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安理会否决权 联合国是权威的国际组织,也是大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8 10:46:27 分类:随笔 浏览:74


  联合国是权威的国际组织,也是大国利益的角逐场,安理会5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则是大国间相互较量、相互制衡的工具。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使用问题上,中国是相当谨慎的,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原则性极强,可以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事实上,《联合国》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否决权”一说,但其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这样说来,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这就是“大国一致”规则。

  因此,一般情况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被称为行使“否决权”。

  中国七次行使否决权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都曾使用过否决权。

  1946年2月16日,苏联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首度行使否决权。此后从1945年至2004年,5大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总共使用过257次否决权。其中,法国18次,英国32次,美国80次,苏联(俄罗斯)122次。纵观联合国的历史,中国是5大常任理事国中动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连同近几年的2次反对票,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共行使过7次否决权。

  中国政府历次行使否决权的时间及原因

  第1次是:1955年12月13日,台湾当局占据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合国的决议草案。

  1949年政权败逃到台湾后,收回曾经对蒙古独立的承认,在蒙古加合国的申请中行使了否决权。1961年,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和争夺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考虑,台湾当局作出妥协,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和1票弃权推荐蒙古进合国。其中,美国弃权,台湾当局没有参加投票。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630号决议,接纳蒙古加合国。这是1946年到1971年占据联合国席位期间,台湾当局在安理会仅有的一次投反对票。

  第2次是:1972年8月25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孟加拉国加合国的决议草案。

  1971年3月,印度政府干涉巴基斯坦内政,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11月21日,印度从西、东、北三面,分十路大军,向东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1972年1月,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国。中国否决孟加拉加合国的决议草案。

  第3次是:1972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在安理会上提出的有关中东问题的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修正案草案。

  第4次是:1997年1月10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中国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以及每年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上联署所谓要求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

  第5次是:1999年2月25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草案。

  1993年10月12日,中国与马其顿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平稳。1999年1月27日,马其顿外长迪米特罗夫在台北同台湾“外长”胡志强签署所谓“建交公报”;2月8日,马其顿政府正式批准“建交公报”,中国政府于1999年2月9日宣布同马其顿中止外交关系。正是这种情况,迫使中国在延长联合国驻马其顿维和部队的问题上行使了否决权。

  第6次是: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

  第7次是:2008年7月11日,中国否决了美、英提出的关于津巴布韦问题决议草案。

  津巴布韦是非洲一个相当贫穷、腐败而又挂着民主政体招牌的国家,自穆加贝当选总统后,便连选连任,永无止境,2008年时穆加贝已是84岁高龄。2008年是津巴布韦大选年,在第一轮投票后,根据民意调查,反对党将遥遥领先,一举获胜。然而选举结果却迟迟没有公布。等到最终公布时,虽然反对党领先,但却没有过半数,仍需要第二轮投票。随后就发生众多支持反对党民众遇害、受到威胁的消息,甚至反对党候选人出于安全原因也不得不放弃第二轮选举,避难于荷兰大使馆。在这种情况下参加第二轮选举的穆加贝,却在选举几天后就迅速公布了他高票当选的结果。

  穆加贝此举,遭到了西方社会的强烈抗议和反对,并在美国的牵头下,起草了联合国制裁决议。然而在表决时,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均投了否决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当日表决解释性发言中指出,谈判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国际上动辄使用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解决问题。他强调,津巴布韦局势迄今事态发展尚未超出其内政范畴,未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摘自《文史月刊》)


标签:联合国安理会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