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学习法的创立者是德国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5 16:51:02 分类:答疑 浏览:149


  艾宾浩斯学习法的创立者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认为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学习成效与记忆力密切相关,不同人的记忆能力也不同,但差异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艾宾浩斯学习法表面看来似乎很烦琐,而且需要很多时间,其实不然,只要能够根据你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艾宾浩斯学习法合理地组织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便能事半功倍。

  艾宾浩斯学习曲线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了一次有趣的关于记忆的实验。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了保持程度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绘制了第一条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又称艾宾浩斯曲线)。他在实验中发现,在学习的材料刚刚能记住的1个小时后,受试者对他所学的材料仅仅能保持40%左右,第一天,保持33%,到第六天逐渐下降到25%。而且,曲线显示,记忆的东西在最初时遗忘得较快,一段时间过后,忘记的东西逐渐减少,较长时间后几乎可以长久保持。艾宾浩斯认为,尽管每个人的保持曲线不尽一致,但总的趋势却是相同的。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复习必须及时。有关实验还表明,在复习时间和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段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由此可见,只有合理地进行信息的整合,才能达到强化的效果,以便把传入的信息变成牢固的记忆。具体步骤是:在学习某门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循环学习方法,即学习某一内容后,花少量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学习下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复习(包括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此下去,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

  例如:一本书共有9章,若将每章作为一个单元, 可以这样安排学习时间:

  1.初学和复习第一章

  2.初学和复习第二章

  3.复习第一章、第二章(小循环)

  4.初学和复习第三章

  5.初学和复习第四章

  6.复习第三章及第四章(小循环)

  7.复习第一、二、三、四章(中循环)

  8.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第五章至第九章

  9.复习全部内容(大循环)

  通过几次印象的强化,并且这几次强化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时间进行的,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记忆的持久性和牢固性。

  再例如:利用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记忆英语单词。

  首先,将单词分成单元。无论是使用词汇表、生词本还是单词卡,都应根据单词的特点进行分类,如,将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较的单词放在一起。每个单元的单词数不一定相等,一般以6~8个为宜。其次,根据所分的单元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记忆单词时,单元数应适当地增多,一般以8~16个单元为好,这样可以增加单词的见面次数以及每次记忆的单词数,提高记忆效率。最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多以及运用此方法的熟练程度的增加,可以适当增加每个单元的单词容量。

  采用艾宾浩斯学习法学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单元划分可以灵活多变,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较难的章节,应适当地少划分一点;较容易的内容,可适当地多划分一点。一般来说,所分单元数最好为偶数,有利于循环复习。

  其次,当学习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之后,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该内容的记忆就无太大的益处了。因此,在对某项内容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应当去学习后面的新鲜内容,甚至在某一内容实在难以理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来,转去学习后面的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往往有助于对前面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合理,要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抑制。初次学习新内容需要的时间是最多的,中间的复习不需太多,能够达到回忆的程度即可,最后的总复习要稍安排多一点时间,以便对全部内容进行总体回顾。

  提升记忆的主要技巧

  艾宾浩斯学习法提升记忆的主要技巧是:锁定目标、理解融会、观察特征、分类整理、运用关联、绘制图表。

  锁定目标

  多项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同时吸引力也越强。

  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往往越接近终点,工作效率越高,而且错误也越少。这种现象是锁定目标的结果。

  心理学家曾经以割草工人为对象做过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把他们分成两组,让他们以相反的方向割草,并在其中一组的工作地点,每隔一米便插上红旗。两组同时开始工作,结果插有旗子的一组,速度远远高于另外一组。尤其是越接近旗子,速度越快。第二天,心理学家将他们两组的条件调换过来,又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前一天没插旗子的一组却比前一天插旗子的一组割得快。

  这个实验证明,接近目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人们在接近目标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喜悦,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喜悦,也会因为接近目标而自然产生及早达成目标的欲望。

  在迷宫里对白鼠所做的实验,也充分表现了目标的吸引力。当白鼠刚进入迷宫的时候,找出路相当费时间,可是到了临近出口或进入食物框里的时候,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赛跑也是一样,在接近终点时,运动员会跑得更快。无论何种目标,只要快接近它的时候,总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有时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是靠近目标的时候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心理现象。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目标吸引力的原理来帮助提高记忆呢?答案是肯定的。

  就拿读书来说吧,你不可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囫囵吞枣地一口气全部读完,而是一章章(甚至分段)地细读下去,直到完全了解为止。这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能够恰当应用中间目标来一步步接近最终目标了。

  理解融会

  很多同学上了中学后,经常感慨:我的记忆力好像衰退了,要不然,为什么考试之前背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单元测试的时候,答案在脑袋里若隐若现,就是想不起来;总是忘记英语单词;以前记过的公式,忘得一干二净;以背诵为主的科目,成绩总是不理想……

  难道记忆力真的衰退了?

  这些症状很少在小学生身上出现。可是一旦进入中学阶段,这种现象就较为普遍了,原因在哪里?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头脑里通常会出现老师常教给我们的一句话:“先理解,再融会贯通,后记忆。”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记得好、记得牢。由此可见,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症状,是由于没有对记忆的东西进行理解而导致的后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记得必先懂得。人们常说:知道、悟道、做到,方能得到。

  如果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即使当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就忘掉。因此,要想掌握记忆的技巧,必须做到以下步骤:初步接触、实际使用、不断重复、融会贯通、再次强化。如此循序渐进,才是提高记忆的上上策。

  观察特征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看书或看电视时,只是眼睛跟着文字和影像转,读的是什么,看的是什么却完全不知道。有时出门时连电灯开关是不是关上了,门是不是锁了都不记得了,不得不慌慌张张跑回家检查。这些都是因为处于“失忆的状态”的缘故。尽管视网膜上留着文字的印象,脑子却没有明确地收到信息。这种情况下大脑当然不可能记住读过、看过的内容了。

