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好文章赏析 好文章赏析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1 06:40:51 分类:资讯 浏览:144


  好文章赏析篇1

  [关键词]提高 能力 一句话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领会一篇好文章继而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但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总是东扯西拉,东拼西凑,结果教师一评则一塌糊涂,使之让学生成了“谈文色变”的“怕文生”,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摸索到一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经验”:就是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是为一句话而写。

  文章不管体裁如何,篇幅长短如何,话说白了只是把“一句话”写清楚。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写出儿童生活乐园的对比,朱自清的《背景》就是写出父亲的爱子深情。即使长篇小说《西游记》也是写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途中艰难,那也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整篇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的一句话呢?这就是在教学中贯穿出来。

  一、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的选材

  如在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知道作者在朝鲜战场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感人材料很多很多。那么哪些材料能突出表现志愿军的品质、意志、性格、胸怀呢?通过反复推敲,最后精选三个事例作为写作材料,让学生明白了为“一句话”选材料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安排详略内容

  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就让学生感受明白突出“父亲爱子深情”是怎样安排详略内容的,要通过背影来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文章的描写重点就放在父亲送行时买桔子的背影上,至于“赋闲”、“奔丧”、不要不行,但不能浓墨重彩的描写,它是起着铺垫,衬托作用,则否就会犯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

  义和作用

  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感悟到,文章的内函是只为“一句放”(即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就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作者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写作的,选用了哪些精当的材料,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组织安排详略材料内容的,这样使学生从“感”到“悟”形成一条清晰的认识线条。

  四、引导学生在自己写作如何时写好“一句话”

  学生认识感悟到“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写好自己的“一句话”呢?首先,对于命题作文让学生自己拟定好文章中要写出的“一句话”(即主题思想)然后针对“这句话”精心选择最能表达出“这句话”的材料,有了材料如何根据这句话去组织材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做了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去写作。

  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让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一句话”去填充题目,拟定写作材料,精心组织材料,一气呵成。

  五、评价好学生的只写“一句话”的好文章

  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让学生先进行自己赏析、看看是否将“一句话”写好了,精心修改再请别人赏析,提出改进意见,此后将优秀作文进行全班赏析,让其他同学,学身边的人,赏身边的文,让写作者谈写作时写好“―句话”的感受。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

  好文章赏析篇2

  很多学生由于读书少,思路狭窄,闭门造车,自然写不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叶老曾指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广泛的阅读材料,不限于语文学习,而泛指一切知识和文化的积累阅读。只有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订阅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报刊杂志,并专门在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读他们想读爱读的书。这样的阅读课,学生非常喜爱上,也很珍惜为他们开辟出的能供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间,课上整整45分钟学生都陶醉于书海中,生怕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恨不得时间长些再长些,乃至下课铃响后,教室里仍然静悄悄的。学生意识到课上时间太有限,为了多欣赏一篇佳作,慢慢养成了挤课余时间读书的好习惯,班里也形成了竞相读书的浓厚氛围。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真正做到读有所获,我布置给学生写读书笔记,将课堂上或课余时间读到的美文佳作按照“美词积累”“美句赏析”“我谈我感”“亮点启示”四大板块对所读作品进行读后赏评。并在每天课上先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美文赏析,将自己最中意的文章背诵出来,,并从美词积累、美句赏析、我谈我感、亮点启示四大板块对所读作品脱稿讲评。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便于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加深读书印象,又能和同班同学进行分享。使学生除自读外,又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能获取更多鲜活素材。对一些大家都很认可的好文章,我会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也品读鉴赏一番,获取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由于轮流当班,每个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都认真准备,毫不懈怠。美文鉴赏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并在阅读赏析中汲取了健康紧跟时代的思想,同时积累大量的词汇和作文素材,吸收了丰富的语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维活跃,自然能旁征博引,写出别出心裁的好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温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富,溪流自然活泼,昼夜无息。”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要求学生每周两次随笔,并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问题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可议论、抒情,可记叙、描写,尽兴而写,随意而上,慢慢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慢慢视野不断扩大,由自己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叙生活、写社会、悟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题材越来越广泛,立意越来越深刻。学生的随笔我会及时收上来阅览,并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总评,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堂上交流,赏评。喜悦共分享,忧伤齐分担,在分享体验中激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带动更多的学生用心写作文,在互相促进中形成人人积极写随笔的好氛围。

