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谢琼香 仅在1945年5月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10:56:09 分类:方法 浏览:129


谢飞

87年前,有30名女红军,跟随大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钟月林才19岁,年龄最大的蔡畅34岁。

这30人中还有来自海南的谢飞,那时21岁的她还叫谢琼香。

这些女红军,个个都是女中豪杰。

长征开始后,女红军编入了中央纵队卫生部的干部团。

虽然他们不直接参加作战,但是行军路上,除了鼓舞士气照顾伤病员,每到一处还要向当地的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

她们和其他的男红军战士一样,每天同样面临着生死考验。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到达了贵州的黎平,街面上一片萧条,到处都是乞讨的百姓,这样的场景让谢飞大受触动,她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海南老家的一些事情。

谢飞原名为谢琼香,琼既是海南的的简称,又有美玉的意思,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像美玉一样清润,像花儿一般芬芳。

在海南公学时,谢琼香就已经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虽然那时的她才11岁,三年后,她就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共产党。

少年英武,不输男儿。

根据琼崖特委和文昌县委的指示,谢琼香的家乡湖山区成立了农民赤卫队。

她的三哥谢冠洲担任赤卫队的指导员,谢琼香则是赤卫队员,她和其他队员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捐钱捐物,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彼时,海南的革命浪潮和内地一样高涨。

随后,谢琼香又受命在当地创办起了平民学校,受到教育的姑娘和妇女们,纷纷参加妇女协会,而她则成了当地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头人物。

红军中的妇女干部

正因为如此,当大革命失败后,国民政府反动派疯狂报复谢琼香一家。

反动派烧了谢家的房子,而且还全海南的通缉谢琼香。

在组织的安排下,1928年10月,谢琼香来到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机关,担任秘密交通员。

第二年,根据组织的安排,谢琼香又远涉重洋来到新加坡和马来亚,担任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的秘书,随后3年,她一直在南洋工作

直到1932年初,她又奉命回国在福州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

1934年夏天,谢琼香来到了中央苏区瑞金。

然而彼时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中央苏区眼看就要腹背受敌了。

她虽然来到苏区就要随着大部队转移,但是有着多年工作和斗争经验的她,那时候并不担心路上的艰难险阻。

延安党校旧址

所以红军在到达黎平之后,面对当地百姓的穷苦生活,她还将本就不多的衣服、毛巾等生活用品送给了老乡。

在四渡赤水摆脱了国民政府的围追堵截后,红军取得了转移的主动权。

1935年5月,根据中央的命令,红军大部要以3天的时间全部渡过泸定桥,对不少战士都是极限考验。

就在那时,谢琼香又发着高烧,在泥泞的山路上飞奔行军,她的身体达到了承受的极限。

就在那时,董必武把自己的马让她来骑。

连里的很多战友担心她的身体,提议把她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

她很清楚,一旦真的不走了,就会和大部队失去联系。

她坚决不同意,表示自己只要还剩一口气,就一定会跟红军走到底。

长征中的女红军(绘画作品)

正是凭借着这股坚持和毅力,她顺利渡过了泸定桥没有掉队。

翻越雪山之前,战士们都没有御寒的衣服,上级给战士们发放了一些羊毛和棉花,就是凭借着这点御寒之物,谢琼香将羊毛和棉花缝在两层单衣的中间,先后翻越了5座大雪山。

夹金山、梦笔山、长坂山、打鼓山、仓德山,先后被她和战友们踩在了脚下。

爬过雪山,又要越过茫茫的大草地。

彼时,这些女红军们又病又饿,由于实在无法前行了,大家就商量着雇一个民工来,不过事先要经过上级的批准。

谢琼香和另外一位女同志被推举向刘少奇同志请示。

刘少奇知道她们的难处,同意了女红军的申请,这也是她和刘少奇的第一次初始。

晚年的谢飞

随后在过草地的路上,随后在过草地的路上,作为中央领导的刘少奇处处在路上照顾受伤和掉队的战士,他经常把自己的一匹老马让给战士们骑。

而且在来回收容掉队战士的路上,又多次和谢琼香她们相遇,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渐渐熟识了。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在邓颖超的牵线搭桥下,谢琼香和刘少奇正式结为革命的伴侣,结婚之后,她正式改名为谢飞。

瓦窑堡会议后,中央决定派刘少奇到华北,领导北方局的各方面工作。

由于彼时的北方局所在地是国统区,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谢飞要跟丈夫刘少奇随行。

老年时期的谢飞

一路奔波,夫妻俩辗转来到北平,而后又来到天津。

在天津,刘少奇顺利和华北地下党的负责人柯庆施接上了头。

柯庆施几乎天天来向刘少奇汇报工作,每当这时,谢飞就来到居住地的外面放哨望风,夫妻二人配合得相得益彰。

了解完情况先前安顿下来后,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刘少奇夫妇决定租住在法租界石教士路隆泰里。

