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雪白的大嫂 雪白的大嫂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5 16:50:05 分类:妙招 浏览:105


  雪白的大嫂篇1

  湖边的一株老柳树下,爷爷和孙子静静地坐着。爷爷抽着旱烟,烟锅里火星一明一暗,隐隐约约地映着他那张慈祥的脸。

  “爷爷,该起网了。”

  “噢,起。”

  爷爷站起来,解开拴在铁橛上的罾网拉纽。网的样式像一架起重机,一根长竹竿伸出去,竹竿梢头挂着大网兜。网很重,老渔翁拉得很慢,沉在水下的网慢慢升高,突然响起水声。

  “爷爷,有大鱼!”孙子兴奋地喊。

  爷爷将网拉出水面,月光照着鱼网,网里躺着一条泛着金色光泽的鲤鱼。他将网拖向岸边。小孙子雀跃着将鲤鱼抱起来,放在装了水的桶里。鱼在桶里蹦了几下,便没了声息。爷爷又把网扔进水里,转过头来看桶里的鱼。

  “爷爷,这鱼有六七斤重吧?”

  “差不离儿。”

  “这是条什么鱼,爷爷?”

  爷爷“嚓”地一声划着火柴。火光照亮了水桶,桶里是一条金色鲤鱼,翅膀和尾巴像经霜的枫叶一样鲜红。

  “金翅鲤鱼。”爷爷说。

  “这鱼好吃吗?”孙子问。

  “嗯。”爷爷心不在焉地回答着。

  “爷爷,捕了这样一条好鱼,您不高兴吗?”

  “怪事。这鱼怎么这样老实呢?”

  “您说什么呀,爷爷?”

  “噢,孩子,这鱼太厚道了,网出水时,只要它一跳,就能把网给撕了。咱这罾网,只能拿小鱼儿。”

  “这鱼大概睡着了。”

  爷爷沉思起来,烟锅子一明一暗地闪烁。周围忽然变得十分安静,湖面上升起薄雾,几支粉色的荷花像画在水上似的,岸边的水草丛中,小虫子低低地鸣叫。

  “爷爷,您在想什么?抓了这条鱼,您好像不高兴了。”

  “没想什么,孩子。来,再拉一网。”

  这一网是空的。网又沉入水底,一切又陷入沉寂。

  “爷爷,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吧,就给你讲个金翅鲤鱼的故事。”

  “又是鲤鱼变媳妇,说了多少遍了……”小孙子不高兴地嘟哝着。

  “不是鲤鱼变人,是人变鲤鱼!”

  “人能变鲤鱼?”

  “能。”

  孙子向前靠了靠,爷爷伸出胳膊,把孙子搂到怀里。

  “若干年前咱这青草湖边有一个叫金芝的姑娘。这姑娘俊着呢,双眼皮,高鼻梁,咕嘟着小嘴,扎着两条大辫子,谁见了谁喜欢。那一年从城里下放到咱村一个女作家,听说那女作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青草湖》,你爹他们都看过这书呢!女作家就住在金芝姑娘家。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女作家天天被批斗,有时还挨揍哩……

  “有一天晚上,女作家挨了最厉害的一场斗,半死不活地被抬到金芝家里。金芝流着泪给女作家擦身上的血污。村里的医生不敢来给女作家治伤。金芝忽然想起来了,她在青草湖对岸有个姨父,早年在外闯荡,家里有一种治跌打损伤的药,十分灵验。救人如救火,金芝姑娘托邻家的一个大嫂照料着女作家,自己来到青草湖边。

  “‘青草湖,青草湖,东西只五里,南北六十五。’传说,若干年前,天上的织女把织布梭子掉到人间,在地上砸了一个坑,这就是咱们的青草湖。金芝的姨夫住在湖对面王庄,坐小船几袋烟工夫就能到,走旱路要两天。那时节,小船都被锁起来了,怕阶级敌人破坏。金芝来到湖边,脱下长衣服,捆成一个小包拴在身上,一纵身下了水。金芝一身好水性,像一条雪白的大鱼在水面上撒欢。她游啊游啊,水声哗哗哗地响,月亮明光光地照着她。半夜时分,她上了岸,换上衣服,敲开姨夫家的门。姨父挺疼这个外甥女,把珍贵的药给了她。姨不放心地说:‘金芝呀,半夜三更的,你一个闺女家下湖,有个闪失怎么办?别走了,赶明儿让你姨父送你回去。’金芝说:‘姨,我水性好,没事。’

  “金芝姑娘又下了湖。姑娘家毕竟力气单薄,游到湖中央,她吃不住劲,身子像拴上了十个秤砣……后来,天上飘来一朵洁白的云,把月亮遮住了,湖面上零零星星地落了一阵子雨点……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月亮煞白着脸,慢慢地往下落,慢慢地变大,最后挂在湖边的柳树梢上,望着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青草湖……”

  “金芝姑娘呢?”小孙子焦急地问。

  月光下,爷爷两眼闪着光。

  “爷爷,你哭了?”