  除平时的随笔外,每两周一次的作文是例行的课程。通过作文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学生交上的作文,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认真阅读,每份都要给出分数,对于问题较典型的作文我会精批细改,并将问题汇集在一起。讲评时一一分析给学生,作为前车之鉴,提醒学生在作文时不要出现上述的问题。有些学生的作文分数虽然不高,但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我会把这样的作文作为升级作文印发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课堂上进行评改,学生可以独批独改,也可以几人一组相互讨论,也可以向教师征询意见,最后大家交流修改成果,遇到新的问题再讨论推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在其中,并通过修改及时查漏补缺,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益处。最后一环则是精选佳作,传阅交流。有资料表明:对中学生来说,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欲望。由此我会将班级的优秀作文拿来让学生品评,从立意、选材、语言、构思等方面找亮点,学经验,谈感受。在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解也。”自求所得,必致意趣横溢。通过摆问题、共修改、赏佳作几个环节进行作文训练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训练中逐渐提高了作文水平,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理论说技巧要有效得多了。

  好文章赏析篇3

  关键词:语文意识 阅读 写作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提出这样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从阅读上看,这样的“推敲、锤炼语言”,和写作时“借助语感”做到“文从字顺”,就是一种“语文意识”。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深切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是掌握母语、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阅读中的语文意识

  看文学作品,要引导学生注意它的语言文字。要求学生阅读时关注文章的精彩妥帖,分析作者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是否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能够用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如鲁迅的《故乡》中的遣词造句,写闰土的少年和现在、写杨二嫂的肖像和她语言的尖酸……这种精确妥帖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肖像刻画需要作者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谨和深厚的语言功底。阅读时要求学生换一个近义词来取代鲁迅先生的语言,然后分析是否还能达到原来的效果。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言在特殊环境中的魅力。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面很宽,许多学生平时也很喜欢看书,但是语言文字水平还是很低,写一篇作文七拼八凑,词不达意,要说的问题里唆,让别人读来费劲。也有一些喜爱看书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极有见地,但文章总显得粗糙,文句混乱,用语随意。分析其原因,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关注的仅仅是表达的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却忽视了表达的形式,即文章是如何写的,这便是缺乏自觉的语文意识,缺少对语言文字运用上的留心。

  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新的词汇、新的寓意,吸取从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词,新的文章。取其精华,更要去其糟粕,不要让学生读一些流行的乌七八糟的文章。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他学科关注的是“说的内容”,也就是“说了些什么”,简而言之也就是答案;唯有语文学科最终关注的是“说的形式”,也就是怎么表达。即说的过程。只有用心关注“怎么说”,立足于表达的形式,才能准确地把握“说什么”,领悟表达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二、写作中的语文意识

  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一定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作文评改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极好途径,在咬文嚼字中,培养的是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对文字“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关注文字应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着眼。意义,即把握文字的表达内容,品味文字的内涵;声音,即领悟文字的节奏。在评改中,从意义与声音两方面读读、品品、说说、写写,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懂得、欣赏、运用,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与批判精神。我在作文评改的具体实践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的。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写景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的很出色,其中有一篇得了满分,文章结构严谨,最突出的地方在于语言的优美与隽永。但是再优秀的作文也有不足之处,何况是初二的学生作文呢?此文的瑕疵也正是语言。我安排了一节“挑刺满分”的写作评改课,设计了几个问题:

  评价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还记得你读过的一篇好文章吗?你最看重什么?你关注过别人语言文字的运用吗?对一本好书,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这位同学的作文是一篇好文章吗?你能找出它语言运用上的不足吗?

  这几个问题,首先帮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总结评判好文章的标准,并唤起学生记忆宝库中的好文章,以感性来印证理性,学生大都能从结构、立意、内容、语言角度评判。其次,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理论上的点拨,学生感觉到原来最重要的是语言怎么恰如其分,并反问自己的阅读经历。再次,以这次作文满分的文章为例,首先赏析语言文字运用上的妙处。最后,挑刺满分作文,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语言运用上的不够精确妥帖之处,推敲斟酌他人字句的差错。来不及在课堂上思考完整的,则要求课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整理后写出赏析与评价。

  除了给别人的文章挑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即想要说的)找到合适的表达内容与形式(即说什么与怎么说),即选择合适的新颖的表达内容。其次,反思关注自己的表达,对自己文字加强有意注意与不断修正。尤其是后者,在修改中做自己严厉的批评者,锤炼自己的审美趣味。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考,完成自己的好文章,文从笔顺,意到笔随。

