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30 17:21:55 分类:指南 浏览:120


  施工部署篇1

  【关键词】基坑围护;土方开挖;施工部署

  引言

  近年来,深基坑工程呈现“大、深、紧、近”等特点,受环境和规划选线的限制,许多高层建筑和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场地紧凑。由于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了不少事故,轻则造成邻近建筑物开裂、倾斜,道路沉陷、开裂,地下管线错位,重则造成邻近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不但延误了工期,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部署,就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话题。

  1 基坑围护以及土方开挖的常见问题

  1.1挖土顺序与土层厚度

  基坑的挖土顺序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一定要根据事前的土质测量来制定严格的挖掘顺序,否则将会给土层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导致地下结构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所以,挖掘的顺序一定要事先由设计师根据各自前期的勘测结果来制定,并由工程人员严格遵守。

  1.2支护结构稳定性

  基坑的挖掘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坡体的滑落,小范围的滑落不会影响坡体的质量,但是过大范围的滑落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会导致严重的基坑问题,甚至会将挖好的基坑掩埋。

  1.3地质条件

  在基坑的挖掘前以及设计地下工程的之初,一定要确定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要确认该土质和该地区是否适合开展工程。因为一些脆弱的土质,即使勉强将工程完成,也会造成地质的严重损害,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为了便民利民,但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得不偿失了。

  1.4地下水情况

  基坑开挖时,一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地下水的引流的计划和方案,将地下水引导至工程的施工范围以外,否则不仅会侵蚀土壤,还会给机械的运行造成不便,一些大型的机械的导电也会受到影响。

  2施工部署应对措施

  2.1严把施工设计关口

  在开挖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工程周围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基坑周围建筑物情况,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精心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因为设计阶段是各个工程问题的解决和预防的最佳阶段,所以我们要重视方案的设计,并针对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问题做好防范措施。

  2.2结合基坑特点施工

  因为基坑作为工程的施工对象和目标,是影响挖掘的主要因素。为了通过支撑将应力相互抵消,我们可以采取对称开挖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三种方法:从两边同时开挖、由中心向两边开挖、由中心向四周开挖。而开挖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在于剥离层的分配。如若选择合适,可分散释放掉主动土的压力。这些措施能够保证整体受力均匀,从而保护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2.3合理选择支护结构

  基坑开挖时,为了防止地下水及基坑外侧土土质对坑壁的破坏,基坑支护结构要加强防渗、截渗功能和自身结构强度。支护结构的类型有很多种,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状况和施工进度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其中加固型是主要出现在人们视野的,常用的几种有水泥搅拌桩、高压施喷桩、注浆加固等,另外排桩、地下连续墙、沉井等支挡型也常被选用。根据之前设计的支护方案,选用适合的型号,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杭州热电厂综合体R21-03地块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工程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大桥西北侧,西南角紧临月亮路,东北角距莫干山路约500米。总建筑面积192263.1㎡(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45306㎡),地下一层,地上由5幢24层、2幢28层和7幢33层高层住宅和2~3层配套公建组成。高层住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2.8 m,建筑物最高高度99 m。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大:地下室面积45306㎡,周长约1250米,总挖土方量约30万方。基坑四周施工场地较小,土方开挖第一阶段利用桩基工程施工期间布置的施工便道进行修复后重复利用,挖土第二阶段根据开挖后土质情况采用在基坑内铺设300~500厚建筑垃圾作为施工便道,自卸汽车直接进入坑内进行土方装运;本基坑开挖深度大,属于深基坑,该基坑四周均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等,且距离近,如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变形过大对基坑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结构影响很严重,属一级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γ0=1.10。由于本基坑需要降水,水位降深约10m,必须采取合理的降水方式,以便较好地控制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及变形,满足基坑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3.2总体部署

  针对本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挖土阶段将地下室按后浇带划分为: A区、B区、C区、D区四个施工区域,各个区域在不同阶段又细分为若干个块。根据各区域、各块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劳动力,遵循“分层、分块尽早形成支撑和底板”的原则进行开挖,分块内按“先边角,后中间,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分段开挖,每段长度控制在24m~34m之间,当天挖出的工作面当天完成砼护壁,尽可能减少基坑壁的暴露时间,做到统筹安排,合理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目标工期。

  3.3围护工程总体施工工期安排

  本基坑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及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共计达8002颗,拟定五台SJB-I型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及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计划工期48天;围护桩共计1492根,计划工期65天,拟定安排在施工现场的GPS-10型钻机前期6台,后期增加到11台参与钻孔灌注排桩施工,施工工期70天。

  4 结论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工程事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施工、管理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支护体系的自身破坏另一类是支护体系的自身破坏,从而导致相邻建构筑物及市政设施破坏或深基坑土方开挖引起支护体系变形过大,以及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基坑四周地面产生过大沉降和水平位移,导致影响相邻建构筑物及市政管线的正常使用,甚至破坏。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施工部署来使得复杂城区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更加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尽可能地减小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和灾害损失,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陆佰鑫.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15).

