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小桥流水的日子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8 20:01:47 分类:随笔 浏览:142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1

  一、 创设意境,悟出美感

  境由心造,要努力创设意境,把同学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文本上,才能让他们深入角色,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之美。因此,我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课,让同学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同学反复读这首词,这首诗词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为什么夕阳西下时断肠人在天涯?同学再读感悟画面,这样的情景很美,而本课以这首诗词为这篇文章的兴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范读。感悟文本所描写的小桥、流水、人家所构成的画面的美。

  二、 体会意境,品出美味

  《小桥流水人家》一文的语言美,优美的句子比比皆是,让学生品读若干句子,“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他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让同学品读柳枝的婀娜,水鸟的歌唱,流水的唱和。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时的声音,品读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品味文本描写的动、静结合之美,让同学找描写小溪的动态、静态的句子反复朗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中年潺潺地环绕着村边……”,体会小溪的静态美,“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体会小溪的动态美,通过反复读,品味这种动、静结合之美。清澈、潺潺的小溪加上孩子的嬉戏、玩耍。使小溪有了灵性、有了活力、有了生机,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品味语言的多样性,不仅是形象生动的拟人、还是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还是用方位顺序介绍老家的房子,还是引用古诗词、词语、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写桥的样子:“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溪水把他们送到远方。”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的享受。“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农家人的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留意与热爱。

  三、深入文本,再现美境

  作者的文章构思严谨、精巧,文章结尾写“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在教这个结尾时,提出了“这个结尾是否重复,语言是否累赘?”,让同学就这个问题讨论,同学思考后,纷纷举手表态,一致认为,这个结尾不重复,那段日子,指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而那些美好的印象则指小溪的玩耍,小桥的散花,采茶叶,老家人的生活情景等。前边是对本段的总结,而后边则是对全文的总结,我让同学闭上眼睛,我配音朗读,让同学再次感悟那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家乡美。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2

  宋慈是和老公吵了架出来的,当时想也没想,背着包就上了火车站。火车站上正好有乌镇的宣传画,她当下就买了一张到苏州的票。到了苏州再换乘汽车,两个多小时后,乌镇到了。

  正是早晨,游人甚少,女人们在小桥流水边浣洗,远远的乌蓬船上,有袅袅的白烟升起来。宋慈一向喜欢市井味道的东西,觉得它们与红尘里的日子息息相关,贴心贴肺。午后,她看到几个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喝茶,看着过往的游人与船只,好像一切与他们无关。还有那些上了年纪的婆婆,聚在一起喝阿婆茶,发间戴一朵艳红的花,头上蒙着藏蓝色的蜡染方巾,年轻的小媳妇在几百年前老房子前买姑嫂饼和杭白菊,旖旎的声音让人驻足。

  宋慈一下子沉醉下来,倒忘了自己是因为争吵跑出来的。找到旅馆安顿好,她又跑了出来,一个人慢慢逛着。

  听到相机的喀嚓声,她回过头去,看到一个明朗的少年,白衬衣麻灰裤子,正看着自己笑。

  “谁让你照我的?”她喊了一句。

  “谁让你是一幅画呢,怪不得我呢。”男孩的声音好听,笑容干净,宋慈想,大概是上大三大四的学生,几年前,她也有这样的干净笑容。

  他们成了游伴,少年马家驹说:“在这,时间好像是停滞不前的,一天即是千年,这感觉真是美妙。”

  宋慈回过头看一眼这清秀的少年,觉得他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天真。

  他又说:“千年前,那些文人墨客或者政客在官场上落败受挫,选择了这里做自己的归隐之处,从此喝茶品月开始另一番人生。毕竟,选择逃于佛逃于道的人是形式上的孤独和寂寞,是极其另类的极端方式,但选择了乌镇,却是选择了出世,他们也大抵懂得大隐隐于世的快乐,从此做一个俗人有什么不好?”听完这一席话,宋慈更呆住了,她问:“你大学念的是什么?”