  “傻孩子,爷爷胡子都白了,不会哭了。爷爷的故事还没讲完呢。第二天夜里,女作家在邻居大嫂的搀扶下来到湖边,湖上静悄悄的,草叶上的露珠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女作家轻轻地说:‘好闺女,你喜欢看的《青草湖》我带来了……’她掏出一包纸灰,轻轻地撒在湖水中……

  “湖上突然翻起了波浪,湖中心裂开了一条缝,一道红光闪过,浮着一条金鲤鱼,翅膀和尾巴像火苗一样红。金鲤鱼游到湖边,用头拱上了一个衣裳包。然后,它尾巴拍了三下水,又慢慢地游到湖中心,随着红光消失了。湖上又是一片月光。女作家捞起衣裳包,衣裳包里包着金芝的姨夫给的药……”

  “金芝姑娘变成金鲤鱼了?”

  “唔,也许。”

  一只水鸟从岸边的青草中飞起来,扑棱扑棱地飞着,落到湖中的苇丛里。

  水桶哗啦一声倒了,水面上翻起一阵浪花。

  “孩子,你干什么?”

  “我送金芝姑娘回家去。”

  “嗨,你这孩子。”

  雪白的大嫂篇2

  “郝医生,又有伤患送进来了。”那人礼貌地敲了敲门,就离开了。

  他朝那个人走了过去。

  那是一个满头白发,双手不停地颤抖,浑身是血的中年男子,出于作为一名医生的习惯,他一眼就看到了他的血是从左耳流出的。是颅内出血!尖锐的目光使他马上在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诊断。就算用尽全力救他,连半成救活的机会也没有。不过,他还是按照往常的步骤叫人先帮伤患去做脑电图。

  看着伤患苍白的脸色,浑身是血的模样离他越来越远,郝医生无奈地靠在那雪白的墙上,心中却不是滋味。

  “叔叔——”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站在他面前,小手拽住他白色大褂的衣角,小心翼翼地叫道。

  当他抬起头时,发现她的身后畏畏缩缩地跟着一名妇女,泪水在他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掉了下来。一滴,一滴……

  突然,她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眼中满是乞求之情,手指甲几乎快掐进他的肉中了。

  “大夫,俺……俺,俺求你了,救……救刚送进来的。”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点儿都不意外,这种场面他见多了。

  “好!”他说。她放开了手。他发现,妇女的脸如白纸般惨白,而牙一直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唇。

  诊断报告出来了。果然,他的猜测没错。

  手术室,他望向那个男人,命令护士用酒精棉帮他的左耳止血,一块,两块,三块……终于,血止住了。他擦了擦汗,望向心电图。不好!他的心跳已停止。他赶快帮他打强心剂,一下,两下,三下……心跳还是趋于平势。“宣布死亡吧!”他抛下一句话就走向了办公室。

  坐在椅子上,他缓缓闭上了眼睛。

  那对母女又来了。他原以为她们会像别的家属一样对他又是打又是骂,责怪他没有救活她们至亲的人。“跪下,谢谢叔叔!”母亲用严厉的口吻冲着孩子说。“扑通!”孩子听话地跪倒在地,眼眶红红地看着他。她没哭,没像一般孩子一样哭闹着要父亲。他一下子呆住了。半晌,他拉起了那个小女孩。

  “大嫂,你不怪我?”他诧异地问。

  “俺不怪你,你不都尽力了嘛!”她坚定地说。

  “你不都尽力了嘛!”这话一直不断地在他耳中重复着,时刻提醒着他做人的原则。那次,是他人生中一次莫大的教训。

  之后,他一直尽力救活每一个生命。他明白,在每个生命背后可能是更多生命的支持与希望。救活那一个个生命,不再是为了金钱,只为了良心,一个医生的良心。

  雪白的大嫂篇3

  赖四起大早去放羊。回来一进家门就见媳妇蜷缩在地上,电热锅歪在脚下,水洒了一地。赖四赶紧去拉,手刚一挨上媳妇,就被电了个趔趄。赖四这才不是人声地叫起来。救护车来的时候,人早就凉了。