  [2] 孙鸿飞.深基坑土方开挖及钢支撑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09,(04).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姜晨光.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施工部署篇2

  关键词:矿井开拓;巷道布置;经验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对煤矿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整合,而在这一过程中,煤矿矿井开拓延伸改造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 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煤矿工作者更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全面推进我国的煤矿事业向前发展。

  一、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改进的意义

  1为生产矿井挖潜增产创造条件

  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改进与发展,是在适应产生发展、满足生产需要的大前提下,使矿井系统简单、布局合理,以较少的开拓工程获取较多的煤量。生产矿井的实践经验表明,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是矿井挖潜增产的有效措施。

  2为煤矿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创造利好条件

  用于开拓、准备和回采的巷道是为矿井生产服务的,是随回采工艺、矿井的技术装备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改进的。随着新型高效能运输设备的不断投入,使得回采工作面单产和采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更加集中。为此,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必须适应生产技术的发展,充分考虑机械化水平提高的需要,为进一步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创造利好条件。

  3使回采和掘进在发展中相互密切配合

  煤矿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准备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回采和掘进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依据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寻找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性极为关键。为此,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狠抓薄弱环节,组织积极的平衡。在留有余地的情况下,经常保持回采和掘进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可以为当前矿井的生产和长远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改进的主要途径

  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矿井的合理集中生产,以较少的开拓和准备巷道的掘进及维修工程量,获得更多的采煤量,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煤炭生产的较好发展。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主要途径可归结为以下几条。

  1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创造条件。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是生产矿井挖潜增产的主攻方向。在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方面,主要应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减少巷道工程量,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及采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生产矿井根据本矿的具体条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并综合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选择和确定适宜的回采工作面长度,是改进矿井开拓和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依据。

  2采区巷道联合布置,提高生产能力。开采煤层群时的采区巷道联合布置是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生产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中如何布置采区和设计新采区经常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群的矿井数目和产量所占比例都很大,约为90%左右,其中大部分矿井在不同程度上都采取了采区巷道的联合布置。开采煤层群时,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可以扩大采区储量、延长采区服务年限,增加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减少矿井内同时生产的采区数目。这样,战线短,减少了辅助生产环节,有利于改善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矿井集中开拓,充分发挥水平大巷和矿井设备的效能。对于划分阶段或盘区进行开拓的大中型煤矿,矿井集中开拓侧重于采用岩石集中大巷,适当加大新水平的阶段高度和提高水平的生产能力。通过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改进和对矿井生产系统中薄弱环节的技术改造,提高水平的生产能力是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多水平生产的大型矿井,逐步减少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实现集中生产的有效措施。

  4生产矿井合理集中,以利于矿区的持续稳产和高产。随着煤矿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按照合理集中生产的要求,有的矿井开采深部时,进一步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往往会受到矿井范围、井田划分等的限制,因此不得不突破原有的矿井范围,采取调整扩大井田范围和井口合并等措施,改变矿区内生产矿井的部署,以利于矿区的持续稳定高产。生产矿井的合理集中,可以缩短战线,减少巷道开拓和维护工程量,减少占地和建筑面积。这样,不仅能适应矿井当前生产的需要,对生产矿井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矿井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方式的经验探析

  ·矿井开拓方式

  1 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随着矿井生产集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矿井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大, 矿井联合开拓方式逐步增加。七煤公司的新建矿、新兴矿、桃山矿、铁东矿及东风矿等矿井均采用斜立井联合开拓方式。这种开拓方式, 利用斜井作为矿井的主提升井, 而立井专提人员、设备、材料和矸石等。这样生产工艺简化, 便于管理和使用, 兼具立井和斜井开拓的优点。

  2 采用分区开拓、分区建设及分区移交方式

  分区开拓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加快矿井建设速度, 由于大型矿井实现分区开拓, 从而可以实现分区通风、分区供电。分区通风可以保证各采区通风的独立性, 缩短风路、降低风压。分区供电, 则可以缩短供电距离, 减少电压降损失。矿井开拓方式应根据井巷工程和基建队伍的力量、投资等情况实行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也可以分区同时建设, 一次性建成投产。

  3 因地制宜, 采用多井筒开拓

  采用多井筒开拓的开拓方式, 可以有效地缩短建井工期, 使矿井提前投产, 提前收益。如A煤矿就利用多井筒同时开拓, 共有主井、副井、中部回风立井、西区入风斜井和回风斜井 5个井筒可以同时施工, 使矿井的建设速度加快, 建井工期大缩短。又B煤矿,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该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 结合地形, 全矿井共设计了8 个井筒, 这样就为矿井的施工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现了地面多开口, 井下多个掘进头, 联锁工程施工, 仅用了5 a 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设计能力为 300 万 tPa 的大型矿井。

  ·巷道布置方式

  1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倾斜长壁采煤法

  实践证明, 在缓倾斜煤层, 特别是近水平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方式, 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收到了突出的效果。倾斜长壁采煤法其实质就是取消了上下山, 沿大巷两侧直接布置采煤工作面, 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这种开采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井巷工程量, 提高资源回收率,缩短建井工期,减少投资等。