  他笑:“我没上过大学,一直画画为生,十六岁就一个人行走江湖了。”

  宋慈更惊,她想,有些人有些事,还真的不能低估。

  而遇见,就是缘分。

  他们相约一起把乌镇游完,至少,在这几天里,做一个好的玩伴。

  二

  第二天,宋慈早早出现在小桥流水边,穿了蓝印花布的旗袍,头发盘在了脑后,而眼睛,如乌镇的水,落寞着,却波澜不惊。黑檐青瓦的房子,青绿波痕的河道,寂寞纯净的天空,一切都那么美,她甚至忘记了是为何来的。

  背后响起了掌声,她回过头,看到马家驹站在桥边看她,一边看,一边画。

  “别动,画中人,“他说,“你早晨的样子很美丽。”

  她在他的注视下,如喝了酒一样,微微有些醉了。

  她知道自己是美丽的,刚刚30岁,还没生孩子,体形保持得极佳,因为常做美容,皮肤还很娇嫩。可惜,这一切老公都视而不见了。

  下午,他们一起去高公升糟坊喝三白酒,直喝到快晚上,她真的醉了。马家驹扶着她,两个人一边唱一边往回走,她唱着昆曲《杨迎春》:红梅绽放幽香正逢小春,添兽炭畏严寒紧掩朱门,昨夜晚绮窗前北风催紧,欲登楼望瑞雪一散心情。他听得喜欢,微醉之中突然在桥边抱住她:“姐,我们去划船吧。”

  夜色中,他摇船,她唱曲,游人都散去了,月亮又大又圆。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有些许的纠缠,宋慈叫他:“小孩子。”

  他忽然停了,船在水中打着圈子:“我才不小呢,”说着,他凑过来,“姐,我亲你一下行吗?”

  “不行。”她断然否定,否定之后心里有些怅然,整天忙碌着,她连调情都不会了。

  他却不管,站起身来拉她,小船晃悠起来,她惊叫着,这叫,更刺激了他,他吻下来,嘴唇是冰冰的凉,而她的似火,是冰与火的缠绵。她努力地拒绝着,却越拒绝越糊涂,最后,用她的话说,真是由不得自己了,心里早就乱成了麻。

  到后半夜回去时,他要跟着她上楼,这次,她是清醒的,说了声no,然后一个人跑了上去。趴在床上,看着夜色,她忽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说不出什么感受,拿出电话,有老公的短信:“我错了,你跑哪儿去了,快回来吧。”

  她趴在枕头上,哭了。

  三

  第三天,马家驹跑来找她。

  昨晚好像是一个梦一样,他没提,她也没有说。

  又一起去游西栅老街,知道宋慈爱唱戏,他带她到修真观的老戏台,看着台上各种各样的戏角塑像,她笑了,他说,那一个最俏丽的就是你!又去参观了百床馆,幽暗的展厅只有他们俩,在一张清朝的老床前,宋慈说,在这张床前,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在床上睡过一样。马家驹在她耳朵边说,只是不知那个男子是谁?她的脸一下红到耳朵根。黑暗中,他抓住她的手,说给她画的像已经画完,明天送给她好了。

  后来他们又去泡茶馆,他说:“这里除了桥和民居,最让我留恋的就是茶馆了。”

  他们面朝小桥,看着过往人群,点一壶杭白菊,消磨掉一个午后的时光。

  他说,传说茶圣陆羽曾在乌镇的茶馆里乐不思归,不知道是因为这里的杭白菊太舒畅,还是这里的小桥流水更别致?

  如果和一个相爱的人在这里变老,真是件不错的事情呢。宋慈首先想到的居然是马家驹,她怪自己太容易移情别恋,可是,此情此景,是身不由己呢。

  晚上他们又去吃了万三肘子,他说吃这肉皮可以美容的,那一块块皮,是他亲手撕下来递给她,她笑着享用下去。真是这里只三天,世上已经千年,她竟然舍不得要回家了。

  老公的电话打来时,他们正商量着买姑嫂饼和蓝印花布,马家驹为了一条蓝印花布的裙子讨价还价。她和老公说明天回去,老公在电话中说:“回来吧,我想你了。”

