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镖局避免走镖归途空车 但却会用精明的头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22:16 分类:方法 浏览:133


前言:

镖局是古代的物流企业,是民间习武之人组织的保卫机构,一个的大型镖局一般分为总镖号和各地分镖号,其组织成员从百人到千人不等,承接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如此庞大的机构必然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经营体系。

镖局的体系架构

在清代,民间若想开办镖局,必须要向官府申请备案,领取“路引”,获得相应资格,按时缴纳赋税,其规则和如今开办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

镖局内部有着非常严格的上下级领导关系,一个大型镖局内部一般包括这几类成员:总当家人,总镖头,镖头和镖师,大掌柜,趟子手还有其余负责杂务的伙计与厨役。

镖局的当家人是镖局的主人,必须是江湖上叫得上名号的风云人物,背后有一定的官府关系,能够震慑各路盗匪和黑道人物,镖局遇到麻烦也能够寻找官府摆平。

总镖头一般也是江湖上的风云人物,不仅名号响亮,武功也出类拔萃,是当家人之外的最大负责人,有时也会是当家人兼任。

镖头和镖师是保镖路上具体的负责人,负责将雇主或雇主货物按时送到目的地。

他们不但要弓马娴熟,武功高强,还要对江湖各方势力的关系了熟于心,懂得江湖黑话,在遇到劫镖时要能文能武,与盗匪们周旋。

趟子手是镖师们的跟班,他们在路上走在最前方,扬起镖旗,喊特定的口号开路。

伙计和厨役是镖局里必不可少的跟班人物,平时镖局做饭打扫都是他们负责。

大掌柜是负责镖局内部事务的经理人,讲究一个精明,经营每单生意时做到精打细算不走眼,联络关系时该花的银子决不含糊,能够为镖局省下银钱,赢得利润

一般来讲,镖局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习武之人自由组合,共同成立团队经营镖局,团队内部往往都是同门师兄弟或是师父徒弟的关系,其内部等级作风较弱,互相关系多以友情平等为主。

其二,习武世家创立的镖局,其内部团体依靠血缘关系为联系,镖局核心成员一般是家族内部人士,镖局外围人员多为雇佣的江湖人士,其内部等级划分鲜明。

其三,由退休的士兵或官府捕快共同组建的镖局。

士兵或是捕快在退伍之后,除了一身武功之外别无其它技艺,于是便聚在一起经营镖局谋生。

其团体成员的凝聚力来源于多年并肩战斗培养出的兄弟情,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的他们走入江湖,一样是患难与共的弟兄。

除了这三种以外,江湖上还存在一种特殊的镖局,他们和一般镖局的工作相同,但他们却为正统镖局所排斥。

他们被称为“流外镖局”或是“野鸡镖局”,正统镖局人士称他们为“臭靴”或“插棍”。

这类镖局都是由几个地痞流氓,北京话叫“嘎杂子”,凑到一起,象征性租个门店,挂一个招牌随便开设的,他们其中大多不会武功,有武功也是三脚猫的功夫。

正统镖局人一般是不会和这种野鸡镖局来往的,而野鸡镖局通常也接不到什么正经业务,一般都是给妓院“抗岔”,就是当有嫖客在妓院闹事,或是与妓院发生纠纷时,他们会负责出来平事。

若是闹事者是个弱主,他们就会动用武力把人打跑,若是碰上惹不起打不过的,他们就要发挥精湛的演技,过上几招后给自个磕出点外伤,留一鼻子血,躺地上装死,这时打人者一般气就消了,怕惹上麻烦就离去了。

镖局的经营

镖局一般会设立在中心城市或是重要交通节点城市。

在清朝,社会上的工业品还不常见,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还是粮食,茶叶,棉布,丝织品,盐等日用品,所以中心城市也就等同于政治和经济中心。

北京作为清朝的首都,是整个国家最大的经济政治中心,这里汇集了大批的贵族官僚和富商大贾,所以江湖上的大型镖局基本上都开设在北京或是其周边地区。

镖局常走的镖路一般是与官道重合的,各大镖局也都会在镖路的重要节点开设分号,其目的为了帮助总号招揽生意。

比如北京的某个镖局接了趟去蒙古的镖,在到达地点后,宁可多等上两天,接一趟价值不高的日用品镖,也不会空车回京。

镖局和总号和分号之间的互协作,扩大了镖局的业务范围,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这点来看, 镖局已经有了一点现代企业的影子。

镖局作为古代的企业组织,其经营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各类商业伙伴,而商业上与镖局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货栈和大车店了。

