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南海纷争 南海纷争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3 12:10:21 分类:随笔 浏览:135


  南海纷争篇1

  一、我国周边领土纷争的表现

  我国和周边国家领土争议较多,但与俄罗斯的边界争议历经几十年之后终于在2004年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将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但是,与印度、越南等国的领土争议仍较大。

  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边界线分为东中西三段,争议大的是东段,涉及面积9万平方公里。两国边界问题是历史性问题:中印从未划过边界,但1913年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划定一条“麦克马洪线”,即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为界。对此我国各届政府从未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控制了麦线以南的全部地区,导致了1962年的中印领土战争。直到1976年,印度才主动恢复向中国派驻大使,1979年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难解的死结。

  中越边界争端

  中越两国同样是因边界问题于1979年爆发了战争,直到1990年才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后期两国经过多次协商谈判最终于2008年将陆地边界全部确定。但由于越南在中国南海占领了中国的28个岛屿,两国在海洋领土的争端仍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为此,曾在1974年、1988年引发了两次海战,所以领土的纷争仍未完全解决。

  中日钓鱼岛之争

  钓鱼岛群岛在明代就被中国纳入版图,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使得钓鱼岛与台、澎一起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后交美托管。1971年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条约》,擅自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与日本,日本自此称对其有主权,但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至此,中日两国在该领域的纷争就不断。2012年9月10日日本宣布购岛,次日,中国首次宣布钓鱼岛及海域的领海基点基线。

  南海诸岛主权争端

  南海诸岛主权争端,指的是南海周边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和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分割占领的局面。

  二、中国周边领土纷争的原因分析

  军事原因

  目前,中国的领土纷争最主要集中在海洋方面,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岛屿有极大的军事价值。以钓鱼岛为例,在中国陆地领土之外的海洋,钓鱼岛和台湾岛等岛屿将中国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中国获得钓鱼岛可有效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反之,日本控制了钓鱼岛,若日本再次侵华,钓鱼岛可以作为一个跳板,成为再次侵略中国的前哨基地。另外,日本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得靠马六甲这条航线补给,可谓是日本的生命航线,而钓鱼岛海域处于马六甲航线上,日本占有钓鱼岛可以有效地保护这条航线的安全。

  国际政治原因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领土纷争都离不开国际政治因素,中国“三沙”领土之争也有这个因素。一是各国为了维护本国主权要争夺认为属于自己的领土,所以,近年来有些东盟国家活动频繁,只为夺取南海主权。二是日本内政外交也影响着日本国内对钓鱼岛的态度。2010年民主党人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日美两国由于冲绳美军基地搬迁问题关系很不融洽。后来菅直人上任后重视维系同美国的关系,得到美国的青睐。再加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在2010年8月16日明确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日本管辖的领土”,这使得日本国内强硬派受到鼓舞。除此之外,购岛闹剧中栗原家族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世交”,而石原慎太郎之子石原伸晃明确表示竞选自民党总裁。因此,石原家族希望钓鱼岛问题成为自民党总裁选举争论的焦点。三是美日印等大国纷纷插手南海诸岛主权争端。很早以前美国就企图介入南海诸岛主权争端,南海主权争端已成为美国防范和制约中国整体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日本同样要借南海争议制约中国;印度是为了实现地区霸权,提出了“东进政策”。

  经济原因

  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诸岛主权争端”,南海一直都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但后期随着南海资源的发现及战略地位的提高,南海周边国家开始纷纷争端主权。据有关科学家估计,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约200亿吨;东海的资源有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和其他矿物、渔业资源。除了矿物资源,南海周围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据统计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而“三沙”群岛海洋资源的丰富成为他国觊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国周边纷争领土归属中国的国际法分析

  中国最早占领争议领土,国际法的禁止反言确立了中国领土主权

  目前南海争议最大的“三沙”群岛,从历史上就是我国领土。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就发现西沙、南沙群岛,后来的历代中国政府都将这种巡海制度予以延续。明、清时代,中国政府将西沙、南沙群岛划归当时的广东省琼州府万州管辖。1958年中国发表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在声明中明确表示这一规定同时适用于西沙、南沙群岛。1959年3月,海南行政区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立“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在很早以前中国就已经取得了南海的主权,而且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英国驻新加坡高级专员在1971年说过:“南威岛是属于中国的,它是中国广东省的一部分……在二战后归还中国。我们没有发现它被其他国家占有过的痕迹,所以说,该岛为共产党的中国所有。”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在1956年6月15日接见中国驻越使馆代办时,曾郑重表示:“从历史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是中国领土。”除此之外,把南海诸岛标为中国领土的出版物还有很多,联邦德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英国出版的《每日电讯世界地图集》,越南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日本出版的《中国地图集》等等。从上述资料可见南海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是早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

  同样针对钓鱼岛,日本官方曾宣称,1885年以后,日本政府曾多次勘查钓鱼台列屿,并未发现中国控制的迹象。但是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部级档案馆),存放的多份日本政府的历史文件,证明其早在1885年已认识到钓鱼岛属中国。

  这些国家承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但现今反悔,违反了国际法的“禁止反言原则”。按照国际法,一国首脑或外交部长发表的特别是领土问题的声明,是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的,一旦作出了承认和承诺,就必须履行,否则构成“反言”,将承担国际责任。

  国际法上的“先占”明确了中国对争议领土的主权

  国际法上的先占是指一国最先占有无主土地而取得领土主权。越南认为1816年越南的嘉隆王正式植旗宣布占领西沙,这样因“先占”而获得这些岛屿的主权。但是前面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早在这之前就对这些群岛实施了主权。可见南海群岛不是无主地,越南不构成先占。

  至于钓鱼岛,早在明朝初年(1372年)发现后就设立大明界大碑,开始了对此岛的管辖。明清两朝政府一直将钓鱼岛视为中国领土,从1415年到清末约500年间的时间内,中国政府派使二十余次进行巡察管辖。日本主张对钓鱼岛享有主权的主要理由是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钓鱼岛,而中国在此之前已享有对钓鱼岛的主权,因此这一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国际法中的继承规则确立了中国对争议领土的主权

  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之一是中日《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澎一起割让给日本。但是我们知道,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我国从未承认,而且根据国际法的继承规则也不需要承认。二战之后,《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了“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我等(指中、美、苏、英盟国)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其中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钓鱼岛。但是,1951年,在中国未参加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非法签订了《对日和约》,非法地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划在美国托管的琉球管辖区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于1951年8月15日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不承认此和约的效力。当时,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声明也不同意该条约,并保留发言权。同年8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这个所谓的和约因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所以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坚决不承认。但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列屿管辖权转给了日本,从那时起日本重新获得对我钓鱼岛列屿的实际控制,而这没有任何有效的国际法律依据。

