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2 15:21:21 分类:随笔 浏览:5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旋转教学(例2)和平移的编排思路一致,教科书中也是通过三个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表象。教学时,关键是把握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相应的“做一做”的习题,让学生看到通过旋转可以引起神奇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判断上下、左右的位置变化,并且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相当模糊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验,学生能够很容易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但要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另外判断生活中没有旋转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也相对困难。

  五、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七、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九、教学设想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出发,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功地主宰课堂。

  十、总体设计和说明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设计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

  第一环节: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37页的主题图,学生在游乐园玩耍的画面。

  仔细观察游乐园中有哪些游戏项目。(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完整阐述图片信息)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和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有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

  模仿图中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

  提问:根据你模仿的动作把这些游乐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同桌互相说一说)[一类平移(直直的运动)、一类旋转(转圈)]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解决教学重点作了铺垫,也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手拉手”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分类比较,建立表象;第二层次:观察分析,探究特征;第三层次: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特征。按照这样的层次分别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

  ■

  (一)教学平移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平移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平移现象的概念:像小火车这样直直的、平平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平移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平移特征

  1.课件出示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得出“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运动方向不改变”这一平移现象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特征

  1.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平移现象。

  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课件:蚂蚁搬房子画面)

  (2)请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①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一只蚂蚁一点移动,四只蚂蚁的移动就是一个面的移动)

  ②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

  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3)小结:由于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设计目的: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二)教学旋转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旋转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旋转现象的概念:像风车、转移、摩天轮这样转圈的运动就是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等思维过程,对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旋转特征

  1.课件出示旋转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旋转,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了解旋转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现象,注意学生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特征

  1.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现象。

  2.用一根线拴住一只粉笔旋转,然后停下,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现象。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再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像刚才粉笔的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做表示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充分感知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并通过实物点拨生活中没有转到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第三环节:趣味游戏,灵活应用

  通过多个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夯实本课的知识点。

  1.抢船游戏,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条小船,谁先找到它谁就能得到它。

  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向左平移两格后得到的小船。

  2.我的动作快:学生在方格纸上快速按要求移动学具和画移动后的图形,速度最快的获胜。

  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亲手去移一移、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第四环节: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设计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标签:学生平移旋转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