楚,这其中一定存在问题。

自从“一案两凶”被曝光后,郑成月便经常受到调查,还出现了一些非议。

2009年,49岁的郑成月被要求提前离岗,不再任县公安局副局长一职,成为一名普通警察。

到了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案”。

经过多次复查期限延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公开宣判,改判聂树斌无罪。

此时聂树斌已被执行死刑21年。

听到聂树斌被判无罪的结果后,郑成月哭了,“这正义的事,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而“王书金案”经过多次审判,终于在2020年12月有了结果。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因犯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判处王书金死刑,2021年2月执行了死刑。

但王书金的罪证中并不包括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

虽然王书金一直坚称此案是他所为,但法院并未认定。

晚年

这些年郑成月除了工作变动外,家庭也遭遇了变故,身体状况也变差了。

为给家中老人看病,2015年郑成月妻子向小额贷款公司借贷30万元,后因还不起贷款被起诉,法院查封了他们的房子并冻结了郑成月的全部工资。

2018年,广平县人民医院诊断58岁的郑成月患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多种疾病。

为了省钱,他选择服用价格相对低廉的中药维持治疗。

当年某公益平台还曾发起众筹,为郑成月筹钱治病。

患病后的郑成月曾在北京的医院进行治疗。

,2022年5月6日凌晨,在家乡广平县去世,享年62岁。

想写一本书讲述聂树斌案背后故事

此前,齐鲁晚报多次报道过聂树斌案,也采访过郑成月本人。

原为齐鲁晚报记者的宋立山曾与郑成月有过两面之缘。

第一面是2015年,宋立山到郑成月家乡广平县对他进行采访;第二面是2016年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二人浅浅交谈。

在宋立山印象中,郑成月个子不高,但充满军人正气。

交谈后发现,郑成月思维敏捷,尤其在谈起“聂树斌案”时,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

“他对这个案子如数家珍,能讲出每一个细节,比如,哪件衣服出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血迹等,能看得出他对这个案子反复调查过多次,掌握得非常深入。

”宋立山说。

在接受采访时,郑成月曾提到,这个案子判断凶手不是聂树斌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认定王书金为真凶。

“因为对这个案子的坚持和推动,郑成月说自己承受了很多压力。

”宋立山说,当时郑成月曾提到,为了避免麻烦,他一直在努力保持低调,但在记者采访“聂树斌案”时,又能感觉到他对推动这个案子、解决这个案子的热情。

2016年,“聂树斌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

宋立山说,他去采访时,起初只看到了聂树斌的母亲,走近后才发现聂母旁边那个戴帽子的男人是郑成月。

这次他没有接受正式的采访,只说自己是陪着聂母来的。

宋立山说,郑成月曾提到,自己坚持推动“聂树斌案”,除了作为一名警察,查清真相是本职工作外,他也很敬佩和同情聂树斌的父母。

“聂母本来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为了给儿子翻案,几乎成了半个法律专家。

聂父因为此事自杀未遂,落下残疾,一个家庭被毁了。

”宋立山说,郑成月本身也是一个父亲,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心情。

宋立山说,从郑成月的言语中,能看出他对翻案的信心,“他当时跟我说,应该不会等太长时间了,这个案子一定会翻案。

这次见面后不久,“聂树斌案”改判了。

宋立山给郑成月发了一条消息。

郑成月回复说,他想写一本书,书名就叫《看不见的战线》。

“他说,其实很多办案细节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比电影里演的还要复杂,他想把这个背后的故事写出来。


标签:人民法院这个案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