  同样的问题适用中印争端。两国争议最大的区域麦克马洪线划定是由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而西藏地方政府未获得中国政府的授权,根据国际法这种条约可以不继承,而且中国历届政府依据国际法从未承认过,所以这些领土主权仍应归属中国。

  另外,日本主张的钓鱼岛,从地质构造上看是东海大陆架突出的部分,是中国大陆土地及台湾岛向海内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没有关联,并非现属日本的琉球本土陆地的自然延伸。也就是说,从地质构造上该争议领土也属于中国。

  综上所述,中国对以上领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争议国家只有在国际法的框架内,通过和平谈判,才是解决争端的明智之举。

  南海纷争篇2

  周衡

  只要未来中方照顾到欧美在南海的合理商业利益,越菲便无力在经济上挟洋自重,必然转向放弃独自开发的方略,积极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开发。况且以现阶段南海油气开发实际经济利益计,对高度关联的中、美、日、澳经济大局而言,根本就是“芝麻与西瓜”

  7月1日是华沙条约组织二十周年祭。是年起,苏东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垮塌,全球地缘政治发生“大偏转”。逢此巨变,作为全球独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始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既不参与,更不发起地缘冲突,尽享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如今,南海国际纷争有似热旋气流,二十年来第一次将我们中国卷进地缘冲突的风暴眼中。

  中国耗得起

  南海争端,近因在于越南、菲律宾等邻国对于中国海巡船南海维权的激烈反抗。两国既无力对抗中方这一“警察活动”,更惮于将之上升为军事对抗,遂采取了强烈的政治抗争:一方面在国内发起民众抗议;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大造声势,拉美治华。

  美国方面奉行重返东亚的策略,正借此强化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借口确保这一海区的“通行自由”,间接地否定了中方的南海警察权。如果美方进而明确界定何为南海“通行自由”,无疑就是要为中方划“红线”,直接踏进南海海权纷争,充当“域外警察”。这也无异于美国公开放弃其中立地位,引火上身。问题是美方果然有这个实力吗?更多的不过在于借此努力营造出一种牵制中方的政治氛围而已。

  6月,中国排水3400多吨的大型海船――海巡31号访问新加坡,新方借此机会呼吁中方明确海巡的范围和界限。这相当于请中方自划“红线”。但是,在中国方面看来,划不划?怎样划?划给谁?何时划?等等,只不过是技术性问题,根本不能作为中方维权的前提条件,且主权之争从来不是什么技术性问题,何必舍本逐末?

  那么,军事对抗甚或通过战争手段能否迫使中方放弃南海维权呢?这是越、菲、美诸方所需考虑的问题。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可值得考虑的,中国南海警力后面是军力,军力后面是国力。战端一开,仿佛赌局一般,要打多大?打多久?谁能左右?说到底:美国或赢,但赢不到最后,甚或它根本就赢不起;中方或输,但耗得起,也翻得起本!而越、菲两国,则根本“玩不起”。问题的关键在于:中、美两大国岂会受两小国左右而大打出手?越、菲输不起的经济账

  政治、军事之外,算算经济账:越菲经济总量各占中国的1/40强,两国与粤、桂、滇、琼等邻华四省区相比,规模三到五倍于海南,大体等于云南,几分之一于两广,增速不占先,人均产值更低。

  贸易方面,以越南为例,2010年对华逆差l∞多亿美元,占其GDP的10%强。因此,两国经济难望中国之项背,与邻华四省区的差距都在拉大的过程中。即便以海南计,如未来中央将其升格为“中国海洋(油气)能源经济大省”,将南海行政权属划归其管辖,并进一步大力投资海洋油气开发、储备和提炼,则越、菲两国未来经济还将为赶超海南而努力。

  近几年,越南油化产值的国民经济占比已拉高至近1/4,产出多外销,相当部分还是卖给中国。即便如此,仍无力平衡掉对华贸易逆差,且通胀高企,经济脆弱面还在扩大。摆脱经济困局根本在于石油开发,但如处理不好与中方的海权关系,其石油产业只能是镜花水月。为此,不惜放弃政治承诺,放手攘夺南海资源,刚刚壮大油化产业,恰又遭逢中国强力维权,进退无据,焦燥异常。

  至于欧美商业参与越、菲海油勘探开发,总规模远逊于与华能源领域的诸项合作,且面临中方强势雏叔,已明确意识到南海油气开发已近触碰到中方的“天花板”。因此,只要未来中方照颐到欧美在南海的合理商业利益,越菲匣无力在经济匕挟洋自重,必然转向放弃独自开发的方略,积极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开发。况且以现阶段南}萌由气开发实际经济利益计,对高度关联的中美日澳经济大局而言,根本就是“芝麻与西瓜”。

  主权摩擦的根本在于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从来都是可以并应当通过协商来取得一致的。这个道理,各方都明白,也达成过有关政治承诺。可以说,现在南海这个动荡局面根本上也无关中国维权,一是越菲放弃政治承诺,二是美国重返东亚带来的地缘冲击。面子上,大家都要给美国一些,相关各方免不了多谈一次或几次,形成新的政治承诺而已,无损大局,无逆大势。

  因此,南海之争,一句话:没得打,有得谈!

  经济是地缘关系核心

  不得不关注的是,南海之争强烈折射出“东亚地缘冲突南移”的重大信息:今年3月的日核危机无异宣告:遍布核电的日本成为东北亚安全最为脆弱的一环,经不起风吹草动,地缘战略价值一落千丈。朝鲜随即转攻为守,高度克制,韩半岛地缘冲突热度几乎散尽。6月,中国海军穿越日本列岛,“第一岛链”有名无实;同月,中国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7月,中国军机逼近钓鱼岛,台民进党提两岸“兄弟说”。二月间,中方一再高调反美对台军售。不足半年,美国及其盟友在东亚的地缘战略高度与战略强势大幅滑落,是其国力衰颓的征兆,更是东亚地缘演化的必然。

  东亚地缘关系的核心是经济一体化,不是价值观外交纷争,更非军事同盟对峙。诚如中方主导开发湄公河流域,将极大提升这一地区乃至整个东盟的经济潜能与规模一样,推而广之,搁置争议,中方主导南海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对于整个东亚经济圈亦将带来不可限量的光明前景。实为东南亚乃至东亚地缘演进之大格局!越、菲两国实乃应激反应,意气之争而已,美、日、澳、韩等的鼓噪跟进也只不过是过度解读、操弄议题罢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南海纷争篇3

