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什么是社会主义 [摘要]社会主义是主张以某种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3 12:10:40 分类:资讯 浏览:56


  [摘 要] 社会主义主张以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控制,逐步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否定,进而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促进人类解放不断实现的发展着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苏联模式为原始样板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特征的,与资本主义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处于改革进程中的社会样态。

  [关键词]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2-0034-05

  什么是“社会主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面对多样态、生动、具体、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主义”实践,与其徒劳地用某种“标准”定义去甄别是非,倒不如通过概括,在异中求同,描述出“社会主义”的大致特征,从而指导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最早是由圣西门的一位门徒在1832年提出来的。但它的思想渊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6世纪初。当时正值西欧封建庄园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萌芽之时。资本主义的诞生打破了延续了千余年的封建庄园制度,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但也给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带来了深痛的灾难。面对当时普遍的、严重的社会不公,一些思想先驱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写成《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是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声号角。在他之后,德国的闵采尔提出了建立财产公有的“千年王国”、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成《太阳城》、英国的培根出版了《新大西岛》、温斯坦莱出版了《正义新法》和《自由法》、法国的维拉斯写成了《塞瓦兰人的历史》等等。他们都表达了消灭“一方面贫困不堪,另一方面却奢侈无度”的丑恶社会现象,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理想。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更加成熟,到19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其代表人物即为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继承了社会主义思想先驱的批评视角,抨击早期原始野蛮资本主义的社会不公,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1],甚至亲自进行建立理想社会的实验。但由于资本主义本身还不够发展,他们还找不到改变旧制度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其理论更多地带有道德批判和理想主义色彩,因而和其前辈们的主张一样,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出版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早期社会主义者的价值追求,并超越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幻想。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做了严密的科学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马恩认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以它必将被自己的创造物——发达的生产力和无产阶级所毁灭。继之而起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将按照社会化生产的本质要求由全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并以计划的方式组织社会生产。

  1895年恩格斯去世以后,国际工人运动发生了分裂。一方以德国社会领导人伯恩斯坦为代表,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和平走向社会主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是某种固定的社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改良的原则。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此兴起。当前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利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公正、团结,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平。另一方以列宁为代表,坚持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主义,主张严格按照马恩的设想建设社会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18年初到1929年,苏俄先后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1929年开始,在斯大林的推动下,苏联开始强制推行集体化运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和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和基础。苏联模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成为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纷纷效仿的经典体制。

  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它们纷纷改旗易帜,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沉重打击(目前也还有极个别国家在坚持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中国没有像它们一样放弃社会主义,而是在改革中坚持了下来,并通过改革,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突破“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计划经济”的教条公式,开创性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自由、民主和法治,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通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的成功也对像越南、老挝以及古巴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它们也开始沿着中国思路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战后,亚非拉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也以“社会主义”之名表征自己的政治路线,是为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形式多样、派别纷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


标签: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苏联模式实现主张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