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太原大学新校区 包全磊(1976-),男,籍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7 17:56:21 分类:科学 浏览:91


  包全磊(1976-),男,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理论。

校园建设的优劣,与校园规划设计的水平直接相关。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国内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教育理念、校园规划理论与实务等层面,探讨了太原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太原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从校园的总平面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环境景观等方面,剖析现阶段太原大学校园的规划方式及其发展趋向,以期达到改善并提高太原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太原大学;圈层式布局;城廓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campus planning. From 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campus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evels to explore some problem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in Taiyuan University campu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aiyuan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mpus, single build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and landscape approach to analyze this stage Taiyuan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end, in order to achiev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iyuan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purpose.Key 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Taiyuan University; circle layout; castles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引言:

  当代大学正在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研究性大学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动力来自于高等教育,因此大学已然成为一个综合中心,联系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不再是从前产品和用户的媒介,而成为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机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使用方式。历史上,大学从来都是由聚到散,再由散布升级至新的聚合的过程。但是新的聚合只是一种叫法,从实质上来说,新的聚合具有聚和散两种特点,并不断优化的形式,即在权衡过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聚合方式。在现代,大学正在经历后一个过程,成为一个教学、研究、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大学,不断扩大、发展校园规模,不断调整校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现在信息爆炸性的时代,只有顺应时展,才能有更好地前景。

  二、太原大学现有校园存在问题

  太原大学校园从最初的租借,到落脚九中,在九中窑洞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形成旧校区13栋单体建筑,再到现代化的新校区建设三期总体规划,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历经三十多年历史,其从无到有再到跨越发展的校园建筑发展史,是一个高校发展的完成脉络。其研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从太原大学建筑理念变迁中看到山西乃至全国教育理念的变迁与逐步成熟过程。这种成熟、变迁的过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暗藏着文化发展的一些规律。

  太原大学成立于1984年,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从客观实际情况来看,将学校老校区多年缺少详细、连续的总体规划,建设的随意性相对较大,使得整体校园缺少统一的风格,甚至总体功能组织划分关系也模糊不清,建设很不完善,而现有土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缺少基本的办学条件,直接影响使用,因此学校实现了搬迁建设。

  三、太原大学演变历程

  学校初始建校地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坝陵北街2号,四面临街,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太原大学最初选址为太原九中的窑洞建筑。历经三十年规划经历了一个生物进化的完整版。1984年时只有一座大楼,仿佛单细胞生物。建校初期,随着教学楼、宿舍新建等,到了1990年则变成了一个多细胞积聚体,宿舍楼的建成,使得学校中轴南移,生物体因此生成了第一条脊椎;2001年学校中轴脊椎越发硬朗清晰,南北骨架南大道基本成形,环形道见了端倪,食堂、操场等这些功能区器官也大体有了雏形。教学主楼和图书馆的建成,加强了脊椎的稳定性和强度,生物体生长速度趋缓。到了学校搬迁之前,学校道路骨架更为清晰硬朗,各个功能器官已经发育得更为饱满。学校的生活区扩张完毕,新建校舍只能在学校外沿和老建筑间隙建造,由于用地开始紧张,故而特别注重地区建筑之间的关系、环境营造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整个生物体己经完全成熟,并且在进一步向外扩张,直至新校区的建成。纵观三十年的规划建设,从校园建设这一点就可见城市化进程,各项工作都在正常轨道上,学校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原则,校园生物体的生长速度呈几何级数增加。太原大学新校区拟规划于太原汾东教育城,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人规模的高等职业综合性大学进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55.9公顷,校园建筑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不含教工生活区)。太原大学新校区采用了圈层式的布局,中间以“城廓”构筑中央教学区,环绕体育休闲“绿环”,周边布置各个功能组团,既保证了各功能组团的明确分区,互不干扰,又能通过绿化廓道空间使师生活动保持在舒适的步行联系范围内。按照太原大学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实训区、学生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服务区等七大功能区的要求对校园空间进行功能分区,主要规划形成教学核心区、校前区、学生生活区、实验实训区、体育休闲活动区、教师生活区、预留发展区等七个部分。功能分区科学的考虑师生日常活动的使用要求,着重处理好教学、实验、学生生活和体育课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离,各分区又可以通过户外公共空间进行便捷联系,相互促进,开放共享。

  四、太原大学校园规划构思

  大学时光是人们一生中最青春的时光,人们也必定会记住这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校园是一个人们享受生活的场所,因此,学校的建筑以及环境的设计意义就非常重大,建筑的外观以及功能的关系,操场和宿舍以及教室的安排布置,窗台、栏杆这一些细节的设计,都会对人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学院规划的原则是:

  1.突出“以人为本”的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以人的尺度和行为方式为标准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校区空间必须学习和吸收优秀传统校园的空间要素,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步行优先的原则,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学习、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场所和具有时代气息的舒适校园环境。

  2.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原则,以汾东新区的发展为契机,统筹考虑区域资源条件和空间特征。立足学校建设的实际要求,集约使用土地,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性,优化校园空间结构,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在进行合理设计分区的前提下,校园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统一规划,分期逐步建设完善,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保证校园功能及空间在各建设阶段和最终效果的完整性,实现学校校区发展的有机化和发展型学校的建设要求,同时体现出设计的时代性、经济性和操作性。

  3.发挥三晋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特色,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塑造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地方风貌特征的个性化校园主题形象。以整体的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为原则,创造多层次、多元化的良好校园学习场所和交流空间,通过轴线控制,圈层空间渗透,融汇自然景观等手段,传承良好校园空间的构成因素,采用适应地域气候特征的建筑群体组织形式,创造丰富活泼的独特校园景观环境。