  2 加大阶段高度, 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

  在建国初期, 一般都是采用上山开采方式, 只有在储量不多的个别地段才用下山开采。随着提升设备的发展, 阶段高度不断加大, 即延缓了开拓延深工程, 又降低了开拓掘进率。如A、B矿区等矿井, 原设计均采用上山开采, 阶段高度一般为 100-200 m, 斜长最长也只有600-700m。由于开采强度逐渐加大, 服务年限缩短, 造成水延深频繁, 接续紧张, 后来在技术改造中加大阶段高度, 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特别是C煤矿, 原设计全矿井共划分 3个水平, 技术改造将原有的 3 个水平改为 2 个水平, 2 个水平均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矿井水平接续紧张的局面, 减少了矿井的延深工程量, 降低了矿井的开拓掘进率, 节约了大量井巷工程费用。

  3 加大采区尺寸, 增加工作面长度

  随着采煤工艺的变革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小尺寸的采区和较短的工作面, 限制了采煤机械发挥效能, 实际上是限制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尤其是综采设备应用之后, 小尺寸采区已远不能适应, 必须将采区尺寸加大, 以充分延长综采设备的工作时间, 最大限度地减少综采设备的搬家次数。

  结束语

  矿井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方式是煤矿生产的核心, 一个矿井的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方式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成本、劳动效率、资源回收、生产安全以及矿井的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设计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

  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合理的矿井开拓方式和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 为一个矿井多快好省的建成以及矿井投产后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刁望印.王富奇.兖州矿区厚煤层矿井开拓布局优化及巷道布置改革的实践

  与认识[J].中国煤炭,2000(1).

  [2] 董喜连.深矿井开拓的要求与巷道开采布置[J].科技风,2010(4).

  [3] 叶学铭.浅谈长基石灰岩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对矿井开拓布置的影响及

  施工部署篇3

  关键词:园林工程 施工组织 设计 流程 技术 要点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程序安排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施工管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工程序的安排是随着拟建工程项目的规律、性质、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变化,既有固定程序上的客观规律,又有交叉作业、计划决策人员争取时间的主观努力,因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程序的安排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内容,也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以遵循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为前提,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同时也融合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之中,两者相辅相成且具有必然的联系

  二、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园林绿化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中应说明: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内容、质量要求、创优计划目标、园林绿化配置、计划开竣工日期等内容。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准备

  (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环保员。

  (2)、园林绿化技术准备:现场踏看收集分析施工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专业图纸会审进行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制订最佳施工方案。

  三 园林绿化施工部署及主要部位施工方案

  1、测量工程

  (1)测量设备投入计划

  (2)测量方法步骤制订

  (3)测量保证措施成立项目部测量小组

  2、园林小品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施工方案装饰工程施工方案木结构施工方案等。

  3、园路及铺装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铺装工程施工方案

  4、绿化工程

  (1)土方工程:土壤改良土方造形

  (2)栽植工程:A定点放样B种植穴挖掘C树木起掘D树木装运E树木栽植F地被植物类工程。

  以某城市广场二期地面工程为例,该园林绿化工程中胸径25—50厘米的大树栽植有160多株,为确保大树移栽的成活率,主要采用技术措施如下:种植穴挖掘后设置20—30厘米砂石滤水层——树木起掘采用3×3×1.2米包装法——树木装运采用机械吊装法——树木栽植采用浆灌法、植物生根粉泥球处理、上设透气管——养护采用电磁阀控制的全光自动喷雾技术措施。

  (4)养护管理工程:根据季节不同和植物季相的变化,编制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

  四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

  1、按合同约定的工期,采用立体平行交叉作业编排施工班组。

  2、采用横道法或网络法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五 园林绿化工程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方案。

  2、劳动力组织投入方案工程劳动力投入分布图。

  3、物资供应计划方案。

  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编制内容:

  1、临时围护及临时设施。

  2、材料、土方运输线路及入口分布

  3、工程材料堆放布置

  4、临时施工用水、用电分配图

  七 质量、工期、安全、降低成本及高温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目标责任制措施。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质量控制。

  2、工期保证措施:①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②按总进度计划编制:日、周、月计划并逐级保证。③合理安排夜间作业。④合理安排劳动力、工种之间立体平行交叉作业。

  3、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①三级安全保证体系。②三级安全教育、百日安全竞赛。③封闭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④现场专职保洁及环境卫生。

  4、降低成本措施:①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达标,减少返工损失。②现场科学管理,减少二次搬运费用。③材料组织采购,质优价兼。④合理安排施工调度,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机械与周转材料费用支出。

  5、雨季、高温季节性技术保证措施:①工地现场合理搭设临时遮雨棚,确保工程进度并采取现场防雷、防电措施。②及时落实园林绿化苗木抗旱养护。

  八 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

  1、遵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规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园林绿化工程与市政建筑类工程在施工工序上有着共同的特性:全场性工程的施工单位工程的施工。园林绿化工程中首先应完成场地平整与测量定位等全场性工程,然后按单位工程的划分逐个或交叉进行园林小品工程、园路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绿化给排水及喷灌工程、电气安装及灯光照明工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施工的相互衔接,减少工种之间时间上的交叉冲突,而且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文明施工程度。

