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说明性文章 [摘要]说明性文章在语文教材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6 09:06:37 分类:解惑 浏览:60


  [摘 要]说明性文章在语文教材中是比较常见、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根据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从提炼文字,知晓要点;品析词句,掌握方法;比较鉴别,感悟表达这三个方面入手,教给学生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说明性文章;知晓要点;掌握方法;感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4-0055-03

  [作者简介]沈怀军(1972―),男,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桃园小学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称“说明性文章”,而非“说明文”,是因为在小学教材中,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并不多,更多的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带有说明性的童话、童诗、小品和记叙文等。说明性文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这类文章可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可能是科学小品文,如《恐龙》《航天飞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二是说明事理类,以说明学习、生活、做人为主的简单议论文居多,如《山谷中的谜底》《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会合作》等。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常识课。因此,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我们应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根据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还应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将视点集中到说明性文章本身的突出特点上。

  一、提炼文字,知晓要点

  对一个事物、一篇文章,作者是不可能将它所有的特点都说得面面俱到的,他们总是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抓住说明要点是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重要抓手。“抓要点”的方式,根据文本的内容,主要有:直白式和提炼式。

  (一)直白式

  有些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所讲述的方法哲理,在文中用鲜明生动的语言直接表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阅读,逐一找清找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找中心句。如《恐龙》一文,第2-5自然段分别以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恐龙是卵生的”直接点明恐龙的特征,起到了概括文段中心的作用。

  2.找首括句。如《金蝉脱壳》第1自然段中的“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这句是第3、4、5自然段内容的浓缩,是“金蝉脱壳”全过程的概括,放在文首,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找过渡句。如《莫高窟》第3自然段中“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用形象优美的词语凝练地概括出莫高窟里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找结尾句。《滴水穿石的启示》在文章最后点明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对前面所举实例进行了高度概括。

  (二)提炼式

  有些说明性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所要阐述的方法哲理,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那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去整理、加工、归纳、提炼。

  1.概括段意法。多数说明性文章是分段表述要点的,所以可指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并加以概括。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标题用破折号将说明对象凸显在学生面前,那么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的呢?首先,我们可以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再指导学生读懂这几个段落,用小标题的形式简要概括每段的段意,那么说明要点就一目了然了。

  2.理清层次法。有些说明性文章是按一定逻辑顺序说明特征、阐明事理的。对这些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如《精读与略读》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课文的层次,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二、品析词句,掌握方法

  说明方法是对说明对象展开说明和介绍时必须运用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应让学生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方法是用来说明什么的,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

  《恐龙》一文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描写雷龙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时,笔者共分四步:第一步,让学生朗读描写雷龙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第二步,在理解“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看大象的巨幅图片,学生发出惊叹:真大啊!再出示雷龙的巨幅图片,同时将大象的图片缩小到雷龙的六分之一,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雷龙的庞大足以震撼人心。这时候,老师教给学生:课文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进行比较,来说明雷龙的身体庞大,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第三步,在理解“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时,老师让学生听雷鸣,以评价指导学生朗读,再向学生讲解: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这叫打比方。第四步,教师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来概括作比较、打比方的好处。

  在理解了介绍雷龙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又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梁龙、剑龙和三角龙的外形特点的?这体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一方面巩固对刚学会的“作比较”“打比方”的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新授“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最后,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仿写恐龙外形,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比较鉴别,感悟表达

  说明性文章所具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决定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是说明性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由于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在语气的轻重、程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等方面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映,使说明非常准确严密。在阅读说明性文章中,作者经常使用表程度、计量、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这些词语,乍一看,很模糊,细品味,却是很精确的。有了这些词语,就能客观地介绍事物,不主观化,不绝对化。这种模糊与精确的矛盾统一,构成了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所以,说明性文章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应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模糊词语的作用。在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忽视词句的教学。

  《恐龙》一课中,集中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语句是“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教师抓住句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 第一步,先比较“以吃植物为主”和“吃植物”。“以……为主”是理解上的难点,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用选择题的形式(A只吃植物,不吃肉,B主食是植物,但有时也吃肉,C有时吃植物,有时吃肉)让学生通过选择,学会精确地表达,获得明晰的认识。然后,教师举我们自己的例子:“以吃米饭为主”就是“主食是米饭,有时也会吃面条、饺子等”,以这样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巩固对“以吃植物为主”的理解。接着比较去掉“大多”以后句子的意思有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小结:去掉“大多”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对恐龙的介绍就不准确了。再让学生体会“专门”一词删去虽未改变句意,但不能强调出这些恐龙只吃肉不吃植物。最后,为了教会学生准确、严密地表达,在随堂作业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仿写时注意语言的准确,用上“大约”,让学生知道这是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甲龙重五六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性文章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作品形式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说明性文章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宋杰.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9).


标签:说明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