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柯达破产 摘要: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作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1:47 分类:答疑 浏览:67


  摘 要: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作为一家世界级知名跨国企业,其在2012年1月19日在纽约提交了破产申请,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引起了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还给我国的经济企业发展敲响了发展的警钟。本文首先通过对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介绍,并进一步的探讨柯达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战略转型;启示

  对于一个发展了一百多年拥有1万多项专利权曾经市值超过了三百多亿美元的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而言,为什么发展到现在会导致面临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其破产原因的战略转型步伐缓慢、多元化经营不善、产品组合策略失误以及经营管理保守多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讨论,并从中分析出给我国企业所带的一些警示。以此,提出了改变目前我国企业不良状态的一些建议。

  一、柯达公司概述

  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是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1854.7.12,美国纽约州沃特维尔村)在1880年所建立的,其总部在美国的纽约州罗切斯特市。乔治?伊士曼热衷于摄影,为此他为了使复杂的摄影变得普遍简单,其在1880年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明了摄影的干版配方,并因此而创建了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89年时自主研发成功了第一卷透明的卷装胶片并投入了市场进行交易,之后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还不断推出折叠式方便携带的柯达相机,此相机现在已经被当成是现代胶卷相机的鼻祖。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自从成立之后,就一直不断的推陈出新,从而很快使得公司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一方面它收购了其他的企业以此来强化自身的实力,先后柯达公司收购了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公司、General Mill公司的股份和马萨诸塞州Peabody的一家胶卷生产厂等等;另一方面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开发出了一大批的先进技术产品,比如在1932年柯达公司所推出得第一盘8毫米的电影胶片、投影仪和摄像机等,经过努力在1937年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幻灯片投影仪,其后在1961年又推出了KODAK CAROUSEL投影仪。在这发展的期间,柯达公司本着一心想做大做强的理念,一直加快着自己的创新步伐。随后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又开始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战略,并向其他的行业发起了进军。在经过100年的发展,柯达公司的销售总额已在1981年超过了100亿美元。1986年柯达公司药品事业部的正式成立宣布了柯达公司已经在保健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还和法国的药业公司Sanofi签定协议,并建立起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致使了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的更新。外加数码时代的到来、日本、中国等国家数码制造业的威胁,使得柯达公司原有的市场发生了大幅度萎缩,2003年柯达公司在新形势的胁迫之下不得不宣布战略转型,从此加大了对数码电子产品的研发,但是新的战略并没有扭转柯达公司目前的萧条状态。在短短的几年里,柯达公司的股价跌幅已经超过了80%,公司的市场价值十余年的蒸发高达99%。在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都位于1美元之下,这种状况并且持续了30个交易日,也因此如此柯达公司收到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退市通牒。经过近几年的反向发展,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在纽约提交了破产申请,从此宣告此前公司所筹集的新资金而进行的业务转型失败。

  二、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

  1、企业战略转型步伐过于缓慢

  企业战略转型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方向上、经营模式上以及与其对应的组织、资源配置等方式的一个整体性改变[1]。企业战略转型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以达到企业新形态的过程。其转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之下企业被动的进行战略的转型,企业在所处的市场环境中发生了变化,企业为了能够适应新变化之后的市场环境而进行了适当的战略调整,以此更好的去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自动的进行战略转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各种市场竞争,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快速的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从而采取一种积极的方式对现有的战略进行调整[2]。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它的战略转型式属于一种被动的战略转型,是在面对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数码市场的强势压迫之下逼不得已所作出的一种战略转型。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公司早在1975年时其工程师史蒂夫?萨森(Steve Sasson)就已成功研发了数码相机,但是当史蒂夫?萨森向管理人员展示该发明时,管理层人员只是表示好看并没有将其投入生产并继续研发,长时间以来柯达公司都是以相机的胶片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并还一直认为胶片市场能够和数码市场共存而且利润空间还相当的庞大。外加数码相机的对柯达公司已经存在的胶片相机以及胶片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对于数码相机的研发推广并被滞后,但竞争的对手并不会因为这样而缓慢自身的发展脚步。因此索尼公司在1981年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景物照相机也就是如今数码相机的雏形,同时日本的富士公司在1880年也已经看清了市场的发展动向,开始大力投入数码市场的研发,并在1988年富士和东芝在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一起研发的闪存卡Fujixs数字静物相机,之后还有尼康、佳能等相机生产企业都纷纷的加入到了数码相机的行列当中。在迅速发展的步伐之下,很快就占领了数码相机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此时的柯达公司才如梦初醒,才决定进行市场战略转型,但是面对着强大的数码相机竞争对手,转型再也无法从中稳占一片天地。

