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沙洲 沙洲是古代地名,辖敦煌、高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9 00:35:50 分类:网络 浏览:119


  沙洲是古代地名,辖敦煌、高昌、晋昌三郡,治所设敦煌。安史之乱后,唐国力衰微,三代河西节度使坚守孤城十余载未果,至787年,沙洲归吐蕃占领。

  吐蕃占领沙洲后,强制推行一系列同化政策。规定沙洲人民禁止使用大唐年历,改用吐蕃的五行地支历。强行沙州人民学习吐蕃语言,禁止穿着唐服。《阴处士修功德记》中记载:“熊罢爱子,拆襁褓以文身,鸳鸯夫妻,解鬟钿而辫发。”可见吐蕃为了统治,要求婴儿就开始文身。更禁止用大唐货币交易。

  实际上,这些同化政策激起了沙洲人民的反抗的决心,正如白居易所著“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吐蕃士兵

  除此之外,吐蕃在沙洲地区废除了唐朝的乡里制,改为部落制,将普通百姓全部编为部落。吐蕃还加大赋税比例,更加激起了沙州百姓的不满。

  张议潮领导沙州起义

  张议潮画像

  公元848年,此时吐蕃已经统治沙洲地区达六十余载,吐蕃境内天灾不断,国事动荡,沙洲豪族张议潮认为“吐蕃之运尽”,于是誓死归国,领导沙洲汉族百姓起义,张议潮的起义取得了沙洲其他望族的支持,这些家族实力雄厚,家丁兴旺,最终,张议潮领导的起义赶走了吐蕃守军。起初,吐蕃守军还不死心,从周边调来军队进攻沙洲,张议潮主动率兵马出战,吐蕃一击即溃,从此,起义军在沙洲站稳了脚跟。

  张议潮收复河西图

  沙洲光复后,张议潮立刻派出使臣前往长安告捷。由于凉州等地仍处于吐蕃控制,东去咽喉受阻,张议潮不得不派出十余支遣使,最终只有高僧悟真所率队伍绕道大漠,取道蒙古才到了长安。唐宣宗震惊之余,大力褒奖张议潮的义举,封他为沙洲防御使。

  张议潮以沙洲为根据地,先后收复了瓜(今甘肃安西东南)、伊(今新疆哈密)、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今甘肃张掖)、肃(今甘肃酒泉)、兰(今甘肃兰州)、鄯(今青海乐都)、河(今甘肃和政西北)、岷(今甘肃岷县)、廓(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土地。

  851年,张议潮派遣其兄张议潭前往长安,献上了沙洲等十一洲图籍。至此,除凉州外,被吐蕃统治近百年的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唐宣宗于沙洲置归义军,张议潮任沙洲节度使兼金吾卫大将军。朝廷为了节制归义军,张议潭留在长安为质,授金吾卫大将军。

  归义军使者

  为了彻底收复陇右、河西之地,858年,张议潮派其侄子张淮深(张议潭之子)率七千人向凉州进发,经过三年血战,终在861年,克复凉州,并奏表朝廷,此时已是唐懿宗年间。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终于全部收复。

  唐懿宗四年(863年),唐朝置凉州节度使,恢复唐制,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再一次畅通无阻,河西人民热忱赞颂张议潮的英雄业绩说:“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归义军行军图

  张议潮打通河西走廊后,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以备凶顽,不曾暂暇,不仅多次击退了吐蕃的进攻,更大败回鹘军队,稳定了河西地区的政治局势,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867年,张议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议潮离开沙洲赴长安为质。张议潮入长安后,被封为右神武统军,赐给田宅,加官司徒。

  872年,张议潮在长安去世,获赠太保。

  敦煌张议潮壁画

  归义军的内乱、复兴与衰亡

  张议潮入长安后,其侄张淮深接任沙洲节度使,继续抗击吐蕃和回鹘的侵扰,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了河西地区的稳定。

  黄巢之乱后,张议潮之子张淮鼎回到敦煌,担任沙州刺史,得到了归义军内部一些人员的支持。890年至896年,归义军内部接连发生政变。先是张淮深被张淮鼎所杀,继而索勋篡权,后索勋又被张议潮之孙张承奉等人除掉。归义军的内乱给了回鹘等少数民族可乘之机,河西地区岌岌可危。

  910年,张承奉建立金山国,但此时归义军实际控制只有瓜沙二洲,张承凤不甘坐守孤城,想用武力收复故地,但由于连年战争,瓜沙地区经济凋零,张承奉逐渐失去了百姓支持,最终,张承奉被回鹘击败,成为了回鹘的附属政权。

  914年,沙洲另一大族曹氏掌门人曹议金取代张承凤,恢复了归义军名号,瓜沙地区日趋稳定,经济繁荣。曹议金之后,其子孙更替,先后有七代节度使统领瓜沙二州。

  曹氏后代吸取张承凤的教训,他们努力改善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同时积极和中原王朝取得联系,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利用张议潮在各族百姓中的旧望,树立自己在西部的正统政权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曹氏领导的归义军能够在五代、宋初这样复杂的关系中生存,也为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往来提供了良好的便利。

  公元1036年,西夏灭亡曹氏政权,这个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建立,存在了近两百年的政权最终不复存在,归义军一词也成为了茫茫历史中的一颗沙砾。

  敦煌

  事实上,包括张议潮在内的大部分归义军起义前都没有见到过父辈口中“长安”的样子,他们对大唐的感情来自于周边人的言传身教,正是这种血溶于水,斩不断的爱国之情仍值得汉族男儿效仿。


标签:长安地区甘肃起义敦煌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