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裘法祖并决定给他们一些帮助 定格了他最后的人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56:20 分类:方法 浏览:55


对于裘法祖院士,每一位中国人及医生,都必须怀着崇高的敬意,缅怀这位改变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外科学泰斗。

然而,带着他的理想和教诲,继续在健康事业的最前线奋斗终生。

求学之路

裘法祖191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十八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预科。

一年后母亲去世,这让裘法祖下定学医的决心,就连课余时间,同学们玩的时候,他也学习。

1936年,裘法祖从同济大学医学院结业后,在姐姐的资助下奔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习。

三年后,25岁的裘法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之后他就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

二战时,还在一所战地分院担任过院长。

曾救助四十多位犹太人

二战期间,纳粹党发起侵略战争,在德国的犹太人大多没好下场。

另一边我们中国也在战争,裘法祖没办法回国,也因此,他非常同情这些受苦受难的犹太人。

1945年,40多个犹太人路过裘法祖所在的医院。

他以医师的身份,跟党卫谎称这些犹太人得了瘟疫,很容易感染。

需要把他们交给自己医治。

党卫的人害怕传染,就把他们交给了裘法祖,他就这样救下了他们。

当之无愧的“中国外科之父”

1946年,裘法祖不顾导师的再三挽留,携带家人回到祖国的怀抱。

裘法祖在腹部和脑外科,泌尿外科和矫形外科上造诣很深,对我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造和发展付出了颇多的心力,是推动中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

他主持建设了中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中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

裘法祖提出并主持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胆总管十二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等在国内开展最早。

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研究。

他开创了很多新的手术方法,改进的普通外科手术20多种。

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

他还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和胆结石成因的研究。

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并开始生产。

70年代,裘法祖主持门静脉高压外科手术,手术时间缩短了三小时,治愈率高达80%以上。

他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记录。

他改进的胃大部切除手术等使手术后吻合口出血大为减少。

改变国外切除胃体积75%的老规矩,切除部分仅为50%,术后病人不会发生小胃症状和溃疡复发等病症,远期效果较好。

发布的著作

裘法祖撰写论文200多篇、教材40本。

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黄家驷外科学》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学教材《外科学》等。

高超的医德

在裘法祖的眼里,所有病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身份如何,他都一视同仁。

凡是裘法祖持刀手术的病人,他一定一天三次地看望。

如果是别的医生请教了他,他还会经常问主治医生病人的各项指标,医生们都不敢怠慢。

只要给裘法祖写信询问有关医学问题,都能收到他的亲笔回信。

过去他每月要回信六七十封,写好后还自己跑邮局寄。

在裘法祖看来,诚恳对待病人是他的最高成就。

裘法祖常说“一个医生的医术有高低之分,但医德必须是高标准的” 。

所以他的行医原则是:把自己当成病人。

就是这种境界,才让他对病人始终充满热爱,对生命充满尊敬与关切,他曾以77岁高龄单腿跪地为病人确诊,对求医的病人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开小刀就不开大刀。

他以妙手仁心,获得“人民医学家”的称呼。

在他生命的最后半个月,对汶川地震伤员会诊时,关切而仁慈地俯身询问伤员的镜头,定格了他最后的人生。

临终前,他将100多万元的科研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裘法祖青年外科科学家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裘法祖院士不愧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他为中国医生的发展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标签:外科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