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锦灰不成堆 而支持她的动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09:04:01 分类:方法 浏览:61


我是先知道《髹饰录》,才知道王世襄先生的。

九十年代末,有位工艺美术师朋友一家与我们往来密切,几乎每逢周末都要小聚一次。

而话题都是我感兴趣的工艺美术类,当时我收了一只嵌螺钿的捧盒请他来长眼,由捧盒说到明清家具又聊到王世襄先生整理的那本《髹饰录》。

,我曾多次写到过王世襄先生。

但遗憾无缘一见。

只好在他的巨著《锦灰堆》中,一窥先生风范。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王世襄生于1914年生于官宦世家,外祖父家则是江南名门,南浔古镇的“四象八牛”之一。

母亲金章是有名的鱼藻画家,诗词书画也都十分精通;大舅书画家金北楼,四舅近代竹刻第一家金西崖,可谓一门风雅,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样的出身家学,又就读于燕京大学,但他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对世俗民间杂七杂八的事都感兴趣。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让人感叹的是,他玩的很多都属于旁门偏道,却又把这些属于民俗范围的“玩意”玩出了大名堂,也许这能解释为什么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但王世襄的好友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他不但不丧志,反而立志。

其实,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

他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他把架鹰走狗斗蛐蛐这些“游手好闲”的东西加以描述和总结,使之升格,一变而成为了文化。

即使再“雕虫小技”,王世襄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等。

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

2000年,86岁的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这套奇书出版后一纸风行,成为从事收藏和鉴赏者的必读书,半年内重印4次。

王世襄的学问都在他的书里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一翻开他的书,我就觉得是在吸取营养。

可以说,我对竹刻、葫芦乃至明清家具感兴趣,无不受到王世襄先生的影响。

我先后入手了两套《锦灰堆》外加一册《锦灰不成堆》。

一堆、二堆中许多文章,是‘文革’时王世襄于牛棚中写成,当时已抄家,手中无片纸,但王世襄还是写得很仔细。

当年报纸是干校回京后,去报库看显微才一一补印的。

关监狱,开除公职,有理申诉,又成了右派。

‘文革’、‘五七干校’,往咸宁劳动,期间罹患肺疾。

只能作诗云:‘苍天胡不仁,问天堪一哭!’但我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尽管受苦,苦中也有乐矣。

……”

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的情景。

当他忆念起那最苦的干校的日子时,老人没有一点苦大难忘的愤怨,反而铭记了其中的幽默与快乐。

历经劫难后,王世襄与夫人袁荃猷遂决心走一条自珍自爱之路——那就是,他要用十年、二十年甚或三十年,默默地干出成就,最后自会让“世人终渐识真吾”的。

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喜爱书画,擅长古琴,精于描花剪纸。

王世襄关于家具、漆器、竹刻、葫芦器等著作的线图素描,都由她亲手完成。

王世襄与夫人袁荃猷,相濡如沫,共同拼博,一起完成了近四十部大部头著作。

而且,这些成就,大多是在进入八十岁高龄时所完成,谈何容易。

当《明代家俱研究》无人能任画结构线图时,是袁荃猷自告奋勇,竭尽全力,从头学起,为明式家具绘制了千余幅线图,使全书增色不少。

正是那一幅幅精密、细致、美丽的线图,才让明代家具那简朴、自然的造型结构,更为彰显;而明代家俱那精心设计、雅而不俗、雕琢精细、攒斗巧妙的花纹图案,令世界惊叹。

王世襄在八十一岁之际,因忙于校对《锦灰堆》书稿,一天起床忽然左眼失明,这之后袁荃猷担心他用眼过甚,校对文稿、抄录诗句等工作全由夫人撑起。

可以说,王世襄的成果,离不开袁荃猷的付出,且其中的努力和艰苦,也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而支持她的动力,便是当年夫妇俩坚守的自珍精神。

王世襄的玩,不是玩世不恭,而是真的做学问。

世间万物,只要到了王世襄手里,皆有情有义,皆栩栩如生,皆生机盎然。

他读懂了物,物也读懂了他。

他对物深情,对人更深情。

人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王世襄和夫人袁荃猷正是遇见了解。

步入老年,他将花费了几十年收集的79件明式家具以半卖半送的方式,给了上海博物馆,现在上海博物馆外厅那些家具都是王世襄当年所藏的。

但仍有一件物什王世襄始终珍藏着,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

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

他还说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五十八年多祸患,苦中有乐更难忘。

西山待我来归日,共赏朝霞与夕阳。

这是他最后要交给世人的一颗最平静之心。

2009年,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马未都说:“王世襄是一个对生活非常豁达的人,贵族身份没落,不断遭遇打击,但无论人生多么低谷,他一直都坚持一口气,坚持到他最后功成名就为止,这一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

是啊,不管功名与否,人活着,总该提着一口气,尽人事知天命,不白活一回。

附:

《锦灰堆》

这是本精美而又奇特的书。

全书共分三卷,20开见方的本子,封面以清刻本《吴越所见书画录》书影和织锦纹样作底,暗黄色,古朴大方。

王先生手书书名赫然印在上面,十分悦目。

书内正文分为两栏,版心不大,正文与书口间留白很多,十分舒朗

第三卷诗词卷又有不同,竖版,影印他们夫妇的手迹,天地很宽,有线装书味道。

书内除附大量插图外,其中二百多幅精细的线图均出自袁荃猷先生之手,还附有许多彩色图版。

整部书浑然一体,令人爱不忍释。

书中内容大到明式家具,小到秋虫冬虫,举凡跟工艺、美术、吃的、玩的相关的,无所不谈,而且不做泛泛之言,不强不知以为知,内容绝对扎实可靠,包括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诗词十三类,读来如入宝山,获益多多。


标签:家具先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