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材料作文素材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7 15:01:16 分类:资讯 浏览:79


  材料作文素材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一、仔细研读,多方追问。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要立足一个“准”字,仔细研读材料,抓住能体现意旨倾向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审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领略材料的蕴涵。如为什么说“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为什么“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为什么“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这样,可以从追求的意义、价值、过程、收获等方面宏观切入去写。

  二、把握核心,准确立意。

  材料作文的引文材料,都会有一个或两个核心关键词,要把握住并善于有意识地将材料作文转化为独词话题或关系型话题的形式。如本材料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追求”,这样就可以将其转化为以“追求”为话题,或以“追求与所得”的关系型话题的形式,写追求过程的美丽与快乐,写追求中的付出与回报,写只要不停息追求的脚步又何必在意所得,同时,这追求可视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种矢志不渝的坚守、一种真挚不虚的诚信、一种至高无上的责任等,从而明确立意。

  【推荐素材】

  素材一:

  74岁考研生邹伟敏

  2015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成绩揭晓,曾被媒体多次报道的海宁“爷爷考生”邹伟敏再次参加考试,成绩是167分,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始成绩分数线差了100多分。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成为“爷爷考生”至此次考研,已参加了7次以上大型考试。

  但他平静地表示会继续考:“如果停止读书,心里会感到空虚。人总要有志向,有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去年他当选“最美青春――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成为莘莘学子的榜样。

  素材点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爷爷考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美丽的,这美丽,不在于你得到多少名与利的回报,不在于你如何的轰轰烈烈、创造怎样的辉煌,而在于你充实而丰盈的追求历程、矢志不渝的上下求索的精神。

  素材二:

  一名脑瘫女孩,两部励志小说

  22岁,本是一个焕发着青春光彩的年龄,安徽六安脑瘫女孩胡卉媛却用一根脚趾“书写”着她别样的青春。她从小没上过学,靠自学认识很多字,并爱上了文学。2014年初,她决定把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精神写进小说。因四肢丧失了运动功能,只能用唯一能动的左脚趾敲击电脑键盘,一字一句艰难完成了她的第一部作品――7万余字的励志小说《圈里圈外》。

  胡卉媛说,“青春属于每一个年轻人,我把自己对于青春的感悟写进小说里,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素材点拨:这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以顽强的毅力书写着青春的风采,这种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抗争的执着追求,令人点赞。这个素材还可与同类素材相联系,如轮椅上书写人生的史铁生等。

  素材三:

  白领辞职携全家回归田园

  为了给女儿治病,都市白领杨山偶然之间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并且再也不愿意离开。今年39岁的杨山是茂名人,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已经住了三年多,天天忙着摆弄他的花果蔬菜。他利用自己的营销专长,帮助岛民卖出几千斤滞销的杨桃,并且免费帮大家推广无公害蔬菜,赢得了岛民们的尊重。他还开设“慢岛驿站”,所卖商品不定价,可“随喜”投币,他希望能给需要帮助的旅人带去一份温暖。

  素材点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多少人向往陶渊明笔下的隐居生活,在杨山身上得以体现。白领回归田园,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胆尝试的精神追求。而于田园生活中凭借自身优势助人为乐,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

  【素材演练】

  不得也快乐

  常乐童

  在周国平的眼中,人生快乐之一,就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之时的追求和创造的过程。确实,在那激情奔跑探索的过程中,人生变得丰富而充盈,不得也是一种快乐。

  黄绮珊,这个曾一直躲在音乐背后的歌手,曾叹言:“中国歌坛只有娱乐没有音乐。”尽管一直被遗忘着,但她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为着她那一直没有得到的“理想歌坛”追求着。她只身一人去国外学习,经历了许多困难却从没放弃。2013年1月18日,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一首《等待》征服了所有人。她站在舞台中央,梦幻的歌声从喉咙中传出,她脸上自信的微笑仿佛在告诉着所有人,在追求歌唱的道路上,在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最好的状态之前,不管多困难,一切的追求都是快乐的!

  黄绮珊追求着,她是快乐的,而这快乐是她向着那个她想要却没有得到的方向努力的过程所带来的。

  熊朝忠也同样追寻着。他原是来自云南文山的一名矿工,是一个煤矿坑里成长起来的穷孩子。2006年,熊朝忠在书店看到一期《拳击与格斗》,便动了去昆明学拳的念头。由于零基础,又独在异乡,熊朝忠承受了无数白眼与挑战,几次无功而返。但熊朝忠没有放弃,为了学成拳术,他一次次追求着,拼搏着。面对这未知的一切,熊朝忠说:“挑战失败可以再接受,再去追求,再去争取。本来我什么都没有,但追求中,我是快乐的。”

  是的,熊朝忠是快乐的,他为了自己那尚未得到的梦想所追求,这过程是快乐的,哪管结果怎样!

  同样,这份快乐也贯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每一次为了争取高成绩的付出,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来的过程,这都是快乐的。

  也许你从来没得到过,也许那份追求像泡沫一样虚幻飘渺,但这些都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这是周国平的快乐,是黄绮珊的快乐,是熊朝忠的快乐,也是身为学生的我们的快乐。它是每一个人的快乐。

  哪怕从没得到过,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教师评点】

  材料作文素材篇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刘墉在《一条路》中写道:我隔了一年到一个山地部落去,发现整个部落包括生活、思想、景观完全改变了,使我大吃一惊。原因是通往部落的小山路改成柏油路,汽车可以到达,汽车一来,什么都变了。路一改,整个社会都改了。路一变,人心也整个变了。

  一个世界的改变有时是因为铺了一条新路,因此世界是可破可立的。

  一个人的命何尝不是如此,立志改走一条路,命也就整个改了。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名师题解】