  赖四的侄子和儿子还在炕上呼呼大睡。人们说,得亏孩子们睡得死,要是听到动静去拽啊拉啊的,没准两个孩子也得送命。

  赖四眼巴巴看着120的医生摇摇头,一摊手。他知道,人确实不行了。赖四咬牙切齿地骂了句:“实心木头的笨娘们儿。”然后就跟人们去料理媳妇的后事,眼里没见蹦出半个泪星子。

  赖四媳妇是豁嘴,豁就豁吧,赖四不嫌恶这些。人样子能吃还是能嚼啊,晚上一关灯,女人都一样。媳妇不大认识字,脑筋反应慢。赖四问媒人,会烧火做饭不,知道馒头生熟不?媒人点头,说会,知道。赖四说,那就中了。

  赖四不嫌媳妇丑笨,媳妇也没嫌赖四穷。

  赖四媳妇是二婚,头婚嫁的是个傻子,睡觉还得爹妈教。赖四可不傻,家里地里一把好手。除了穷,大媳妇六岁,这要是有新衣服配上,小伙儿俊着呢。

  人穷志不短,这是爹临死还嘱咐赖四的话。

  爹一不起炕,哥几个就闹分家。大哥肝癌死的那年,撇下刚三岁大的儿子,这孩子本就不是大哥的骨血,是大嫂怀着嫁进来的。大哥一死,大嫂又改了嫁。要带孩子走,爹不让,说要给老大脚底下留个烧纸的。就这样老少三个光棍一起过了七年。爹一死,羊群归了赖四,早些年盖的四间土坯房归了赖四,当然,大哥的儿子也归了他。

  赖四媳妇一进门,就得当这孩子的娘。媳妇没有半句怨言,还和赖四商量,咱不生了,就养小槐得了。

  后来,赖四不知道听了谁的话,说,小槐以后给大哥和自己烧纸,负担太重。于是,那年冬上,黑黢黢的老土坯房里,媳妇就给赖四生了个雪白的大胖小子叫小超。嘴也不豁,眉眼和赖四脱了个影。赖四美得放羊直哼曲。

  赖四每天放羊一走,媳妇就去附近的五金工厂捡破烂。路边总有闲人问她:“四家的,一样的都是叔,为啥只有你家养着那孩子?”赖四媳妇就“噔”地站下,想都不想地说:“老四说是爹把小槐交给他养的,俺啥都听老四的。”人们就笑,她也跟着笑,手捂住嘴,夹紧咯吱窝下的破蛇皮袋就走。走不多远,突然又站下,背对着大伙儿,放下捂嘴的手,高声说,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有俺们吃的就有他吃的!

  媳妇把卖破烂的钱都交给赖四。赖四给媳妇甩下几张毛票,整票都装进裤腰上的老羊皮的钱褡裢。

  媳妇从不过问钱的事,钱是攒着给孩子们盖房的。赖四说,给小槐盖完,就给小超盖。她问,咋不先给小超盖?赖四瞪媳妇一眼,说,小槐是哥。媳妇就不敢再言语了。

  土坯房年久失修,赶上连阴雨天,不知道哪块就漏下来一泼水。

  有人劝赖四修修房子。赖四嘿嘿一笑,说不急、不急。

  一个月前,给小槐的四间窗明几亮的砖瓦房终于盖好了。

  眼瞅着日子越过越有劲了。谁承想,媳妇咋就出事了呢!唉……赖四叹口气,继续骂,短命的傻娘们儿啊!

  院子里堆满了铁丝、钉子、塑料布、酒瓶子……赖四和邻居们把破烂清理到一角,总算打扫出一块安放棺材的空地。他们家有七条狗,大大小小,各色品种,都是媳妇捡回来的。狗儿们跟着上蹿下跳。赖四说,你们谁稀罕哪个谁抱了去吧。我媳妇说,好歹是条性命。别饿着它们就行。

  可没一个人搭腔。

  次日出殡,高温燥热。参加葬礼的人很少,吹唢呐的有一声没一声地给个动静。人们私底下说,赖四媳妇真是穷命,死了死了都赶不上个凉快天。这要是为了送她,中了暑可太不值当。这话给赖四听到了,赖四就嘱咐孝子们别紧着哭,看哭得出汗一多,出啥意外。

  侄子和儿子领会了“出意外”的意思,俩人也忍住不哭。

  狗儿们趴在荫凉里也很安静。

  赖四坐在炕沿上发愣。一眼搭到柜上一个金光闪闪的饼干桶,准是媳妇捡来的。他下意识地拧开盖子一看,那里面居然有厚厚的两沓用皮筋捆着的毛票。每沓上面都有一张纸片,歪歪扭扭各写着:赖槐、赖超。赖四数钱的手开始抖,赖槐的竟然比赖超的多了三块钱。

  送葬的队伍恹恹地顶着烤火似的日头朝赖家坟地出发了。一直猫在屋里的赖四突然蹿了出去,几个老太太怎么拽也没拽下。按风俗,丈夫要是出门给妻子送丧,就不能再续娶了。

  赖四追上队伍,冲到最前头,瞪着通红的眼珠子,扯高嗓门,冲着孝子们喊:赖槐!赖超!你们给我大声哭!好好送送你妈……

  两个孩子号啕大哭起来。哭声像是炸药包的药捻子。轰!哭声像颗炸弹,炸开了北方天际暗涌的云层,云层断开的刹那,一股凉风终于钻了出来。凉风!人群里立即有人回应,有凉风了,哭吧!孝子们,哭!