镖师走镖途中少不了中途歇脚和物资补给,货栈和大车店就能很好地满足镖师的需求。

一般是货栈把运输工作交给合作的镖局,镖局租借大车店的运输车,走镖途中镖局镖师们又在固定的大车店歇脚补给,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有的镖局在走镖时,还会顺带做点生意,比如镖局要走一趟北方镖,就在出发的南方货栈进点茶叶,运到口外售卖,回程时顺带捎点北方的牲畜骡马。

这类经商活动一般都是镖局看准时机,偶尔赚点外快,并不会时常经营。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古代镖局的经营中,也会运用到现代的“融资“战术。

“融资“是一个现代商业概念,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各种机构和手段,汇聚筹措资金的过程。

古人虽然不懂现代”融资“的概念,但却会用精明的头脑,将别人的闲钱为己所用,最大限度的做到以钱生钱。

清朝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基本平定,内外蒙古实现了统一,与内地之间商业活动逐渐恢复。

雍正九年,清廷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边境城市恰克图作为贸易城市。

内地不少商号抓住机会,做起了蒙古的生意,这其中生意做得最大的当属“大盛魁“商号。

总号位于山西绥远的大盛魁,在蒙古各地都设有分号,形成了一套庞大的贸易网络。

蒙古草原上时常会有马贼出没,打劫过往商队。

为了保障商业利益,本是商号大盛魁建立了自己安保力量,承担了镖局的部分作用。

大盛魁作为商号镖局于一体的组织,自然少不了和官府拉关系。

大盛魁拉拢官员的手法与普通商号不同,大盛魁结交官员不是直接向官员行贿,而是拉拢官员一同做生意。

官员将资金交于大盛魁,大盛魁拿到钱后以钱生钱,回头再将利润还给官员。

官员们大都不懂经商,不懂资金在商业中周转的规则,只关心一趟生意赚了多少钱。

而大盛魁就利用这一点,当官员的资金在商场中周转了三圈时,却只告诉官员们周转了一圈,只挑最大的一圈利润上缴,算得上是现代融资的雏形。

辽阔的草原上,马贼们猖狂无比,来去如风,一般商队对他们是无可奈何,可大盛魁不一样,他们有一套对付马贼的有效方法,其具体措施是,武装商队,结队运输,以官压匪,联官抗匪。

一般商队为了减少损失,走入草原开阔地后会选择化整为零,分散行进,这样即使遇上马贼,损失的也只有一个小商队,而大盛魁却反其道而行之,出发时分头出城,到了草原就集结成大部队,浩浩荡荡前进。

分头上路的原因是怕马贼埋伏在城内的探子得知消息,所以在出发时尽量缩小目标,到了草原上的不安全地区,便汇聚成大部队。

大盛魁旗下每个商队都配有不少武装镖师,不下百十杆枪,阵容颇为强大,大盛魁还给手下的镖师都捐上了官员的头衔,如八品县丞,候补道台之类的虚衔。

镖师们头顶的虽说是没有实权的虚衔,但却能有效震慑马贼。

若是马贼抢劫了一般商队,只能算是恶匪伤民,若是抢了大盛魁,那事情可就大了,必然会遭到官府的围剿。

所以当一般的马贼在草原上远远见当大盛魁的旗号时,就只能望洋兴叹,自感有心无力了。

镖局的利益

镖局可以看出一个近似于股份制的企业,其内部成员所持的并非是实物股,而是无形的人力股。

比如镖局当家人的江湖声望,镖头镖师们的武功本领,这些股份依附与镖局而存在,每当做完一笔业务赢得一定利润时,镖局内部会按照各人的责任和贡献情况,实行公平分配。

镖局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平时的走镖保镖活动,和有时短暂顺路携带商品售卖,赚取额外收入,其开销主要是平时内部成员的工资和生活消耗,以及发生失镖或是镖师伤亡带来的赔偿开销。