  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是全面理解材料。第一段材料是讲一条路的改变带来了山地部落的改变及其原因:山路变为柏油路,于是汽车能来到,于是社会改变,人心也改变。二三两段是由此引申的感悟:一条新路可以带来世界的改变;改走一条新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次,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两句话来立意。因此,写作此文要围绕“改变路”与“改变世界”或者“改走一条路”与“改变命运”去生发、拓展、引申。“改变”必须是文章体现内容、表情达意的着眼点、落脚点。

  角度一:“改变路”就能“改变世界”。材料中的“山地部落”社会的改变,人心的改变,是源于原来的山路变为了柏油路。联系现实生活,高速公路代替了一般公路,不是带来了交通的革命性变化吗?当人类开辟走向太空之路,宇宙飞船成功升天,不是带来了科技领域的飞跃发展吗?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开辟的一些新路,进而改变世界的真实个例,来摆事实,讲道理。比如,时下“快递”的蓬勃发展,带给了人们怎样的便捷。电子商务的兴起、网店的兴起,在商界又带来怎样的革命性的变化。

  角度二:“改走一条路”就能“一个人改变命运”。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穷则变,变则通。走在人生路上,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已走入死胡同,何不及时转身,另辟蹊径,也许就能走出一片天。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来说理,还可以选择名言佳句来增强说服力。比如刘墉在做节目主持人极为成功的时候及时停下来,从事写作,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一位备受读者喜欢的作家。

  角度三:微小的改变能带来巨大的变化。改一条小山路,变一个世界。细微的改变足以成就许多,也能毁灭许多。比如,商家在手机上增加网络功能,就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

  选材小贴士:这类素材需要学生留心现实生活,许多创新发明的产生其实就是从细微处着力。比如,从收音机、录音机的发明到收录机的发明。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

  鲁迅先生最初是想做一名医生,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人,但是现实中的国民的麻木触动了他的内心,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素材点拨:这则人物素材可以供同学们用在写“改走一条路”就能“一个人改变命运”的立意。鲁迅先生之所以改走人生之路,不是源于个人的考量,而是基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投笔从戎也不是从小我出发,而是考虑民族需要。同学们在运用素材时,不能简单照搬,要能扣住论点做深度剖析,说理才透彻。

  名言素材:

  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

  ――三毛

  素材点拨:三毛的这则名言可以用来论述为何而改变。我们做事需要量力而行,如果理性审视自己没有能力走这条路,其实大可及时转身,找准自己的优势,走出人生的精彩。杨振宁放弃实验物理研究,改为理论物理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素材:

  江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为了自己的浓厚兴趣,毅然改变人生道路,改走文学之路,成为了优秀作家。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以论述尊重兴趣、改路而行,演绎人生的精彩。“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江南选择一条自己感兴趣的人生路,从此有了别样的精彩。这是不少优秀者的成功之道。

  【素材演练】

  改变之芽,发于角落之处

  四川安岳中学 康瑞琪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万物的质变,是由无数细微的量变累积而成。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千差万别,探其源头,有时却只是毫厘之差,重点在于人生路上关键的那几步路如何走完。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地部落的改变,有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建造规划,不需要耗费多么大的财力物力,只需要一条路,一条通往部落的柏油路。

  改变之芽,往往发于角落之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确太难,但是改变自己却很简单。且先将改变之芽,种于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中。

  看《中国合伙人》,惊艳于其中一句:“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辜鸿铭却做到了这点。他生于南洋,学于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在异国他乡中成长,本可以做一个翩翩公子、博学绅士,但他毅然回国时,已将改变之芽种于心底,注定走上捍卫东方文化这条血泪铺就之路。当他深切关注中国这片土地时,已是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人生路,随之而来的,是命运的殊途。他留长辫不顾满堂学生的嘲笑,他痛斥西方无知学者,最终使得西方人发出肺腑之叹“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那一步,为自己换来的是留名千古。

  人生中处处充满未知与变数,改变之芽也许一不留意,长在了错误的土壤。何不将它摘下耐心培植,漫漫人生路,得失总要经时间沉淀才看得清楚。

  胡歌2006年在一场车祸中与死神擦肩,容颜大改。彼时名噪一时的当红小生却接受这株噩梦的改变之芽,决心从飞来横祸中走出,而这一步,使他完成了实力派演员的蜕变,历经生死的一瞬为他此后的艺术生命增添厚重的砝码。只有当你走过一段路后回首,才会发现当初的一个改变,使人生轨迹偏离,得失显而易见。

  改变之芽种于心后,才有可能长遍世界。

  一个叫破山的和尚,在大军围城时,为了让李定国放下手中的屠刀,轻松将肉块放于口中,笑道“老僧为百万生灵,何惜如来一戒!”破山踏出改变的一步,固然痛苦,却换来了百万生灵的和平安宁。

  世界是可破可立的,改变之芽发生角落之处,不如摘下它,先植于心,再种于世界。

  材料作文素材篇3

  虽然它叫起来很难听,大家还是把它视为珍宝,好吃好喝伺候它。

  听到伙伴在这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乌鸦都飞来了。没过几天,树上房上到处都是乌鸦,它们沙哑地喊叫,发疯地打斗,鸟粪洒满各处,但人们对神鸟还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尽着最大的心力供养它们。

  几年后,有人从另一个国家带回三只孔雀。当地人看到五彩斑斓的孔雀,不禁目瞪口呆:孔雀走起路,雍容华贵;孔雀跳起舞,美似仙女。人们纷纷跑来欣赏、供养孔雀,再没人搭理那些讨厌的乌鸦。