  顿时送葬队伍哭声大作。

  雪白的大嫂篇4

  最风雅的“湖”

  鄱阳湖,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她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景观最美丽、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县境内有着1087个湖泊,因此有着“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公园内河流众多,溪水蜿蜒,农田纵横,芦苇片片,渔船点点,融山水之灵气于一方,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一到丰水季节,鄱阳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横无际涯;枯水季,小河淼淼,蜿蜒在宽阔的草洲上,遵守着原始的静谧。

  看青山遮日,绿水无波,渔笛唱晚,弄月放舟,任凭芦花似雪,烟霏云敛。我想,我可以把枫树上的枯藤引为知己,和湖面上的芦苇作为莫逆,与岸边的水草成为忘年。

  暮秋的湿地公园,云儿是安静的,清风吹来满是记忆的味道。朝霞冉冉升起,一阵微风吹拂,几片枫叶打着旋儿轻轻飘落湖间,荡起层层轻涟,波光潋滟,密集的芦苇窈窕多姿,风情万种,一群群小天鹅悠闲自得地戏水、觅食,间或几只鸟从湖面腾空而起,给这水天泽国的莲花净土平添万种风韵。

  这个季节,丰美的水草渐渐淡去了绿色,岸边搁浅着几艘渔船,几位渔家大嫂悠闲地织着渔网,她们毫不惊奇来往的游客,洒脱地说笑,古铜色的脸庞溢满了自由豪放。我走近她们问:“大嫂,会唱渔家号子吗?”

  清脆嘹亮的渔家号子便回响在湖畔,她们俏皮的喊,动人的唱,欢快的笑,那么无忧无虑,粗犷豪放,周而复始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们丝毫的单调和寂寞,从不感叹人生的逆流浩浩,断桅灭帆,她们懂得“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与胸中的丘壑、鄱湖的草木共同装点着这里的风雅。或许,只有生活在“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鄱阳湖畔,才能显示出动人的风采。

  真正有诗意的风雅时光,绝不仅仅在弥漫着文化气息的读书人的圈里体现,风雅所润泽的,定然要存在于芸芸百姓中和伦常日用里。

  最高贵的“鸟”

  鄱阳湖是候鸟的天堂,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

  “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一到冬天,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飞到鄱阳湖越冬。它们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穿越极限,犹如一群守望者守护着这一湖的生态,开始它们长达近半年的越冬栖息生活,当成千上万只天鹅同时从湖面腾身起飞或滑翔降落时,翅膀可以遮蔽大半个湖的上空,铺天盖地,一望无垠,堪称“天下奇观”,每一年,这令人震撼的美感动着无数的游人。

  英国菲利浦亲王称其为“中国的第二长城”,鄱阳湖也因此而享有“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之美誉。

  印象中的鄱湖应该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虽没有“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至少应该看到珍禽蔽空,万鸟齐鸣的动人景象的呀。

  也许我来得太早了,只有在寒冷时节才可以欣赏那极致的美。

  幸好,湿地内,白鹤处处成群,野鸭随处可见,它们傲然挺立,睥睨四方,自有一份气定神闲的风骨。它们毫不惧畏,旁若无人,争相抢食。它们相信,在这里山不会崩,海不会倾,人心不会坏。

  此时,如果柴可夫斯基的一曲《天鹅湖》响起,它们也一定会婀娜身姿,灵动起舞的,还有什么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为美妙的景观呢?!