  4.突出现代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的原则,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顺应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创建高品位的现代的、一流的大学。校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场所,同样也是知识的汇聚场所,校园规划采用集中的教学楼布局,合理进行动静分区,有利于学科交叉,充分体现太原大学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院校这一特点,加强校园内学科互动和资源共享,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大学向社会开放的要求。

  5.体现生态环境意念和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共存,利用当地气候特征和植被,营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适当布置水体和绿地,并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要求,形成整体化的生态型校园格局。建筑布局考虑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建成绿色、和谐、具有优质景观生态的校园环境,力求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活动、交流的生活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

  6.创造适应山西本地气候,同时包含着山西传统建筑意蕴的当代校园风格。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因此,运用敦厚质朴的建筑体型,并由此形成校园建筑的统一风格。建筑形态既充满个性,又积极配合整体环境只需要求,力求建筑立面根据内部功能简洁实用,以统一的母题和尺度彼此协调。强调建筑群体的外部空间的层次感及虚实对比,塑造群体建筑不同空间的独特意境。

  五、校园规划空间结构

  太原大学校园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的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强调校园功能和交通的合理组织,注重反映山西地理气候特征,突出太原大学的科技人文特点,传承三晋历史文化和古城大院建筑的风格内涵,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地域气候特征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人文空间和自然景观。

  1.圈层式布局

  本规划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圈层式的布局,中间以“城廓”构筑中央教学区,环绕体育休闲“绿环”,周边布置各个功能组团,既保证了各功能组团的明确分区,互不干扰,又能通过绿化廓道空间使师生活动保持在舒适的步行联系范围内。同时,圈层布局通过十字形轴线进行整体控制,保持校园空间清晰的方向性和仪式感。在保证明确核心区的前提下,圈层式布局在各系馆的组合分布和内部构成等方面也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弹性,可根据校园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组团功能的互换和补充,形成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性。

  2.城廓

  教学核心区采用城廓式的四方城形式,隐喻传统山西古城的建筑形成风格,构筑具有浓烈地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教学空间。城廓中心围合校园核心的绿化广场,形成中心感明确、厚重典雅的静态书院空间,体现学术气氛浓厚的传统校园空间意象,并满足群体仪式性活动的需要。教学科研楼采用适应地域气候特征的建筑群体组织形式,以院落式单元化的组合方式,形成自成一体的良好交往空间,并通过庭院、广场、廓道等要素与中心绿化广场相互渗透,形成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教学综合体。单元式组合生长模式也非常适合太原大学分期建设的逐步发展要求。

  “城廓”西北角局部打开,向北延伸出一个树木覆盖、气氛安逸的学术文化公园,供师生课余休憩及交往,既打破了传统方院过于封闭的空间感,也与开放式的核心广场相互补充,形成的多层次户外交流场所。

  教学核心区中央以图书馆作为统率,形成为方院的中心,凸显校园空间的文化意境。图书馆采用四角方体的组合形式,成为纵横十字形轴线的焦点建筑。考虑太原地区缺水干旱,规划仅结合主要公共空间局部布置蜿蜒转折的曲水景观,并在图书馆广场南侧和入口区形成较为集中的水景。曲水景观有利于加强各公共绿化空间之间的环境联系,在庄重严肃的方院空间背景中烘托出一道丰富于生气、生动清新的自然景致。

  3.绿环

  绿环绿带围绕在教学核心区之外,实验实训、学生生活组团外环区之内,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体空间。圆环弧形的主题景观形象与方城取得形式上的对比,隐喻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空间概念。考虑学生的活动特点,绿环提供的是与方院空间所区别的动态活动场地,与静态的方院空间相互补充,满足学生休憩游玩的需求。因此,绿环内除绿化外适当穿插部分体育场地,结合树木,草坡等人造绿化景观要素,通过校园空间组织,以及流线交通安排,共同形成独特的“体育公园”式的园林环境。弧形景观骨架以体育中心圆形建筑作为空间收束,并合理利用高压走廓用地,形成完整而舒展的景观构图。

  4.轴线关系

  校园建筑群落以十字形轴线进行控制。南北向为教学区主要景观轴,从仪式性南入口向教学区纵深发展延伸,通过轴线上主要建筑群的围合和空间变化,组织对景和标志性建筑,使各层次公共空间节点形成良好的联系和呼应,形成“起承转合”的空间节奏和景观序列。重要节点包括:南侧入口广场、教学区核心广场、图书馆前广场及曲水景观,学术文化后花园、体育场等收放有序的空间层次,在校区中展示了一副具有传统三晋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画卷。东西向轴线主要连接校园主、次入口,并利用图书馆标志性核心建筑,构筑整体连贯、层次分明的校园空间架构。

  六、结语

  “以人为中心”将是校园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准则。大学校园应全面考虑到师生的物质、精神需求,必须关心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论文从校园规划理论、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实务等层面,探讨了太原市内大学校园规划的问题。通过分析太原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从校园的总平面布局方面,清楚剖析了现阶段太原大学校园的规划方式及其优缺点。并将各种规划方式的优点加以总结,使之达到改善并且提高太原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目的,以促使规划者、执行者、决策者与使用者认清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于增加规划的可执行性、理想性以及可信度。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校园规划发展探析 倪茜 -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 2009-04-02

  [2]新时期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探讨 李峰,王晓健,杨曙霞 - 《工业建筑》- 2005-12-30

  [3]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 郑明仁 - 《建筑学报》- 2001-02-20


标签:校园大学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