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散文阅读 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9 15:52:32 分类:随笔 浏览:86


  【技法指津】

  文章结构,实际是指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把握好文章结构,有助于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这也是高考频繁考查文章结构的原因之一。

  一、通读全文,把握结构。

  1.明确通读全文的重要性。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整体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在解题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不少同学认为阅读要花很多时间,先看题目,然后在文中找答题区域更省时间。但是我们对文章内容一点儿都不了解,怎么找答题区域?那只会让我们盲目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解题前对文章的通读。

  2.懂得把握结构的方法。

  (1)寻找表明结构的语言标志。关注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及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的结构规律:如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类把握结构。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其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3)根据散文的不同类别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偏重于记事散文的结构特点: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偏重于记人散文的结构特点: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散文的结构特点: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3.熟悉具体的操作步骤。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为三步,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研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把握文章脉络。逐段细读,标示段意,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寻找中心句;根据关键词语归纳;如果既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语,那就要调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概括。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时,要善于借助作者对思路展开轨迹的提示:借助过渡段,借助承递性词语,借助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借助文章标题。

  二、散文结构常考查的四个方面的答题技巧

  1.句或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标题:线索,提纲挈领,表明中心或情感,点明写作对象,抒情载体。

  一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一般是文章的线索,起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更紧凑的作用。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卷要求回答《负重的河流》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并要求简要分析。回答这一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从结构上看,第⑥段前主要是写河,其后主要是写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回答承上启下这一类题时要回答清楚承接上文和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

  2.结构方式。

  文章结构方式一般有四种:总分式,简单明了,完整谨严;并列式,大开大合,丰富内容;层进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对照式,前后对比,鲜明突出。2008年看报江西高考语文卷要求指出《朦胧的敬慕》一文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通读文章,概括段意,找出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结构。

  3.行文线索。

  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串全文的作用,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空间、事物、情感、一句话等。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卷要求回答《牛铃叮当》一文中多次写到的“牛铃”的艺术效果。“牛铃”涉及了题目及全文的关系,即在结构上的作用;涉及了表现手法和内容情感方面。从结构上看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则使全文结构更为紧凑。

  4.行文思路。

  要抓住文章线索,抓住叙述顺序,抓住结构层次。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考查《林肯中心的鼓声》中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需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心理变化的语句,“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的声音了”;根据最后“我”的表现来看,“我”已经被鼓声震撼了。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惬意――痛苦和厌恶――被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的情感线索就归纳出来了。

  【阅读训练】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

  耿 翔

  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当我还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跟着年迈的父母,像蚕儿结茧一样,完成将被土地封闭的童年时,一种内心的躁动,使我对来自土地的每一种声音都十分敏感,都想通过声音的翅膀,飞抵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莫扎特,我不知道在你生活的大地上,声音的翅膀,最初是怎样飞翔的?当你用耳朵,听见花的骨朵,轻轻地颤动出季节的消息时,你的内心,是否被音乐的潮水浸湿了?那时,站在维也纳郊外的山坡上,你是否做着这样的遐想:大地的内心,也是五颜六色的。要不,这些永远被踩在脚下的泥土,怎会生出这样美好的花朵?正是土地,给了你这样的遐想;正是这样的遐想,塑造了你的童年。由此,世界和我,在百年孤独之后的今天,还能通过你的音乐,排遣内心的寂寞,从而在一种不受时空约束的层面上,让精神获得愉悦。

  大地呵,为了富人,也为了穷人,就这样精美地安排着大地上的事情。

  现在,坐在把泥土隔在水泥和钢筋之外的长安城里,我想着远在百里的一块大地。尽管我的脚步,对于它已经很陌生了,但它关于泥土的神话,将永远在我的心田里疯长。

  其实,我在穿过所有麦田的时候,都是从屋后的园子里开始的。

  那是母亲种着黄花、韭菜、茄子和豆角的园子。

  我甚至相信,不仅园子里各种开得热烈的菜花是母亲种出来的,就是那些在各种花间,飞得热烈的蝴蝶,也是母亲种出来的。我最爱看母亲在园子里摘菜,因为那时,就有许多蝴蝶落在母亲的脊背、肩膀和头发上,也在采摘着什么。每每陷入这样的画面里,我发现母亲的身上,就集合了乡村里的所有声音。如果把它们用乐谱记下来,且由竹制的笛子演奏出来,就是对乡村精神最经典的歌颂。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把浮现在母亲身上的音乐读出来,让它成为我出生的大地上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我坚信,莫扎特的全部音乐,都是从母亲身上和对大地上的事情,一种最天才的解读。可以这样想象,当父亲领着他和姐姐,在欧洲大地上为音乐奔走的时候,他的母亲,永远像一位集合着大地上的声音,时刻出现在他想象里的音乐之神,护佑着他,为了后来的我们能听到他天才的音乐,而从大地上的事情里汲取声音的力量。

  面对莫扎特,我不能不平静下来,回到母亲没有走出的那片乡土上去。

  在那里,我的所有记忆,都与声音有关。在母亲弯腰劳作的园子里,我听过蝴蝶的颤翅声;在母亲祈雨背水的后沟里,我听过老狼的凄哭声;在母亲挖药走过的土城里,我听过野兔的打洞声;在母亲洗衣的涝池里,我听过土蛙的鸣叫声。其实,我能长成一位诗人,用像青铜一样的汉字,写我日出日落中的村子,写我晴天雨天中的乡亲,是因为每天清晨,我第一眼看见的世界,都是在窗户自然成型的画框里,母亲梳着她的长发,随着木质的梳子由上至下的滑落,我听见阳光在她的长发里,发出光亮的声音。

  我不知道这就是音乐。但我对这个画面的欣赏,一直持续到我离开故乡。

  ……

  当音乐不再是一种单一音符,而成为一种解读心灵的语言,我的心,每时每刻,都被它的神秘牵动着。或许,在我祖先生活的大地上,音乐,就是引导他们前行的一种神秘的力量。

  莫扎特,自从与你结缘,音乐,就浮出旋律的水面,就用思想的重量,侵蚀我的白天,撞击我的黑夜。使我在所有的日子里,不敢放弃生命对音乐的依赖。

  放弃音乐,就是放弃生命的质量,我想。

  是的,人类曾经拥有的诗意的栖居,已经退到城市的边缘,退到乡村的边缘,退到地球的边缘。在我居住的大唐长安,中国五行中的木没有了、水没有了、土没有了,只剩下一堆制造废都的金和火了。而充斥在秦砖汉瓦旁的音乐,已不是真正的音乐了。

  莫扎特,挽救我的城吧,用你的音乐。

  [选自《时文“热”读》(第5辑)]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其实,我在穿过所有麦田的时候,都是从屋后的园子里开始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标题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文章结构分析把握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