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5 16:08:42 分类:指南 浏览:62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1

  >>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36例小学生来访者就诊状况分析 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的相关分析 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来访者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伦理行为评价 心理咨询中来访大学生的阻抗与应对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 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知信行的定性研究 NLP教练技术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分析 “来访者中心”理论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分析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与叙事分析 浅析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分析及应对 影响大学生心理咨询开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http:///view/26400.htm

  {6}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第19页

  参考文献:

  1.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2

  蒋婷婷说,近日来父母总吵架,自己不想回家了,每到周末都呆在学校求清静。可即便窝在学校,心里还是难受,马上要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却静不下心。听过心理咨询室彭超英老师的耐心抚慰后,蒋婷婷放松了许多。

  女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受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在自我性别角色分工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在心理特征上与男生在很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焦虑,更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在自我成就期望值上,女生则比男生低。大学生心理咨询对哪些女生来说,显得比较有必要?女大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彭超英介绍,春季是心理疾病高发季节,加强心理自我调节很有必要。“如果感觉心理不适,应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或合理宣泄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另外,与朋友聊天、找老师进行心理咨询也是排遣抑郁的好方法。”宋老师表示,学校开放心理咨询室,正是为了在心理上更好地引导同学,帮大家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可是在以前,一些同学由于害羞不敢来,反而愈发加重心理负担。“如今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来咨询的都大大方方。”

  女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比如,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高焦虑倾向。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存在更高的焦虑倾向,女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生,特别是在考试的紧张感和伴随生理反应的不安方面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另外,女生在中学阶段虽然也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但由于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老师的庇护和管教,她们的独立感、成人感与进入大学之后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进入大学校门后,女大学生才真正地走上了独立自理的道路,真正体会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意义,从而也加强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在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值上,有相当数量的女大学生把自己的志向水平定位在能够大学毕业,有份好工作,找个好丈夫,有个好家庭的较低的成就期望值上。

  以上独特的心理特质决定了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在内容上的特殊性,事实上在咨询实施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操作中也同样需要兼顾其特殊性,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高校建立专门的针对女生的心理咨询和卫生保健机构,以多种形式为女大学生提供服务。这些专门机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针对性,而且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工作;其次,注意调整咨询人员的性别比例,增加咨询人员中的女性人数。许多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特别是生理上的困扰时,常羞于向人请教,女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她们的亲近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再次,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为女生多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处、团委和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应有意识地为女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她们通过实践的锻炼开阔视野,锻炼意志,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3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认知现状;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在大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在学习、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全国每年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因心理健康问题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咨询室,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以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更加健康的成长。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少学生心理冲突不轻易表露,主动寻求咨询的意愿并不强烈,没有达到学校的预期。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生心理求助倾向以及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

  一、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现状

  1、大学生缺乏应对心理困惑的正确方法。目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遇到挫折常常抱怨,受到打击时往往一蹶不振,选择沉默、逃避。内心敏感脆弱,人际关系问题较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同时面临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较多。但据调查显示,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然后是亲人、同学等。遇到心理困惑,他们倾向于自我调节,其途径一般是通过网络、心理书籍、广播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等,但有时碰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时,这种自我调节往往效果欠佳。这归结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求助缺少了解,内心对心理咨询概念较模糊,导致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

  2、新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心存疑虑,缺乏正确认知。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高校在开学时一般都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采用的普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摸底,以便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进入后续的约谈。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却并不乐观,效果也差强人意。比如有的学生在参加普查时,态度不够认真,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测试时掩饰性很强,不太容易发现问题。在后期的约谈工作中,有的学生不太清楚情况,在约谈时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吐露心声,刻意隐瞒以往事实真相。有的学生听从高年级同学的建议,委婉的拒绝约谈,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不需要约谈。这都折射出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疑惑,为心理咨询的宣传普及带来了消极的力量。

  3、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认同度不够高。目前的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内心脆弱敏感,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根据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同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近四层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只能帮助少数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困扰时会找朋友或同学求助,往往是把心理咨询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后尝试,真正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不到10%,可见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找心理咨询机构的意愿并不强烈。如果学校没有开通网络咨询,那学生去咨询的方式就更加单一。由些可以看出,高校的心理咨询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和推广,学生的求助意愿较弱,体现出对心理咨询中心的认同度不够高。不少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作用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去心理咨询中心就是老师陪着说说话、谈谈心,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和帮助,这都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知。

