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巴尔蒂斯 摘要:巴尔蒂斯是20世纪西方重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8 10:55:44 分类:解惑 浏览:86


  摘 要: 巴尔蒂斯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画家之一,其绘画保持着传统的具象样式,无论是绘画的技法、构图、色彩,还是画面的精神内涵,在当代画坛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键词: 巴尔蒂斯 具象 映像

  20世纪的欧洲是艺术上的战国时代,各种艺术流派与艺术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大众面前,颠覆与变革成为艺术发展的主要使命。众多艺术家在这种境况下,纷纷摆脱传统,寻求未知,探索新的绘画表现方法。一时间,艺术呈现出种种纷繁复杂的形态。巴尔蒂斯始终不为新的艺术观念所动,坚信自己的审美判断,并孜孜不倦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巴尔蒂斯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伫立在现代派的丛林之中,始终坚持着个体精神,使得他的绘画得以表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的实质和现实世界的本质。作为一种“可以传递事物之神”的精神载体,巴尔蒂斯的具象图式,是20世纪的其他艺术法则所无法代替的。他的绘画充满着神秘而又宁静的气氛,在艺术的长河之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巴尔蒂斯,祖籍波兰,1908年生于巴黎,父亲埃里克?克罗索夫斯基是研究杜米埃的艺术史家,母亲伊丽莎白?多罗西亚?斯皮罗是位画家,父母均善绘画,与当时的艺术名家如博纳尔德兰马尔凯等画家来往密切。在这种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巴尔蒂斯很早就显示出绘画才能,并在他们的引导下逐渐走上艺术道路。尽管巴尔蒂斯在这种艺术环境的熏陶下成长,但却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巴尔蒂斯的艺术生涯。巴尔蒂斯在少年时就在诗人里尔克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的画册。

  巴尔蒂斯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他曾回忆:“我父亲曾有一次问波纳尔:‘巴尔蒂斯应该上哪个美术学院呢?’波纳尔答:‘不要上任何美术学院,绘画是学不会的。’”在诗人里尔克和画家波纳尔的鼓励下,巴尔蒂斯走进卢浮宫临摹、研究古代大师的作品。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来获得绘画的技法,后来又远赴意大利临摹弗兰切斯卡等大师的作品。巴尔蒂斯尤为仰慕弗兰切斯卡的作品,其作品内在的美与秩序令他无限神往。从古代大师的作品中他不断地汲取养料和灵感,不断地接受灿烂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熏陶。这对他的绘画风格和审美趣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不受各种艺术潮流的迷惑与干扰,始终坚持自己的写实主义风格。巴尔蒂斯的思想更接近19世纪的艺术。巴尔蒂斯说:“我是一个现代画家,我一点没有当代气息。”他认为:“绘画只能产生于一个特定的气氛,这种气氛已经不存在了。这就像把某人打发到沙漠里,让他在那里种植果园。我们的时代不能结下艺术之果,它走向了末路,梦想已经结束。”他对当代所有的东西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对它们感到厌倦。在他眼里我们生活的时代令人恶心,缺乏艺术,没有美感。他十分反感现代艺术强调自我实现的倾向,主张艺术家必须是服务于大自然的工匠。艺术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胜任于这个合乎伦理道德的任务。

  巴尔蒂斯认为艺术首先是一门技术。他说:“如今,许多人都不学技艺了,觉得多余。似乎只要有了个新的念头就行了。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技艺是必要的手段。没有技艺光靠发明是不行的。现在的画家很会说,而做得并不怎么样。尤为可笑的是,他们说的和做的又往往不是一回事。”虽然巴尔蒂斯不认可现代艺术,但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复古的画家。他是一个介于复古和超复古之间的画家,在向古典主义回溯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巴尔蒂斯绘画中柔和的色彩、细致的笔触、精确的轮廓、厚实的肌理效果来源于他对古典壁画的研究,体现出古典主义的一些原则。巴尔蒂斯在作品中,将人物姿势构成的线条与建筑、静物、风景等构成位置和线条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分割画面,从而使人物、空间、物体相融合,形成一个形式感极强、装饰味十足的画面。画面着重强调几何造型,使画面和形体更富有张力和稳定感。由于简化了人物、物体亮部与暗部的过渡,取消了局部细节,加强了肌理效果,因而巴尔蒂斯笔下的人物具有了静物一般木然、静止的效果。人与人之间是疏离的、冷漠的,但是通过精心的构图、线条的穿插,画面在矛盾中形成统一。确实,巴尔蒂斯习惯于用大的斜线构图方式,人物的斜倚姿态构成大斜线,从而对画面产生对角线的分割。《金色的时光》中照镜子的女孩,女孩的姿势所构成的斜线分别向画面左上角和右下角延伸,而女孩下垂的右手臂与前面的桌腿、后面的壁炉形成另外两条相反方向的线条,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另一股力量,消除了斜线的力量,从而使整个画面达到整体上的均衡。又如《房间》中斜倚的女孩、墙壁的竖线、《纸牌游戏》中打牌的女孩、《与猫》等。这种小对角线以及×形布局几乎成了巴尔蒂斯绘画中普遍遵循的规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意味。“他的构成不是古典的,更不是学院式的,而是注入了人对时空的认识,注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和艺术家本人的心律。”

  巴尔蒂斯执着地追求技艺并锤炼属于自己的技法。我们从他的《德兰像》、《纸牌游戏》画中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功底。然而,他仍感到“我的手艺还远远不够,不足以表达我要表达的东西”。他的画中饱含着一种深邃的内在精神,一种不可视却可以用精神去感觉的真实存在。用巴尔蒂斯的话说:“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那就不是艺术,也就不需要艺术,照相就行了。”所以他认为解剖和透视是艺术的桎梏,作品中“太多的科学道理会损害绘画的真实”。巴尔蒂斯独特的艺术技巧更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语言,成为他作品的精髓所在。他的作品从不标新立异,但却平淡传神,使人过目难忘;注重情感体验,致力于表现人与物的内在和谐关系;以形象传递情思,借真实描绘心境,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画里画外,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都体现着一种梦幻诗般的气氛。

  他的作品显示出了这样一种真实:既深刻又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往往是通过平面和简化的表象来引发和显现的,而晦涩难懂的表面往往是为了掩饰内在的空洞无物。

  巴尔蒂斯正是用他那清晰明了的图式构成语言、优雅而质朴的色彩,向观众传达了物象背后深层次的真实存在,从而引发人们去思考、去探索。他虽然没有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没有表现社会的复杂多变,甚至表现群体的人物作品也只有那么几件,但他的作品直逼人的心灵,进入了人的精神领域。正是通过这些单独的个体,折射出了人的共性的一面。这就使他笔下的形象已不再局限于物象本身,而是表现了物象在我们心灵中的映像。

  巴尔蒂斯:“现实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我们可以是非现实的写实派,也可以是表象可见世界的具象派。”正如他的画一样,巴尔蒂斯的具象艺术是在传承传统中追求现代。无论是他选择的室内、风景,还是对人物的塑造色彩的个性表象,都是在古典的传统中追求现代形式,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精神的当代回归。

  参考文献:

  [1]啸声.在巴尔蒂斯画展.新闻会上的发言.世界美术,1995,(3):6.

  [2]巴尔蒂斯论艺术.美术,1995,(8).

  [3]啸声.巴尔蒂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标签:艺术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