  乌鸦没吃没喝的,只好四散飞走了。

  请揣摩故事内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题立意。

  角度一:人们一开始对乌鸦百般宠爱,后来发现了孔雀,对比之下,才发现与孔雀相比,乌鸦是那么丑陋。因此,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去写,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选材小贴士:在历史与现实中,通过比较鉴别优劣美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在使用这类素材时,要选择那些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的素材来用。名言类如《菜根谭》中的“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而符合这句话的事例如秦桧与岳飞,一个生前权倾一时,死后长跪千年;一个生前冤死风波亭,死后却成千古“武圣”,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无疑是最突出的对比。

  角度二:人们只见过乌鸦,所以当成神鸟,可见其眼界是很小的,当人们的眼界大了后,自然就有了更高的审美观,就容易留优汰劣。所以,可以写“眼界”、“视野”。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其实也是暗含“比较”意味的,因为眼界有大小宽窄之分,只不过突出的是不同“眼界”、“视野”的差别,因此同学们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要注意在例证时强调“眼界”、“视野”而不是“比较”。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去其‘楚’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有人评价说:楚王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达到了伦理的道德境界;孔子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达到了哲学的自由境界;老子是一个宇宙主义者,达到了宗教的天地境界。楚王、孔子、老子三个人的眼界就逐步变大,其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也逐步变高。

  角度三:乌鸦的遭遇还与其素质低下有关。它恃宠而骄,猖狂放肆,体现了低素质,与孔雀的高雅美丽相比,判若云泥。这样的货色是不可能长久地赢得人们的尊重的。可以写“素质”、“修炼内功”。

  选材小贴士:同学们在寻找这类素材时,可以把重点放在真实的素质上,可以是人物,可以是群体,可以是事件,强调要依靠素质来赢得长远。比如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经营理念的同仁堂,以货真价实的品质而傲立三百多年。而修正药业2011年第四季度投入广告费为1.338亿元,却用“皮鞋胶囊”来做药,这等重广告却轻质量的做法如何能赢得长远发展?

  素材一:心灵的视野开阔了,生命的气度就能无限扩展,也才拥有一个知喜乐、观自在的人生。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张宝峰《云在青天水在瓶》

  素材点拨:这段语言文字优美,抒情性强,适用于“视野”、“眼界”这类话题的作文,由“视野”上升到“人生”,可以有效地升华作文主旨,所以这则材料比较适合用于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结尾。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它。

  素材二: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承着庄子《秋水》中河伯与海神的对话来的,可以体现对比之后眼界、视野方为大!这三句素材可以看作是对河伯与海神对话的总结,同时,三句话构成了排比,同时又有类比的修辞手法,典雅而有文化蕴味。同学们在使用时适合放在某个事例素材后面作总结用,很有说服力。

  心灵的视野

  韩 煜

  心灵的视野开阔了,生命的气度才能无限拓展。

  ——题记

  他们,从不知道真正的鸟是什么样子的。乌鸦飞来了,他们便把乌鸦视作珍宝,只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美丽的鸟儿。直到遇见了孔雀,他们才觉得是遇到了心中真正的女神。

  没有对比就没有欣赏,同样也没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可事实上为什么会如此?归根结底就是他们没有广阔的视野,只局限在自己的国度之内,也便没有了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如同井底之蛙,青蛙认为自己所在的井底实在是广阔,认为自己是这个小国度的王。殊不知跳出了井底,还有无垠的天空;越过天空,还有浩瀚的宇宙。

  当英国人打到中国国门的时候,中国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道光皇帝竟然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两江总督牛鉴面对英火轮竟“疑其系牛拉”。真不知他们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可悲!可叹!可恨!一次次血的教训,一寸寸国土的沦丧警示我们:狭窄的视野足以致人死亡,更足以使一个民族受尽凌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直至改革开放,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引用洋人的东西。比如一个电话,中国人刚见到它的时候兴奋得不得了,急忙招呼十里八村的老乡们来看看这个“会说话的玩意儿”。这姿态,岂不是与围观乌鸦时的场景不谋而合了吗?

  庄子写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然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却看不到水的尽头。“河伯”才恍然明白自己是如此渺小,望着“北海”惭愧地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所以,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扩大视野,便可以不再奉乌鸦为神鸟,就可以欣赏到更美好的孔雀。放宽你的视野,放开你的心扉。心灵的视野开阔了,生命的气度自然就能无限拓展,也才有一个知喜乐观自在的人生。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议论性散文,素材丰富,运用巧妙。

  题目、开头与结尾来自《云在青天水在瓶》一文,清新优美,富有文采,非常成功地照应与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并且让文章文采程度大大提升。

  在使用庄子《秋水》素材时,有直接引用,也有转述,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文本的特点又不至于难以阅读,文白相间,相得益彰。

  材料作文素材篇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立冬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与青年学生、人生意义、家国情怀密切相关的材料。材料分为三部分:第一句确立一种关系,一个人的青春与中年之间的关系,即青年时期是在为中年做准备;中间句从多个方面列举中年的享受生活、沉静心境、积淀学识、培育友情、满足爱好等等与青年生活的奋斗、积累、丰富、追求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展示青年与中年之间的关系类别;最后一句则为概括与升华,关键词是“成本”“投资期”“青春阶段”,说明中年生活的种种来自于青春时期的投入。

  立意角度一:奋斗是青春的标志。青春阶段是人生的投资阶段,富有生命激情又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青春是成就人生的大好时期,充分发挥其优势,调动其激情,极大地展示其生命张力,为灿烂人生打好坚实基础。

  选材小贴士:青春是不可逆转的。一个人,不能抓住青春的大好时光,不能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能用实际行动为人生奋斗,他的人生将会黯然失色。可正面选材,比如为美好人生不懈努力、竭力奋斗的青年,为绽放美丽青春无怨无悔、努力工作的青年等。可反面选材,比如虚掷青春大好年华的享乐青年,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青年等。其价值在于激励青年立志、矢志,丰富自己的人生。