  2、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中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的采用,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与顺利实施,而且会带来很大的技术经济效果。以园林绿化栽植工程为例:

  (1)确定园林绿化施工起点流向,分解施工过程六大过程。

  (2)确定园林绿化施工顺序,划分施工段具体见栽植工程施工部署。

  (3)计算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累加数列。

  (4)确定相邻两个专业工作班组间的流水步骤。

  (5)计算流水施工的计划工期。

  (6)绘制流水施工的进度表。

  3、科学地安排高温或冬雨季节施工项目,保证全年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园林绿化工程受气候季节和植物季相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编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时:①必须采取常绿、落叶与喜阳、阴性等搭配树种和在高温、冷冬季节的技术措施。②土方工程应避开雨季作业,以防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所依赖的立地条件。

  4、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合理储备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布置施工平面图

  施工部署篇4

  [关键词]3D动画 可视化交底 施工部署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89-01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设计新颖、规模宏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超高层建筑,尤其在一些发达城市建筑更具特色,这将在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部署在保障施工进度、人员安全、节约成本以及材料周转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 项目概况

  深圳市南山区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为一栋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建筑总高度400m。本工程体量大,其中华润大厦结构总层数为66层,核心筒高度达到331.5m。该工程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专业分包商众多,科学合理的施工场地布置、大型机械设备的科学配置、合理组织材料运输是确保施工进度计划按期履约的关键。同时,立体交叉作业多,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均为本工程重要的危险点,因此如何合理设置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本工程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3D动画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大大提升了工程实际施工部署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3 前期策划

  在该项目中,技术员通过3D动画技术从脚本创作到模型制作,再到后期的电影剪辑手法,最后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施工部署表现形式。该项目在制作方面,要求熟练掌握三维软件,从制作流程上说,包括优化CAD图纸,创建模型、贴图、特殊材质绘图、动画设计、灯光与材质调节、设置环境、渲染输出、后期处理等工序整合而成,它实现的是一种导演指挥式,以提前反映工程现场实际的施工部署状态。

  4 总体施工思路

  为了贯彻“主体快速”的进度管理理念,优化施工部署,精心组织施工。拟定以华润大厦为施工主线,优先安排桩基础、基础底板施工,底板完成后继续施工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地下室型钢柱及其他钢筋混凝土结构稍后施工,与核心筒剪力墙连接的梁板钢筋采取预留接驳器等形式预留。待核心筒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安装顶模系统,之后插入从底板以上的外框钢结构施工及其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通常底板施工完后,开始地下室钢结构安装,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地上核心筒施工,核心筒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安装顶模等施工程序,该流程有效的将地下室钢结构安装,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由关键工序化解为非关键工序,减少了核心筒施工的等待时间。外框筒水平、竖向结构滞后于核心筒结构施工,机电工程、幕墙、装饰装修工程分段及时插入。

  5 主要应用说明

  5.1 顶模系统安装

  工况说明:

  华润大厦塔楼核心筒施工至+9m,进行2台动臂塔吊(10#M600D和8#M900D型号)及顶模系统安装,拆除1#C7050型号平臂塔吊。

  工况说明:

  华润大厦核心筒顶模系统安装完成,安装两台动臂塔吊(7#M600D和9#M900D)后插入地下钢柱吊装。

  5.2 新技术应用交底

  临边剪力墙外侧模板加固、防漏浆

  通过3D动画技术,进行新技术可视化交底,该工程自主研发了“双T型”临边剪力墙外侧模板加固、防漏浆装置。通过3D动画模拟新技术应用过程,形象地描述了应用要点,使现场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操作要领。

  6 结束语

  施工部署篇5

  关键词狭小场地 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现就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施工场地狭小的项目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前期策划

  不管对于任何项目,都需要进行前期策划;而对于场地狭小的项目,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要根据合同工期和节点进度目标,结合工程量表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出各个阶段的材料、劳动力、机械用量,来确定合理的平面布置,从入场道路到垂直运输,从生产、生活区布置到大型设备布设,都要综合考虑,可拿出多个方案分析、讨论和对比,也可就一个方案不断深入完善,最终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现场平面布置方案来进行实施。

  我所讲的这个项目在开工前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策划和部署。但是光策划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培训,让每个参与者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策划目标最终实现!