  她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到底,家还是家的。

  接完电话,看见马家驹就在旁边站着,手里提着一条裙子,很适合她的风格。

  “我送你的,姐。”他说。

  她鼻子有点发酸,接过来说:“谢谢。”

  那张画,是她穿着旗袍在小桥流水旁边,似陈逸飞的风格。她细细包好,然后早早睡下了。其实她一直没睡着,因为不知道第二天如何与他告别,他还不知道她要走了,而她,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早晨,她早早起来走了。雾起了,下楼的时候,细雨从那几百年前的灰瓦上流下来,一滴,又一滴,真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阿婆的蓝格子蜡染布一寸寸从她眼前移下去,阿婆手里摘着雪里红,没有谁来打扰,有滋有味地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正像天井里那些挂着的雪里红,一串干了,再晾上一串。

  她想,她也要这样过日子,一天过完了,再过一天。

  所以,她一直往前走,没有再回头。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3

  可是,我们不仅不爱护它,我们还破坏它。我们砍伐森林,伤害动物,践踏小草,乱摘花朵……我们使我们美丽的家园——大自然变得狼狈不堪。也许你会说,大自然的东西本来就是给人类使用的,不是的,大自然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破坏生态环境就是在破坏人们的家园。

  大自然是美丽的。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青峰,令人陶醉的夕阳,一望无际的草原……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森林,平原,长河,草原,花海等等都给我们带来极大震撼!

  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奔驰在大草原的野马,追赶着斑马的雄狮,厮杀的老虎与恶狼,窜来窜去的野兔,天空中飞翔的雄鹰,海里喷着水柱的鲸,草丛间唱歌的虫子,荡着藤条的猴子,走来走去的大象……这些动物们都让你觉得趣味十足!

  大自然是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完美结合。当我们身临大自然时,我们会忘却一切烦恼,与自然共处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放松。当我们远离喧嚣的小城,去放眼蓝天白云,去聆听蛙鸣鸟叫,去徜徉小桥流水时,一切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可是,人们现在却在破坏这美好的大自然。

  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人们的一己私欲导致我们不能与大自然相处的如此美好,也或许,从现在开始做到保护环境我们就还能与自然惬意的相处……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构造属于我们的快乐、美好。去放眼蓝天白云,去聆听蛙鸣鸟叫,

  去徜徉小桥流水,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与自然共处的美好、轻松。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4

  高307班

  樊印先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从窗外飘了进来,飘落在我的床上,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从迷迷糊糊中醒了过来。 夜,很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吹落叶子的曲子。

  雨很细,如毛般的蒙蒙细雨在夜里悄悄飘落,窗沿上的雨滴如滴答滴答的泪水,溅在玻璃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小水花。细雨还飘落在远处,飘落在远处的台阶,远处的街道,远处的屋顶。。。。。。这个城市华灯已上,霓虹般的灯光在雨里模糊了喜悦的色彩。

  屋檐上的雨滴每隔几秒就滴落下来,在嗒嗒的雨滴里,我记起了小时侯。那时,在这般雨里,我会戴着蓑衣斗笠在山里的小路上玩,或者帮妈妈干点农活 ,山里的雨总是很清新,在云雾缭绕的世界里,看不清远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唯有从树叶上滴落在斗笠上的雨滴溅起的水花格外的清晰,滴答滴答的格外的亲切,在梦里我也可以感受到它的晶莹。

  可是窗外的雨,却很凄冷,也许是我形单只影,也许是我离家太远了,让雨的声音在心里荡起了涟漪。

  窗外的雨愈来愈大,雨丝也变长了,屋沿上窗沿上的雨如线般的流淌。雨滴敲打着玻璃,很明朗很纷乱。远处缤纷的灯光如泪光般的湿漉漉的。

  故乡的雨,下了多少个相似的春夏伙冬,是对初春的润滑,对炎夏的慰藉,对秋红的礼赞,对冬雪的融化。雨里有庭外竹叶的飘落,有燕子的低徊,也有初秋柿子落下枝头。有雨的日子,我常独自在家,常想起那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还想起“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还有还有……我也常常站在屋檐下,望着妈妈淋湿淋淋地回来,她常常是带着片片油菜花花瓣与缕缕清香,或是点染着青草的翠绿与泥泞的鹅黄。在那个潮湿的季节,梦里似乎也有一朵云,有一件蓑衣,有一个人在呼唤。雨绿了田野,菜园,竹叶松林,绿了那些季节,也渐渐冲淡了雨里嬉戏的热情。