这里交通便利,而且鱼龙混杂,非常便于隐蔽和转移。

彼时,刘少奇的公开身份是“周教授”,谢飞则是“周太太”,为了减少和周围人的交集,夫妻俩都是从后门进出,日常也基本不与周围的邻居聊天。

北方局管辖着北平、天津、山西、山东、热河、察哈尔、河北各省市的工作,因此日常刘少奇的工作量很繁重。

瓦窑堡会议旧址

谢飞则无微不至地关照着丈夫的生活,除此之外,她还负责帮他抄写和管理很多文件。

两个人生活异常节俭,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

每次都是谢飞在附近的一家餐馆订饭,谢飞担心丈夫不够吃,每次都把自己的一大份留给刘少奇。

又过了一段时间,夫妻俩觉得这样吃饭还是太浪费,于是谢飞买来了煤油炉、炊具自己买菜做饭。

这样既节省了伙食钱,也能给丈夫做一些可口的饭食。

只是他们租住的屋子太小,于是,这里既成了办公室,又是他们的卧室、厨房和客厅,到了晚上的时候还成为了厕所。

所以,谢飞笑着把这间屋子称为“五合一的工作室”。

在中原局工作时期的刘少奇

此时的谢飞,还负责担任刘少奇的秘密联络员。

每当有什么信件传递,她都能按时安全地送达。

有时候跟柯庆施的妻子李超接头,彼此交换重要的信件,她也从来没有出过任何的闪失。

就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谢飞既负责刘少奇的生活,也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1937年11月,刘少奇根据中央的要求回延安,夫妇俩就回到了延安。

此后,谢飞进入了中央党校学习,长期在白区工作,她早就想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一番理论知识了。

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哲学、政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课程。

1938年从中央党校毕业后,谢飞又进入马列学院深造。

中原局旧址

彼时,中央已经决定刘少奇兼任中原局书记,统管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各省市的工作。

河南确山县的竹沟镇,是中原局机关所在地,1939年初,刘少奇从延安来到竹沟,开始着手筹建中原局。

谢飞毕业之后也调到了竹沟,担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协助刘少奇工作。

随后,谢飞担任鄂豫皖区党委委员,舒城无为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在抗战期间,她的主要工作转向了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发动群众的方式,发展抗日武装力量。

1940年秋天,谢飞接受刘少奇的托付,秘密渡过长江到达皖南,给项英同志送一封信件。

鄂豫边军事会议旧址刘少奇雕塑

彼时,日军已经控制了华中各地,长江更是被严密的封锁。

谢飞完成任务后难以再北渡长江,于是就留在了江南地区,在抗战期间从此与刘少奇失去了联系。

留在江南工作后,谢飞担任路东特委宣传部长,江南社副社长以及《大众报》的负责人。

她经常和记者编辑们深入一线去调查研究,亲自撰写文章和评论,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

1942年底,谢飞奉命又来到了浙东地区。

在敌后工作期间,谢飞担任余姚县委书记,浙东纵队余上特务营的政委。

在这期间,由于特务营的营长时常有病,副营长在战斗中又刚刚牺牲,所以当地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都落在谢飞一个人身上了。

她领导特务营与日伪军作战数十次,队伍也逐渐从原先的200多人发展成为600多人,成为余姚地区一股重要的抗日力量。

随着抗战节节胜利,仅在1945年5月份,谢飞就带领特务营作战十几次。

在一次战斗中,他们一次就消灭了伪军的一个大队,不但活捉了伪军的副大队长,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而特务营在此次战斗中的伤亡只有10人。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谢飞率领部队先后解放了松厦、马湾等重镇,谢飞也成为余姚地区威名远播的女将。

抗战胜利后,谢飞奉命调往华东局工作。

从秘密战线的工作,再到组织培训和宣传战线,之后又在抗日敌后战场大显神威。

谢飞与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庄田夫妇

谢飞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是在整个抗战期间,党交给的工作和任务,她都能坚持做到最好。

矢志不渝,从未忘记自己当初的信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谢飞的内心百感交集,她奋斗二十多年,当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然而在她的家乡,自从1928年撤离海南后,她的家就被国民政府反动派全部烧毁,她的亲人也都先后罹难。

二十多年来的革命生涯,各种艰难困苦她都挺过来了。

随着新时代的开启,她又将开启新的征程。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后,谢飞担任干部专修科主任,她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又用两年的时间参加夜大的学习。

她认为知识越多,工作起来才能更加地得心应手。

两年后,当她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招研究生,于是第一个选择了报考。

很多人觉得她年纪大了,坚持不下去,不过谢飞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认为未来的中国,法制建设是巩固政权的最好武器。

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谢飞于1953年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4年时间,她以超常的毅力进行着学习。

1956年的时候,43岁的谢飞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随后被分配到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担任副校长。

她也成为了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法学教育家。

从此,谢飞将全部的精力,转到了法律研究和培养法律人才的工作上,为我国今后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毛泽东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毕业学员合影

然而,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谢飞也接连遭受逆境,她被迫接受劳动改造,但是在困苦之中,依旧在坚持学习和研究。

尤其在风暴席卷全国后,由于谢飞当年和刘少奇在北方局工作过,新晋的政治势力强迫谢飞,要她证明当年刘少奇在白区工作的时候曾经被捕叛变过。

谢飞是一个尊重事实的人,她怎么会昧着良心凭空去污蔑刘少奇。

就这样,在1968年的时候,谢飞被关进了监狱。

5年多的牢狱生涯让她受尽折磨,不过她始终坚持不屈,从未放弃过真理与良心。

一直到1973年,她才得以出狱,但是直到五年后,谢飞才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副校长的职务。

此时的她已经老了,虽然身体渐渐变差,可她还是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

她只有一个心愿,早点更多的培养人才,才能把之前浪费的十多年补回来。

1984年的时候,谢飞正式从工作岗位离任,不过她依旧在为国内的法制建设而奔走。

2006年,谢飞和谢冰夫妇合影

与此同时,她开始撰写回忆录,回顾自己革命的一生,而且还多次回故乡探望故旧,了解海南的法治建设情况。

这位当年走过长征的女中豪杰,中年废寝忘食投入到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巾帼英雄,一生虽历经曲折,但革命的信念以及奉献的情怀从未抛弃。

2013年,百岁老人谢飞在北京病逝。

她一生的光辉和传奇,也将时代流传在海角天涯的南国故乡。


标签:工作红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