  二、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某项目总建筑面积287886平方米,地下室单层面积近25000平米,该工程东临二环,南邻市政路,北临家属院,西邻超市,由四层地下室、六层裙房(局部七层)和三栋(23-27层)塔楼组成,基坑深达18.8米,局部核心筒位置深度23米,基坑上口距围墙边场地距离:西侧3.2米(为放坡状态,无法利用)、南侧17.4米,北侧约10米,北侧局部仅1米,东侧也仅剩8.2米,加之本工程地处西安二环,车流、人流量大,且地铁后期施工将东侧场地全部占用,给大量的施工材料连续进场及运输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现场实际情况

  现场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阶段)

  2.2.总体施工部署:

  现有场地利用方面根据项目部测量人员仔细对现有场地进行测量的结果,组织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及坡道、地下室顶板以及屋面顶板。考虑到施工场地非常狭小的实际,在尽可能的利用围墙内场地的同时,积极协调开发利用就近场外场地和东北侧家属院拆迁场地,为大面积展开施工创造前提条件。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分地下、地上裙楼和地上塔楼三个施工阶段进行分别布置。

  2.2.1地下及地上施工阶段:

  2.2.1.1地下室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北侧室外坡道进入基坑内组织施工,并将地下室中部2区及北侧两区筏板基础预留,垫层硬化后作为施工场地,布设2个钢筋料场和2个混凝土浇筑点,同时运送设施料。基坑周围场地主要用于布置办公及生活区,南侧剩余场地布置料场。

  2.2.1.2地上裙楼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回退的地下室顶板,提前与建设及设计单位沟通,对地下室顶板进行结构加固,出正负零后迅速回填放坡区域,形成行车通道,并将基坑料场及浇筑点转移至地下室顶板上,展开地下室预留区域施工。

  2.2.2塔楼及大型设备布置:

  2.2.2.1塔楼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屋面顶板进行材料倒运,同时拆除裙楼所用塔吊,在塔楼位置布设施工电梯,合理展开竖向作业面施工。另外在首层室内布设安装专业场地。

  2.2.2.2塔吊布设,以三栋塔楼为主,裙楼为辅,覆盖半径相互交叉,尽量减少吊装盲区的原则,共布设5台6013型塔吊,位于地上结构外侧的地下室顶板区域内,安装拆除方便。

  2.2.2.3施工电梯布设,以主楼为主布设三台SC200/200型施工电梯,同时考虑与塔吊的间距,避免拆卸时互相影响。

  2.3.总体施工顺序:根据塔楼位置和设计后浇带位置,将本工程总体分为三大施工段,共18个施工区域,组织大区段同步+小区域流水施工。

  地下部分施工主要利用北侧坡道及基坑内预留4个区域场地来完成其余14个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按期出正负零并达到完成相当于地下室面积的节点形象进度。

  出正负零后,基坑内料场移至地下室顶板,进行预留区域地下部分施工及其他区域地上裙楼施工。同时保证塔楼区域的裙楼施工总在最前,为裙楼以上的塔楼部分主体施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年前塔楼封顶目标的实现。

  施工区段划分图

  三、应变与调整

  工程是固定的,但实施条件是多变的;尤其是外部条件变化后,项目部应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应对和调整。如:该项目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原来的方案考虑外墙单侧支模与结构同步施工,但经过实践后发现,单侧支模工序众多,与结构同步施工会影响到其它地下结构的相关节点工期;通过方案调整,最终利用设置施工缝将外墙单侧支模调整为后结构施工外墙的方案,对地下室节点形象进度的完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总之,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不仅针对施工场地实现了功能区域的划分、预留施工段,并合理对生产生活场地、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等进行了布局,进而充分满足了交通与施工的方便,减少了施工用地和二次搬运,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主要包括了生活生产设施、现场临时库房、临时供水、供电、材料堆放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部署。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意义

  通过合理的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加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场的布置等,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通过垂直运输设备、材料加工场地的良好布置、等使施工现场财产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从而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能极大的方便员工的生产与生活,提高了工程的效率,使工程项目的整体工期得到缩短。

  通过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能良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排污、排水的问题,符合工程对环保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为文明施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五、场地狭小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容易存在的不足

  当场地较为狭小时,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仍然需要进行完整布置,以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然而容易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部署不合理、脱离实际、不能满足施工工艺需要。

  5.1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不合理: 狭小场地部署容易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没有采取科学的部署方法,而大多只是凭经验进行部署,导致部署效果不合理的情况。当前,我们施工的大部分工地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并不明确,不能有效的控制,使得在狭小场地的部署时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也导致了临时设施的建设与拆除过多,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

  5.2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脱离实际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施工平面的布置图,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没有经过严谨的探讨与研究,就擅自改动原有平面布置,不仅导致了施工效率低下,也容易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平面布置策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3不能满足施工工艺的需要:在狭小场地中,如部署不合理,不仅会导致现场物料运输不畅,而且容易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交通的相互干扰和交叉,势必会引发整体工程项目的实施困难,工程成本和工期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

  六、场地狭小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

  6.1.部署原则:

  6.1.1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基础上,应尽量少占用施工现场。当场地无法充分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强对仅有的狭小场地的有效利用、积极办理占道手续、借助协调周边可利用外场地以发挥出最大的实际价值。

  6.1.2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组织,使其能按照顺序进场堆放,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

  6.1.3在施工中做到科学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调度。现场平面的布置及施工部署应随着施工进度进行相应的安排与调整,需与该时期的重点施工项目相适应;对施工材料的堆放,应尽量在垂直运输机械的覆盖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临时设施的布置应遵循方便工人生产、生活作为首要条件。