  关键词:中国南海纷争;传统文化;领土争议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63-02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南海纷争近几年的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南海海域最有远景的油气资源就被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勘探开发,这些国家都把攥取南海资源作为国策。1980年以后,越南、印尼也将手伸到南海海域。目前,掠夺规模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菲、马、文、越、印尼等5个南海周边国家及其国际招标的6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在这里完成了40万千米地震测线,钻井650口,探明油田56个,气田27个。其中11个油田,15个气田在我国疆界线内。而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40多个岛礁,越难甚至提出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加强了对南海的军事渗透。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面对如此严峻的南海形势,中国是如何解决的:文革结束后,中国忙于搞国内建设,为了给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待领土争议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并且在2002年第八届东盟“10+3”峰会上,中国同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各国维持现状,不得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黄岩岛等地区修建新建筑物。就在今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并签订了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的新协议。

  对比一下南海争夺的激烈度与中国的态度,便不难理解中国领土争端为何越来越被人们注意,甚至被人们讥讽。的确,面对各国在南海的疯狂撕咬,中国表面上看似只是一再的声明在南海的主权不容侵犯,与此同时签订了一条条所谓的“和平协议”。至此,很多中国人提出要用武力夺回南海主权。但仔细看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叫嚷着和中国争地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国家。除了越南外,那些国家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用着美国提供的武器,军队编制都克隆美国的模式建起来的。这些国家敢向中国叫板,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在替他们撑腰。明知幕后黑手,中国为什么引而不发。中国不打仗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怕了,不敢打,不想打。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不轻易开战,想聚千钧力于一点,一战定乾坤。

  从第一个原因,我们不难想到中国自古以来对待外来侵略的态度,一贯是妥协退让。这与中国农耕文化以及儒、佛文化有密切联系。第一、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而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和生产,而且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一般除盐铁外不必外求,所以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这种小农经济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自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却一贯妥协退让。第二、儒学是中国自汉代以来的正统思想,其影响力不言而知。而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仁者爱人”,这就不免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态度以“和”为主。第三、魏晋南北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中国近代以来乃至今日对待外来势力的态度便明朗了许多。

  对于以上第一个原因的解释现在已有众多国人认可接受,有的爱国人士甚至在网络论坛上义愤填膺的鼓动中国不要再继续软弱下去,要站出来用武力解决。不妨我们这时再回过头来想想,近代的许多战争不完全是中国人不想打,不敢打,更多的是我们的军事实力实在薄弱,不能与外强的坚船利炮相提并论。可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军队建设急速上赶,到60年国庆阅兵仪式时,连美国等一些大国都对中国的军备赞叹不已,且有些战战兢兢。所以,第一个原因现在看来有些靠不住了。

  那么正对第二个原因,俗话说的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中国深深明白,所有的这些威胁,归根结底,都是源自于美国。“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于美国,能不打就先不打,先和他周旋,万不得以时,抓准了机会往他痛处雷霆一击,比什么都管用。正如美军趁着打科索沃的时候,来个趁火打劫,把中国大使馆给炸了。当时中国的愤青们都说这是奇耻大辱,但是大家想想,在那之后,中国学生几乎把所有在中国的美国领事馆都给“粉刷”了一遍,玻璃都给全砸碎了,美国最后还是要道歉赔款。这事情要是在其他国家发生,那是不可想象的。南海的撞机事件,如果当时中国空军开火,那会是什么后果?但是中国就是敢把给它撞下来,还扣人扣机,慢慢解剖研究,让美国吃了老大的一个哑巴亏。一个烈士王海,让中国的战机技术前进了不止十年。美国最后还是得赔款,再透过第三国,把飞机拆开来才要了回去。这两件事情,表面上是美国占了先,其实两次的交锋,美国都落了下风。

  依照以上两个事件,我们不妨来看看《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的道理。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所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如果一味的出兵迎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而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中国对待南海纷争的态度,不论哪种解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南海问题看中国文化,从昔日今朝汲经验教训。坦然面对,升入分析,寻找最佳对策。

  南海纷争篇4

  美国加大军事干预南海局势的力度

  2015年5月,美国加大了军事干预南海问题的力度,南海局势在美国的蓄意推动下朝着紧张态势快速演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初报道,美国军方声称为了航行自由,考虑派军舰和军机进入中国近期填海造地的南海岛礁12海里海域内。

  11日,美国派海军战舰到南沙岛礁附近海域巡航。

  20日,美军一架P-8A反潜侦察机抵近中国南沙有关岛礁海域进行侦察活动,遭到我方守礁部队无线电通告驱离。

  21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在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举行的新闻会上再次妄称:“沙子制造不了主权,南海是国际水域和国际空域。美国将在全球国际空间继续充分行使权力。”他甚至威胁,任何人都不要试图阻止美国海军的行动,并煽动性地鼓噪,“仅美国军机飞越国际水域是不够的,……每一个国家和所有的公民参与者也应自由进入国际水域和国际空域”。

  同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沃伦威胁说,美国下一步将向中国南海的人工岛12海里以内派遣美军飞机和舰船。

  美国近期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连串挑衅言行,已经对我国家主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在南海挑衅中国的原因

  在2001年4月发生南海撞机事件14年后的今天,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再次对中国发起连番挑衅,无疑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如此张扬、嚣张地挑战中国之时,正值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而克里此次北京之行的主要使命,是与中方共同为国家主席今年9月访美和6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作准备。然而,令人诧异的问题是,美方在中国国家元首访美之前,非但没有为双边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平稳的氛围,反而蓄意制造紧张,恶化双边关系,且不顾一切地将双边关系推向负面的极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到底意欲何为?又如何解读研判美国的动机和目的?

  首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如此嚣张地挑战中国,是美国“重塑”中国愿望落空的结果,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选项有限的结果,是美国战略焦虑症无法化解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是美国意欲制衡或者说遏制中国崛起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成功崛起,不可否认地使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推动着国际力量均势的分化与重组,而这种变化在亚太地区尤为显著。从小布什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开始,美国就将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其对华政策的首要目标。然而,10年时光证明,由于长远战略眼光的缺失,背负着被中国超越的巨大压力包袱的美国,几乎未找到应对中国崛起的良策,在冷战思维的作祟下,南海争端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美国决策者的视野,成为美国认为可借力制衡中国的虽不是唯一但是成本较低效果较佳的最好选择。

  其次,美国保守派和鹰派势力抬头,与其同步的是遏制中国的呼声与舆论升高。这是与上述问题紧密关联的结果。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政界、军界、学界在南海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不断趋于强硬,鼓噪建立多边框架,图谋将南海问题区域化和国际化,以维护美国在南海的所谓利益。曾在小布什政府担任白宫国安会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主任迈克尔?格林称,奥巴马政府内部现在对南海问题达成了共识,认为“必须做些什么”。在最近举行的参院听证会上,与会美国学者要求政府在南海问题上不能退让,要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第三,美日在军事领域的“无缝”合作,使日本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军事伙伴,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则为日本在全球动用军事力量开了绿灯。利用和发挥盟国和伙伴的作用,是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把日本拉进南海争端,假手日本(包括菲律宾和越南等所谓美国伙伴在内)在南海与中国展开地缘政治博弈,可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构建包括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反华小联盟,以牵制中国;二是进一步搅乱南海局势,给中国制造麻烦,设置障碍,从而达到威胁中国海上安全的目的;三是为美国分担紧缩的军费和军事资源。总之,对美国来说,把日本拉进南海争端是个成本十分低廉的交易。