  二、高校大学生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原因

  1、在咨询态度上存在偏差,心存畏惧。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比较晚的新兴学科,被大众接受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人对它了解得不够透彻,不少大学生把接受心理咨询视为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敢去正视和面对,怕被其他同学贴上“精神病”、“心理障碍”之类的标签。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是心理问题,或者认识到了也宁愿自己默默忍受;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咨询对自己的重要性,出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去面谈。不少来访者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心理咨询室的,而且要咨询老师不断强调咨询的安全性,让来访者放心,学生才肯放下心理负担慢慢讲述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些同学是悄悄的来,在来去的电梯或楼梯上很怕碰到熟人,这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

  2、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保密性持怀疑态度。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认识不科学,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少学生对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当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或有烦心事的时候,能够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同学比例还很低,怕身边的同学知道自己做过心理咨询,同时也怕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知道,对心理咨询有不少顾虑,从而对咨询产生焦虑的情绪,在是否前去咨询的问题上反复纠结,这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心存疑虑,给咨询工作带来阻碍,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在宣传心理咨询时,对心理知识的普及不够深入。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在自我调节与心理咨询的选择中矛盾重重。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性、病残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扰,而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与学生工作处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行政化的干预。但心理咨询工作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保密原则,往往给学生造成误解,认为心理咨询中心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这样的情况让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有限,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困扰,甚至由于延误了病情,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体现出自我调节与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的矛盾性。

  三、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议及相关对策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对解决日趋严重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神经衰弱症、社交恐惧症、紧张焦虑症、抑郁症等障碍性心理咨询,也有由人际、情感、学习等压力引发的心理危机,通过心理咨询,以及早发现,及时预防,缓解症状。还有的学生常被各种烦恼所困扰,心理矛盾、冲突明显,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早期觉察和干预。因而学校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提高他们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知度、信任度,使他们愿意、也敢于走进心理咨询机构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个性特长,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有以下对策:

  1、多渠道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与普及,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心理咨询的宣传普及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要,除了开设大型心理健康课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站、微博、报纸、校广播站、宣传单、横幅标语、手抄报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依托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委员会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心理主题班会大赛”、“心理剧大赛”、心灵互助小组校园户外素质拓展、心理讲座、心理班会展示、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大赛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网络互动,宣传青春阳光的心态,在学生中收集心灵困惑,利用讲座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心理咨询的宣传还可以利用新生报到时的时机,通过宣传单、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既可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也可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信任。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也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宣传心理咨询时,经常拿一些异常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作为案例,强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不恰当的舆论导向给大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心理异常”、“变态”等概念,这种对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的过度渲染,造成了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了恐惧心理,碰到问题唯恐被他人知道,怕被同学说成“异类”,这无形中给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带来了阻力。所以高校在进行心理宣传时,一定要强调在青春期心理求助很平常,学生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要让学生感到心理咨询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缓解内心压力的良好方法。同时利用学校举办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增加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使更多的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心理咨询,从而增加他们对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的了解和认识,解除对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3、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占据着主主渠道,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全院预防心理危机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不仅传播了心理学知识,更让学生习得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将课堂教学与危机干预相结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案例讨论法、游戏参与法、情景表演法等,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户外活动课,如心理剧表演,团体心理辅导等都是不错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助益。

  4、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消除来访学生的心理顾虑。在朋辈咨询过程中,由于双方年龄相仿,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咨询,而相似的生活方式、人生经验可以对许多问题产生共鸣,更容易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从而顺利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现在的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太愿意与父母、老师交谈,而同辈的学生却能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同辈的建议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同时朋辈咨询对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限制较少,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很大程度改善一些学生拒绝咨询的现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高校心理咨询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强化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意识。学院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队伍的建设,不断壮大队伍,充实力量,除专职老师外,还应有兼职老师,专兼职老师都应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让心理咨询的专兼职人员结合紧密、队伍稳定。同时学院要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咨询师在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水平,比如可以邀请知名心理专家学院进行讲座和培训,同时也可以让咨询师去校外参加相关的培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咨询师自身也要充分重视个人成长,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开展同行之间的督导,或者请专业的督导师来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交督导案例,通过录音、录像、案例讨论等方式,获得个人成长。只有咨询师充分成长,才能真正帮助来访的大学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雁,张映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成因及疏导策略―――基于云南农业大学UPI 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71-75.