  立意角度二:历练是人生的基石。强调材料的另一层面,暗扣“中年”,表面看来没有直接关涉青春,但“人生的基石”暗含了人生阶段,出发点仍是青年。这一重立意更为深入,范围更广阔。“历练”一词体现青春季节所体验的酸甜苦辣。

  选材小贴士:中年人的成熟,中年人的幸福,中年人的渊博学识,无一不是他在青年时期不断努力的结果。选材时,要考虑选择成功者们曾经奋斗不息的青春经历,曾经屡遭困厄的青春过往,选择夜以继日刻苦学习的片断等。

  立意角度三:成功与积累。成功是就中年的表现而言,成功表现各不相同,但在他人眼中一定是令人羡慕的、令人敬佩的。成功是之前不断积累的最终结果。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不从年龄入手,而由投资与回报作为引申点联想而出,体现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多元理解与深度解读。材料中应包含有成功和积累两个核心词,积累体现曾经的作为,是正向的,与成功构成必然的关系。这一组关系话题万不可脱离青春与人生的前提,否则,便不能成为本材料的命题宗旨。

  立意角度四:烂漫青春与精彩人生。着眼点在于对人生两个阶段特征的概括:青春的烂漫如何体现,精彩人生怎样展示,二者有怎样的事理或者逻辑关系。

  选材小贴士:青春的特征是“烂漫”,是积极乐观、创业开拓、奉献事业、追求人生幸福,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事业而绽放生命的青春等,“精彩”是青春烂漫之后的人生状态,体现青春与人生意义间的关系。

  【高分素材】

  语录素材: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俞敏洪

  素材点拨:奋斗的青春没有遗憾,只有辛勤、惜时、坚持、搏击,青春的朝气与热血可以绽放成烂漫的花圃。

  人物素材: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而当时的房租是每个月2000元。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简。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经历中划下了重重的一笔,那就是:永不放弃。正如马云所说:“不吃苦,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

  素材点拨: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素材演练】

  青春,为未来而奋斗

  袁楚凝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这是吴晓波说过的一句话。但对于读高二正青春的我们来说,“中年”真的很遥远,似乎没什么可操心的。可转念一想,真的是这样吗?不妨回头看看我们刚刚走过的路,你就会发现,几乎是眨眼间,我们就已经离开初中一年多了,再有一年多,我们又将开启人生的另一扇大门。时间快得让人不禁要感叹一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样看来,“中年”其实并不遥远。

  记得老话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若一味虚度今日,在未来等待着我们的,必是无穷的悔恨和遗憾;吴晓波则说“中年”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是的,不管是古时先贤,抑或是当代名家,他们今天所拥有的辉煌,皆来自于青春时的奋进与积累。

  俞敏洪两次参加高考,第一次英语成绩只有33分,但他立志要做爬上金字塔的那只“蜗牛”,最终以英语98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也是凭着这份拼搏,他最终创办了有名的新东方。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是的,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

  互联网大鳄马云的人生同样不是一帆风顺,他三次参加高考却两度名落孙山,最后还是因为本科没招满人,他才能够进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而当时的房租是每个月2000元。在大家都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手电简……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如今,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它无法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成功最重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永不放弃。

  马云说:“不吃苦,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青春,正是我们为未来而奋斗的最美好的时刻。毛泽东主席曾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主席也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为将来能品味人生的甘美下午茶而奋力前行吧。

  材料作文素材篇5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先与后”是一组思辨色彩颇浓的关系型材料作文,也是一个见仁见智、耐人寻味的作文题。命题者从“先”与“后”两方面提供了两组熟语,审题时,优势的内容应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其具体化,富有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谈。

  抓关键词句,概括材料中心。材料一共有三句话,第一、第二句分别强调“先”“后”的优势,第三句是总结与启发思考。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考生所有的立意都应基于对“先”“后”两方面的分析,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是“丰富”二字不仅强调素材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先”“后”关系的思辨。这不仅是命题的意图所在,而且是写作重点难点。

  角度一:从“先”的优势侧重去立意,材料中所提供的有关“先”的熟语,其优势无非指向“先”的晕论效应、勇气胆识、机遇等层面,同时还应用发展、评判的眼光去看“先”,这里的“先”是否具备领先的深厚底蕴,“先”能否经得起之后的时间考验,是否具有继续领跑的实力与发展眼光。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时,可以考虑一些人抢先抓住机遇、敢为天下先的事例,尽管他们捷足先登,但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着眼未来分析其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领先”,是否具备领先的实力,却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比如莱斯首先研制出电流传声装置,但是却因半毫米而与电话发明权失之交臂,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旗舰与先行者,但如今已经湮没无闻,淡出人们的视野。

  角度二:从“后”的优势侧重去立意,材料中所提供的有关“后”的熟语,其优势在于“后”的过程性吸纳与创新,在于其先前的蓄势,之后的爆发,在于其瞬间的力度、速度、强度。同时也应该强调没有“先前”的力量蓄积、沉淀,就不会有“之后”的居上、制胜。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较多了,古今中外都有,身处滞后的困势,忍辱负重、奋发图强、蓄势沉潜,最终后发制人,这类人与事大量存在,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比如勾践亲身为夫差驾车,任凭夫差驱使,看似屈服,内心却暗暗地积蓄报仇雪耻的能量,巴黎科学院院士列文?虎克,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细胞的人,六十年前不过是一个荷兰农民,但他坚持自己打磨镜片的业余爱好,一磨竟然六十年,如果没有六十年的蓄势,他或许还是一位老农。《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先前是报纸印刷工、场记,但他做每一项工作都力求精益求精,如果没有后来的一路蓄势,他能成为当红主持人吗?