  此外,克里在访华之前突然造访俄罗斯,值得关注。美国因乌克兰危机与俄罗斯交恶,并带领盟国对俄实施了严厉制裁,美俄关系由此跌至历史冰点。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俄罗斯转向中国。奥巴马政府的批评者认为,美国将俄罗斯推向中国怀抱,使处于相对等边状态的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失去了平衡,是不智之举。因此,在俄罗斯关于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未发生任何改变和让步的情况下,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言行之际,克里对俄罗斯进行了突访。

  美国在南海挑衅中国的目的

  概而言之,美国的总目标直接明确,就是分裂中国的国家主权,遏制中国崛起,阻遏中国未来对美国的挑战。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看,南海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和资源安全等方面,对我国具有重要且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以此为准则,不难看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言行,已超出一般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而是事关一国的主权之争,核心利益之争。美国的言行早已表明,在明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情况下,美国仍要赤裸裸地蓄意挑战中国的国家主权。

  细化而言,美国的目的有二:一是在南海与中国展开战略较量,联手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共同阻止中国影响力外溢,以期在战略较量中从根本上削弱中国的竞争力,阻止中国挑战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主导权;二是通过制造事端、浑水摸鱼的手段,以所谓的国际法剥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从而达到最终肢解中国领土的目的。

  对于南海形势,笔者有几点看法:

  第一,美国在南海对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赤裸裸挑衅和挑战,其本质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和挑战。核心利益是中国的底线,事关国家的安全和生存。中国决不能容忍美国对中国主权的恣意妄为和践踏,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讨价还价余地。正如我国政府重申的那样,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坚如磐石。核心利益高于一切。一旦底线失守,必将后患无穷。

  第二,在坚持原则坚定性的同时,保持策略的灵活性和弹性。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或许,俄罗斯与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对峙的最终结果能够为我国提供某种借鉴或提示。美国在俄罗斯未作出任何让步的情形下突访莫斯科,就被西方舆论视为示弱之举。

  第三,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言行,特别是军事威胁,无疑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对此作出清晰准确完整的研判,防止因任何一方的误判而使中美关系出现突变。

  南海纷争篇5

  一、对峙源于菲律宾的误判

  在侦察机发现黄岩岛附近中国的渔船后,菲律宾巡逻舰“德尔皮拉尔号”4月10日慢悠悠地驶抵黄岩岛海区,准备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附近中国海监船及时赶到,横在渔船与军舰之间,菲律宾抓捕行动失败。消息传回菲律宾国内,政府官员和媒体渲染这是中菲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对峙。其实,菲律宾海军和执法人员在南海对中国渔民下狠手早已有之。2000年5月26日,琼海市01068号渔船在南沙海域作业时,船长符功武被菲律宾海军无理打死,其余7名船员被菲军抓扣,中方对此类事件很少有过激反应。

  此次对峙发生后,中菲互派船只到事发海区,双方召唤对方外交官员,以示抗议。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时而表示中菲关系重要,时而又认为不能容忍中国在该海区的活动,提出要把与中国的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上去。事发后,中国稍有犹豫,但很快打出组合拳,除外交抗议外,还进一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的存在,并小试“香蕉战”效果显著,显示中国保卫黄岩岛的意志。

  此次对峙至今,菲律宾至少犯了两个判断错误:

  第一,菲方认为,中国不会在该海域对其抓捕中国渔民和抢劫行动做出除外交抗议以外的其他行动。但事实是,2007年以来中国海上执法力度大增,海监、渔政船积极参与到维护海洋权益斗争中。对峙后,中国石油企业公开在南海相关区域招标;中央批准建立三沙市,不但拥有行政管理权,而且还拥有军事力量。这种政策调整让菲律宾难以适应。

  第二,菲方认为,中菲间纷争升级,美国会伸出救助之手。美国亚太政策调整对地区国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回顾2008年前的南海形势,总体是平稳的。此后,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重返亚太言论,南海矛盾升级,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利用地区旧有领土或海洋权益纠纷,挑起地区国家与中国的对抗,美国从中渔利。地区国家感觉到中国强大后的压力,希望找靠山保持其在南海既得利益。菲律宾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它与美国有悠久历史关系,包括总统在内的现领导人受的是美式教育。但对峙后美国的表现却让菲律宾失望,4月30日美菲2+2会议后,美国只对菲律宾拨出3000万美元援助款,连菲律宾官员也认为如此援助太少。

  黄岩岛对峙发生在中国海洋政策出现调整、美国重返亚太且重点经营东南亚地区以及菲律宾急于固守南海所占岛礁和海域的大背景下,产生“最为严重对峙”是有关国家还没适应新环境、靠惯性思维来对待南海争端的结果。

  二、对峙事关中美菲三方

  表面看,黄岩岛对峙是中菲两国争端,但中菲谁都不能把美国真正排除在南海之外。中国长期坚持通过双边与谈判途径解决南海岛礁和水域争端,包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不允许美国参与谈判过程。某些国家认为,这种立场代表了中国的焦虑,即南海问题国际化将使中国面对众多对手,最终中国失去南海的主动权。因此,中国始终排斥美国等域外国家的介入。目前最大挑战是,中国手中有何政策能保证其阻止美国的卷入。在高调重返亚太后,美国“再平衡”的目标已锁定中国这个企图打破亚太地区旧有平衡的国家。要想让美国不插手南海事端,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菲律宾则希望美国能为其撑腰,据守甚至扩大其在南海的利益。美国出于其战略利益考虑当然不会轻易离开南海。

  1.菲律宾。对大多数东盟国家来说,它们长期采取“二元外交政策”:一方面,对中国保持着强劲的经贸往来,经济依靠中国。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不贬值人民币,对东盟尽快走出危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支持作用。此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得以全面提升。

  第一,中国当前是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3628.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设想,到2015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可达到5000亿美元。菲律宾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11年8月,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期间,中国与菲律宾签署上百亿美元的合同。但这位带中国血统的总统尽管在华期间访问祖地并说了很多好话,但一回马尼拉他就开始向中国发出不寻常的语言。

  另一方面,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东盟国家又担心安全受威胁。1986年,马来西亚出版迈克尔?亚胡达的小册子《中国威胁论》。他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阐述中国令他国不安的原因。在安全领域,东盟国家愿意与美国合作,包括采购武器装备,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尽管可诉诸经贸手段对付像菲律宾和越南之类国家,但时至今日中国依旧保持着克制,因为中国非常清楚,域外国家希望中国与东盟国家把关系搞僵,它可从中渔利。中国不可能轻易地向东盟国家进行国家战争,但存在着冲突的可能。1988年3月14日中越海军赤瓜礁冲突,其实是局部摩擦失控后的结果,并不是国家战争。在审视中国对南海的政策时,我们必须把国家战争和地区冲突区别开来,把现实战争与口水战区别开来,这样才有可能控制危机升级。

