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4 10:10:14 分类:资讯 浏览:13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解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赏析:此句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原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此都寂”还是“此俱寂”

  在统编语文中,同学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错别字”、描述不一致的前后文、与自己认知不符的描述,从而感到疑惑。人民教育出版社统计了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27个“错误”,进行一一解答。此处只摘抄与本文有关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都寂”是否应该是“万籁此俱寂”?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赏析二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鉴赏二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是觉得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65篇诗文 ? 28条名句


标签:清晨花木诗人万籁日照小路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