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科尼2012 1987年,一个叫约瑟夫·科尼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2 14:48:21 分类:答疑 浏览:67


  1987年,一个叫约瑟夫·科尼的人建立了乌干达“圣主抵抗军”(Lords Resistance Army,L.R.A.),这是个有着意味的恐怖组织。像所有首脑一样,科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绑架了乌干达北部大量的平民,把他们训练成游击队员,与政府军作战。“圣主抵抗军”的“战士”中,有90%是被绑架的儿童,男孩被训练成士兵,小女孩则沦为_据联合国统计,“圣主抵抗军”在过去30年约绑架了3万个孩子,并导致44万人流离失所。2005年,科尼被国际刑事法庭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33项罪名通缉,从此一蹶不振,逃亡到刚果(金)与南苏丹边界。

  2012年3月5日,一部揭露科尼罪行的纪录片《科尼2012》被传到了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这部30分钟的短片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传遍了全世界。不到一周,点击量便突破5000万次,如今已超过1亿次,创下了互联网时代视频传播的记录。

  一夜之间,科尼成了全民公敌。

  社交网络:民众力量的大展示

  “与其这样活着,我宁愿死,宁愿现在就死去。”面对镜头,纪录片《科尼2012》的主人公雅各布艰难地哭泣着。他的哥哥遭“圣主抵抗军”杀害,他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影片的拍摄者,同时也是非盈利组织“看不见的儿童”(Invisible Children,IC)的志愿者拉塞尔安慰他说:“我向你保证,我们会竭尽全力阻止他!”

  雅各布被带到了美国,并讲述他的同胞遭受的苦难。但拉瑟尔的承诺还未兑现。“看不见的儿童”希望科尼能在2012年年底被抓获,偿还他的血债。《科尼2012》的剪辑极为专业,也极富煽动性,它指出了将科尼绳之于法的路径:全民行动起来,让政府官员关注科尼,让议员们和各界名流关心科尼,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影片呼吁民众,在4月20日将“科尼2012”的海报贴满大街小巷,将行动从网络推向现实。在《科尼2012》的结尾,作者饱含深意地说道:“从古至今,都是少数达官显贵们拥有决定权……但现在更有力量的东西出现了。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彼此看见,彼此保护,旧系统已被颠覆,一切都在改变。”

  《科尼2012》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藏身地球边缘角落中的科尼,数天之内成了全球头号通缉犯。影星乔治克鲁尼、联合国亲善大使安吉丽娜·朱莉、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流行歌手蕾哈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众名流都表示支持这项行动。传统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这部影片,甚至大洋彼岸的中国CCTV也加入其中。人人都在转载、讨论科尼和他的暴行,面对强大的民意,美国政府难以无动于衷。奥巴马在2011年就已向非洲派遣100名美军士兵,研究抓捕科尼,而联合国也将有所行动。在2012年3月,非盟在南苏丹成立5000人的部队,打击“圣主抵抗军”,试图逮捕或杀死科尼。显然,没有西方国家民众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是难有如此高效的反应的。

  《科尼2012》成为一个起点,它开启了汇聚民意的全新模式。视频影像的焦点已从电影院大银幕转移到了电脑屏幕、手机上,并通过社交网络实现自发的、病毒性的传播。在传播中,群体意见逐渐清晰,并融合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如同古波斯连结各个城邦的驿道、印刷术带来的宗教革命,网络时代以更具革命性的方式,推动时代前进。信息的传递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媒体,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都可能触发一场风暴。“媒介即信息”。在网络时代,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数十年前的预言得以精确应验。

  网络时代的“乌合之众”

  《科尼2012》一夜间爆红,争议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乌干达政府显然也注意到了这部片子,并对其中的叙述颇为不满。乌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这部影片没有如实呈现乌干达的现状,“圣主抵抗军”早在2006年就被驱逐出乌干达。不久之后,《科尼2012》的制作人拉塞尔莫名其妙地在圣地亚哥市区裸奔,语无伦次大声尖叫,被警方送住精神病院治疗。他的妻子表示,《科尼2012》引来了太多的关注,这让拉塞尔承受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对“看不见的孩子”这个非盈利组织也产生了质疑。有调查者发文称,“看不见的孩子”2011年总支出约为868万美元,多数经费用来支付员工工资、差旅交通和影片制作,仅32%直接用于实际事务。

  而关键问题还不在于此。《科尼2012》有着好莱坞大片式的流畅剪辑,尽管披着纪录片的外衣,可更像是一部宣传片——影片中,拉塞尔问自己4岁的儿子,“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阻止他!”——这仿佛是意见领袖对公众态度的抽象。历史上,熟知群体心理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煽动民众的:最简单的话语,最坚定的态度,最明确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句子……然而这与事实往往不甚一致。当社交网络上的个人意见趋于统一时,一个庞大的群体就诞生了,被社交网络连结的人们,心理结构与其他群体并无区别,当意见汇成洪流,个人、自我的声音将被盖过,最为理性的声音往往就此淹没。这有些令人担心。

  尽管如此,《科尼2012》的积极一面仍不能被否定。


标签:网络影片抵抗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