  第二,中国维稳与美国国会介入。菲律宾认为,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一直在退缩,很虚弱,特别是当中共2012年十八大开幕前,维稳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不可能在南海动武。在总统阿基诺眼里,中国不会打第一枪,因为它要考虑形象、声誉、国内发展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2012年4月,阿基诺总统在记者会上指出,就“目前形势来说,中国不愿意运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他指出,“来自北京的新抗议只是口头上的,不代表北京方面真实的意图”。与此同时,菲律宾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前国防部长、现议长恩里莱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一旦南海问题升级,我们不可能不把它国际化。这是为什么中国不敢对该地区军用舰艇开火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还有同样重要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存在于世界上。”他继续说:“如果中国真敢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军舰开火,那它将适用于《共同防御条约》范畴之内。”在恩里莱看来,不但有美国给菲律宾提供保护,而且中国是爱面子国家。他说:“如果中国敢开火,那就让它显示出一个扩张式政府和社会的真面目。我认为中国不愿意在世界上显露出如此形象。”显然,菲律宾政府把中国动武的可能性排除在其决策之外。

  错误判断导致菲律宾的错误行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当成是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对侵犯中国南海权益的国家采取忍耐和克制姿态,希望采取通过走经贸合作道路接近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但中国的克制和忍让并没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相反,部分国家始终认为中国是软弱的。而且中国在当前集中于国内经济建设时期不会对在南海的蚕食采取过激行为。

  持续数月的黄岩岛对峙已显露出初始结果:中国已牢牢掌控着这片水域和岛礁,但菲律宾并不死心,也不会或不敢承认在这次对峙中的失败,因为对阿基诺来说,承认失败就意味着现政府的无能,最终只能提前下台。中国会继续在黄岩岛对峙中保持克制与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继续“软弱下去”。2012年5月由《环球时报》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在中国七个大城市中有7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动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31%认为南海会爆发战争,28.6%选择武力收回被占领的岛、礁、沙洲。这项民间测验并不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映,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形象、责任以及国内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完整的问题。

  2.美国。4月美菲2+2会议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重申美国的立场是一贯不变的,美菲双方讨论了地区安全形势,对朝鲜半岛形势发展和黄岩岛事件“深为关切”,尽管美方对主权争端不持立场,但“作为一个太平洋大国”,美方在航行自由、维持和平与稳定、尊重国际法等方面有国家利益,美方将与菲律宾就此保持密切接触。

  但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承认,美国在会议期间并没有给予菲律宾一个明确要保卫菲律宾南海争议海域的承诺。他指出,在义务方面,美国一直以来已经表明了它不会直接卷入领土纷争当中,美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南海的纠纷,通过多边渠道和与国际法相一致的法律机制(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争端。

  如果回顾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关系发展,我们很容易解释,美国的这种模糊政策也许是其最好的选择。美国学者葛莱仪在她的报告“南海的武装冲突”中指出,从美国自身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这是最好的选择。首先,美国必须坚持利用国际法或原则来支持除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诉求。第二,美国应该保持其对盟友的义务承诺并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第三,美国应该保护其在南海的经济利益。第四,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她指出,任何美国所卷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都是其他事件不能比拟的。美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保证中美关系的稳定,从而继续保证北京能够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进行合作,并把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当中。

  美国的官员同样表达了这种关切。在美菲2+2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希拉里?克林顿重申对华立场。她说:“中美关系重要,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对我和奥巴马总统,而且是对美国人民和世界。我们一直在努力建造一种有效、建设性和全面的关系,从而保证我们找到一起工作的道路。就目前来说,一种建设性关系包括了坦率地谈论我们观点并不一致的领域。”

  然而,尽管奥巴马政府始终公开声称不站边、不干涉,但是其立场已完全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上。美国声称,其南海利益是维持南海航行自由,不偏袒任何一方,支持通过规范南海行为的政治或法律文件,反对声索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各方在南海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美国还声称,南海也是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利益所在。奥巴马政府一直宣称,南海地区若出现形势紧张或不稳定,将危及国际航行自由和安全。美国还暗示,将启用同盟条约,保护菲律宾在内的地区国家。

  2009年以来,东南亚地区是美国重返亚太的重点经营区。美国利用地区固有的领土或领海冲突,鼓吹中国威胁论,以重新把兵力部署到该地区,而地区国家出于据守既得利益考虑,积极与美国相呼应。美国的做法主要有三:

  一是在南海周边巧立名目,租借军事基地,以点带面掌控南海。经过几年的经营,美国已经在南海周边国家建立起点状基地网,采取临时租用或部队轮换形式,平时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越南金兰湾、新加坡樟宜港和泰国的乌塔堡关键点建立起维修、补给设施点,战时美国可立刻进驻大规模部队。按来访部队协定,美国已经长期驻扎菲律宾苏比克基地;美国军舰在金兰湾获取了维修和补给等后勤保障服务;2012年秋天,美国的濒海战斗舰将进驻新加坡;在泰国的乌塔堡基地美国则用国家宇航局观测天气的名义避免了泰国敏感的政治。

  二是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军事交流,以期显示存在和兑现义务。两年来,美国明显地加大南海纠纷背景下的军事演习,其特点是:联手国家多,涵盖了菲、越、文、马等国,还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拉入南海军演当中。针对性强,包括夺岛、登陆、保卫钻井平台等,如美菲军演中设立了“小艇登陆突击”和“两栖登陆突击”科目。演习靠近有争议的海区。美国与东盟官员来往频繁,东盟国家军政要员频访华盛顿,请求军援和安全承诺;美国军政领导人也频访东南亚国家。美国承诺将帮助菲律宾升级武器装备,建立最低限度的有效防御系统,“以达到共同的安全目标”。在美国指使下,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不断向南海渗透,日本自卫队和韩国海警分别参加了与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演习,承诺为菲律宾提供巡逻艇,建立情报预警和军事培训。菲律宾则表示愿意让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入南海,赞同美国把P-3C反潜巡逻机部署在菲律宾。目前,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每年在亚太地区至少参加170场军事演习,对该地区进行250次左右的港口访问。未来,美国将增加太平洋联合军演的数量,扩大军演之规模,海军舰艇不仅要访问太平洋港口,而且还将远赴印度洋进行港口访问。