  角度三:从“先”与“后”的辩证处着手立意,“先”与“后”是一组时间名词,时间先后并非“制人”“为强”的关键,考生应该看到“先”“后”背后“制人”的核心因素是创新、实力、蓄势与品质。“先”与“后”辩证分析还包括在面对具体对象、特定时间、特殊情景时灵活变动,“先”是名副其实,还是昙花一现,“后”是否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选材小贴士:这类素材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而言较难操作,它需要学生对人与事的先与后优势作辩证全面的分析与理解,例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互联网一片空白的语境下“敢为天下先”首创中国黄页,但马云仍能居安思危、不断突破、锐意进取,为企业销售提供了一个快捷电子商务平台。

  让先后的优势相得益彰

  丁益雯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强调做任何事早做总比晚做好。但如果“早起”仅仅是时间的领先,而没有雄厚实力兜底,那“早起的鸟儿”也就吃不到“虫”。

  一味求先之优势,后续可能乏力。至刚易折,至猛易破。先下手也未必强,陈涉最先举兵,却落得身首异处;莱斯最先发明电话雏形,却终与成功失之交臂;8848最先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现在却默默无闻;柯达最先发明数码相机,现在已经宣布破产倒闭。一味求快求先,如果没有不断地巩固和积累,没有持续地创新和发展,最终只会后继无力,抱憾终生。

  彰后之优势,必需先做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牛根生虽然算不上早起的“鸟儿”,因为东家伊利总裁打压、刁难,迫使牛根生在重重围剿下杀出一条血路,另立门户――创办蒙牛。在牛根生看来,早起不早起并不太重要,关键是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远大的战略准备,要有永恒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做大产业链的人才储蓄,正是因为先前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蒙牛才能后发制人,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越伊利成为全国第一。所以,“后来居上”是先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否则后者永远落后。

  先与后的优势各有千秋,唯有将二者相得益彰,我们才能一路领跑,完胜市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敢为天下先”,在当时中国互联网市场一片空白的语境下“先声夺人”,创办了中国黄页,不到三年该网站就赚得500万,马云“先下手为强”,牢牢抓住互联网的发展先机,捧到“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桶金,把“先”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马云仍然居安思危,一时领先并非真领先,他敏感地意识到要在互联网市场一路领先必须不断地突破与锐意进取,他瞄准互联网产业界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与他的团队再度创业――开发了阿里巴巴网站,帮助企业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马云也因此成为首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的大陆企业家。一时的“创新”领先已属不易,而长期以来,一路领跑互联网则更是难能可贵,马云的成功离不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和“先下手为强”的抢占先机,更离不开日后的不断挑战与突破,没有后来的锐意进取、持续地创新,马云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后继乏力。

  谋定而后动,一招制胜。“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高三的我们也是这样,应考压力大,模拟成绩不理想,都不必气馁,要知道先声夺人固然能独领一时之风骚,但谋定而后动,面对挫折积极应对,也能让我们的实力在不经意间蓄积,最终必将以猛兽吞狐、泰山压卵之势扶摇直上,纵横间谁堪敌手!

  【魅力点评】

  这是一篇思辨色彩颇浓的议论文,亮点一,辩证思维分析较为深刻老道,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辩证分析了先的危机,并以铺排式展开事例,剖析了一味求先可能后续乏力。接着以牛根生的事例提炼出后发制人需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以马云充分将先与后优势放大为例,阐述了先后优势唯有相得益彰才能完胜市场的道理。

  亮点二,事理剖析丝丝入扣,每例素材都能做到先呈现观点,再举例分析,最后在揭示事理间深层逻辑关联。

  材料作文素材篇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角度进行分析。两大角度之下还可以细分角度,使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角度一:莠草角度

  1.天生莠草,必然有好有坏,“天性”不可改变,生命可以选择,也可以找到自身生命的价值。所以人正确认识自我,给生命合理的定位,才能活出生命的独特价值。

  2.莠草有害,农人锄它而后快,但莠草仍能坚强地自我展示,对于莠草而言,评价于它只是毫不相关的外在,它必须在赞美与恶评中寻找到自己,坚守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所以人坚守自我,不因别人的态度而放弃自己的人生。

  选材小贴士:可以列举古今中外那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人物,例如但丁、布鲁诺等;包括中国历史上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物,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等,均可以有效地证明上述观点。

  角度二:认知角度

  1.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因外人之看法而成立。因此,必须对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避免单向度的价值观,不以己之好来除却世界的“杂草”,尊重差异、多元共存,这应该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态度。

  2.认知差异源自价值冲突。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视角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样必然导致价值认识的裂变与多元,这是正常社会的必然现象。弥合社会价值裂变的最好方法是:倡导与培养理性与宽容的精神。

  选材小贴士:人与人之间的龃龉恩怨,社会的矛盾纷争,国家之间的对立冲突,多源自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狭隘,如果可以对不同事物予以尊重,世界将和谐美好。顺着这一认知,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作为此论点的素材。例如人类对动物的虐杀、种族歧视、中美对立等。

  现侧重从“莠草角度”列举高分素材并提供写作实例。

  【高分素材】

  名言素材:

  1.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

  2.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

  ――徐悲鸿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

  素材点拨:以上素材有正例有反例,使用时可以正反结合对比论证。名人名言类的素材本身就是佐证观点的利器,对于议论性强的名言而言,名言本身就是观点,可以直接使用。对于表述比较含蓄、观点比较隐晦的名言,在引用之后,宜加以分析阐述,有些类似于解答现代文“理解句子含义”,这些分析阐述的语言其实就是论证分析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使名言与观点联系紧密,并且使观点有说服力。

  人物素材:

  1.莫言拒绝出席各种活动

  “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不胜各种打扰,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的场合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还说:“我喜欢独往独来,才能冷眼旁观、才能洞察世态人情。大千世界人各有志,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地位抬举太高是对作家的伤害。我没有政治家的兴趣和能力,只想安静写点东西,我是该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