  最“温柔”的荻

  荻,鄱阳湖畔的草本植物,似芦苇,密密集集,在秋天开满了紫色和白色的小花。白居易有诗歌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清清鄱水边,金黄的荻杆,雪白的荻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摇曳成了生生之美的讯息使者。

  极目望去,丛丛芦苇在日暮晚秋中独自摇曳,芦花飞舞,诉说着芦海汪洋,气势恢弘之致。冬至,荻花如絮飞雪连天,候鸟出没其间,谁识此境是人间还是仙境?这里的渔民说,到了春夏之交,无边的水域,秋荻片片,寥廓长天,候鸟翩飞,将湖荻浩荡的雄浑境界,演绎得震撼人心。

  明年的春夏之交,我还要来的,顺着来时的路,看荻花初绽,看她如何顺势而为,在秋风瑟瑟中逆风飞扬,如何将外柔内刚的个性张扬到极致。

  晚风中,风声鹤唳,日暮夕阳徐徐亲吻着湖面,溪水羞红了脸。候鸟起起落落,与水草逗乐渔民收起了网,重复着光阴的故事,枯黄的草色在一望无际的水天泽国中尽情地舒展着腰姿。

  幽香的荻草,一定有着微澜的过往,她开满了世界,花瓣下皆是良辰美景与风华故事。她是有爱的,所以她的生命才丰满,才会郁郁葱葱,即使是夜,也有闪烁的星,即使是在暴风雨中的落魄,也有着惊人的浪漫。

  梦幻中的鄱湖啊,可不可以,让我蓄一池水,把你洗白,放入一本书里,让露出来的光线,以及光线以外的声响与爱情,将你染绿?我将继续追寻你尘封的故事,走进千年古镇寻觅昨天的繁华,见证今天的奇迹,期待你明天的辉煌。

  ■

  雪白的大嫂篇5

  民间传说赵树理:“驴背上的状元”

  在民间,谈到赵树理,有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出生后第一百天时,爹娘为他举行“百日”庆典,希望他幸福长寿,将来能活过一百岁。那天,他们特意在儿子面前摆了十几样好玩的东西,其中,还有从邻居家借来的一块雪白的“大头洋”(大洋),摆在孩子最容易触摸到的地方,任他挑选,希望日后的他能够财运亨通。可是,赵树理偏不要这块大洋,而是舍近求远,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拿起那根赶驴的鞭子。父亲见此情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这寒门人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真如此,自幼年开始,赵树理就和毛驴交上了朋友,识得一些庄户人家的常用字以后,就坐在驴背上背唱本,甚是惬意。

  后来,有人向赵树理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希望得到证实。他说,自己从未听父母谈及此事,但也赞赏这个故事,虽然是胡编的,可是杜撰这个故事的人还真有点才,因为他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赵树理从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春日融融,他赶着小毛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山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哼起家乡小调儿。那时,他最感兴趣的是上党梆子,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儿高嗓门儿,一会小嗓子,起伏有致。秋天到了,若赶上好年景,他便赶着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子幽香的山间小道上,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赵树理的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得滑溜溜的棍子,当作鼓槌,在小驴屁股上有节奏地敲打,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毛驴也兴奋得后蹄腾空而起,向前奔去。

  建国初期,在中国作家协会,赵树理已是妇孺皆知的作家了,可和传说中的模样儿仍然十分相近,穿普通干部服,洗得干干净净,右手拿着旱烟袋,只是换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的。怎么看,都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只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蕴涵着无穷的智慧。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才几分钟,和老汉的谈话就进入佳境。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走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说:“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惹得儿子和其他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老汉却不知个中缘由。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但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就会引出人们的笑声。这和他儿时在驴背上的生活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树理的为人:密切联系群众

  1952年春,赵树理仍然提着他那个在战争年代与他形影不离的土布包包,重返太行山。有一天,他到了山西省平顺县川底村。这时,农业部金星奖章获得者郭玉恩,正根据地委指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树理还和进城前一样,穿着补钉衣服,戴着旧毡帽。他肩上扛着铁锹,手里捏着短烟袋,跟农民一模一样,说着笑着和老乡一起下田了,很快就与全村男女老少熟悉了。他们都爱找老赵叙家常,谁家夫妻间吵嘴,谁家兄弟们打架,都要找他来调解。他到群众家吃派饭,不是帮人家添柴烧火,就是抱孩子哄娃娃,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晚上开群众大会,他总是最先到场,先把火炉点旺,然后给群众讲故事,或者踩着锣鼓点唱上党梆子。开会了,他和群众一起学习讨论党的指示,商量如何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农民宣传走集体化道路的好处。村里刚试办农业社缺会计,他就动员已经完成扫盲的农民郭建庭,挑起理财的担子。小郭文化水平低,不会记账,不会打算盘,赵树理花了好几个夜晚手把手地教他。遇到不会写的字,赵树理总是把字一笔一划地写在纸上,让他照着写。直到小伙子熟练地掌握了做会计的本领,他悬着的心才算落地。后来赵树理离开了川底村,还一直惦记着这个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常给郭建庭写信,打听社里的情况,问他当会计还有什么困难。有一次,建庭回信说,平顺县买不到账本,老赵就上街买了一套新账本给小郭寄去,并写信告诉他,以后需要什么就给他来信,不要不好意思。以后,川底村的干部和群众一提到赵树理,都异口同声地说:“老赵是俺社里人。”当然,赵树理关心的不只是一个郭建庭,也不仅仅是一个川底村,他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农民,希望农民走上集体富裕的道路。