  6.1.4 合理划分场地,确保交通的便利。对施工现场的中小型机械布置应将其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并尽量避开高空物体有可能坠落的范围内;合理的组织交通运输,确保现场运输的道路畅通,以尽量节省场内的运输费用。

  6.2部署要点:

  6.2.1运输道路的布置:在场地狭小的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永久性道路作为施工道路使用,或者先建设道路路基,工程结束后再进行路面的铺筑。运输道路的布置应尽量形成环形路线,并沿着生活性设施与生产性设施进行布置,以保证道路的畅通。运输道路的宽度应不小于3.5米,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以保证排水。在道路每隔一段距离以后,应设置1个回车场,同时在施工现场至少应设置两个道路的出口。

  6.2.2供电设施的部署:在进行供电设施的部署之前,应对施工用电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首先计算出施工用电的总量,并选择出相应的变压器和支路导线的截面积,最终确定施工供电网的形式。在狭小施工现场,应尽量采取埋设,并努力使线路最短。

  6.2.3塔吊的部署:对塔吊的平面部署,应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环境条件、塔吊性能等因素进行确定。对施工主材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塔吊的工作范围内,尽量减少工作死角情况的出现。塔吊的平面部署还应结合整体平面布置,考虑塔吊的附墙的设置,以尽量避免附墙角度太大或太小、距离太长的情况出现。在群塔的部署时,还应考虑到相邻塔吊的安全距离,塔吊任何部位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都应确保不低于2米的安全距离。

  6.2.4分阶段平面部署要点:在建筑结构的施工阶段,主要布置加工场地,塔吊、钢筋加工和混凝土地泵等;在装修施工阶段,则主要布置施工电梯、临时物料、设备的堆放场地。在对施工现场的组织设计中,应分别绘制出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的现场平面布置图。

  七、针对狭小场地部署的技术措施

  7.1.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技术:该项目地下室正式外墙距基坑支护结构表面的平均宽度不足400mm,地下室外墙无施工空间,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并结合原有单侧支模工艺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过优化后最终形成了多层地下室钢管地锚桁架单侧支模施工工艺,通过采用该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多层地下室外墙无施工空间的难题,该工艺操作简单,材料宜于采购和加工,支撑架体一次搭设后经过简单拆改可多次利用,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目前该工艺经过提炼形成公司工法后,已获得省级工法。

  7.2地下室顶板前期加固:该项目出正负零后,东侧地上结构回退8.5米,北侧回退15米,南侧回退9-12米,西侧回退7.5米,考虑地下室结构顶板的充分利用,经过前期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对结构回退部分的地下室结构顶板进行了结构加固(即在原有板厚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框梁截面,并加密次梁间距,由原来的4.5米调整为2.5米),以满足顶板行车和堆载要求。当然地下室顶板上的后浇带众多,也成为一项不安全因素,对此项目部编制了地下室行车顶板后浇带加固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后实施了加固。上述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室顶板的堆载、行车问题,也确保了地下室顶板的利用率。

  7.3地下室CPS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应用:因本工程工期紧,仅120天时间便要完成四层地下室近10万平米的施工任务。普通的防水卷材需待基层干燥后方可施工,施工技术间歇时间较长,而采用的CPS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为湿铺防水卷材,可不考虑间歇问题,胎模施工完成打磨平整后即可进行防水层施工,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7.4地下室后浇带提前封闭、回填:地下室的后浇带成为制约室外回填和地下室顶板利用的重要原因,后浇带不能及时封闭,影响室外回填、通道形成及顶板场地利用;项目部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将外墙后浇带外侧封闭的措施,有效解决了不能及时进行室外回填的问题,及早地实现了地面二次场地布置,为裙楼及塔楼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八、沟通与协调

  普通项目的协调工作量相对较小,但狭小场地的项目内外协调工作量相当之大,如在过程中,各环节沟通协调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大量材料进场无处卸车,又或是所进的设施料根本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导致项目出现大量材料积压或是停工待料的局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过程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就是外部协调,场地狭小项目都会占用部分市政道路,协调交通、城管、市容、环保等各部门的关系,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根本。

  施工部署篇6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施工部署;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城市规划到相关法规规范、场地现状、使用功能要求甚至风水理论。实际设计中要从各种制约因素入手, 综合解决各种矛盾, 反复推敲、调整、比较,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进行总平面的合理化布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进行具体的总平面布置以前,首先必须结合如下三个方面对总平面进行全盘的考虑:

  一、现场的场地情况

  现场的场地情况主要是包括工程施工场地的场地大小、地质地貌、周围道路交通、用水用电供应以及人居环境等可对施工总平面布置构成影响的客观存在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施工部署、进度计划,为施工总平面布置提供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二、工程的施工部署

  工程的施工部署包括了工程的区域划分以及工程的施工流程,区域划分是在空间中对总平面布置进行的规划,通常我们可根据设计图纸中的施工缝(包括后浇带、人为设置的施工缝)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施工区域并组成相应的施工段,施工区域的划分直接影响了总平面布置中各要素在空间中的位置;施工流程则是在时间上对总平面布置进行规划,它赋予了工程总平面布置的时效性,决定了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形态,影响着总平面布置演变的全过程。

