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铵态氮肥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48:05 分类:方法 浏览:149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氮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和种类。

氮是植物需要量最多,含量最高的元素之一,植物含氮量的多少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品种,器官组织,生长时期,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

一般而言豆科植物的含氮量>非豆科、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高产品种>低产品种,种子>叶>根>茎、又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在植物体内,氮大量以有机化合物和少量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前者主要以蛋白质,酶,核酸,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和激素等,后者主要以硝酸盐蔬菜是含硝酸盐最高的植物之一,另外植物体内含含有极其微量的氨,在碱性土壤上,大量使用氨肽氮肥,植物体细胞内氨可能增加发生毒害作用。

在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中,如果供氮不足,新细胞形成和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在细胞衰亡过程中,蛋白质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供氮不足会使蛋白质分解加速植物易产生早衰,供氮过多蛋白质分解缓慢将抑制正常衰老,使生育期延长。

氮素充足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强碳水化合物形成多,植物生长迅速,产量增加。

相反叶绿素含量低,叶片黄化碳水化合物形成少,植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氮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氮以酶的形式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过程,过量使用氮肥促进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容易造成徒长和贪青晚熟。

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植物主要吸收氨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

少量吸收其他低分子态的有机氮,如氨基酸和苷酸、酰胺等前三者是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

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及其丰缺指标。

植物缺氮时,由于含氮的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等原因,植物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减慢,植株矮小瘦弱,植物的分蕖或分支减少,地叶片均匀地,成片地转化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

叶色发黄始于老叶,由下至上逐渐蔓延,说明在植物体内,氮是一种可以再利用元素。

相反供氮过多叶绿素大量形成,叶色浓绿,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增加,植株徒长贪青晚熟,蛋白质合成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减少。

细胞壁发育不良,变薄,易倒伏。

氮素不足时,蔬菜纤维素含量增加,口感不佳,水果体积变小,商品形状变差,氮素过多,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水果和糖料植物含糖量下降,块根植物的淀粉含量和质量降低。

氮在土壤~植物体系中主要收支途径

收入:生物固氮施 、施肥 、动植物残体归还、降水和降尘、土壤吸附NH3。

支出:植物吸收和收获物带走、NH3挥发损失、反硝化作用,淋溶和流失。

在农耕地上,施肥是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挥发损失、反硝化作用,淋溶和径流是造成土壤氮肥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Ph挥发损失。

Ph当土壤ph值小于7,几乎没有氨的挥发损失,随着ph值上升,氨损失量增加。

土壤caco3的含量,氨的挥发损失与土壤caco3的含量呈正相关。

温度温度影响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在土壤中扩散的速度,温度高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在土壤中的扩散速率大,氨的挥发损失增加,相反氨的挥发损失小。

施肥深度 大量研究表明,氨态氮肥深施至表土10厘米挥发损失减小。

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称之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分两步进行,首先NH4+在亚硝酸细菌作用下氧化成亚硝酸,然后亚硝酸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硝化作用有H+的释放,这是用氨碳氮肥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及其适用方法。

化学氮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照氮素的形态碳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缓效氮肥四种。

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有碳铵、氯化铵、硫酸铵和液氨,目前常用的是碳铵、少量的氯化铵和硫酸铵,国外有液氨。

铵态氮肥的特性。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之后,容易被土壤无机胶体吸附或固定与硝态氮肥相比移动性较小,淋溶损失小,肥效相对较长,可以氧化成为硝酸盐或被微生物转化成有机氮。

在碱性和钙质土壤中容易发生挥发损失。

高浓度的氨可以导致植物中毒身亡,尤其在作物的幼苗阶段对高浓度的氨最敏感。

作物过量吸收氨态氮对钙镁钾等阳离子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在适用铵态氮肥时要避免一次大量施用,尤其蔬菜果蔬,糖类作物,以免引起营养失调。

铵态氮肥的施用

液氮 液氮施入土壤之后,在土壤空隙中扩散运动,遇水形成铵盐。

铵盐离子被土壤吸附。

土壤ph暂时升高。

液氮含氮量高,工业生产成本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肥料,水田使用液氨可注入,可随水注入稀释,多次犁耙以便于土壤胶体吸附。