  三是强调国际法和自然地理环境为解决南海争端的依据。奥巴马政府在多个场合均表示,当争议涉及领土主权时,美国希望以和平的、符合国际法方式解决争端。国务卿希拉里声称,要以自然地理结构划分海域和岛礁归属。美国奥巴马政府强调,亚太地区国家应通过协调的外交方式,而不是强制、胁迫和冲突来解决南海问题。所有存在主要纷争的领土、海洋都应该依据国际法,特别是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问题,这明显放大该公约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也否认美国对二战后国际划界和主权归属的法理依据。同时,为干涉南海事务,奥巴马政府正在推动国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理由是:美国“从这项公约中获益最大,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国防部长帕内塔也指出,新防务战略强调从西太平洋延续到印度洋和斯里兰卡。“如果不批约,美国就放弃了行动最有力的法律基础。”

  三、对峙涉及几对关系

  要准确理解此次对峙的深刻含义,有几对关系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维稳与维权。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地区稳定和睦邻关系、保持负责任大国形象考虑,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维护稳定为主的政策,面对部分国家不遵守相关文件的做法妥协和忍让多于斗争,并希望通过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来缓和紧张局势。然而,这种忍让被部分国家视为“软弱”,认为中国不会、也不敢在南中国海有实质性作为。菲律宾和越南,不论是言还是行,是最具有挑衅性的两个国家。殊不知,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正如中国外交官员所说,“软”与“硬”都是外交政策。所以只看“软”中国,那会引来严重的后果。中国国家副主席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世界和平论坛上阐述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他说,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在这里,维权是基础,维稳是条件。把维权放在基础位置,这是今后中国外交必须的抉择。

  历史与现实。中国一直认为,南海相关岛屿和水域属于中国是历史定论。建国后,中国海上实力不支和海洋意识淡漠,多年里中国缺乏对海洋国土的经略。中国能在南沙占有一席之地,应感谢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建立海平面观测站的决议。中国承担第74号海洋观测站任务本身就证明,联合国也不否认中国对南沙岛屿和相关海域的主权。然而,现实是有关国家从1970年代后加大对南沙群岛的侵占,并加大对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的掠夺。历史证明是中国的主权范围,现实中却被践踏。这种时空差距是引来当前南中国海纷争的主要原因。

  旧法理与新法律。当前,国际体制仍旧沿用二战后有关安排,它是以战争胜负来确定的,想变更并非易事。近年来围绕联合国改革,争取入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并未取得进展,关键是用战争打造的国际秩序不可能轻易发生巨变,二战后对领土安排也是不可能任意改变的。二战结束,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中国政府派出舰队接收南沙相关岛屿,行使主权,这是世人尽知的历史,中国不放弃对南沙拥有主权是国际法规定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改变南沙归属。

  当前,几个声索国及部分国际法专家喜欢引用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与中国讨说法,特别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成为声索国的主要依据,认为中国在该公约签字,就等于放弃历史主张,这显然是拿着新法律要讨已归属他人的财物。中国不反对使用《公约》说事,但《公约》不是问题的全部。菲律宾要把黄岩岛争端提告到国际法庭,它并没有百分之百把握打赢这场官司,因为法庭判案不是依据一部法律,它当然要考虑法律本身,也要考虑事实。

  四、对峙影响深远而重大

  黄岩岛对峙不论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影响国家关系、海洋意识、军事准备甚至地区新安全架构的里程碑式事件:

  第一,将刺激相关国家重新思考南海政策,而中国必然要有应对。短期内菲律宾会把这种强硬态度维持下去。长远看,它会强化与美、日,甚至印度及东盟有关国家的关系,大幅度引进军事装备,以武力据守既得利益,还会在南海其他方向与中国展开争夺。其他国家,不管是南海主权声索国,还是地区外国家,也会对中国日趋积极的海洋政策做出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难度和成本。

  第二,成为大国在亚太地区较量的风向标,南海主权非声索国的卷入会加深。实力上,菲律宾在几乎所有方面都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敢于挑战中国,除了战略判断失误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即大国介入。黄岩岛对峙正演变成大国间较量,尽管这种较量还是若隐若现。但中美围绕南海隔空喊话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承诺加强与菲军事合作,但公开强调在主权和领土冲突中美国不选边站队。不过,细品美国近期表态,会有别样感受,主要有二:一是不能动武,这显然是说给中国听的;二是按照国际法和地理环境解决争端,这是对菲律宾谋求南海争端国际化论调的重复。从美菲协议看,美国不承担保卫黄岩岛任务,有学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对峙如果演变成冲突,美国不会卷入,但这只是推测。事实上,美国卷入南海事态发展是肯定的,只是介入方式会不同,如向菲提供军事装备、情报和后勤支持,甚至会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借口派军舰和飞机插入冲突地区等,这是多年来美国“环太平洋演习”的重点课目,中国对此要保持清醒。美国一直在强化亚太地区防范中国的安全体。地理位置上看,一旦中国军管黄岩岛,等于在菲以西海域撕开个口子,同时在苏比克湾外建立了堵截屏障,美国怎能放任不管?

  日本最近几年在南海表现活跃,不但派兵到此海域联合军演,而且在黄岩岛对峙事件之后公开提出派兵驻守菲律宾,都说明日本愿与菲站在一起与中国抗衡。日本首相说,日本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不管这种利益何在,卷入对峙确实能给日本带来不少好处:一是借机进入南海;二是加强与菲军事合作;三是减轻中日钓鱼岛纷争压力;四是向菲律宾出售军火。2011年底,日本政府解禁武器出口限制,可向除美国之外的第三国出售武器。由于历史原因,地区国家对日本制造的武器保持谨慎,而菲律宾与中国在黄岩岛对峙正好给日本机会,无孔不入的军火商除“慷慨”向菲赠送巡逻艇外,大宗军火交易还在后面。

  对菲律宾来说,当然乐见美、日等国卷入对峙事件当中。但殊不知,大国怎会为菲火中取栗?更何况把大象拉到甘蔗地,让它们搏斗,遭殃的不仅是大象,菲律宾要承担的损失会最大,而参与大国角逐的小国历史上没有几个能得到好下场,更多的是成为大国的牺牲品或垫脚石。

  第三,破坏东南亚共同体建设的进程,甚至导致东盟分裂。长期以来,建立东南亚共同体一直是东盟的愿望,也提出了日程表。共同体一旦建成后,东盟将从较松散、以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变成成员国间政治与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各领域关系更紧密、实现一体化的区域组织。

  但是,菲、越等国一直希望把东盟打造成能与中国就南海问题抗衡的地区同盟,抱团与中国“打群仗”。但东盟不是每个国家都是南海主权声索国,相反,对华都保持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关系,菲律宾等鼓动抱团对付中国是不现实的。黄岩岛对峙后,菲律宾领导人要东盟国家选边站队。然而,就连对华“强硬”的越南也没正面回应菲律宾,可见,建立对付中国的地区共同体的设想难以实现。2012年7月的东盟外长第45届会议因为菲律宾和越南坚持把南海问题列入其中而不欢而散,第一次未发表会议文件。南海问题已经把东盟的团结给割裂开来。