镖局平时走镖活动获得的利润不叫“报酬”,也不叫“工资”,而是叫“镖礼”。

镖师们都是习武之人,素来重义轻利,若直接称报酬利润为“镖价”,有悖于侠义精神。

镖师每次走镖时都要面临很大风险,伤残丧命并不少见,挣的是个玩命的钱,这自然又不能以金钱而估。

所以雇主和镖师虽然是金钱雇佣关系,但双方为了体面,并不会直接估论金钱价格,而是在保镖行动完成后,由雇主向镖师赠上一笔礼金酬谢,美其名曰“镖礼”。

镖礼的具体数额依照保镖之物的贵重情况而论,一般是收取所保之物价值的百分之五,不管是商号银票汇款,还是护送实际银两,都是默认收取百分之五的佣金。

有时走镖路程很近,货物价值很低,镖礼份额就会降到千分之五,当所保之物特别贵重时,镖礼也不会增加,最高不会超过百分之五的份额。

所以镖局靠日常走镖活动能赚取到的银两并不算多,但偶尔也会遇到利润丰厚的“肥镖”。

晋商在发明票号不久的一段时间,镖局时常能接到来自票号的“肥镖”。

晋商票号不仅会请镖局承接运送银两的业务,还会请他们去看家护院。

财大气粗的晋商因此为镖局带去了好一段辉煌日子,不过在晋商票号资金逐渐雄厚,管理逐渐完善后,镖局能接到的“肥镖”就越来越少了。

“肥镖”除了票号业务外,还有为朝廷押送“皇杠”,也就是地方为朝廷进献的贡品或税银。

皇杠一般数额巨大,自然是镖局非常喜欢承接的业务。

镖局为了考虑利润和安全因素,并不会直接派专人押送皇杠,而是将皇杠银两夹带在其他货物当中,以避人耳目。

八国联军入侵时,洗劫了京城户部大批银两,慈溪和光绪仓皇逃亡,皇杠押解的任务暂时停止了。

慈溪光绪回京后不久,朝廷又成了大清银行,各省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向京城运输皇杠了,镖局也就失去了此项收入。

说完了镖局整体的利益收入,再来讲一下镖局内部成员的利益。

令现代人感到些许羡慕的是,镖局内的成员与镖局虽然是雇佣关系,但却是终身制。

镖局有增添成员的时候,也有一同散伙的时候,就是没有裁员的时候。

只要成员不做出道德败坏,有损镖局声誉之事,就不会被东家解雇。

当镖局生意好时,成员多分利润,也许会再添几个成员,当生意不好时,大伙一同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当实在撑不下去时,就只能一同散伙关门。

按照镖局的规矩,成员一入伙便可以按时领工资,即使是初出茅庐的学徒杂役也不例外。

一般而言,未出师的学徒或杂役每月可以挣得二三两银子。

镖师的收入要高上一些,每月有四五两,镖头更多一点,每月有六七两。

有时遇上客人不差钱,走镖结束后还能拿到十几两或二十两的打赏,算是外快。

每到年终,所有人可以聚在一起分点红,按照成员地位分别分配。

镖师的收入虽然并不算多,但吃穿住等开销都是镖局和雇主承担,相比其他行业,更容易攒下银两。

一般来讲,镖师年过五十就可以选择退休了,愿意回家的就拿攒下的钱置办十几亩地,几头牲畜,过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或是杂货店,粮油店,维以生活。

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就留在镖局养老,指点后辈,料理其他事务。

镖师除了算是“铁饭碗”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福利政策,那就是镖师因公残疾后,镖局是要负责到底的。

一般是镖局出钱置办十几亩地,一头骡,一匹马,一辆大车,同事们再凑数一二百两银子,为伤残镖师解决养老之忧。

若是镖师家中无人,孤苦无依,则会供养在镖局,做一个闲人。

镖师若是以身殉职,镖局则要负责送葬,将灵柩护送回乡,给家属置办十几亩地和几头牲畜安家。

若是家中有兄弟子侄愿意加入镖局,镖局则会选一两个收下,慢慢培养,即使干不了镖师的活也不会辞退,而是安排其做个杂役跟班。

镖师们的主要收入就来自于固定的工资,辛苦一生也难大富大贵,虽然有的镖师可能经过多年的打拼,当上了“吃大股“的镖局大掌柜,但毕竟也只是少数。

有的精明镖师在干上多年后,会选择改行经商。

他们走南闯北几十年,常年与商人和官府打交道,见识广阔,对各地特产和差价都无比了解。

镖师经商一般是从贩卖骡马开始,他们常年走镖,早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挑选骡马等牲畜决不会走眼。

镖师从蒙古地区挑选骡马,再赶到关内出售,行情好时一匹马就能赚上几十两。

有的镖师攒下钱后,会选择在家乡开办大车店,靠着积累的人脉关系,为以前的同仁和商旅服务。

常年走水路的镖师经商时会选择贩卖丝绸和茶叶,他们熟悉南北两地的市场行情,从南方收购低价的茶叶丝绸,将其卖到北京地区。

镖师经商中有不少大富大贵的,也有不少经商失败,处境凄凉的。

镖师毕竟是习武之人,重义轻利,做不了合格的“奸商“,做生意稍有闪失就可能赔到一贫如洗。

所以很多镖师改行后,宁可去开办利润不高的大车店,也不愿在商海沉浮。


标签:一般他们成员利润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