旱地采用液氨注入方式,减少挥发损失,液氨可做基肥和追肥,但不能接触作物的根系。

碳酸氢铵。

碳铵施用后无副产物和副作用,长期适量使用不影响土质是比较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碳铵的稳定性差,施用后应深施盖土减少挥发,可做颗粒肥料提高稳定性或少量多次食用,可做基肥追肥,总施用浓度不易过高。

氯化铵。

氯化铵易溶于水,长期大量使用氯化钠可造成土壤缺钙,土壤结构破坏板结,氯化铵适宜用于水田,一方面可以防止氯离子在土壤中的积累,另一方面氯离子可以抑制硝化作用,减少稻田的氮肥损失。

此外氯化钠不宜用于耐氯作物差的烤烟,糖料作物,果树,薯类作物等,可做基肥、种肥,不易做种肥,以免影响发芽。

硫酸铵。

长期大量施用硫酸氨可造成土壤结构破坏板结,硫酸氨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缺硫土壤和葱、蒜、十字花科等喜硫作物。

可做基肥、追肥和种肥。

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的特性,硝态氮肥吸入土壤后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固定与铵态氮肥相比较,移动性较大,容易淋溶,肥效较为迅速,能被土壤微生物还原成氨,或反硝化成气态氨,本身无毒,过量吸收无害。

主动吸收,促进植物吸收钙镁、钾等阳离子。

我国主要施用硝态氮肥为硝酸铵,占农用氮肥的8%,超过硫铵和氯化铵的用量,硝酸铵的含氮量为34%~35%其中硝态氮和氨态氮各占一半。

硝酸铵有助燃性和爆炸性,在储用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炸。

在多雨季节和潮湿的地区施用利用率低,所以不宜在水地适用。

硝酸铵适用于旱地适用不易用于水田,硝态氮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尤其喜欢硝态氮的作物,如烤烟,糖料作物,他可以做基肥、追肥、种肥。

酰胺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之后,以分子态存在于土壤胶体形成氢键吸附之后在土壤中移动缓慢,淋溶损失少。

经尿酶的水解作用产生铵盐 。

肥效比氨碳氮和硝酸氮迟缓,易吸收,易于液面追肥,对钙镁钾等阳离子的吸收无明显影响。

常用的酰胺态氮肥只有尿素一种,含氮量42%~46%。

含缩二脲,尿素本身没有,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以做基肥,追肥,但他含缩二脲且含氮量高,可以抑制又跟幼根和种子萌发,故不做种肥。

尿素易做叶面肥的原因

尿素中性有电,分子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对茎叶损伤少。

分子体积小容易吸收

稀释性强,可在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湿润,吸收量大

大使尿素进入细胞后立即参与代谢,肥效快。

用做叶面追肥,可在早晚进行延长湿润时间。

缓释氮肥与控释氮肥。

缓释氮肥指肥料中氮的释放速率延缓,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

控释氮肥指肥料中氮的释放速率能够按照植物的需要有效的控制释放。

这类肥料共同特点是,在肥料中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释放慢可以逐步释放出来氮素,供作物吸收。

故肥效稳而长。

一次施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供应作物全生育期对氮的需求,即使一次大量使用,不会对种子用量和根系造成伤害。

简易小结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缓慢,不易淋失。

用于稻田应施入还原层,防止表层施用,以免在表面被氧化成硝态氨,易造成淋溶损失或发生反硝化损失。

用于旱地(尤为碱性土壤)时,氨容易发生挥发损失,应深施盖土。

硝态氮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多雨地区和稻田中容易随水流失或转变成气态氮。

因此,适宜用于少雨区的旱地作物。

酰铵态氮肥溶于水之后,以分子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之中,然后被土壤胶体逐渐通过氢键吸附。

因此,稻田施用初期容易随水流失,故要注意施肥后的田间水分管理。

另外,酰铵态氮水解后转变成碳酸铵,稳定性差,易分解成氨,造成氮素挥发损失故,也应深施盖土

缺氮肥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数少,叶片小在;叶绿素含量低,叶片成黄色(先老叶)。

氮肥过量:降低植物的抗逆性,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降低某些农产品品质,机械组织发育差易倒伏。


标签:土壤植物氮肥损失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