  1957年深秋的一天,赵树理回到自己的故乡――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在村口遇见一位老人,听老人说,社员们正在工地修水库,他把行李寄放在老人家里,不顾旅途疲劳,直奔水库工地,和社员一起抡镢头,挥铁锹,拉平车,抬石头。休息的时候,他拾柴烧水,把一碗碗开水送到乡亲们面前,与他们谈家常,问寒暖,讲故事,谈时事。有时,社员们热情地请老赵唱上党梆子,他总是认真地踩着锣鼓点,热情地演唱。让群众高兴,是他最欣慰事情。

  这年年底,尉迟村减产,群众有思想情绪,赵树理到了党支部书记赵国样家里,把腿一盘坐在炕上,掏出短烟袋说:“国祥,咱们分析分析,今年为啥会减产?”国祥惭愧地说:“不是社员不听话,也不是合作社不优越,是我没有领导好。”赵树理严肃地说:“我看是咱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没搞好。沁河里的水在山下,上不了山,天不下雨,一些庄稼旱死了,收成不好,这能怪你?”接着赵树理扳着指头,帮助赵国祥筹划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咱尉迟村的面貌,就要做好这么几件事,第一,修起水库后买一台锅驼机,用锅驼机抽水浇地,比人挑水强多了。第二,要在沁河边修一个水轮泵站,那玩艺儿不费煤,不用电,打着转就能把水送到山上。第三,还得修一条渠,开一条路。”赵树理一边说,国祥一边点头。可是,办这些事要用不少钱,国祥渐渐皱起了眉头。赵树理早已心中有数,他不久回到北京,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一笔存款,寄给了尉迟村农业社,帮助社里解决了资金困难,尉迟村的群众积极动手完成了上述三项工程,并很快受益。尉迟的变化,带动了沁水、阳城两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赵树理的处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50年代末,赵树理在山西家乡深入生活,还担任中共沁水县委副书记。一天黑夜,他和几位同志到数里外的一个村子去调查情况。正走着,他的脚底下猛然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帽子也从头顶上飞出去好远。黑夜中,他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块不小的石头挡在路的中央。老赵捡起自己的帽子,继续赶路。可刚走出一段,忽又转身往回走。怎么了?同伴们感到几分惊诧,以为老赵丢失了什么东西,于是也跟着他走了回来。只见黑影里,老赵弯着腰,从路上搬起个东西,一直走到拐弯处的犄角才放下来。呵,原来是绊他的那块石头。老赵风趣地说:“这死东西,我要不把它搬掉,它还会兴妖作怪,影响行人车马的安全。绊倒了我这条大汉,倒也无妨,要是绊倒一位大娘,她又恰巧提着一篮鸡蛋,那就不得了了。”同志们都觉得他说得在理,做得妥当。

  雪白的大嫂篇6

  晚宴设在阿佤少女豆豆家的院坝心里。

  两张木桌一字摆开,随便坐,别客气!客人除我外,还有四排山中、小学的老师们,周围寨子中的阿佤小伙和少女们。

  晚宴的菜肴很丰盛,有土鸡、青椒炒肉等等,但主要以周围山上找来的野菜为主。据说,为了找这些野菜,请了好几个阿佤小伙和姑娘,用了近一天的时间才找来。由于这些野菜融入了阿佤人家对远方客人的深情厚意,且耗费了那么多时间,因此在我看来,它们已远非一般野菜可比。

  这样想时,就觉得这些野菜格外好吃,味道独特。

  从颜色上来说,这些野菜大多碧绿如玉。即便在香油中炒过或做成凉拌,被盐巴、辣椒、酱油、酸醋、蒜泥、花椒等作料浸过,也不失本色,盛在雪白的磁盘或古色古香的木盘里,青翠欲滴,令人垂涎。

  从形状上来说,这些野菜,有的如佛手,有的如松果,有的如春尖茶……有的外实中空,有的里三层外三层……千奇百怪,形状各异,引人入胜,极想一尝。

  从味道上来说,这些野菜,有的极酸,有的微甜,有的苦涩,有的滑爽,有的清脆,有的柔韧……不管是那一种,什么味,都能给你留下极深的印象。

  吃菜岂能无酒?开始时大家一起喝那种生津解渴、清凉微甜、绵长醇厚、度数较低的阿佤水酒。钢化玻璃杯,人手一杯,一声喊,一口干!到后来,待主人家四大葫芦阿佤水酒喝完后,开始上用小铝壶装的45度以上的包谷酒。

  一杯包谷酒进肚,我感到天旋地转、岩浆欲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结果被眼明手快的阿佤少男少女们捉住,摁在凳子上。他们的力气好大!