  [2]张盼盼.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37-39.

  [3]赵杰红.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遇冷原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20-21.

  [4]安芹,贾晓明,郝燕.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1).

  [5]卓潇等.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现状的质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6]李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54-56.

  [7]王文冰,杨浩,李标.“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12):72-73.

  [8]沈丹,罗伏生.论高校QQ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功能[J].中国建设教育,2010,16(11-12):89-91.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4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部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宣传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媒介。学校高度重视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院报、学报(社科版)、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昆明医学院院报》(社科版)上设有“心理之窗”栏目,常年在广大师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由心理咨询中心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自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心灵驿站》进班级、进宿舍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多种媒体作用的发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实现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全覆盖。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5

  (一)“机构到位”。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指导组委会,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具体执行,同时各院设置具体负责心理的老师,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形成“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模式。全校开设大学生心理课程、针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特殊学生心理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师资到位”。

  学校层面突出专业化建设,目前我校专兼职咨询员均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心理教学、咨询以及危机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层面突出准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充分发货学生工作者深入学生的优越性,挑选责任心强、工作热心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老师或学生工作者,经过培训使他们成为相对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三)“场地到位”。

  学校提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接受咨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初显成效

  学校积极践行"平行渗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各院学生骨干、心理社团、各班心理委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在班级层面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在寝室中选择寝室长担任心理调解员,突出朋辈互助队伍的建设。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实现学校———院部———班级———寝室的纵向联系与互动,也可以加强院部与院部,学生与学生横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于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即快速预警和及时干预双管齐下。学校还根据四级网络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一是“送出去”、“请进来”。学校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讲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心理案例解析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学生干部业务培训。;三是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三、“教育———测验———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教育。

  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心理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给入校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座,从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二是心理活动分类指导。就我校经济贸易学院为例,自2010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请武汉理工等高校心理专家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三是心理团体辅导。切合实际的开展不同内容团体辅导活动,2010年学校以“寝室关系”为主题,给各学院代表寝室做了有关寝室融洽关系的团体辅导。在院部也经常开展不同内容的团体辅导,就经济贸易学院为例,在2011年为2010级学生做了“相识湖科”的新生工作坊、为2009级学生做了“我的团体我的家”的团体工作坊;四是就业心理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每到大二下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在第三上学期开设的毕业生求职心理讲座,在不同层面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焦虑,为学生职业生活做好铺垫。

  (二)实施测验。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心理学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这些量表的研制和使用,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据。大学生心理测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种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伊始,就启用心海导航系统,采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进行大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历年的心理测验,可以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类指导,积极做好预防、疏导、干预、治疗等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个别与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构建体相结合的日常心理测量,并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主动咨询。

  实施主动咨询措施:一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帮助特殊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质的一种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心理咨询,即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开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即面向特殊群体和热点问题进行团体咨询,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对特殊学生(就业困难、违规违纪、贫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开展团体咨询和心理训练,保证咨询的针对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时效性;二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探讨大学生建立早期发现,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入学伊始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定期对高年级进行抽查。学校实施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心理月报制度,异常学生及时汇报制度、访谈对象反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心理教育实施途径多元化

  (一)进入教学课堂。

  学校在不同学期为各行政班级开设心理课程,将知识普及与问题探索、行为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校融课堂教育与心理训练于一体,通过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等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教育。

  (二)步入宣传阵地。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传阵地,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问题学生能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三)融入校园文化。每年五月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举办特色心理活动,如:工商管理学院的心理知识竞赛、经济贸易学院的心理趣味运动会、机电工程学院的心理主题班会等。此类活动已成为心理健康月的校园活动品牌,对大力弘扬我校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心理健康作为我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整合现有资源,我校建立了预警和干预的长期机制和较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了我校学生心理工作的良性发展,确实提升了在校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然而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要创造更多条件加速构建心理健康校本模式,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6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75-02

  一、案例背景

  张某,男,山东理工大学某院学生,该生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高中时因为家庭原因曾服用安眠药自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在与该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不善言谈,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热闹的环境,对自己的抑郁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一直在想办法自我调节,包括强迫自己参加班级活动,竞选学生会,从而增加自己和外界交流的机会。自大二进入学生会,因为工作忙碌注意力转移,抑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大三下学期退出学生会后,学院活动与班级活动减少,周围同学忙于考研和就业早出晚归,该生逐渐又进入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经多次与该生交流未果后,该生执意休学。