  素材点拨:莫言面对世界的喧嚣、功名利禄的诱惑,并没有迷失自我,像一些学者教授,一出名就游走于各大媒体电台之间,博取名利,而是守住本真,依然愿意一如从前,简单地生活,安静地写作。这个事例可以用来论证“坚守自我”“淡泊名利”“如何应对诱惑”“拒绝喧嚣”等观点。

  2.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个外国学生冲着徐悲鸿说:“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面对嘲笑,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一如既往的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发愤创作。

  后来,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道歉说:“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素材点拨:徐悲鸿面对别人的讥讽嘲笑,不妄自菲薄,而是发愤图强,不仅获得个人的成功,也为祖国增光。那位外国学生先是傲慢浅薄,后来却能道歉,这种精神也很可贵。这则素材可以用来论证“不因他人的毁誉改变初衷”“爱国”“发愤图强”“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知错能改”等观点。

  【素材演练】

  本心不改,我自菩提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陈智瑜

  莠草不顾人们如何称呼它,只是精力旺盛地生长着,最终长遍各地。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曾说:我们仍在苦熬,所幸的是在盲目中执着向前。在我看来:对别人的评价保持一定程度的盲目,执着向前,人生便能因此而不凡。

  徐悲鸿有言:“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徐悲鸿刚开始画画的时候,饱受人们的非议。面对人们的质疑,徐悲鸿选择充耳不闻,而是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画作之中,终成一代大师。

  顾城有言:“在别人的声音里生存,不是活着的目的。”诚然,爱有所及,便风雨兼程,不必在意路人的评价。因为你自己已经知道路在前方。徐悲鸿的高超之处正在于此。试想倘若徐悲鸿面对人们的嘲讽进行反击,他能够有时间投身画作吗,他能够成为一代大师吗?大师之所以成为令人仰望的大师,就在于他们总是用事实来回答一切对于自己的质疑。诺奖得主莫言亦言:“地位抬举太高是对作家的伤害。我没有政治家的兴趣和能力,只想安静写点东西。”相信对自己定位清晰的他必能保持本色,始终是文坛中的雁来红。

  反观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人,沉浸于声名之中而不能自拔,不禁让人叹息。

  ,在获得巨大文学成功之后,改弦更张,醉心于物欲,转而经商,最终导致终生负债累累。亏得他最后重新审视自己,选择回归,再次回到书桌,否则世间便无 “人间喜剧”。

  在人的生命中,总有思想指引我们以前行,当丧失了这份思想后,便不知道要执着于什么。高更有言:“身处深渊旁,而不落入其中。”在繁杂的社会中,犹如面对一个深渊,人倘若不能宠辱不惊,执着不屈的向前,就难免走向堕落之路,令后人叹息不已。

  诚然,对别人的评价保持一定程度的盲目,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听他人之言。对于他人的称赞或者是嘲讽,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执着向前,但面对他人中肯的建议和评价,我们应当虚心采纳,完善不足,方能走向精彩的人生。

  对别人评价保持一定程度的盲目,宠辱不惊,坚强不屈,执着向前,不失为一种智者所为。《西华子》有言:本心不改,我自菩提。宠辱不惊,是我们在风雨之中前行。

  【教师评点】

  本文紧扣材料,立意精确、辩证,观点突出,很有自己个人的见解。

  1.论据充足,论证充分。其中道理论证部分,即名言素材的运用尤为出色。文章先后引用了福克纳、徐悲鸿、顾城、高更、《西华子》等语言,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作者阅读的涉猎面之广,也使得文章既有厚度又有广度,文章内容丰富又文采斐然,带有一定的哲思又略有禅意。道理论证能发挥到这样的程度,殊为不易。

  2.在人物事件类素材论据的使用方面,引用了莫言、徐悲鸿及巴尔扎克的例子,中西结合,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也可圈可点。

  材料作文素材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待用咖啡的传统起源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咖啡馆。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给其他可能比较贫困的咖啡爱好者享用。囊中羞涩的顾客可以问问咖啡馆里是否有待用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用付钱喝上一杯热咖啡。

  这一创举如今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2013年春夏,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及台湾亦将待用咖啡衍生成待用餐点,使穷苦人家可享用免费餐点,但各地多数餐厅还是呈现捐多吃少的尴尬情况。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师解析】

  角度一: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做慈善,而是因为做慈善的门槛太高,或者是手续太繁琐,或者是效果不直接,所以我们才对做慈善这件事望洋兴叹。“待用咖啡”这件事告诉我们,做慈善原来是这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从本质与形式、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简单就是最好的等话题落笔作文。

  选材小贴士:从“慈善的智慧”这一角度选材,正面的材料是那些和“待用咖啡”一样充满智慧的慈善形式,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等;反面的材料是那些与“待用咖啡”相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慈善项目或者组织,比如前一段时间“中国红十字会”、嫣然天使基金被曝光的一些问题等等。

  角度二:很多人并不把“待用咖啡”看作是一项慈善事业,一杯咖啡一份餐点真的不算什么,甚至有些人会把这当成一种游戏看待。但是,即便是被当成了游戏,这也是一种很有益处的游戏,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人间一定会增添许多温暖。如果不能坚持,哪怕偶尔为之,也弥足珍贵。所以我们可以从坚持、珍惜等话题落笔写作。

  选材小贴士:从“小善”的角度,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普通素材,从扶起倒地的老人孩子,到施舍给乞丐一点零钱,到捡起路边的垃圾,到给需要的人让座,这些都是“小善”。典型素材比如“好人”郭明义等。

  角度三:移植要因地制宜。“待用咖啡”在西方得到欢迎,在中国却受到冷遇,原因就是倡导者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诚信危机还没有解决的今日中国,在没有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谁能相信自己捐出去的那份“待用咖啡”真的能到需要者的肚子里?有哪位需要帮助的人能勇敢地走进店里理直气壮地问老板一句“有待用咖啡吗”?所以我们可以从环境、适应等话题落笔写作。