  我声明:再喝就坏事了!他们很通情达理,对我实行了特殊的优待政策:酒可以不喝,人不能走,坐着一起说笑唱歌。

  好!于是唱歌。先唱流行曲,再唱民歌,最后就是原汁原味的阿佤山歌了。他们告诉我:这些阿佤山歌,自从阿妈肚子里出来那天起,他们就开始跟着大人唱了,所以要多熟悉有多熟悉。这些歌的歌词大多明白如话,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唱,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像阿佤人的性格一样:热情如火,粗犷豪爽。

  单唱歌还不过瘾,于是把饭桌抬到一边,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了佤族古风舞。酒兴燃旺舞兴,舞兴借助酒兴。手与手牵在一起,大家彼此就成了兄弟姐妹。这些牵着的手前后甩动着,跳舞的人忽而上前,忽而退后,水波样律动。上前是用歌声向对方发问,退后是倾听对方的回答,一问一答,一前一后,此起彼伏,有碛型。这古老的歌声和舞步,充分显示了阿佤人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既是泼辣和率直的,又是宽容和谦逊的。

  这种性格和品德,加上黑亮如星的大眼睛、咖啡色的皮肤、健壮的身体,或许就是阿佤人的魅力所在,或许就阿佤人近年来声名远播的真正原因。

  怕影响寨里人休息,我们把舞步移到了寨外大榕树下的水泥场坪上。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佤族“青苗节”,这里有微弱的灯光和质量不错的音响设备,供寨里人演练歌舞。

  那一晚,我们与寨子里身着传统佤族节日服装的大哥大嫂们,唱啊,跳啊,眼睛越唱越亮,星星越跳越明。

  那一晚,我真正体验到了云南边地古风舞“把月亮跳下去,把太阳跳出来”的意境和豪气。

  雪白的大嫂篇7

  终于到雄狮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瀑布哗哗地流着,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很蓝,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让人觉得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大家怎么看?是不是写得太短,不够具体,生动,描写的雄狮瀑布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呢?老师教给他一个写作技巧后,他回去又重新修改了这段话:

  终于到雄师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几丈多高的白浪如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又像百万雄狮飞奔而下,“哗哗哗”,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像雄狮张开血盆大口在怒吼似的,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白浪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真蓝啊!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仿佛是一幅不用渲染的中国山水画,让人不由得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这两段话,大家比较一下,哪一段写得好?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段对雄狮瀑布的描写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瀑布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那么,如何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首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去《周末划船去》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岸上的小草被风吹过,可以这样写:岸上的小草绿油油的,一阵风拂过,它们便随风摇头晃脑起来,好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突然看到了带着礼物回家的妈妈,争先恐后地扑过去,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这句话把小草比作调皮的小孩子,既突出小草的活泼可爱,又衬托出公园充满生机,一下子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第四自然段,描写荷叶时,还可以这样写:那是一片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地偎依在一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荷花开了,伸展出雪白的花瓣,晶莹得像一位高贵的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荷叶上。这句话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把荷花比作仙女,具体形象,衬托出荷花的美。

  其次,要善于合理的联想。第四自然段描写荷花散发出香味,蜻蜓飞来落在荷花上时,可以这样描写:一阵风过,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得蜻蜓飞来了,纷纷落在荷花上。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最后,要运用适当的夸张。所谓适当,是指所运用的夸张是有根据的,有一定合理性,并且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效果来。如第三自然段描写远处山的绿时,可以这样描写:这时,我才注意到远处的小山也是绿的,像被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如果真的是被染过,那油漆工可真了不起,你看,不同的绿色,有深绿,有浅绿,还有翠绿……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根据远山的绿和绿漆的绿一样的着色,把远山的绿色说成像是用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突出远山绿的程度很深,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夸张是适当的。

  例文示范

  离家不远有一条小溪,像一位优雅的少女,长年累月迈着轻盈的脚步,由东向西缓缓流淌。溪水清澈见底,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溪里的鹅卵石和小鱼。一块块鹅卵石就像一个睡着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水中,一动也不动,任凭溪水从它们身上淌过。溪里的小鱼就更有趣了,有的静静地停在水面上,好像游累了,在闭目养神;有的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是在进行游泳比赛吧;还有的悄悄地藏在石缝里,仿佛在跟伙伴们捉迷藏。

  雪白的大嫂篇8

  谁也不会相信,今日华丽高贵得如同公主一般的玫瑰花,昔日是用以点缀大道小径的。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上帝曾经扮作香客下凡,冒着酷暑在人间整整巡视了一天。他回到天堂的时候说:

  “可怜的人间道路太糟糕了!太阳把道路晒得直发烫,我看到路上的行人热得晕头转向,牲畜也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它们可怜巴巴地发着牢骚,而人类则在大声诅咒。这些道路两旁还尽是些破烂不堪的土围墙,越发显得难看了!