  2、多元化经营的不合理

  多元化经营又叫多样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当中不会只局限于一个产业或者是一种产品的生产发展,而是实行产品多样化、跨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企业扩张[3]。多元化的经营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担产品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此过程除了对已有产品的市场巩固之外,还要加大对新产品新行业的研发,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包括了非相关因素多元化的经营和相关因素的多元化经营,两者相对来讲,非相关因素多元化的经营所要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是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多。而拥有百年历史的柯达公司来看,在时代的侵染之下也逐步实行了多元化的经营,先后成立了药品事业部,之后伊士曼-美国柯达公司又和法国的药业公司Sanofi签定了协议,确立了合作关系。多是在柯达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当中并没有使得柯达公司有脱胎换骨的功效,反而造成了企业资金散乱生成成本增加的负面效果,最终致使了柯达公司财务危机乃至多元化经营的失败。这些总归起来都是柯达公司过于盲目的扩张,而导致资金过度的分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失败。

  3、产品组合策略失误

  按照每一种产品的市场销售增长率和占有率,波斯顿矩阵(四象限分析法、波士顿咨询集团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把产品分成了以下四种:其一,问题产品,此类商品会随着高增长/低市场的占有份额,表现出增长率会很快的现象,但是改类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却不高,所得到的利润也不高;其二,明星产品,该类产品会随着高增长/高市场的占有率,而表现出增长率快、市场占有率高的现象,因此,此类产品所得到的利润也高,市场潜在发展的空间也大;其三,金牛产品,金牛产品也就奶牛产品,该类产品就像奶牛一般,吃的是草,生产出的却是高质量的奶,这类产品通常是处在成熟的低速增长的环境当中,所面对有利的市场地位,投资成本低盈利率高,可以很好的为企业提供大量闲散资金,以用于企业其他产品的开发,企业的经营不管是任何业务其发展的目标都是这个;其四,瘦狗产品, 该类产品投入成本高,但是回报率低,企业在面对此种产品时,应该缩小其经营的范围,甚至就是取消此类产品的经营[4]。从某些意义上来讲,柯达公司的胶片产品算是该企业的金牛产品,数码相机则是问题产品。柯达公司的胶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是公司初期发展的根本泉源,但是随着数码相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胶片业务面临着数码业务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公司却依旧执着胶片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大量的闲散资金投入到时代前进的步伐研究当中,而忽略了对问题产品的开发。虽然柯达工资早就研发出了数码相机--明星产品,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该产品的重视不够,研发投入的资金不足,并不能实现问题产品的转型,进而阻碍了明星产品向金牛产品进发的脚步,间接的也使得了企业的金牛产品在时代的冲击之下转成了瘦狗产品,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4、经营管理理念保守多变

  经营管理理念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在为了追求企业的绩效时,根据了市场、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经营方式的确认,然后建立起企业的基本设想和科技优势、企业发展方向、等等的经营目标[5]。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适当的调节对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样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层的明智,但是柯达公司却不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过于保守,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战略转型,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柯达公司的领导人员不断更换,导致了企业的战略更不上步伐,就像柯达总裁乔治?费舍尔在任职期间一样,在其任职的6年里不断的转换着战略方向,还卖掉了企业的化学业务进入数码转型战略当中,外加在转型的过程中其管理成对于柯达的发展之路却又显得徘徊不定,从而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三、柯达公司破产的启示

  1、强化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作为一个时展的主要动力,它是企业面激烈竞争环境当中生存发展的力量泉源。而在柯达公司的案件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创新理念的缺失,最终导致公司破产。面对科技时代的步伐,柯达公司不管是在管理上海是产品的开发上,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仅也重视产品的创新,更要重视管理的创新,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引进,不断的开发出新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额。