  雨越下越大,打在窗上,如珍珠散落在银盘,很清脆很急促,如琴弦的铮鸣,纷乱了视野,拭去了远景,隐约了闪烁的霓灯。没有雷鸣,也听不到风声,只有纯粹的雨在洒落,如忧伤的旋律。我没老,却有了那位诗人的感觉,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低云阔断雁叶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见证了诗人的幸酸历程,多少个雨夜,下了千载,落了许多个春秋,落在沙如雪月如钩的大漠,落在寒风吹雪狼烟滚滚地塞北,也落在桃红柳绿杏花梨花飘飘的江南,也落在绿草如菌牛群羊群浩荡的草原……还有还有,同样的雨,又落在美丽又贫瘠的梦里故乡。

  雨又一阵一阵,止不住地倾泄,冲洗着这片天空,冲着这个冷冷地夜晚。

  ……

  雨缓了下来。终于,缓了下来,如哭累了的孩子,只有慢慢地抽泣。窗外还有绵绵地雨声,如遥远歌楼上的曲子。

  天空变得云雾缭绕,风很清爽醉人,蒙蒙胧胧之际,我又走进了梦里,我看见了明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出现在那个熟悉的山村,阳光洒满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5

  ①枯藤+老树+昏鸦=优质木材

  一只年老的乌鸦,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的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已经没有枝叶的老树上。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树惊动了,老树晃了几下,终于安静了。乌鸦惟一伙伴是缠绕在老树上面的枯藤。日暮里,乌鸦昏黄的老眼盯着远处,它似乎又想起那日,一群人拿着利器和猎枪,闯入它们的家园,杀死了它的同胞,毁灭了整片森林,他们只为了获取优质木材。

  ②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

  周围楼房、工厂林立,也有一座孤零零的桥,桥下有流水,可是,那水却是乌黑的,一只鱼儿探出水面,望着这一切,伤心地落泪。那座桥也悲愤地说:“再也没有人肯从我身上走过了。”的确,每个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而旁边,一只粗大的管子正不住地往河里排着污水。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着人们必需的日用品,那河水,只换来人们的一点点舒适。

  ③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一匹瘦弱的老马,顶着肆虐的狂风,行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当初,它和同伴们在茂盛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饮那清澈的甘泉。那种甜蜜、幸福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它想躺下来休息,可是,它躺下后便再也没的起来。昔日的绿洲,就只换来了人们桌上的美食。人类获取了金钱、财富,获取了安逸的生活,而代价却是:森林的毁灭、水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6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少女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砖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缓缓地在桥下穿行,人轻轻地在桥上行走,一切如在画中……

  流水

  江南的流水进了自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人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将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7

  最早读到有关江南的诗句是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两个字,在我心中,已然如影随形。

  渐渐大了,但凡与江南有联系的东西便是好的,直如最初的胡兰成说张爱玲,只要她说好,他就会说好。而我,有了吴依软语、白墙灰瓦,再有了江南布衣、丝绸和雨季,就有了我的美丽乡愁。何况,乾隆七下江南,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江南美景吧?那满池蓬藕与鱼虾,那小桥流水与雕刻般精致的民居,还有那蜡染布和滋润平和的生活,才是我的江南。

  而最最让我迷恋的,是那些江南的水镇。周庄、同里、角直、西塘、木渎、南浔……千年的江南水镇,是东方威尼斯和水中桃花源,累了的时候,我会背上包在镇上住些天,就住到民居里,住10天只会收你100元,而房东的吴依软语说得好只要你来,便是我们的亲人。

