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苗族首饰 做出精美的艺术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7:30:21 分类:答疑 浏览:117


  Silverwork of Miao Ethnic Group is a great wond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silverwork forging skills in the world. It is famous for refinement, delicacy, complexity and weight. Silverwork of Miao Ethnic Group boasts assorted varieties, different styles and silver ornament weighing 70-80 jin on costumes, which is rare in the world. For silverwork of Miao Ethnic Group, large volumes and many varieties are unrivaled by those of any other ethnic group.

  苗族银饰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葩,是世界最为精湛的银饰锻制技艺之一。它以精致、细腻、繁复和重量闻名于世。苗族银饰品种繁多,风格各异,盛装银饰重达七八十斤,世间少有,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的银饰量有如此之大,品种如此之多。

  苗族――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是什么让苗族这么广泛地为大众所知呢?除去它的服饰,文化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苗族锻制的银饰。在历史上,苗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一个一直在不断迁徙的民族(大多是被迫迁徙)。所以族人明白了,不能置家产,家里值钱的东西必须带在身上,以便随时迁徙。于是就有了苗族几千年佩戴银饰的传统,正是因为有这个传统,所以才造就了全世界精湛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银饰长久以来都是苗族地区重要首饰和婚嫁用品。每当盛大节日时,苗族妇女都会盛装出席。每个苗族女孩在结婚时都有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从头到脚都有涉及,大致包括:头饰、腰饰、颈饰、脚饰、衣饰等。其种类繁多,代表性的有银帽、银耳环、银手镯、银冠、银角、银梳、银簪子、银脚环、银戒子、银胸牌、银压领、银围帕、银项圈。这些银饰都是从苗族女孩一出生就开始打造的,它们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

  苗族银饰的制作是苗族民间独有的锻制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苗族银饰都是根据其自身历史文化所演变而成的,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即使是同一品种,也往往有若干种造型。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包含铸炼、捶打、錾刻、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

  据史料记载,苗银锻制工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银饰制作所需类、八十余件制作工具。主要包括:火炉、风箱、小称、坩埚(俗称“银窝”)铁锤、铁砧、铁钻、铁镫(或园木磴)、冲具、刻具(刻刀等)、丝眼板、铜盆、钳子、镊子、油灯、吹管、铜刷、硼沙、金属碗、剪刀、纹样模具(铅坯模具等)等。银饰制作是一门极为讲究的手工技艺,银匠艺人有句口头禅:“银匠易得学,难得配焊药”,“铁匠靠泥巴,银匠靠硼砂。”经过几百年世代摸索,总结了大小不同的錾花技术和接配的焊药方。

  在苗银的制作工艺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花丝和錾刻工艺。

  錾刻工艺

  将银片加热后进行捶打,让其自然冷却,如此反复几次,最终使银片成为711mm的厚度;再将其造成胚膜,放入松香板(由松香、石膏、食用油调配而成),然后就可以錾花了。錾刻是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它的图案没有任何范本,木槌、錾子和砧板是银匠所有的工具,工艺的精细靠的就是心中有图,手中有数。錾刻的掌握全凭手上的感觉,用力过大容易将银片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将纹理的层次感突显,这是检验一个银匠师傅技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

  花丝工艺

  用花丝工艺制作成的饰品十分精致,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其工艺却极其繁复和精细,对于工艺有极高的要求。花丝工艺,是将“花丝”进行再加工的制作过程,又称为细金工艺,累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

  花丝工艺的主要制作步骤:

  第一步:铸炼

  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第二步:锤打

  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第三步:拉丝

  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第四步:搓丝

  将拉好的细银丝放置在一起,用木质滚条将银丝线搓在一起。这种工艺让搓好的银丝具有独特的纹路和韧性。

  第五步:掐丝

  这是花丝工艺中最难的一步,此处也可以看出银匠的工艺。银匠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没有模板的,所有的图案都在银匠的脑海中,全凭心中想象。根据图案的不同有相应的辅助工具来将其制作成完整的图案,这个过程相当精细、繁复。