  2、认识现代市场,强化市场发展战略

  时代在变,人们的需求也变,因此,也就导致了企业的发展也要随着改变。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下去就必须认清楚市场的发展趋势,认真的策划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计划。其中柯达公司之所以会破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的过程当中没有做出正确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而是采用守旧式的发展理念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结果在新环境新产品的冲击之下最终失败。在规模发展上,企业必须固本强基,不能"肥"而不壮。控制美国90%以上经济命脉的30大企业财团多年来一直注重外形的膨胀式增长,然而,在信息时代,规模对企业的成功来说仅是一个方面。除了控制和协调等内在因素外,大组织往往还倾向于在牺牲利润和股本报酬率的情况下促进自己的成长。我国企业应借鉴集团企业的教训,坚持''市场一导向,效益至上"的规模发展原则,坚决摒弃片面追求外延膨胀的经营方针,改变过度的负债经营作法,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技术开发,积极改善经营,始终注意保持健全的财务结构,全方位提高竞争力。

  3、在银企关系上,必须按市场规则强化金融监管

  美国危机的根源在于其陷人困境的银行系统。集团企业负债累累,与银行贷款审查不善有着直接关系。就财务结构而言,长期以来,美国企业的财务结构就相当不健全,尤其是规模愈庞大之企业就更加明显。在韩宝、起亚事件发生前,美国国内银行的贷款审查过于宽松,有的是原封不动地批准企业提交的决算分析报告,有的则以企业的"块头"作为标准,自认为企业"不会借钱不还"。特别是10大财阀集团要贷款时.银行甚至不作现场调查就把钱借出去。有的银行只要行长一句话就可轻易地决定巨额贷款。接受贿赂的政界人士如向银行提出要求,数千亿韩元的银行资金就出去了。由于贷方不顾一切地扩张而加重的风险异常集中,这样的结果是企业负债累累,银行资本被困。美国大企业破产事件向这种马马虎虎的贷款习惯敲响了警钟。

  4、完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其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社会形象。通过对柯达公司破产的分析,不难发现其破产的原因和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管理层的保守致使了企业文化偏向于保守发展,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都不利。因此,企业需要健全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打造成符合自身的企业品牌以及企业形象,以此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

  5、以人为本,增强内部凝聚力

  职工是生产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劳资关系始终是企业实现良性运行的,个重要祛码。在日本,工人对企业的强烈归属意识和效忠观念是别的国家无法想象的,每个员工都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前途命运紧紧相系,对内团结协作,对外显示群体的强烈竞争能力。而美国的破产集团企业,实行的是专制式、集权化管理,劳资对立情绪严重,使得在企业陷人困境之时,不能获取职员的理解.加快了企业的破产倒闭。美国破产集团企业的教一训告诉我们: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只有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合理使用、有效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劳资双方同舟共济,共同克服困难,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其实面临着与柯达同样的问题。由于缺少技术创新方面强大的后援支持,企业产品只能拾人牙慧,缺乏核心竟争力。在今天大多数消费品已处饱和的背景下,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市场竟争,只能维持在低水平的状态,而中国消费者也只能享受到低水平的物质生活。但是,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里,世界上以最先进技术支撑的高科技产品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中国企业不妨将柯达此次面临的危机当作一面镜子,以此来审视自身的不足。特别是那些以"百年老店"自居的企业,必须勇于抛弃虽然有悠久传统却已经不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市场业态的传统产业,开拓并且掌握高新技术,才能不断地占领市场制高点。 当前,我国企业面对着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的局面,各自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比如企业创新力度不够、发展核心把握不准等等。通过柯达的破产,我国的企业应该积极的从中吸取教训,深刻的认识到目前的市场环境并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创新等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唐健.柯达破产重组的原因及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2]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战略选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21.

  [3]G?佩奇?韦斯特三世,查尔斯?E?班福德,栾玲.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8-62.

  [4]揭筱纹.战略管理:概论、案例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5-49.

  [5]殷丽萍.柯达如旧照片般逝去[J].环球视野,2013,(6).

  [6]葛家澎,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2).

  [7]童道驰.美国公司治理的革命性变革[J].财经,200,(12).

  作者简介:石标,西安外事学院2010级学生。


标签:企业公司产品市场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