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 永远不能除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09:56:34 分类:方法 浏览:7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在小学课文中就读过的一首白居易的古诗。

小学课本上该诗的题目为《草》。

但不管是内容,还是题目,课本都是对白居易原诗的一种简化,取其精华。

原诗题目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诗的内容则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文大意是,每年都要经历繁盛和枯萎。

大火永远无法将其烧尽,春风一吹就会再次发芽生长。

远处野草的芳香弥漫着古道,晴空下的翠绿将荒城与原野连为一体。

又到了送别游子远游的时刻,满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白居易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但是等他出生时,唐朝正在经历藩镇割据带来的混乱。

河南十州被藩镇李正己所占,与其他藩镇连年战争,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的祖父、父亲都是普通的基层官员。

祖父曾任巩县县令,父亲当时任宋州司户参军。

后来祖父在任上去世,祖母不久也病故。

而其父亲因为辅助坚守徐州有功,升任为徐州别驾。

当时的白居易被父母送到了宿州符离。

在这里白居易度过了童年时期。

白居易自幼便非常懂事,聪颖好学。

可以说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典范。

正是因为此时他的刻苦努力,才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白居易

十六岁的白居易自觉学业有成,便来到了京师游学,并准备参加科举

唐代的科举与后来明清时期有很大不同。

科举取士有很大的主观性,没有那些严格的保密和监督程序。

通常情况下是学子提前到京师,拜访各名士或者朝廷官员,取得他们的赏识,然后依靠他们的影响力影响科举的结果。

科举所取之士其实在考试之前已经有了决断。

此时来到京师的白居易便是在做这样一些事情。

他当时拜谒的是当时的名士顾况。

顾况最开始见到白居易,觉得这位年轻的学子太过普通。

白居易当场作诗,以当时考试常用的赋得体作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顾况初看第一句觉得不够华丽,太过平常。

他还调侃白居易,“米价亦贵,居易弗易”。

意思是,当时长安米价很贵,白居易的这点才学不能够让他在长安立足。

可是看到第二句,便当即改了口,“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意思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乃是点睛之笔,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平凡中见到了不平凡,单这一句就足够白居易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

顾况从此之后对白居易刮目相看,为其四处传播声名。

十八岁的时候,白居易便中了进士。

可以说白居易的成名、中进士与此诗有莫大关系。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后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这是白居易在表达一种依依惜别之情。

有人认为这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哲理。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面对挫折的态度。

更有人将此与唐朝当时的政局关联起来,认为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早晚会过去的,以后的政局会更好。

也有人认为白居易是在说朝中的小人就像草一样,永远不能除尽。

其实十几岁的白居易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也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本意应该就是为了表达离开家乡时与亲人的惜别之情。

但是这一首诗的第二句却包括很多内涵。

正如清朝文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所说:“取喻本无确定”,“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对于比喻句来说,想要从哪个角度出发,就可以得出属于自己的不同认识。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孩子小学、初中必备的古诗之一。

百家的优质创作人大师一百用古风动画的形式,围绕着小学初中必学古诗进行趣味解读。

这种解读包括:标准播音诵读,掌握难字、多音字读法;诗词背景、诗人生平、历史典故;重点字词注释并为整首诗词翻译;名句佳包赏析,便于领会思想感情。

只需要6.6元就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让他们在与同辈人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标签:当时认为科举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