  选材小贴士:从“移植”的角度,近来已经演变为全民话题的明星亲子真人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素材。这个节目的版权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经过了湖南卫视的本土化包装,成功地抢占了收视率。那些生硬地“山寨”国外或者港台的节目则可以作为反面素材来对比使用。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壹基金是由李连杰先生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倡导“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每个人每个月捐款1元钱、全球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

  壹基金的财务透明公开,接受国际知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毕马威KPMG 和德勤的审计,每个季度将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报告上传到基金会的网站之上,接受公众的检查。同时壹基金在项目执行时,会邀请志愿者及媒体同仁一起参与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当中去,让公众及媒体全程参与及监督,做到善款使用的全程透明公开,做到让捐款人放心、安心、省心,对壹基金有信心。

  素材点拨:壹基金的理念和“待用咖啡”的宗旨是一致的,那就是极力降低慈善事业的门槛。但是壹基金在提高公信力方面的努力是值得“待用咖啡”好好学习的。在运用壹基金这个素材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出推广“待用文化”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在提供“待用咖啡”、“待用餐点”的店面里,要在醒目位置及时公布顾客提供的“待用咖啡”、“待用餐点”的数量,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受惠者的自尊心等等。

  推荐素材二:所谓山寨剧,就是从国外知名电视剧改编而来的本土剧,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此词的突然流行,缘起于湖南卫视2012开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该剧完全根据美剧《丑女贝蒂》改编,山寨味浓烈,引来观众“口水”不少。不仅仅中国内地有山寨,邻国越南也是有的。比如他们就有一部直接照搬自中国《还珠格格》的剧集,在当地收视率还颇高。不过,这部越南版《还珠格格》从制作到主演都实在太粗糙了,网友看完视频后的感觉就是“五雷轰顶”。

  素材点拨:这是两则挺有意思的素材,一则是我们山寨别人的,一则是别人山寨我们的。用山寨剧的市场状况,来比较“待用咖啡”的遭遇,从中就能得出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这样的素材时新活泼,比起那些陈腐老旧的故事,更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

  【素材演练】

  “待用”的智慧

  吴 茗

  “待用”,这是一个多么有感觉的词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智慧。

  午夜的街头,踯躅街头老无所依的流浪汉,看到咖啡馆门前闪烁着“待用”的招牌,睽违已久的家的温暖或许又会涌上心头;黎明的旷野,饥肠辘辘而囊中羞涩的行人,想到前方会有一份免费的早餐在等待着自己,脚下的路或许就不会再那么漫长崎岖。

  突然就喜欢上了意大利人,因为待用咖啡正是起源于这个曾经走出过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神奇的国度。我甚至觉得,也只有随意随性的意大利人才能把慈善这件事儿处理得这样充满智慧。

  首先,他们为自己的善心找到了一个诗意的表达。“待用”,顾名思义,就是“等待被享用”。这个词语有一种拟人化的力量,让人感觉到咖啡壶里的咖啡和炉灶上的早餐都已经迫不及待,急着想要去驱散需要者的寒冷和饥饿。同时,这样的表达也极大地安抚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自尊,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走进店里不是来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而是来满足那份“待用”的热情。

  其次,他们降低了善心的门槛,使人人向善成为可能。一杯咖啡,花费不多,只要有向善之心的人都能负担得起。甚至,这一刻在享用待用咖啡的人,或许再过几天就会成为提供待用咖啡的那个人。也正因为所需不多,所以捐赠的人和接受的人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喝完了就赶紧上路吧。多情而不专情,这不正是典型的意大利人的性格吗?

  其实像待用咖啡这样既能给人温暖却又不让人觉得有负担的公益项目也有很多,比如捐米网站,打开该网站主页后,网页就会随机弹出一道题,你每答对一道题,网站赞助商便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10粒大米。一边提高了自己,一边又帮助了别人,何乐而不为。

  与这些充满智慧的公益活动相比,我们身边的一些慈善活动就显得乏善可陈。首先是内容单一,基本上就是捐钱捐物,而钱物的去向我们则一无所知;其次是形式呆板,毫无人性化可言。捐钱时就是排着长队举着钞票,众目睽睽之下把钞票塞进捐款箱;受捐时就搭起台子,拉起横幅,让受捐助的人排队站在台上展览。这样的慈善,其效果可想而知。

  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做公益做慈善,需要的不只是一颗爱心,更需要有智慧的陪伴。希望我们的公益事业,能多有些“待用”的智慧,少来些简单的思维!

  【魅力评点】

  本文的开头部分极具抒情性和画面感,把“待用餐饮”给人无限温暖的作用和特点描述得形象动人;中间部分的分析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结尾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结构严谨,思路流畅,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赚便宜和爱面子

  刘 影

  以“山寨文化”闻名全球的中国始终没有停歇过追逐时尚的脚步,最近,我们又从西方国家引入了待用咖啡,并且成功地衍生出了待用餐点等“待用文化”。可惜的是,“待用文化”却没能像其它的山寨产品那样遍地开花,反而遭遇了“捐多用少”的尴尬局面。

  是的,你没看错,确实是“捐多用少”!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超市里为了免费品尝一小口速溶咖啡而排成的长队,那么,你的确应该感到不可思议――免费提供的待用咖啡和待用餐点竟然没有人去享用,这也太不符合中国人爱赚便宜的性格特点了。

  其实,如果你再进一步想想,也不必觉得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除了爱赚便宜的性格,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爱面子。

  也许你又要反驳我,说中国人根本不爱面子。你看,商场前面商家搞宣传时,那些为了一点纪念品争先恐后往台上跳、不遗余力配合主持人闹的不是大有人在吗?还有那些为了购买打折衣物不惜只穿内衣走进商场购物的女孩,你说她们还会为面子而拒绝“待用文化”带来的优惠吗?更别提那些在高速公路上哄抢车祸现场受损车辆所载物品的无良人员了,他们的人生辞典里哪里还有“廉耻”这个词语?