  大脑皮层神经的活动分为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由某一刺激所引起的。有许多的记忆物体或事物,在形式上非常类似,因找不出其差异而容易混淆、遗忘。如果我们能够在其中找出差异性或特征,大脑便能够深深地牢记。

  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就是按照记忆内容的一般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使零散的资料趋向集中,并使之系统化,便于熟记。

  在我们的学习经验中,分类是保持唤起过去的经验和回忆的过程与步骤,因此将记忆对象进行分组、分类,会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

  运用关联

  运用关联就是发挥联想思维力,找出记忆内容中相似或相反的方面,用来帮助记忆。当然,有些关联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需要你去制造,凡是你可以联想出的关系都可以运用。

  大家都知道,零散的知识是最难记忆的。但如果将零散的知识编成故事串在一起,利用故事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毫无联系的一组词:飞机、树、信封、耳环、水桶、唱歌、篮球、腊肠、鼻子。

  要将这些词逐个记住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用串联法进行离奇地联想,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我们可以这样联想:飞机突然撞到树上,从里面掉下一个装有耳环的信封,落在了水桶上,水桶上坐着一个正在唱歌的人,他的旁边有一只篮球,篮球的旁边竟然还有一袋腊肠,腊肠的形状就像大象的鼻子。

  如此联想,就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了。虽然上面的例子看起来有点烦琐,但是一旦习惯了这种记忆方式,在10秒钟内记住一组词语便不再是难事。只是第一个词“飞机”没有联系物,需要稍稍费点力。但是只要记起了飞机,后面的内容就能很容易联想出来。做这种联想,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太难。需要指出的是,联想时,必须让事物形象在脑中浮现,即便只浮现了百分之一秒也好,一定要使联想的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清楚而稳定的信号。

  绘制图表

  视觉是人类吸收知识、捕捉信息的重要门户,83%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感官吸收的。文字呆板、枯燥,而简图、简笔画或图表则直观、生动、形象。图表条理清晰、系统,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神经元,增进逻辑思维活动,使人产生强烈的感觉,从而加深对单词信息的记忆。因此,在各科目的学习中,我们可借绘制的技巧来提升记忆。

  连环记忆,事半功倍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艾宾浩斯曲线,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与其连续学习,还不如摸索出自己的遗忘曲线,运用连环记忆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连环记忆法的步骤:

  一、步步相连法:

  步步相连法的5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细看:第一眼一定要看清、看准所记单个材料的形象,给大脑输送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信号。如记单词,第一眼就要细看单词由哪几个字母组成以及字母的排列次序,时间为3~5秒钟。

  ――诵读:在看清、看准的前提下,立即连续诵读或默念所记单个材料。诵读或默念的次数为2~3遍,时间为3~5秒钟(仅以单词为例)。

  ――理解:连续诵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所记材料的意思。诵读的次数为2~3遍,时间为10秒钟左右。

  ――书写:把看懂的单个材料连续写3遍(识记图类可画1~3遍)。第一遍看着写;第二遍半默写,默写不出时再看一遍;第三遍默写,并边写边念边想意思(写3遍可连念数遍),时间为15~20秒钟。

  ――回忆:眼睛离开材料,将所记单个材料的形、音、义默背一遍,使材料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如回忆不清,立即重复一遍,重新建立一次印象。用时3~5秒钟。

  以上5步连环,使单个材料的多个因素在25~45秒钟的时间内,通过同时动用眼、口、手、耳、脑等多个器官,调动更多的大脑细胞一齐工作,建立起鲜明的独立的初识印象。

  二、递增递减法

  以连续记忆5个单个材料为例,当第一个单个材料按上述步步连环法记完后,立即开始用同样的方法记忆第二个单个材料;记完第二个,立即返过来复习第一个(只念一遍读音和释义,暂不书写,下同)和第二个,然后增记第三个,复习第二个和第三个,减掉第一个(暂不复习,下同)。简言之为:记一接记二,记二复习一和二,记三复和三,记四复习三和四,记五复习四和五,记完复习一和五,最后复习一至五。

  在这个过程中,每记一个单个材料时都要专心致志。不要在记这一个时还想着那一个,不要互相牵连,不要怕暂时遗忘,要大胆向前记。同时,还要善于分配注意力,使注意力不时地由这一点转移到那一点。

  三、连环复习、分时分段法

  连环复习、分时分段法是指连续识记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以上的单个材料时,一环扣一环的记忆方法。

  其编排顺序为:以5个单个材料为一小组,3个小组为一大组(15个),3个大组为一单元(45个),3个单元为一阶段(135个)。整个材料可以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识记。每个大组、单元、阶段的复习方法和小组的复习方法相同。

  分时分段指的是分时间识记和分阶段识记的复习时间要求。

  “分时”复习的要求是:

  早上:记忆并复习;上午:记忆并复习;下午:记忆并复习;晚上:记忆并复习;第二天:先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

  “分段”复习的要求是:

  分单元、阶段记完后,不管记的时间长短,都要进行总复习(包括整个材料记完后的总复习)。总复习的次数和时间间隔可因人而异。如果记过的材料比较熟,总复习一遍即可正常继续进行;若不熟,应该停记新材料,等复习几遍较熟之后再继续进行。单元复习时,要注意打乱复习,减少跟随关系,调动大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另外,在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及总复习过程中,可把少数的经过多次复习仍记不住的“难点”拣出来,当作新材料重新“回炉”,重点突破。

  在运用连环记忆法时一定要掌握自己的规律,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上上策。

  (下期预告:阶梯式学习法)


标签:复习记忆学习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