  水镇中最喜欢的,当然是乌镇――只能是乌镇。

  不仅仅是文学大师的故乡,还因为,那里的水更清,那里的人更纯粹,那里的桥更别致。

  选择了一个早春,在些许阴冷的日子走进了乌镇,油菜花开得到处都是。江南的春虽然早,但冷意仍在。这是《似水流年》中文和英的乌镇,这是茅盾的乌镇――也是我的乌镇。

  正是早晨,游人甚少,女人们正在小桥流水边浣洗,远远的乌篷船上,有袅袅的白烟升起来。一向,我喜欢着市井味道浓烈的东西――它们与我们的日子息息相关,贴心贴肺。午后,我看到几个闲散的老人一脸宁静坐在自家门口喝茶,看着过往的游人与船只,好像一切与他们无关。还有那些上了年纪的婆婆,聚在一起喝阿婆茶,发上戴朵艳红的花,头上蒙着藏蓝色的一块蜡染方巾,年轻的小媳妇在几百年前的老房子前买姑嫂饼和杭白菊。是啊,江南的小镇少了江西小镇的淳朴与奇险,多了平稳与祥和。每一幢老房子的白墙灰瓦间,都可以让人想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月亮还是千年前的月亮,桥还是千年前的桥,但到底一切不同了。千年前,那些文人墨客或者政客在官场上落败受挫,选择了这里做自己的归隐之处,从此喝茶品月开始另一番人生。毕竟,选择逃于佛逃于道的人是形式上的孤独和寂寞。但选择了乌镇,却是选择了出世,他们也大抵懂得“大隐隐于市”的快乐,从此做一个俗人有什么不好?这样的俗人,可以在江南的杏花春雨里吹笛到天明,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去茶社喝几杯菊花茶吟诗作赋,还可以在大雪纷飞里,独钓寒江。

  所以,美丽的水乡小镇有太多的文化味道。多少的文人雅士曾归隐于此,在山水间发现了仕途以外的乐趣,从此与红尘结缘为伴,开始另一种人生。

  同里的退思院是这样的集大成者。然而乌镇这样的去处也不少。古人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有多少美丽而曲折的故事呢?现在没有人追问了,只懂得在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日子来欣赏这样的美景。

  徜徉在乌镇,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一座座水乡特有的小桥。小桥是乌镇的经,小巷是乌镇的纬,经纬交织了多少悲欢?谁又能数得清呢?

  乌镇水网密布,镇内的主河道――“车溪”支流无数,自古桥梁众多,最多时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而那桥上大多是有楹联的,也显示出地道的江南文化。一个小桥都能修得很美,精雕细刻到让人叹为观止,江南,怎么会不让人如此地迷恋?如通济桥联:“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一句话,把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描述得淋漓尽致。只是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座桥,我去数了数,目前镇内尚存古桥30多座,仍可傲视江南水乡古镇。

  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这样的布局和水城威尼斯是可以媲美的,但中国的水乡小镇更多了文化和古典韵味,是因为有了诗词和文化浸染以及几千年的积淀吧。但乌镇有一点是其他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人家的水阁。

  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上,像是漂浮在河面上的房子一样,但在下面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人家,三面有窗,从窗下可以买菜买花,过往的船只会停留在窗下问:“要不要买新鲜的油菜啊?”凭窗可看到市井风光,如果小住,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在这样的水阁里住着,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吧?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欲乃,飘然而过……”

  除了桥和民居,最让我留恋的就是茶馆了。不是北京老舍笔下的茶馆,而是像你我每天必去的一个休息场所一样,面朝小桥,看着过往人群,点一杯杭白菊或碧螺春,可以消磨掉一个午后的时光。慢慢地假寐着,听着船声从身边摇过,岁月就这样慢慢老了,几百年,几千年,也不过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吧?而有雅兴的人可以来这里小聚,吟着“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然后大家嚷了好,便可以差人刻到小桥的楹联上去。一句句,一联联,就在这风花雪月的午后诞生了。如此的归隐,让许多人明了:也许所有曾经的争名夺利都是过眼烟云,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呢。蔡馆里的市井气息那样美丽,水乡的情韵就在一杯杯茶里荡漾开来,传说茶圣陆羽曾在乌镇的茶馆呈乐不思归了,是因为这里的杭白菊太舒畅,还是这里的小桥与流水更别致?最盛时,这里曾有60多家茶馆。丝弦悠然起来时,可以听得到外面的水声风声,而碗里的杭白菊,静静地开了。