  第六步:镶嵌焊接

  将事先制作成的图案一个一个焊接在一起,并将用手工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由下而上地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现在一般都采用专门的焊接机(加汽油就可以使用),使用方便。在最初的时候银匠们都是使用比较原始的焊接方法,吹管焊接。吹管焊接,是古老的银饰焊接法,在罐子里加入煤油或是汽油,点燃,再借助另外一根管子将燃烧着的火吹向要焊接地方。这种焊接方法火力温和,这样焊接的制品没有很明显的焊点,而且对于过精细的银丝能防熔断,更能使银饰浑然天成。

  第七步:洗涤抛光

  给银饰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进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几个特点

  1、工序十分复杂。一个高级工艺师做一件比较简单的手镯,按照工序,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到做完收工,大概需要4天到5天。一套苗族银饰的盛装三件套,从设计到完工,一般要3到4个月。

  2、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苗族银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因为那些复杂、灵活的图案,用机械是做不出来的,即使哪天谁做了能生产那么精美银饰的机械,那么,纯手工艺才有的独特的纹路和韧性,也是机械永远做不出来的。

  3、整个工序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严格,要求工艺师有十分好的耐心,如果没耐心,将很难或者不可能拉出头发丝般的银丝。要求工艺师有独特的艺术灵感,每一件银饰都在讲述一段苗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灵感,这个故事,将不能体现出苗族人民深厚的历史与纯朴的民风。要求工艺师有十分娴熟的技术,从事锻制技艺的技术专员,都是取得了“民间工艺高级工艺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对每一道工序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4、从事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师,其锻制的生涯比较短。因为整个过程,需要相当大负荷的用心、用眼。锻制技艺整个过程对用眼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管是绘图、雕刻,还是拉丝,特别是吹焊,对人的眼睛的伤害非常大,这也是工艺师职业生涯不长的原因之一。

  银匠要求从小就在锻制银饰的环境成长,由于苗族锻制一般都是子承父业,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就一直讲述苗族的各种历史文化传说,那样,他才会全身都充满锻制银饰的灵感与能量。苗银锻制的银匠一般出生在偏远的苗寨里面,年轻的时候,以锻制银饰为生,过了中年,只能在家务农,收入一般。正由于锻制技艺有这么多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传统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濒临消亡,现在从事苗银锻制工艺的人越来越少。2006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银锻制传承人――杨光宾

  贵州省雷山县的杨光宾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他一直坚持着这项工艺,从没有放弃。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杨光宾成为苗族银饰制作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在自家的吊脚楼里,48岁的杨光宾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戴着老花镜,神情专注地持一把小锤,在一块银片上反复敲打,一朵美观大方的银花渐渐成型。从13岁开始学习银饰制作到现在,杨光宾已在砧板上敲敲打打了33年。一方面从传统的银饰制作技巧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凭着自己的不断创新,杨光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技艺:一只纽扣大小的吊坠,他通过锻打、拉丝、编结、焊接制作成双面镂空的铜鼓造型,极为精致;一块银锭经他的手反复锤打,可以变得细如发丝,再经他的手编制成一只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的蝴蝶,做工之精细,造型之巧妙,精湛的技艺由此可见一斑。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运用传统的手工制作,30多道工序在他手里游刃有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看他外形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大男人,但他制作出来的饰品造型美观,纹理清晰,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深受苗族同胞的喜爱。

  控拜村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手艺极少外传,杨光宾对自己的手艺却从不保留,从艺30多年来培育了30余个徒弟。他出资自办了苗族银饰传承工作室,带了10余名徒弟。在这里,徒弟们可以边学边干,杨光宾随时指导,并亲手制作示范,徒弟们通过直观地学习和临摹,能够很快地掌握银饰打造的技术。杨光宾教徒弟都是倾其所有,从不保留。


标签:苗族工艺制作技艺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