  黄岩岛对峙若不加控制而顺其升级为冲突,最直接后果将导致东盟分裂,小部分国家会站在受美国支持的菲律宾一边,大部分国家会保持中立,其他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这种被迫选边站队必然引发东盟国家各奔东西,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的设想只能落空。相信东盟国家不愿意看到因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一己之私而导致地区四分五裂。

  南海纷争篇6

  谈到美国军队对中国的威胁,苏格表示,看一个政客讲话的时候,不要看他嘴里面讲什么,而要看他的屁股坐在哪里。美国军方人士以及媒体高调大唱战争即将来临,不少人心里想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投票权是不是会给美国军队,美国军队在强化敌人的威胁之后,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军费支持。

  对于战争形势,我是一个外行,虽然美国军方一些人确实有备战和进行战争叫嚣的一面,但是他们也要进行战争评估。我们要把国家机器握在自己手里,让对方感到望而却步,这就是兵不血刃最高的境界。解决某一个问题,可以有若干种选择,可以正面强攻,也可以智取。海上纷争可以两军对峙、一决雌雄,也可以釜底抽薪。最近杜特尔特总统到京,中国外交上演了一场久违的好戏。我们可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菲之间的领土纷争。中国和东盟之间,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维持和平,促进发展。

  对于军事方面,罗援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对于南海问题罗援谈到:南海虽然只是局部问题,但是牵扯到全局,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也是很复杂的。非常赞成新加坡教授说的,南海就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第一个大考,是中国必须要迈过的一个槛。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冲出第一岛链”,这牵扯到我们是否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一个海洋强国。

  有人讲,中国在1946年、1947年收复南海是最好的时机。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我们可以收复南海各岛,但那时候条件不具备,我们海军不行。两位教授讲1974年打的西沙之战,1988年打的赤瓜礁之战。我们的惩罚不一定在海上,在陆地上也可以,但是我们条件不具备。那个时候作战飞机从南沙到我们的海岸线距离1800公里,鞭长莫及,别说打仗了,制空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中国力量发展起来了,我们没有动一枪一弹,就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主权。我们进行南海岛礁建设,满足了国际社会的要求。比如上次马航事件很多国家指责中国:你说南海这么大的海域都归你管辖,怎么连救援中心和灯塔都没有?后来我们建了6个灯塔,满足了国际要求。现在西沙南沙就是国防前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进行国防建设。

  与美国进行战略角逐的棋盘就在南海。美国现在提出的重返亚太政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海上航行自由权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控制岛,抢占至高点,以点来破它的线,非常有战略智慧,非常有战略魄力。就像古代兵法里面讲的积水漂石,中国的出手时机、采取的方法都非常有力。现在南海已经形成一个三角形,三个礁建了三个飞机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角是最稳定的结构,中国正逐渐掌握南海斗争主动权。毛泽东说,解决了战争主动权,就解决了战争的胜利权。所以说,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正在未战先胜。

  苏格接过话来:第一,美国在夏威夷设不设访,在关岛设不设访?一个主权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何时何地设访,这是这个国家主权内部的事情。第二,中国在南海岛礁上进行必要的防卫设施建设,这要根据岛礁所受到的外部威胁程度而定。

  罗援接着说,我们在南海的政策是一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更多强调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其实我们要更加强调主权归我,这个主权归我,并不一定就是硬碰硬打仗。所以我在南海问题上曾经提出了六个存在,分别是行政存在,法律存在,国防存在,执法存在,经济存在,舆论存在,这体现了主权归我。

  刚才讲的具体问题,其实不一定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我们已经形成了战略大三角,这就是势的作用。而且中国还可以拿出更多的智慧,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大陆的合资企业、经济示范区,这个经验可以运用到南海。在主权归我这个前提之上,中国可以办一些合资企业,办一些经济开发区。非常好的例子,就是2005年我们和菲律宾、越南签署了三方在南中国海协助区域内进行地震工作的协议,即三方在三年的期限内,在南海14.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资源评估,由于形势变化这个协议中断了。但有好的时机的话,我们可以继续这种模式。

  有人曾经说过,太平洋之大足以容下中美两个大国。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管控整个太平洋,而是至少应当守住自古以来,属于老祖宗留下的每一寸海域和历史遗产,并加强自身管控能力。我非常赞同不仅要开发和发展南海,还要保护主权领土的完整,包括海上航行权等等。南海海上航行权不为美国所独有,中国也有南海海上航行权。因此,在这些方面,我认为2050年中国管控南海的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中美两国关系,这是苏格擅长的领域,对中美关系,苏格谈到:要先谋于局,后谋于略,南海问题依然如此。我们现在必须要妥善处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人均年收入到了将近八千美元左右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国际格局当中,美国是世界强国,将衰未衰,仍然拥有世界第一超强军事实力。

  中国现在面临的是将强未强的局面,我们正在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个时候,战略的选择就非常的重要。中美两国,一个是守成大国,一个是崛起大国,确实要避免两个陷阱。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会谈、战略磋商,美国确实对东方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官方或者美国媒体不太情愿公开接受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给美国人讲了,这实际上不是贴标签。不是说我们硬要强行让美国接受我们的说法,因为它的实质有三层意思,第一个是不冲突、不对抗,一是相互尊重,最后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共赢。

  中美之间从军事上来讲,一方面,美国一些军事部署,为我们形成了一个战略上的前行夹击的态势;另外一方面,中国发展崛起的道路上,与美国的合作,起码从现在看起来也是必不可少。你想想5885亿美元的经济发展合作额度,基本上与中国和全部欧洲合作总额相等。所以要放眼远处,有一些问题能今天解决,就今天解决,解决不了就让时间决定。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如果我们一时有些问题解决不了,那就留给子孙后代。

  罗援继续说:我刚才已经讲了,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有一些事情由时间解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不能老一代一代拖下去。邓小平同志讲留给下一代解决,下一代就是我们,我们不能再往下推。现在解决不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求同存异,发挥我们的智慧来解决。

  南海纷争篇7

  在海浪声及清爽的海风中,豪放的欧大雄说:海南海岸线长1617.8公里,珍珠般点缀着六十八个天然港湾,海岸丽山耸立,秀水萦绕,人文荟萃,风情独特。潭门港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左向北延伸到龙湾港南岸,毗邻青葛湾,两岸红树林茂密,椰子树高耸。这里的九吉坡,明朝曾是县衙。它的上端是多异岭。传说:“五指山下三条河,南渡、昌化和万泉河;多异岭下三个港,潭门、龙湾和青葛。”“九吉坡上有八缸金,八桶银,八只牛牯拉土填。”潭门港自古故事很多。