  “但是,这些道路是神圣的,因为它们把相距遥远的村镇联结起来,让人在它们上面行走。做生意的人为了生活满怀希望,步伐坚定;游山玩水的人则心旷神怡,悠哉悠哉。

  “我们要是在路边造些凉爽的帐篷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该多好,它们既能遮荫,又能消愁解闷。”

  于是,上帝便造出了轻舒粉臂向人祝福的垂柳,高耸入云撒下大片绿荫的杨树,还有那攀缠土围墙给它披上华丽服饰的玫瑰。

  那时候的玫瑰可真多,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后来,又经过不断的种植繁衍,玫瑰多得简直无处不在了。

  商人和游客看到杨树像圣女一般列队致意,坐在垂柳的绿荫下掸着鞋上的尘土,都开心地笑了。

  他们看到土墙上披满绿色的挂毯,点缀着一簇簇红的、白的和黄的花团,更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牲畜们也快活得引吭(hán)嘶鸣。对这从天而降的奇迹,路上飘起神秘的歌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但是,这一次还是和往常一样,人类又不珍惜上帝给他们创造的东西。

  杨树因为身材高大而得以自卫,垂柳由于枝条柔弱缺乏魅力而幸免于难。而玫瑰却是那样千娇百媚,芬芳沁人,像山上的姑娘那样手无寸铁,软弱可欺。

  不到一个月,路旁的玫瑰便被摧残得缺枝少叶,蕊落花谢。

  玫瑰花像女人一般,对自己的痛苦遭遇喋喋不休地哭诉。她们到上帝面前去诉苦。她们情绪激愤,声音颤抖,脸儿红得赛过美人儿:

  “上帝,人太没有良心,不值得你可怜。当初你缔造我们的时候,一个个完美无缺、美丽绝伦。如今才过去短短一月,我们便被他们糟蹋得残缺不全,惨不忍睹。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讨人们高兴:我们把花冠全部打开,好放出芳香;我们为了保持鲜嫩,挤尽了花茎里的汁液。我们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美貌供人观赏。

  “过来一个牧人。我们都弯下腰去看跟在他后面雪白的羊群。这个无赖说:

  ‘这些玫瑰红得简直像胭脂。而且还像故事里的女王那样弯腰向人致意。’

  说着就一把揪下我们的一对孪生姐妹。

  他的后面又来了一位农人,惊奇地睁大眼睛叫起来:

  ‘真是奇迹!围墙都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衣裳,分明是一个老娇娘!我摘一朵捎给阿纽佳大嫂和她的千金。’

  然后,农夫也是一把扯下六朵花,还连着一根整枝。

  又过来一位老游客。他吃惊地左顾右盼,眼里都放出光来,喊道:

  ‘伟大的万能的上帝啊,造出这样的尤物!’

  说完他就带走我们最漂亮的一位姐妹。

  接着又来了一个淘气包。

  ‘多好看多舒服啊,路上都长出花来!’

  他一下就采了一大把,唱着歌儿往小路去了。

  上帝啊,这种日子叫我们还怎么过下去呵。用不了几天,土墙又要和从前一样光秃秃的,我们都要香消玉殒。”

  “那你们要怎么样呢?”上帝问。

  “我们要保护!人用篱笆尖刺把菜园围起来加以保护,你也可以用类似的东西安到我们身上。”

  仁慈的上帝苦笑了一下,他的本意是想把美丽的东西造得友善一些。他说:

  “没办法!看来我不得不这样做了。人啊,逼着我往我的作品上加进敌意,变得会伤人。”

  玫瑰的表皮先是鼓起了一个又一个包,这些包渐渐又尖尖地突起来,最后便成了刺。

  永远不公道的人类后来却说,上帝把他创造的东西都变得不友善了。

  (江山译,选自《世界大作家儿童文学集萃》,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小档案

  加勃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她的抒情诗感情强烈,以清丽的形式表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她的诗集《柔情》歌唱母亲和儿童,格调清新,内容健康,语言质朴,是童诗中的珍品。1945年因诗集《绝望》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体操


标签:一个媳妇爷爷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