  茅盾晚年所写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在“祖父及弟妹”一节中写道“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上午,或到本地绅士和富商常去的‘访卢阁’饮茶,或到西园听拍曲。”可见访卢阁的名声之久远。

  来乌镇,当然要去昭明书院。昭明书院是乌镇市河西岸、剧场南首的昭明太子读书处的遗迹。据乌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曾随老师沈约在此读书,并建有书馆座。后来,书馆倒毁。明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金廷训,为了纪念昭明太子勤学功绩,在书馆旧址建筑了

  个“六朝遗胜”的石坊。里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读书处同沈尚书读书处”。而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似水流年》,我喜欢的黄磊和刘若英在这里拍了《似水流年》,文是昭明书院的图书管理员,英是台湾的时装设计师,爱情就这样发生了。场景是早就看过的了,亲自来看,还是有种亲切感,那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爱情故事,非常小资却又怀旧,古典与现代的最佳版本,让人想起很久远的爱情。那样的故事,是适合发生在这样的小镇上的。当那一本本线装书从手里翻过时,岁月扑落落地掉了很多灰尘,但还是让我们的眼睛发亮了,是啊,再经风尘,好书仍然是好书,就像这小小乌镇,因了岁月,倒更显出风情和精致。夜了,挂上了红灯笼的乌镇,仿佛是早年的秦淮河,仿佛是我梦里的水乡。

  乌镇的美丽,不是匆匆来匆匆去能品味的,白天的美丽是那样的清澈,夜的美丽更像一场烟花,夜的乌镇,被红灯笼映射得如幻如梦,恰巧有一只木舟穿桥而过,舟上坐着一个弹古筝的女子,弹的曲子似《水中莲》,忧伤而浪漫,那船娘慢慢地摇着,过去很远了,曲子在水面上飘荡着,让人疑心不是在人间。

  月亮上来了,远远的,有弦唱传来。是在茶馆里,屋内是明黑的大方桌子,四个人在唱着类似昆曲的东西,一个拉胡弦,一个拿笳子,一个敲着不知名的乐器,还有一个女人拿着铜铃,调子极其婉转,我问邻座的一个乌镇人唱的什么,他笑着,用手沾了水,在那黑桌子上写着:“宣卷。”宣卷?真是很奇怪的叫法,但又好听,我喜欢。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大男孩,高大、黝黑,我看他一眼,他就低下头去,然后腼腆一笑,像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水生。我提出明天去他家看看,因总想知道那几百年的宅子里到底有怎样的摆设,住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饭,他居然同意了。

  抬眼望去,月亮在白莲花一般的云朵里穿行,宣卷已经说得几个乌镇老人泪水涟涟,那必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出了茶馆,一个人趴在桥上看月亮,有摄影师在拍夜色乌镇,也有小情侣在呢喃,寂静中传来的,还是那稍显凉意的曲子,我觉得自己是在世外桃源,但桥上的石头却湿了凉了,更深的夜来了,月亮一点点移动着,却仍泡在水中,大、明亮、湿湿的。一个故事,一个传奇,有谁说,乌镇不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呢?