  潭门港面临南海,是从海南到西沙、中沙、南沙最近的港口。南海四水相会,八门洞开,是富裕的海,热烈的海,开放的海。所辖西沙、东沙、中沙、南沙,千里浩淼,万里石塘,天覆群生,无尽宝藏。鱼类有一二千种,油气资源达六百多亿吨,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还蕴藏大量可燃冰,是世界金属锰结核的最主要分布区。上七屿、下八岛,皇路礁、司令屿,潭门港、牙龙湾,锰结核、可燃冰,花黎木、香樟树,以及海龟、海蛇、海龙、海豚,都充满传奇,使人神往。潭门港的渔民,造大船,闯南海,捉大鱼,他们站着是座岛,躺下是道梁。老渔民李蟠业曾驾驶帆船,怀揣“更路簿”,鼓帆渔海,通过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大西洋,到达西半球的英国、法国。潭门不少人葬身南海,“无尸衣冠冢”、“一百零八兄弟公庙”都使人看了悲凄。潭门人演绎了一个个传奇,世世代代讲着南海的故事。在中国航海史上没有不写到潭门渔民的。潭门渔民闯南海,是海南的又一个品牌。

  欧大雄又说,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台风、激浪及礁盘,吞噬了成千上万艘船只,海底布满珍宝。海南渔民最早在北礁及华光礁发现和打捞过沉船,打捞出黄金叶,铜锭、钱币、石器、瓷器、玉器、象牙及来自异国他邦的金环、银钗、流金铜圜等,除了为国家保护及挖掘了这些古物,还为证实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做出极大的贡献,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海洋蓝色文化。这些沉船及珍宝也使外国豪强纷争沓至,疯狂地盗挖掠夺。他们把南海的最大沉船、被誉为东方“泰坦尼克”泰兴号毁于一旦。《南海探宝》以这些为选材,通过27万字及232张图片,披露一些珍奇,把一个色彩斑斓,壮阔无垠,波碧浪澈的南海和朴实的海南人文,遍布海底的宝藏,悲烈的渔民人生,活脱脱地奉献给读者。

  欧大雄在1998年春节前了解到潭门渔民的传奇,春节期间迫不及待地去了潭门港,从此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先后同麦发清、符大炎、陈日全、许书林等几十个渔民交上朋友,了解、挖掘了大量渔民闯南海的故事。

  《南海探宝》发行式,在暖暖的冬日和嘭嘭嘭的海浪声中举行。海口市的歌唱家、戏剧家和潭门“浪花”乐队的艺术家们为其助兴,几百位渔民早早地到来。大家捧着书,争先恐后地请作家签名。有的买六七本,写潭门人的书,要送给亲朋。只半天就卖了二百多本。

  南海纷争篇8

  南海合作刻不容缓

  《报告》主编者之一、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表示,有200多个岛礁的南海:情势险峻复杂。海域中庞大的石油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重要的国际航路战略地理位置,是形成南海纷争的重要因素。南海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岸关系的积极发展为开展南海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报告》显现了两岸南海问题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成果,并反映了两岸学者在南海问题上的观点。相信两岸南海合作将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收获更多的合作成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陈先才说,近年来,中国南海局势在该区域内外各种势力的操纵与推波助澜下,不断被炒热。多种势力试图浑水摸鱼,从中渔利,制造紧张局势,从而侵害中国的领土领海和主权完整。

  陈先才表示,随着一些国家对南海的事实占领,南海问题正面临走向国际化、复杂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势下,两岸应共同思考南海的权益。外国对南海诸岛的侵占及对南海资源的非法掠夺,不仅是大陆的损失,也是台湾的损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两岸合作开发南海资源,能够对两岸经济的发展增添巨大潜力。而对矿产和能源需求很大的台湾而言,如果两岸能够联手开发南海资源,对于台湾经济无疑是营建一个强有力的支柱和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当前两岸应尽快联手协防和开发南海,两岸在南海议题上的合作可谓刻不容缓。合作范围广泛务实

  该《报告》建议,两岸应加强在南海问题方面的合作,建立政治互信和事务性合作,推动建立两岸军事协调机制和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

  最后,两岸可以在维护南海海域环境及气象研究等领域进行合作。

  台湾坐看南海局势

  针对当前南海复杂的形势,台“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8月5日重申台湾对南海拥有“主权”。在南海诸岛中,目前台湾实际占有东沙岛和太平岛。8月初,台官方挑选岛内23名大学生,搭乘“海巡署”舰艇前往东沙岛宣示“主权”。同一天,在台湾军方及“海巡署”官员的陪同下,台湾一名“监察委员”搭乘空军飞机,前往太平岛巡视考察,也有宣示“主权”的意涵。

  对于近期南海地区异常“热闹”,台湾在南海两岛只有“海巡署”驻防,岛内蓝绿“立委”一致认为,台湾不能无视各方动作,军方应派遣战斗部队,重返东沙岛和太平岛。但台军方强调,“目前并无恢复驻军计划”,台“国安”高层也就是否恢复驻军一事表示要进行考量,目前并无明确结论。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副教授孙国祥指出,台湾虽然占有东沙及太平两岛,但毕竟两岛距离台湾太远,每次只要南海起争端,台湾就会处于很尴尬的状况,也就是说,台湾通常只能坐壁上观。

  “两岸在南海议题上完全有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陈先才说,长期以来,两岸在维护南海主权及其资源方面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一致。目前,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还不能完全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先在某些问题上开展合作。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岸如果在南海主权宣示及协防上能够携手合作,对于提升整个中国在处理南海议题上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加分作用,也能更好地维护两岸在南海的现实利益。

  其次,目前在南海岛礁多数处于被外国占领的状态下,两岸如果能够携手合作,不但能有效地维护两岸渔民的共同利益,而且也能有效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再次,两岸可以在南海石油天然气探勘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合作,这无疑可以为两岸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利益。

  南海轶闻 陈晓星

  轶闻不是正史,但有些轶闻说者欣然听者愉悦,口口相传至今,当事人从未出面否认。这样的轶闻便耐人寻味。

  比如南海。1974年西沙反击战打响,东海舰队军舰驰援,因军情紧急需要直过台湾海峡。当时两岸刀兵相见,军方更是不共戴天。但解放军的军舰一路平顺地过去了,其中奥秘,有种种“深宫大院”内的演绎。

  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军队驻守南沙太平岛,宣示中国的主权。这是南沙唯一有淡水的岛屿,也是唯一驻守中国人的岛屿。对于台湾人来说,这是一座神秘之岛,也屡屡有神奇的故事传出。比如1981年,岛上的台湾军医为一名南海舰艇上抬下来的解放军做了急性盲肠炎手术;比如1988年赤瓜礁海战,解放军军舰靠岸太平岛补给淡水粮食,台湾军方表示如果为了主权而战,随时可以支援……


标签:中国南海美国主权国家菲律宾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