  三、工程的工期要求

  工程的工期要求决定了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决定了各施工阶段的最少消耗时间,也决定了各阶段总平面布置将要持续的时间,它为总平面布置设立了时间期限,决定了各施工阶段的施工速率,从而也决定了总平面布置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

  通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三者在各有特点的同时,还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现场的场地情况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直接影响了在场地内的任何施工活动,一切可执行的施工部署、进度计划均是建立在客观场地条件基础上的,任何离开对现场场地条件考虑的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都是一纸空谈;其次,不同的施工部署必然导致不同的施工进度计划,由此直接影响到施工周期,所以施工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工期的长短,而合理的施工部署为满足工期要求提供了可能性,为工程在要求工期内完成提供了保障;而工期要求作为一项对工程施工持续时间的客观要求,它直接贯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部署,驱使着整个工程的施工部署,最终去实现既定的工期目标,应该说每个工程的施工部署都是首先建立在满足工期要求的基础上的,而工期要求则需要施工部署去实现,两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却又表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关系。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反复推敲、反复权衡,在经过不断的假设推翻假设推翻假设。。。之后,我们便可得出一个初步的施工总平面布置框架,而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结合工程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去丰富并且最终完善整个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设计。

  通常施工总平面图中包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序号 总平面组成要素 主要涵盖内容

  1 垂直运输设备 塔吊及施工电梯

  2 材料堆场 钢筋、模板、钢管等堆场,木工及钢筋加工房等

  3 施工现场的出、入口 工地大门、门卫、围墙、安全通道等

  4 临时道路 场边环形道路,场内施工通道

  5 仓库,临时办公以及生活等设施 材料库房、生活区板房、办公区板房以及相应的生活设施

  6 现场给、排水、消防管网以及供电线路等相关设施 排水沟、积水井、沉砂池、配电房、消防水池

  7 必要的施工作业面 大型机械操作面(包括:起重机、施工电梯、输送泵等场内大型机械的回转空间)

  1、垂直运输设备

  主要包括塔吊、施工电梯等运输设备,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主要从设备型号、数量、布置位置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设备的型号,在选择时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需要,最大起重量满足现场的要求,此外,设备的最大提升高度需满足现场的高度要求;其次便是设备数量,主要是根据现场的工作量来确定,如塔吊应结合相应塔吊的每日平均吊次来确定塔吊的最终数量,而施工电梯则应根据场地的大小确定电梯的数量,最后便是设备的位置,原则上塔吊的覆盖范围应可覆盖整个施工现场,避免二次转运,同时在考虑塔吊位置时还应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塔吊位置应避免与建筑的主要构件(如:基础、柱、主梁等)冲突;对于有附着要求的塔吊,还应考虑塔吊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离建筑太远,通常控制在8m以内,同时附着的角度不宜过小,确保塔吊附着点各方向受力均匀。

  2、材料堆场

  材料堆场应均匀布置在塔吊范围以内,尽量避免由堆场位置设置不当造成的成品及半成品的二次转运,此外材料堆场应沿场内临时道路设置,而有垂直运输要求的材料应尽量靠近垂直运输设备堆放。

  3、施工现场的出入口

  施工现场出入口主要包括工地出入口、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等。工地出入口沿主要交通要道设置,原则上施工现场至少设置2个出入口,便于场地内车辆的运转,出入口按要求设置门卫、洗车槽等设施。施工现场安全通道设置在建筑的主入口处,通常沿施工电梯进行设置,同时靠近施工现场临时道路。

  4、临时道路

  临时道路主要包括:场边环形道路,场内施工通道。场边环形道路通常使用至工程结束,故环形道路应设置在建筑范围以外,由于目前城市建筑用地使用率普遍较高,环形道路在实际的工程中往往难以实现,所以在考虑临时道路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尽量做到临时道路连接两个工地入口。场内施工通道主要出现在地下室施工阶段,表现为下基坑坡道以及达现场临时材料堆场道路,对于下基坑坡道应结合道路走车类型确定坡道坡度及宽度,通常应小于0.2,当有特殊要求时坡道还应放缓(如行走桩机、吊机等大型设备)。

  5、仓库,临时办公以及生活等设施

  主要包括材料库房、生活区、办公区以及相应的生活设施,材料库房应沿现场环形道路设置;生活区应与办公区分开,办公区应靠近工地出入口,生活区尽量远离施工现场,施工现场还应设置临时厕所,根据高峰期人数确定厕所容量。

  6、现场给、排水、消防管网以及供电线路等相关设施

  主要包括:排水沟、积水井、沉砂池、配电房、电缆、给水管、消防水池、消防栓等设施,原则上应沿施工现场进行环形设置,确保现场给、排水、消防管网以及供电线路的循环,积水井沿基坑底边设置,主要用于基坑内积水的收集,沉砂池按环保部门要求设置三级沉砂池,场内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消防栓沿建筑周围每50m设置一个。