  赵某,男,山东理工大学某院学生。该生12年入学后,在短短三个月内曾试图自杀二次。得知这一事件后,学院立即找赵某谈话,谈话中发现赵某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对他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从小他就感觉压力很大,在高中时就有过自杀的念头,但考虑到家里父母年迈,弟弟尚未成年,于是作罢。高考失利,本应考入名校的他进入了我校,使他压力剧增,因此想到了自杀解脱。学院与赵某母亲沟通后,辅导员每周带赵某去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心理辅导二次,并定期找赵某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及生活情况,安排同宿舍班长带领赵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他一人单独行动。同时,赵某父母经常打电话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赵某在心理辅导一年后,抑郁状况有明显好转。目前距离其大一有自杀倾向已过去两年,该生再没有出现类似事件,精神状态良好,学习刻苦,有望今年拿到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出现问题时缺乏心理辅导和治疗是导致张某休学的主因。高中时张某曾经抑郁,选择自杀。但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带领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相关治疗。大一至大三忙碌的大学生活,使他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当大三下学期退出学生会,失去了忙碌的机会,而周围同学忙于考研就业早出晚归,更减少了他和同学交流的时间,于是他退回到内心深处密闭的空间,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极力的逃避老师、同学,抑郁状况逐渐加深,与此同时家长缺乏和辅导员的交流,甚至于该生因为抑郁在高中阶段自杀的事件,家长也并未告知辅导员。如果家长能在出现自杀事件后有高度的重视,及时对该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进入大学后及时向学院反映该生的情况,在学校继续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该生的情况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2.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望子成龙,致使压力过大,是导致赵某试图自杀的主因。该生学习勤奋、生活朴素、性格温和,但沉重的家庭负担却使该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该生来自农村,有一个弟弟,他的父亲在家几乎不干农活,整日里只是和村里的人打牌,经常彻夜不归。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和兄弟二人的学费,早出晚归在庄稼地里辛苦的劳作。对于他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把他看成了家里唯一的依靠,期盼他考上大学光耀门楣。在他心目中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这是摆脱家里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他的最高目标。从小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里面有母亲的殷切期望,有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有母亲因为劳累而与年龄不相符的衰老,也有未成年的弟弟,使得赵某幼小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家里本应由成年男子担负起的责任,但他承担起的责任与他的年龄并不匹配,因此当遇到一些问题他无法解决时,他想到了自杀来解脱自己。幸运的是,学院及时发现了这一事件,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心理辅导、辅导员引导、学生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该生介入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将该生从抑郁状态中挽救出来。

  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全面普及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情绪控制,当情绪低落或亢奋时,学会利用简单有效的减压方式平稳渡过这一时期。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心理疾病,不排斥并能主动寻求帮助,利用高校内的资源,如心理咨询师、音乐理疗室、沙盘游戏等及时介入治疗。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各班级推荐的心理卫生委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开展心理杯辩论赛,班级、宿舍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人员,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波动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与外界交流过少或思想激进、自尊极强的同学,更应及早防止出现心理异常。通过开展谈心、征文比赛、各类体育竞技类活动,转移抑郁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通过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及早发现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员,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对这些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2.重视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人员除了与心理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教师外,还包含广大辅导员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高校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掌握不全,对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研究不深,提供的心理辅导方法不系统、不科学。《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鼓励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各学院非心理学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开展理论培训,面向全校辅导员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对各班级学生担任的心理卫生委员进行初级知识培训与团体心理辅导,从各个层面做好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工作。