  难道说,是“待用文化”唤醒了国人的廉耻之心,让他们放弃了爱赚便宜的性格?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待用文化”可谓居功至伟,值得在中国的文明道德史上大书一笔了。

  不过,冷静下来再想想,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待用咖啡和待用餐点固然是用多捐少,而与此同时,赚便宜的风景依然存在。由此看来,其中必有蹊跷。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咖啡馆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挺高雅的地方,无论是装修的品位还是气氛的营造都会令走进去的人不自觉地自重起来。这个时候,面子对人的制约效应开始发挥积极作用,谁好意思走进豪华的咖啡馆要一杯免费的咖啡喝呢?同理,能提供待用餐点的饭店也必定不是那种大排档小餐馆小饭铺,那里也必定是文艺气息与先进理念并重的地方,让人不好意思像在大街上一样去挤着赚便宜。

  原来,是相对优雅的环境唤起了我们的尊严感,是相对高尚的气氛让我们暂时忘记了赚便宜。由此看来,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赚便宜和要面子两种本性,决定哪一种占上风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环境。

  这就是“待用文化”在中国受冷遇带给我们的最有益的启示。

  【魅力评点】

  材料作文素材篇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开放式的材料,核心问题就是探讨人面对痛苦,要藏之于心还是要发泄于外。人的个性千差万别,缓解痛苦与生命压力的途径也因人而异,并无定论。所以立意时,既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角度,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故写作的难度不在于审题,而在于确定了观点后如何把道理说通说透。立意时须辩证,忌讳为了肯定自己的观点,就对其余的观点一概否认。要做到这一点,最佳的办法是把自己的观点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当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痛而该言、善言才是明智之举。

  角度一:有些人痛而不言确实是坚强的表现,但痛而不言也可能是一种麻木,或者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而不可对人言,不愿对人言。

  选材小贴士:关羽刮骨疗伤,这样的痛而不言,堪称坚强的典范。旧中国时代下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看客们,这样的痛而不言,是种麻木。古今中外,那些有冤无处诉的人,皆是痛而不可言的类型。寻找素材,往这三个方向类比延展,可以解决无米之炊。

  角度二:在人生理与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的痛而不言,确实是一种坚强的表现,但当痛苦超出生命个体可以承受的范围还不言的话,危害甚大,故把不能承受的痛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失为智慧之举。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前半部分的素材,可以参照刮骨疗伤这一类的素材,后半部分的素材,可以寻找诸如海子卧轨自杀这样的类型。大凡古今中外选择自杀者,许多都是因为种种的痛又没有通过合适的方法释放出来积压过重导致的,不过选材要注意避开大众化老生常谈的例子。

  角度三:面对痛,言或不言,都是应对痛的方法。言或不言,该何时言,该怎样言,应视情况而定。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痛,应有不同的合理方式。

  选材小贴士:只要思路能够理得顺,上述“角度一”与“角度二”的素材完全可以用来论证“角度三”,不必另找素材。其实,许多的素材是可以通用的,同样一则素材只要排列重组的次序不同,放置的位置不同,所切入的角度不同,就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不同的作文论点所用,学生应该有意识培养和锻炼这种发散性的思维。

  【高分素材】

  名言素材:

  1.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一位死于纳粹集中营的神父的墓志铭

  2.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深渊里。

  ―― 周国平

  3.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感觉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

  ―― 契诃夫

  素材点拨:生命个体面对源自于自身的生活际遇,或是外部时代因素的苦难,言或不言,以何种方式言,上面列举的名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个体的看法。选准自己的立论角度,确定观点后,从中挑出适合自己观点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就可以了。学生如果寻找素材感觉无从下手时,也可以试试使用相似联想的方法,例如“不言”与“沉默”是近义词,故寻找与“痛苦”“沉默”有关联的素材,也适用于本题。

  人物素材:

  1.王小波与《沉默的大多数》

  18年前,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

  18年后,他的愿望有一部分得到了实现。依托网络发达之福,说话的人比以前多了,声音也响亮,草根阶层也开始喊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影响了公众。但不能忽略的是,上网费固然从一小时8元,降到了一个月80元,但是房价也从一平米1000元涨到了8000元甚至8万元,大家活得依然疲惫,许多人因此也就不怎么想说话,埋头挣钱要紧,大多数还是在沉默着。

  素材点拨: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正如鲁迅笔下的看客,民族的基石大抵还是由“痛而不言”的人组成的,这种痛而不言,有坚强,有妥协,可能还有麻木。而如王小波与鲁迅等,站在时代风气之先,则是“痛而敢言、痛而善言”的人,他们选择以文学创作的方式,为沉默的大多数发言,为“铁屋子”里中国人呐喊。针对本题,这则材料可挖掘的角度较多,就看同学怎样确定论点与合理利用论据了。

  2.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文学家。文革时期,遭受残酷的迫害。在是非黑白颠倒的时代里,他和许多人一样保持缄默。文革过后,他创作了随笔《随想录》,率先对文革进行反思和忏悔,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素材点拨:巴金和许多人一样在文革时期保持缄默,这是痛而无言的表现。文革过后,率先用创作的方式反思文革,批判自己的懦弱,这是一种痛而善言的表现。

  【素材演练】

  痛出来的正能量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某考生

  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避免感染。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最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

  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下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

  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

  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的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着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

  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

  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

  【教师评点】

  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公知,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缺少阅读,或读后鲜有独立思考,立论就流于表层,或拾人牙慧。针对这种毛病,这是一篇很好的示范文章。


标签:素材青春角度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