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连云港王建华 中央铁路的终端海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8 19:01:56 分类:网络 浏览:51


  连云港,黄海之滨的美丽港城,孙中山先生眼中的中国大海港。在改革开放之初,连云港就与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广州等城市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然而她的发展却一直不尽人意。国务院在去年提出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 ,再一次将连云港定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

  2008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在《规划》已经实施一年多了,该《规划》的核心城市――连云港的进展情况如何呢?前不久,本刊特派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请他畅谈了《规划》实施对连云港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

  记者:王书记,我们连云港具有久远的历史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式下,您是如何理解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呢?

  王建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绝大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唯有青岛与上海之间的区域还是发展洼地。如果在青岛与上海之间崛起连云港这座大城市,对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均衡发展, 以及完善整个沿海城市布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淮海经济区,包括苏北在内的淮海经济区涉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17个地级市,大多数是老区、农区、欠发达地区,连云港拥有深水大港且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是该地区最重要、最经济的对外通道,处于该区域的龙头位置,充分发挥连云港的口岸与开放功能,有利于促进淮海经济区的繁荣振兴。

  记者:《规划》中是如何界定连云港战略地位的?再次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意味着什么?

  王建华: 《规划》将连云港确立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明确提出按照特大城市的标准把连云港建设成为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真正发挥其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作用。连云港将建成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再次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意味着连云港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得到极大提升,迎来了发展振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肩负更大的使命与责任。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未来。因为连云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高,政策资源就越多,对外影响就越大,要素聚集就越强,未来的发展就会越快。

  记者: 《规划》将连云港的发展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其作用将如何体现在今后的沿海开发进程中?

  王建华:《规划》对连云港的独特区位、战略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理应担当起江苏沿海开发龙头的重任。

  就我们的理解,国家将连云港的发展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是连云港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处于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性地理位置,连云港的发展对建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拓展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次,连云港资源禀赋优越,具有良好的开发开放条件。得天独厚的深水大港和丰富的岸线资源,为发展临港产业、建设组合大港提供了现实支撑。率先对外开放的优势,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效应提供了有力依托。大面积的近海临港产业用地优势,为布局大型临港工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规划》就如何以连云港为“龙头”推进江苏沿海开发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政策意见。我市将坚持以港口带动为主要战略,围绕“一体两翼”港口布局,加快构筑枢纽港、干线港、组合港。同时,还将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和沿陇海线地区集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

  记者:将连云港作为发展核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港口。对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规划》提出了哪些构想呢?

  王建华:《规划》就如何以连云港为龙头推进江苏沿海开发,在连云港建设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和矿石码头、输油管道、炼化一体化项目、钢铁产业基地、一类空港开放口岸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规划》的正式实施,将给连云港带来更为直接的政策导向上的重视、项目布点上的倾斜。

  现在,30万吨级深水航道已获批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和矿石码头、输油管道、油气储备项目、钢铁基地、一类空港开放口岸等重大事宜都已迅速进入签约建设的快车道。我们准备再用十几年时间,把过去30年间的落差补起来,回到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间梯队。

  记者: 《规划》正式实施后,连云港应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思路?

  王建华:首先,要明确城市定位。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我国沿海中部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振兴苏北的引擎,带动江苏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开发的“龙头”,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面向东北亚、辐射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开放门户,服务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其次,要落实产业布局。坚持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并重,发挥连云港深水海港和滨海城市优势,重点发展临港重大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物流、金融贸易、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第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这一全新的定位,连云港沿海的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将全面加快,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将获得极大的提升。

  总之,就是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迅速增强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中国东部沿海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从而使连云港有实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搞好服务,做足服务区域共同发展的大文章,在全面融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快自身发展,同时扩大江苏沿海开发综合效应。

  记者:在这个《规划》中对连云港的产业发展重点提出了那些要求?

  王建华:在产业发展上,围绕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加快培育新兴临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港口、交通、园区、电力等组合优势,依托沿海沿线两大产业走廊,快速引入一批基地型、龙头型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基础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特色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着重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创新药物、生物技术、万吨级碳纤维、IGCC、太阳能光伏、高科技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临港基础工业方面,着重发展造船、石化、新型管材、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南钢精品钢、炼化一体化、灌河口造船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方面,着重发展商贸金融、旅游休闲、港口物流和空港物流业,加快推进商务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空港开放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和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规划》正式实施后,连云港将深入实施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以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城市为有力依托、以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以城乡统筹为战略取向的沿海开发策略。

  记者:连云港市临港产业应如何布局以支持江苏沿海开发?

  王建华:从几年前“一体两翼”港口发展战略规划推出,到一纵一横“T”形产业带建设,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了沿海地带园区布局,临港产业承接重大项目的园区载体已经成熟。沿海产业带将依托大港口,重点发展石化、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建设1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和精品钢基地;沿陇海线带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都市型、环保型产业园区,尤其是要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板块。

  记者:据说不久前咱们连云港分别组织了赴上海、深圳等地的招商活动,请问招商的收获如何?

  王建华:深圳和连云港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建设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在产业、科技、信息、机场、港口、物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并以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为平台和载体,共同促进两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深圳将根据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要求及互补性强的深圳企业落户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鼓励深圳企业参与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荐投资开发实体与连云港合作,加快推进产业园建设。

  连云港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纳入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业发展规划,在连云港市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实施分期开发,首期开发5平方公里。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先期进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并可按规定享受国家、江苏省、连云港市和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有关优惠政策。

  记者:作为欠发达地区,连云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

  王建华:连云港―深圳新型产业园可以算作我们招商的一个样本,深圳的空间发展不够,但是高科技产业非常发达,我们希望更多的高科技产业在连云港能有所发展。对“三高一低”的产业,我们宁愿不发展,也不欢迎这些产业进来。连云港的发展是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连云港作为中国沿海城市少有的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要求只有优质的项目才能进来,落下来的都是先进生产力。

  作为后发的滨海城市,连云港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在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上,连云港还是富有的,我们未来要打的牌就是生态。

  记者:怎样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连云港作为龙头在今后支撑江苏沿海开发进程中的信心和决心?

  王建华:连云港更应着眼未来,能表达信心和决心的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后发先至。过去3年里,连云港市GDP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做到了“三年翻一番”。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外部环境下,今年我市GDP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这些都让我们对响应国家规划,做到“后发先至”充满了信心。


标签:连云港发展产业沿海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