  好文章赏析篇4

  而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存在的几点缺陷:①思想幼稚:有的文章流露出来的思想就象永远也长不高的侏儒一样,总是停留在幼儿水平,这样的学生对小学、幼儿园的往事念念不忘,而此后就与生活隔离了。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但作文中所写的内容总是那些陈旧发霉的事件。②情感贫乏:学生的作文里面好象永远没有生活和自己,写到妈妈就是勤劳善良,写到教师就是敬业奉献,写到同桌又似曾相识,类型化的形象代替了“个性形象”,缺乏对生活的积累、观察和感情的表达。③语言苍白:语言平辅直叙,没有文采,苍白无力,读起来味同嚼蜡,叙事缺乏生动,论证缺乏力度,语言反反复复,搜肠刮肚,象挤牙膏一样凑够字数。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一提写作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是因为他们缺乏有效写作材料的积累。

  其实早在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就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而宋代的苏轼又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很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背诵。无独有偶,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也提到了伟大天才马克思也勤于积累,他的博学源于他超人的记忆力。而我国现代的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在《怎样过语文关》一书中写道:“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书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15岁以前,人是多记忆而少悟性。15岁以后则是多悟性,少记忆,而初中学生正处于15岁以前,正是具备了背书的条件。由此可见,以积累背诵为突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是可行的。

  茅盾先生说的好,“模仿只是创作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最终还是要求学生因感而动情,因情而作文,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所以我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以积累背诵为突破,让学生对文有感,因感而动情,从而由别人的好文章带动自己也写出好文章。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培养学生积累背诵的兴趣

  ①以教师的“积累之作”引出学生积累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积累产生兴趣产生爱好,并以积累为乐,我们的教学就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以教师积累的好文章,在“阅读写作”课上阅读欣赏,由此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急于想知道这么美的文章出自谁之手,出自哪本书,从而养成学生读书积累的好习惯。

  ②教师利用一周一次的阅读写作课,利用校阅览室丰富的藏书和图书馆定期的杂志文摘提供给学生积累的素材,让学生在想积累的时候,能够定期积累。

  ③教师利用每天语文课的前5分钟时间开展“4+1”,“名作展示+精彩片段诵”,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同时,把文章的精彩片段记入脑海,并出口成诵,教师再利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形成良性循环,乐此不疲。

  2、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①教师启心灵: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态度,绝不是靠教师的几次动员,教师苍白无力的说教所能形成的,而是要用生动具体的事例,精湛睿智的语言,各尽其态的文章,细水长流地对学生点拨、指导,唤醒他们的写作意识,让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美好,点点滴滴渗入他们的心头。其一,教师应多讲述文人写作的逸事,给学生以激励,如教苏轼的作品时插说:“某生平无快意事,唯作文章。”苏轼的这种写作热情,写作动力才造就了他诗文的成就,其二,教师应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加以激励,第斯多惠说:“教师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习作一旦完成,需要及时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②报刊吐心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不能忽视学生作文中的鲜活材料,他们对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借鉴作用以及激励作用有时远远超过佳作本身的价值,学生积累背诵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也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这时利用报刊给学生一吐为快的舞台。

  3、指导学生的写作

  记叙文的指导:1、如何审题 2、如何立意 3、如何选材 4、如何谋篇布局 5、如何表达

  议论文的指导:1、如何审题 2、如何立意 3、如何选材 4、如何谋篇布局 5、如何表达

  一般观点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要经过积累、模仿、创造这三个阶段,犹如绘画一样,但这三个阶段不可能进行机械切割,往往是交错进行,循环往复,呈螺旋型上升趋势,各种写作能力是相互渗透的,各个阶段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而我们的学生现状是无材料写作,对写作也不感兴趣,所以我的作文教学是以积累、背诵为突破,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兴趣,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及背诵精彩片段的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文章有感,因感而动情,在学生动情先后作文时再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写时能写出自己的好文章。也就是探索“赏析摘抄记忆探究运用”的作文写作模式。

  好文章赏析篇5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十几岁的孩子学习多凭感情。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就喜欢听你的课,并且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彼此没有感情,学生也不喜欢你。看见你就烦,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即使你讲课生动有趣,也还是听不进去,更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

  1.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对好学生不偏向,对后进生不歧视。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提问、多帮助,发现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积极发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经常给学生读优秀作文和文学作品