  3.构建从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到班级心理卫生委员的逐级工作机制。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门,承担了高校全体学生的专业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工作,因此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与理论素养的专职教师担任,同时也可吸纳部分马克思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心理辅导经历和经验的教师加入,作为补充力量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初步摸排工作,通过组织新生填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分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学生,分学院进行汇总,并以信函等保密方式反馈给相关学院。同时,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安排专职教师分时间段值班,学生可以在工作时间内随时前来咨询或进行预约面谈。心理咨询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给出意见与建议,对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后续介入治疗与持续辅导,对于有心理压力不愿正面咨询的学生,可以进行网络咨询,在线与专职教师沟通获取帮助。开展包括个性、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各种类型的心理测评,学生可以单独测评或以班级为单位预约,从而对自己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学生骨干培训等团体辅导和情绪宣泄、音乐放松等情绪减压活动,组织各学院申报承办5.25心理健康节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由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在各学院中选拔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担任学院心理辅导员,每学期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和沙龙交流。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健康中心反馈的有异常情况的新生,进行单独约谈,了解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判断学生是因为近期心理状况导致的特殊情况,还是确实某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与减压,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各年级辅导员要随时掌握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班级中选拔心理素质好、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心理卫生委员负责联系心理健康中心组织班级或宿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课后交流或宿舍聊天等多种方式,了解班级成员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发现心理有异常波动的学生,及时反馈给代班辅导员。辅导员在第一时间约谈学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从学习与生活上帮助学生,对于无法解决的心理异常学生上报给学院心理辅导员,由学院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如仍无法解决则上报心理健康中心,继续后续工作。通过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心理卫生委员,构建了较为完整与具有时效性的逐级工作机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了实处。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对于民办院校的偏见,民办院校学生心理上呈现一些特征。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应该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下文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重视,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

  (二)民办高校设置心理辅导与咨询室

  为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民办高校已经加大投入建设心理辅导与咨询室,或名心理咨询室、或名心理咨询中心、或名心理辅导站、或名心理服务辅导站,根据需要设置类各个功能模块,一般来说,包括接待室、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放松室等。(三)民办高校开始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民办高校已经培育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校级设置2-3名教师,二级院系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但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还不能满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亟需构建

  根据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但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只在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课程,课时基本在16-24学时,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二)民办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应用程度有待提升

  民办高校已经设置心理辅导与咨询室,但是由于心理辅导与咨询室条件比较简单、或者教师专业性水平、学生传统认识限制加上心理抵触等,民办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应用程度有待提升。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还比较少,全校一般就是2-3名专业教师,二级院系配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不强,一般由团总支书记、书记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者担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上只进行知识宣传,无法对于学生心理困扰、心理矛盾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和指导。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依赖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发生变化,因此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平台化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共享

  民办高校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可以通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与其他高校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优秀做法、精美视频等,积极地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推进高校之间心理健康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不断增长,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微信、微博、博客、QQ、陌陌等社交工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有助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民办高校可以运用社交协作软件,同时和收集信息,减少资源损耗和人员占用。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平台化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包括开发利用心理健康知识与资源、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专业网站,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校园内高度共享,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云”化。

  (四)优化建设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必须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构建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研究从校外积极引进专业从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教学指导,同时要民办高校应该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等多种方式提升任课教师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总之,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然发生变化,民办高校应该跟随时展需求,重视课程资源共享、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室的建设,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任静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对于民办院校的偏见,民办院校学生心理上呈现一些特征。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应该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下文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重视,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

  (二)民办高校设置心理辅导与咨询室

  为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民办高校已经加大投入建设心理辅导与咨询室,或名心理咨询室、或名心理咨询中心、或名心理辅导站、或名心理服务辅导站,根据需要设置类各个功能模块,一般来说,包括接待室、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放松室等。

  (三)民办高校开始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民办高校已经培育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校级设置2-3名教师,二级院系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但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还不能满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亟需构建

  根据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但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只在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课程,课时基本在16-24学时,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二)民办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应用程度有待提升

  民办高校已经设置心理辅导与咨询室,但是由于心理辅导与咨询室条件比较简单、或者教师专业性水平、学生传统认识限制加上心理抵触等,民办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应用程度有待提升。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还比较少,全校一般就是2-3名专业教师,二级院系配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不强,一般由团总支书记、书记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者担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上只进行知识宣传,无法对于学生心理困扰、心理矛盾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和指导。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依赖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发生变化,因此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平台化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共享

  民办高校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可以通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与其他高校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优秀做法、精美视频等,积极地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推进高校之间心理健康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不断增长,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微信、微博、博客、QQ、陌陌等社交工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社交化有助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民办高校可以运用社交协作软件,同时和收集信息,减少资源损耗和人员占用。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平台化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包括开发利用心理健康知识与资源、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专业网站,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校园内高度共享,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云”化。

  (四)优化建设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必须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构建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研究从校外积极引进专业从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教学指导,同时要民办高校应该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等多种方式提升任课教师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总之,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然发生变化,民办高校应该跟随时展需求,重视课程资源共享、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室的建设,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2]侯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0).


标签:心理健康咨询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