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永远的尹雪艳 摘要:作者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8 10:55:12 分类:指南 浏览:98


  摘 要:作者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描写了一个风华绝代的百乐门――尹雪艳,她的神秘气质吸引着上海旧贵族围绕在她身边,她是乱世的妖孽,作者通过他缅怀了旧上海生活,通过时间之于她的凝定性来反衬时代巨变。

  关键词:全知全能 时间;凝定性;妖性;符号

  一、叙述视角和小说结构

  小说第一部分这种议论式在叙述文本中的开场方式在现代小说写作中显得别具一格。《永远的尹雪艳》采用全知全能视角的叙述方法,主人公被剥夺了自由展现自身意志的所有可能性,成为一个纯观念客体。文本叙述处处可见叙述者急于与那些非主人公合谋,为主人公构造一段“红颜祸水”的传奇叙述痕迹:“尹雪艳名气太大了,难免招忌,她同行的姐妹淘醋心重的就到处嘈起说:尹雪艳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叙述者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了追求尹雪艳的王贵生犯了重罪被枪毙,而抛弃妻子的洪处长一年丢官、两年破产两个家破人亡的例子例证了那些“嘈起之说”。在整个第一部分尹雪艳没有被给予讲话的机会。小说第二部分直接转入叙述现在时态,叙事者的评论干预始终控制着叙述本身。尹雪艳的新公馆华丽的陈设、妥帖的设计、人性化的布置叙事者似乎刻意拖延主人公的出场以增加她的神秘感,并成功将主人公编入作品中其他人物合力构建的语言之网中:“当尹雪艳的靠山相好遭到厄运的时候,她们就叹气道:命是逃不过的,煞气重的娘儿们到底沾惹不得。”“像侬吧,尹家妹妹,侬一辈子是不必发愁的,自然有人会来帮衬。”“尹雪艳确实不必发愁,尹公馆门前的马车从来也未曾断过。”叙述者和文中的非主人公主导了本文基调,虽然小说的第二三部分,主人公也说了三句话,却也带着浓厚的职业色彩,只是劝慰吴经理和宋太太的客气话,并无法为自己红颜祸水的形象进行任何有积极作用的辩解,她的主体性与意识性在小说中都无法展现。她的形象也在漫长的开场中通过别人的叙述而逐渐丰满起来,后三个部分她与徐壮图的故事无非是为她“红颜祸水”的形象再添一枚佐证而已。

  二、人物原型与人物性格

  作者曾说床头摆的书是《红楼梦》,这本书对作者的影响无疑也影射在小说中。细看小说中关于尹雪艳的描述:“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气炎热一个夏天,她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打扮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薛宝钗不施脂粉,而尹雪艳的客厅都细细地透着一股又甜又腻的晚香玉。让人联想到宝玉初次去秦可卿卧房时“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尹雪艳有宝钗的冷艳逼人,骨子里又有秦可卿的妩媚多情。而她布置小公馆里精致而不重复的菜色,熟悉每个人的牌品把牌搭子配得理想,从没让牌客伤过和气,周旋在各种客人之间擅长逢迎却又像极了王熙凤。作者杂糅了《红楼梦》里几个典型人物形象,突出尹雪艳的传奇性,大概是为了让读者更信服其是异于常人“妖孽”一样的人物。舞会上她像“冰雪化成的精灵”,牌局上她来回巡视“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送徐壮图出门时对她的描写又是“双手合抱在胸前,像一尊观世音”让人联想到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对萨黑荑妮公主的描写,“精灵”、“祭司”、“观世音”非常人具有的是“神性”与“妖性”,而尹雪艳似乎更偏向于“妖性”,尹雪艳的“妖孽”形象透过吴家阿婆说了出来“凡是到了乱世,妖孽纷纷下凡”,她曾风华绝代红遍上海滩,却也是煞星,王贵生愿意将金条搭一道天梯为尹雪艳把月牙掐下插在她的云鬓上,而王贵生犯罪入狱那天尹雪艳在百乐门停了一宵,可见其薄情,而为他抛弃妻子的洪处长丢官破产以后,尹雪艳只带走了自己的家当,实则也是洪处长给她的财富。可见她讲求实利,翻脸绝情。她对徐壮图多少有些真情实意的,否则不会凝神敛容、亲自吊唁。可是当晚的牌局她却依旧笑吟吟地站在欢醉场,一切都没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和徐壮图的故事也是通过全知视角娓娓道来,她并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机会,结局的虚浮漂渺只能留下让读者去揣度。

  三、时间眷顾的上海“符号”象征

  尹雪艳的形象并不突出鲜明,她总是笑吟吟,踏着轻盈盈的步子那么虚无缥缈,时间反复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她身上独有的气质让男人为她着迷,“尹雪艳公馆一向维持它的气派。尹雪艳从来不肯把它降低于上海霞飞路的排场”,每个到尹公馆的人都被她照顾地妥妥帖帖,宾至如归,那些在生意和事业上受了挫,如吴经理到了台北做了个闲职,头发全白、走路蹒跚,却在尹雪艳这里得到了安慰“干爹才是老当益壮呢!”尹雪艳是上海旧梦的一个符号,她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是京沪繁华的佐证。每个人从她这里寻得昔日身份的认同,十几年前作废的头衔,经尹雪艳亲切地称呼起来,如同受过诰封一般。众人贪图曾经拥有但不复返的虚华。“在小花园里挑得出最登样的绣花鞋儿”,“红楼的绍兴戏码,尹雪艳最在行”,“论起西门町的京沪小吃,尹雪艳又是无一不精了”。尹雪艳兢兢业业地为每个人服务,满足了作者追忆上海的心,她是被时间眷顾的宠儿,尹雪艳总也不老,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文中用“从容”、“慢条斯理”、“徐徐”、“不慌不忙”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尹雪艳的动作,仿佛在她身上觉察不到时间的紧迫感,她独具一份不受时间约束的气质和超越时间的神秘,时间之于主人公的凝定性,当所有人都纷纷溃败在时间与命运面前,她却挽住了时间滚滚向前的车轮。客人们在牌局上相互厮杀,她却像一个看客,冷眼旁观浮华苍生的忙碌却不被时间所困。白先勇用“永远”二字,准确而全而地概括了尹雪艳的形象内涵:“不管人事怎样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也许白先勇是要用她身上的“永远”来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残酷,今非昔比,时代巨变,历史沧桑,命运是无法抗争的,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命运之网,这是人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尤作勇.“现代文学”的歧路:白先勇,陈若曦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2]李洲.白先勇时间小说的特例 [J]. 重庆师范大学,2008.

  [3]李博泓.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象征[J].考试周刊,2011.


标签:叙述时间小说上海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