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莫言《蛙》 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0 10:05:55 分类:指南 浏览:103


  一、

  该如何直面小说的主人公姑姑,这是阅读《蛙》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这人物形象,莫言坦言是以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姑姑为原型的,“她是我们高密东北乡圣母级的人物,有很高的威信,接生了三代人,数万条生命通过她的手来到了人间。当然小说中的姑姑和现实中的姑姑区别是很大的,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是很幸福的,她在计划生育工作期间实际上也偷偷地帮了许多人。她绝对不像小说里那样是个铁面无私的像一个判官那样的人物。她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很多人找到她,让她帮忙,她就悄悄地帮助。有的人家第一胎就生了个女孩,还想生第二胎,那么就撒谎说这个婴儿生出来就夭折了。这个当时很严格,你光说是夭折不行啊,第一要有接生医生和护士的证明,第二还必须有实物来证明,必须拿出死婴给他们看。那我姑姑当时就帮人家玩那种“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莫言谈文学与赎罪》《东方早报》2009.10.2)

  莫言的这番坦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真正的“圣母级”的人物是怎样的人物,“她绝对不像小说里那样是个铁面无私的像一个判官那样的人物”,这是莫言自己的话。那么,小说中的姑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对此,莫言的自我感觉非常好:“我还比较满意的就是我写出来的这个姑姑——乡村妇科医生的形象,在最近的30年文学作品里,我还没有读到过。”这话说得极其暧昧,因为“没有读到过”的“新”的人物形象并不就代表是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如果莫言“满意”的是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真正“圣母级人物”,那我的看法则正好相反。我认为小说中的姑姑不仅不是圣母,反而是一个生性卑劣、作恶多端的魔鬼,尽管作者给这个人物添加了许多理想的光环,加上了不少理性的粉饰,但“恶魔”的本质依然昭彰。

  下面我们不妨简单历数一下小说中姑姑的非凡“行状”,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真实”的“艺术”形象:

  七岁的时候,姑姑就和奶奶、大奶奶一起被日本鬼子作为人质强行带到平度城,奶奶、大奶奶当时吓得只知道哭,而七岁的姑姑却说出了一番气壮山河的豪语:“哭管什么用?哭能哭出翅膀来吗?哭能哭到万里长城吗?”甚至当面对日军司令发难;“我父亲是八路,你是日本,八路打日本,你不怕我父亲来打你吗?”真是黄口小儿,童言无忌,无知无畏得让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

  1953年,十七岁的姑姑第一次接生,就对已经六十多岁的民间接生婆——“老娘婆”田桂花拳打脚踢,以示对她的愚昧行医的惩戒。虽然是“平生第一次打人”,但却打得非常“专业”,打过之后还志得意满。这种近乎天生的暴力倾向令人战栗。虽然“老娘婆”的接生方式愚昧、落后、野蛮,但这种接生方式毕竟一直在民间流传,且被民众接受;所以,本意还是行善,而非作恶。所以,你一位十七岁的小姑娘,哪怕阶级观念再强,党性再强(虽然此时姑姑还不是党员),也不应该对一位老人如此施暴,连起码的尊老敬老之心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卑劣。

  1961年,姑姑在公社卫生院开始与被打成右派贬到乡下的中年女医生黄秋雅共事,以后两人一直相伴相仇。在姑姑与黄秋雅的关系上,也颇能体现出姑姑这个人物的变态和疯狂。 不知为何,姑姑对黄充满仇恨,甚至有一种虐待狂的病态心理。虽然姑姑也许有理由仇恨黄秋雅,因为在文革中黄秋雅曾经诬陷过她,但关键是,在黄秋雅诬陷她之前,在两人的前期交往中,姑姑对黄秋雅已是剑拔弩张了。这种仇恨心理可说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按照姑姑的说法,黄不过就是“脾气古怪,要不就是一整天不说一句话,要不就是尖酸刻薄,滔滔不绝”,此外,黄是一个高明而敬业的妇科医生。所以,作为同样敬业的妇科医生的姑姑没理由对黄这么仇视;否则,就只能归咎于一种天生的暴力倾向或阴暗心理,就如姑姑对“老娘婆”的态度一样。我们可以从晚年的已是充满了忏悔意识的姑姑谈起黄秋雅的态度上,清楚地感觉到姑姑这种人性的变态和疯狂。晚年的姑姑谈到黄秋雅这个“落时的凤凰不如鸡”的“上海资本家的千金小姐,名牌大学毕业生”时,竟然是这样“自我解嘲”的:“我就是那只鸡,跟凤凰掐架的鸡,她后来可真是被我揍怕了,见了我就浑身筛糠,像一条吞了油烟子的四脚蛇。”虽然姑姑也感慨黄是一个伟大的妇科医生,“即便是上午被打得头破血流,下午上了手术台,她还是聚精会神,镇定自若……她那双手真是巧啊,她能在女人肚皮上绣花……每当说到这里,姑姑就大笑,笑着笑着,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看,这就是晚年的姑姑对于黄秋雅这样一位不幸而敬业的医生的态度,如此恃强凌弱,如此玩世不恭,如此毫无人性,这究竟是豪爽还是刻薄?是圣母还是恶魔?还需要多言吗?

  在文革初起时期,姑姑是卫生系统的“白求恩战斗队”的发起人之一。“她十分狂热,对曾经保护过她的老院长毫不客气,对黄秋雅,那更是残酷无情。”老院长因为不堪忍受侮辱而投井自杀。黄秋雅在后来的计生运动的“张拳事件”中,由于张拳诬告至国务院,上边追查下来,结果姑姑让黄秋雅当了替死鬼。具体情况如何,小说没有明言。姑姑晚年的“忏悔”对此竟然毫无悔意。

  当然,姑姑的主要“行状”还是体现在她作为一名忠诚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的“杰出”表现上。在这方面,姑姑的变态和疯狂的人性可以说是暴露无遗。

  在面对超生者张拳的疯狂和凶狠时,姑姑表现得比张拳还疯狂。先是替小狮子承受了张拳的凶狠的一击,被打得“头晕耳鸣,眼冒金星星,视物皆血红”后,又要民兵把抢过来的棍子扔回张拳,“姑姑冷笑着”,“指着自己的头,说,往这里打!打呀!”硬是把张拳的气势给压下去了。

  在处理王仁美事件时,姑姑的无理和疯狂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她居然不是直接对王仁美家下手,而是先对王的邻居下手,先用链轨拖拉机拔倒邻居的树,再拉倒邻居的大瓦房。竟然以这种极其无理、野蛮的殃及无辜的方式,来对王施压,并以此无理威胁邻居对王采取行动。疯狂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在对付王胆的偷生事件时,更是显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胆略和智慧”,先是大放烟幕,布疑兵,迷惑对方,同时布下天罗地网,引得王胆上了木筏,然后开始围追堵截,逼得王胆走投无路,早产丧命,才算作罢。然而,对于这样明显惨无人道的行为,莫言在面对记者时的自话自说却另有一番高论:“真正的怜悯就像姑姑那样,当看到王胆在船上开始分娩了,这时她上船去帮助她把孩子接生下来。这是一种伟大的怜悯。”这竟然就成了“伟大的怜悯”,布下天罗地网,软缠硬逼,最后把一个人逼得陷入了绝境,然后在这人临死之前,不过让他死得稍稍舒坦一些,竟然成了一种“伟大的怜悯”?这是怎样的逻辑?明明已经将人逼上死路,却还要冠以“伟大的”人道名号,殊难理解。

  以上种种行状,哪里有丝毫“圣母”的仁慈?


标签:姑姑人物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