  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问学生:“我们干什么?”学生就会兴奋地喊:“读东西!”学生所说的读“东西”就是读作文、报刊等刊物。学生最喜欢听我读东西,所以学生总盼着那个时刻的到来。我从报刊杂志上选一些思想性强、文笔出色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讲给学生听。我还定时给学生读小说、散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又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缩短了师生距离,培养了师生关系。

  3.利用批改日记沟通师生感情

  我要求学生一入班就写日记,一周写五篇,分为自写和摘抄。自写每周二篇,字数不少于200字,自写日记要写出训练要求;摘抄每周三篇,字数不少于300字,摘抄日记要有点评,评析自认为好的地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多年来,我坚持一周一改,并且针对其内容写适当的批语,或开导,或鼓励。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在日记里无话不谈。

  二、追求课堂教育生动有趣、活力四射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精心设计的导语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度的重视并引发极强的学习欲望。我常使用的课前导入形式有引入式、悬念式、议论式、描绘式、朗诵式、故事式等十几种。比如,悬念式。设悬念,抓特点,自然引入。课前导入形式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乐于接受、急于学习,为探究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采用问题式和反馈矫正式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教学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可使学生课有所得。反馈矫正式教学,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矫正,有时老师和学生的意见不同,可以进行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死板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了限时限量的学。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

  1.举行钢笔字比赛

  俗话说:“字是人的脸面。”然而练字也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在学生入班的第一天就要求他们练钢笔字。刚开始一天练100字,练上路后一天练50个字,并且每月举行一次钢笔字比赛,评比结果张榜公布,获奖作品贴出展览。

  2.坚持上好阅读课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每周我抽出一节来上阅读课,让学生读一些文章。有时我带学生赏析好的文学作品,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阅读课每周都坚持上,并且每节课都让学生做写抄日记。有时,我故意举着教科书说:“这节课我们上――”我还没有说完,学生齐声说:“上阅读课吧!”并用恳切的目光看着我,面对此情此景,我看到目的达到,就故作无奈地说:“好吧,这节上阅读课!”此话一出,学生立即拿出课外书,同时还夹杂着欢呼声。阅读课,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调节了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

  3.每周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和作文赏析

  好文章赏析篇6

  一、开展“课前推荐好文章”活动,激发学生的“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介绍一个词语”、“讲一个故事”等形式,开展了“课前推荐好文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介绍一个词语”等形式一开始实施,学生还感到新鲜,可时间长了,学生就觉得乏味。让一个学生“课前推荐好文章”,再让其他同学点评文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推荐者“其实我的阅读面还蛮广”的心理愿望。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听“推荐的好文章”时,注意用一句话概括所听到的内容;用一句话评析听到的人物;用一句话提取听到的信息;用一句话描绘听到的画面;用一句话展开想象――这种一句话说的活动,形成了众说纷纭的课堂交流,常常让学生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开展“创作自己的作文集”活动,加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创作自己的作文集”时,让学生在文集的开头写卷首语,在每篇文章的后面写自我点评,可以是优点推荐,也可以是不足提示,这样每学期出一本,文体不限,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创作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然,这还要求我们老师及时批阅、多多推荐。能得到推荐的,自然万分欣喜;得不到推荐,也会想法赶上。推荐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在班内朗读,也可以印成某某专集,还可以推荐到网络或报刊杂志发表,这样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情感和素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剪贴积累”活动,激发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我每接一个新班,首先向学生展示我常年剪贴积累记载下的几十本资料,如“美文赏析”、“卷首丝语”、“佳作品读”、“人间亲情”等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更多的是在课下,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随手丢弃的旧报纸,旧杂志,都可以将其收集,然后按内容分类整理便是一本完好资料。这一项活动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广泛的阅读,广泛的搜集,广泛的积累完全一致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高涨。

  四、开展“美文品读”鉴赏活动,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人选择书的品位,书培养人的品位”,阅读成一种习惯,是一种熏陶,一种感悟,一种境界。我利用每周有限的课堂,把从报刊杂志中搜集的美文打印,供学生品读,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借助语文的自身魅力和自己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当你要了解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时,那就少不了要听广播、看电视、上互联网查询和阅读各种书刊报纸等,参与这些活动,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是做不好的。中学生要学好数理化,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能正确解答题意吗?学好语文这门科目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这正如张厚感说的:“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有三层楼,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就是语文,这比喻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深刻,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这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基础性作用。中学生假如不明确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能有兴趣主动学好语文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借助语文的自身魅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步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其它书籍、资料,加以搜集、整理、积累,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满足。知识渊博,左右逢源,讲课才能“形散神聚”,激发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感受或教学随笔写下,投寄报刊,用自己的作品,来带动学生的写作,效果也是非常好,学生也将他们的作品交给我,让我修改然后投寄网络或报刊。