  7、必要的施工作业面

  主要指大型机械操作面,包括起重机、输送泵等,起重机应有足够的回转空间,而对于输送泵则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混凝土搅拌车周转空间。

  此外,在大型的建筑施工工程中,穿插的专业越来越多,作为总包在满足自身施工要求的同时,还应为其他施工专业提供工作面(如:钢结构、幕墙等),所以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还应考虑到相关专业的工作面需求情况。

  施工部署篇7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

  2、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3、采用现代建筑管理原理、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

  4、优先选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确定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和安全施工。

  5、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

  6、扩大预制装配范围,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科学安排冬期和雨期施工,保证全年施工均衡性和连续性。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保护,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和垃圾污染。

  8、尽可能利用永久性设施和组装式施工设施,努力减少施工设施建造量;科学地规划施工平面,减少施工用地。

  9、优化现场物资储存量,合理确定物资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量和物资损耗。

  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

  1、工程概况

  2、施工部署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准备与产资源配置计划

  5、主要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组成的具体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的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主要施工条件:

  (1)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工程名称、性质、地理位置;②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③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④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⑤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2)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建筑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建筑特点、建筑耐火、防水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②结构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③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个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2、总体施工部署

  (1)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2)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②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般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③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应按照本规范规定执行,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划分;⑤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应提出技术及管理要求;⑥对主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应进行简要说明。

  3、施工进度计划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路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①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②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③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2)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①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②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个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5、主要施工方案

  (1)单位工程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2)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规定结合施工组织总设计,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绘制。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工程施工现场地状况;②拟建建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③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④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⑤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⑥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筑物及相关环境。

  施工部署篇8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实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充分了解工程施工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所建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有三:

  1.1 遵照设计任务书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根据工程所在场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可能提供的设备、材料和人力以及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1.2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加强施工的计划性, 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施工设备,切实保证施工质量,有效使用资金,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1.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研究,一些试验研究的成果,要在施工中验证和修改;某些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亦须在施工中观测研究,有的还须在工程完建后继续进行。

  由此可见,组织工程施工,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施工在时间顺序上和工程项目上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现场在平面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布置;二是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因此,所谓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工程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指导和组织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都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它既是工程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对现场工程施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照国家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各相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政策,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参照国内的实践经验,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落实技术措施,使设计真正能够符合实际,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工程实践证明,编好施工组织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遵循设计程序,使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使之符合高速度施工的要求.

  2.2 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建筑材料,特别是木材;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施工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2.3 制定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时,应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要求。

  2.4 坚持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方向,用近现代技术装备施工技术队伍,选用效率高、效果好的施工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

  2.5 应当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精神,一方面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果;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对于未做出技术鉴定的新技术,不得在设计中随意采用。

  2.6 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力争均衡施工。

  2.7 做好冬季、夏季和雨季施工的准备,力争全年施工。

  3 抓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方法、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内容相当广泛,编制任务量大。为了使施工组织设计编得及时、适用,必须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却泛泛而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抓住以下四项重点内容:

  3.1 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部署就是指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总体施工安排,体现着全局性的组织战略,是决定建设项目施工综合效果的关键。施工方案就是指选择关键的施工技术方案与组织管理方法。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努力优化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

  3.2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设计目的是解决各施工项目的作业顺序和充分利用时间的问题。施工进度计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施工组织的成败。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力求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和有效利用时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3 施工平面图设计。施工平面图是把项目建设地域内的空间作业总体安排。它的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都很强,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少的内容。

  3.4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是从组织和技术上,为实现施工部署确定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五项控制目标,提供可靠条件。因此,应在组织和技术上(重点在组织上)挖掘潜力,制定措施,以提供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上述四个重点突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组织管理、技术、时间和空间四大要素,抓住这四个重点,就解决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能够得到相应解决。

  4 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虽然在初步设计阶段也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真正在实践中对现场施工具有指导作用的是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经设计、监理等部门审阅认可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初步设计所做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施工单位根据补充勘测、试验、工程实地调查资料,以及相应的设计图纸,并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与能力,对具体的工程内容所做出的经济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组织、保证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其内容组织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从工程施工实际出发,做到经济实用,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前提下,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要求,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际生产。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工程来说,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审批以后,施工单位即可根据其内容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并组织有关分部工程进行工程施工。

  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做到适用、可行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在认真审查和深刻领会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作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包括施工现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内部经验能力调查等。施工现场调查包括现场地形、地理位置、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场地大小、场内“三通一平”、场外交通运输等情况,现场地上、地下的结构物以及市政公用管线设施等情况,现场周围的环境条件。社会市场调查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所处区域的政策、法律性的规定要求,材料、预制品、劳动力、机械设备、运输等市场供应条件,市场的竞争情况等。企业内部运营能力调查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械设备、资金情况、技术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等经合理组合形成的施工生产能力、生产发展能力、竞争和应变能力等。只有进行细致的调查,全面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符合实际,具有适用性、可行性,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否则,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将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适用性和可行性本身就体现了编制质量的标准。

  6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用科学、经济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标签:施工工程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