  第二天下起雨来,在早春的雨中走进了乌镇男孩的家。雨从屋檐上飞下来,落到天井里,他带我一步步走上阁楼,楼梯是木板的,很窄很陡,因为采光不好,屋内极暗,家具上面蒙着岁月的尘霜,整个房子全是木制结构,屋里有雨季里的霉味,加上雨丝丝缕缕从外面飘进来,人仿佛走进了苏童的小说粉红的,落寞的,甚至有些颓迷,但是却让人迷恋。

  楼上坐着他80岁的阿婆,皮肤白皙得让我汗颜,老婆婆听不懂我的普通话,一辈子没有出过乌镇,她说的乌镇话我也听不懂,但她看着我,细眉细眼地笑着,头上一块蜡染布的方巾,配上暗红底子的大襟袄,让我以为时光错乱。

  我下楼的时候,阿婆与我一起下来了,细雨从那几百年前的灰瓦上流下来,一滴,又一滴,真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阿婆的蓝格子蜡染布一寸寸从我眼前移下去,她手里摘着雪里红,没有谁来打扰她,有滋有味地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正像天井里那些挂着的雪里红,一串干了,再晾上一串。

  和阿婆照了一张相,她说了一句乌镇话,我没听懂,问年轻的大男孩,大男孩笑着说:“姐姐,她说你好像是她的女囡呢。”

  心里一热,眼泪差点出来。乌镇,是我的美丽乡愁,我在细雨飘荡的雨巷中走着,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不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只是一个寻找自己前生和美丽乡愁的女子,在乌镇的雨巷和粉墙黛瓦问,流着莫名其妙的眼泪。

  资料链接: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江南著名古镇之一,被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茅盾、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坐在乌镇小河边的廊棚下,欣赏小镇的风景,体验这个小镇所具有的文化氛围,实有“天上人间”之感。

  乌镇的主要风景有一谭家湾、昭明书馆、唐代银杏、修真观、文昌阎、茅盾故居、桥里桥、厅上厅、翰林第、访卢阁等。

  乌镇著名的十店分别为一楼茶馆店、宜昌绸缎店、三珍斋酱鸡店、潘世昌铜锡店、邬家嫁妆店、陆庆常弹絮店、七天真银匠店、北天聚药材店、九江楼菜馆、王全盛热酒店。

  小桥流水的日子篇8

  1.三月,我葳蕤的思绪濡染着春雨,与桃花舞蹈着一支小曲,对大地说,我来了,我来了。

  这是三月的江南,江南的三月。

  徜徉在桃花雨中。水灵灵的柔情流淌着春之歌,耀眼的春色诱人心醉。有白灵鸟在欢鸣,嬉戏。带着满天澄碧的飘逸。挽起玉壶,斟出苍茫的心事。

  轻舟载着酒与歌。带着远古的思念与追求,带着柳永的风流倜傥。带着李清照的忧悒郁闷,驶进心灵的浅水湾,倒下一江绿酒,搅浊每个人的心池。江枫渔火,映红了桃花人面。晓风残月,我却找不到柳永的水井。多情的江南,一帘幽梦谁知?

  三月,我梦入江南。我的灵魂飘摇着色彩斑斓,骤然,有清风扑面而来,一丝暗香自血脉深处涌起。小桥流水之外,深深触及春风灵魂的笙弦,悠然奏起《春江花月夜》。丝竹里隐藏着曾是悲苦的故事,化作一江春水,漫上古岩。

  (荐自《世界文艺》,文/杨建国,有删改)

  2.三月的江南如一个温婉的女子。迈着款款轻盈的脚步,挪动着她细细碎碎的裙摆,袅袅娜娜地走进我的印象里来。

  三月的江南,烟雨含黛,桃红嫣然。那如丝的绿柳梳理着风的衣衫,鼓鼓的,轻轻地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缠绵成一段若有若无的回忆。碧波轻漾。驾一叶兰舟,往青草藤蔓处漫溯。杨柳岸晓风残月。掬一捧清水,捻一朵杨花,把温柔紧握在手心。望尽江南,多少宋词唐诗。吟唱着幽冷情浓的佳话。看那楼台红妆一角匆忙退去的,是断桥边白娘子的千古情思,还是东坡的风流诗篇?

  三月的江南,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幽深的小巷,那轻叩青石板的古典女子,孤单的清影在双眼凝望的迷离中渐行渐远。乍暖还寒,几家早燕传递着远方的信息。轻理云鬓,纤手香凝,玉笔之下都是江南的青山秀水,春愁春长。画里画外,二十四桥还在,琴音如诉,弦断有谁听?


标签:江南流水一个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