  好文章赏析篇7

  过一世生活好比写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首先,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看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完整的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赞赏,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对于一种言行常喜欢说它“好看”、“不好看”,这已有几分是拿艺术欣赏的标准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他们的“人格”观念太淡薄,所谓“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惯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赏析:

  本文所蕴涵的思想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慢慢走,欣赏啊!”本文浸润着一个美学家对生活最真切的感念。假如我们以这样的脚步徜徉于人生的旅途,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成为一种艺术。另一方面,本文的构思颇有桐城派古文的风范,简洁、明晰,不牵蔓、不矫情、不虚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最后一点,本文主要是谈生活的艺术化,但作者却以写文章作比,文品、人品、生活情趣尽在其中,言近而旨远。

  好文章赏析篇8

  关键词:反思 琢磨 自改

  训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怎样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呢?

  一、指导学生反思

  作文是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要说的意思,学生自改作文实质上是理顺自己的思想、修改自己的认识,在作文前是“意在笔先”,作文时是 “表情达意”其间包含着不断地斟酌修改,要使学生修改有效、就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想一想自己要说的意思、要表达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与文章要写的是否吻合一致。文章的段落是不是安排得当,是否需要调整,这些都需要反思。

  文章的修改有大改小改之分。“大改”就是对全篇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等做大的调整。“小改”是指对文章的语句、语序、标点或者文字等进行推敲、斟酌。所以,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反思,首先要求他们从全篇出发,从大处着眼。特别是文章的“文意”和“结构”上多下功夫、多动脑筋。

  同时要注意在对文章立意进行反思时,最终搅的一点是“准”。也是对文章的基本出发点而言的。因为修生在作文之前常常是以为想清楚了。于是便动笔写了,结果是言不及义,不知所云。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要说的意思,在学生作文初稿成立之后,我首先让他们默读、细读、对照文章看一看自己要说的意思是否写出来了,是否充分的表达出来了。对文章的反思,最重要的一点是找相互联系,因为一篇好的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而不是各部分毫无联系拼凑的,学生作文初稿成立之后,应要求他们依照写出来的文章再列一次提纲,而且要列出 “细纲”然后再研究纵横联系。这样,对游离于中心中外的段落、层次、或破坏文章整体的、颠倒混乱之处便可以被发现。

  二.指导学生琢磨

  我们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在立意和结构的反思 以后还必需指导学生

  下一番功夫,力争做到文从字顺,积句、段成篇章。那么,从哪几个方面琢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要求学生把字、词写对这不仅是消灭错别字的练习,而且是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与选用字词的训练。

  2.提倡学生写短句子。小学生往往有抢着说话的习惯。恨不得想在一句话中把自己要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结果不是说不清就是给人拗口、别扭的感觉。所以要指导学生在修改作文时把长句改成短句,这样表达的意思才会清楚,读起来才会顺口、流畅。

  3.启发学生把话说具体,这样才能使人读后如见其情、如历其事。

  4.要多读、多想,直到顺口为止。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做完文章以后总要看几遍,自己觉得不顺口的就删、增几字、几句话,止到读起顺口”。对学生来讲,作文就是写话,读得顺口,写得就顺畅。因此要求学生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多读、多想。

  5.鼓励学生把感情写出来。“意正、情真”是一篇好文章的标志,只“意正”还不见得动人,还必需与“情真”密切相连,当然了,要做到“意正、情真”绝非易事,不过在指导学生“自改”时还必需鼓励学生把感情通过字里行间表露出来。之此提鼓励,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提高学生素质。

  三、在学生自改中评讲、指点

  强调学生自修自改作文,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教学实践中,启发学生明白自改作文的必要性,诱之以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教给学生修改符号及方法。在此基础坚持在自改的过程中穿插讲评、互改天及让学生读写作体会,同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发现学生自改作文好的就及时给予鼓励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赏析。

  总之,自改作文一定要用心回想,认真琢磨才能写好,要让学生于无法中求得法,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确实令人欣慰,是你深感作文教学其中有乐,而这种乐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教师在学生自改作文中认真加以评点的工作之中。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有文章后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写作习惯。而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这是已被古今中外写作事实证明的一条规律。所以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应取科学态度,按规律办事,真正把文章个性的权力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写作门径,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标签:学生文章作文写作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