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我我儿媳妇在棵园里 儿媳妇真好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7 01:40:08 分类:答疑 浏览:114


  儿媳妇真好篇1

  秋奶奶已经很多年不养鸡了,以前养鸡是因为家里穷,卖鸡蛋能供儿子上学,有个人情往来也可以拿鸡蛋充数。那时候鸡蛋金贵,秋奶奶每天早晨都去鸡窝摸鸡屁股,有蛋的就圈起来,没蛋的就散了。

  家里只有儿子能吃上鸡蛋。秋奶奶煎鸡蛋饼的手艺那是一流,她往鸡蛋液里兑点水,加点面粉,撒上盐和葱花,再往油锅里一倒,蛋液“滋啦”一声打个转儿,然后再翻个个儿就可以出锅了。秋奶奶摊出来的鸡蛋饼酥脆香甜,是儿子最好的早餐。

  这鸡蛋饼儿子吃到上大学,后来他毕业留在县城上班,秋奶奶就不养鸡了。她决定当几年闲散人,种种懒庄稼,其他家禽家畜一律不养。

  那一日,小孙女回家,秋奶奶发现她很喜欢邻居家的几只小鸡,追着小鸡一直跑。秋奶奶灵机一动,走过去抱起孙女:“宝宝,奶奶也给你养两只小鸡,好不好?”

  “好。”孙女奶声奶气地说,“养10只。”

  “养10只就养10只。那养了小鸡,你经常回来看小鸡,好不好?”

  孙女说:“好,天天回。”

  秋奶奶乐了:“不用天天回,一周回来一次就好。”

  把儿媳妇得罪了

  秋奶奶想把孙女“勾回来”已经好久了,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3年前,她把儿媳妇得罪了。当初儿媳妇怀孕时,村里人都说,“你看那走路姿势、肚皮形状,肯定是男孩。”连儿媳妇的妈也说“那肚子尖尖的,是个男孩呦”。秋奶奶当然高兴,要说农村人,哪个不喜欢孙子呢?她整天乐得合不拢嘴,看儿媳妇也跟仙女下凡似的。儿媳妇开玩笑:“这要不是孙子,您老可咋办?”她说:“不能,这么多人还能看错?”

  可那么多人,还是看错了。等孩子抱出产房时,秋奶奶一家人被告知:是个女孩。秋奶奶一下子有点蒙,她追着医生问:“不是孙子吗?怎么突然变成孙女了?”那医生估计接生累了,比较烦躁,说话不好听,“你们家人怀什么我就接生什么,我可不会把你们家的孙子变成孙女,再说了,孙女怎么了?有些老人就是重男轻女思想陈旧,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自己是女人,还嫌弃女人。还不快去看看儿媳妇……”

  这时,儿媳妇像条卸了鳞片的鱼一样躺在床上,眼泪顺着两边太阳穴流下,秋奶奶意识到自己刚才行为不当,赶紧跑过去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媳妇,我不是嫌弃孙女,其实我也挺喜欢孙女的,这不是一直被说是孙子嘛,我就白高兴了一场……”还没解释清楚,儿媳妇的眼泪又出来了,秋奶奶急了,又加紧解释:“你别哭,孙女也没关系,咱们还可以生二胎。”

  这“二胎”俩字一出口,儿媳妇的脸就拉下来了,她抹抹眼泪,冷冷地说:“妈,您别说了,不管是男是女,我都喜欢,您也不用等着生二胎了,我们不允许生。您回去吧,医院这也不方便待,有我妈在就够了……”

  秋奶奶赶紧求救似的看着亲家母,结果亲家母撇撇嘴,“亲家,你回去吧,生啥我们姥姥家的人也喜欢。”

  并非重男轻女

  秋奶奶被儿媳妇“撵”回家这件事,很快传遍了亲戚朋友圈。但她非常委屈,说真的,她真没那么重男轻女,虽然确实更喜欢孙子些,但生孙女也一样。当年她为了几十块钱的独生子女费,一狠心给自己做了绝育,后来看见别人家都有闺女,她嫉妒得眼睛都疼。如果早知道儿媳妇怀的是个孙女,她也能欢天喜地。

  可现在说什么也没人信了,有的亲戚还主动上门来给她上思想政治课,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生女孩更好……

  为此秋奶奶都失眠了,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这点事,越想越后悔,这把儿媳妇都得罪了,以后可怎么办呢,还等着儿子儿媳妇养老送终呢。睡不着,她就捶秋爷爷,秋爷爷说:“别的我都不怕,现在我就想看孙女……”

  一提孙女,秋奶奶更心疼了,她也想看孙女,可现在他们看一次不大容易。她硬着头皮去看过几次,儿媳妇冷冰冰的,不大热情,她们之间好像隔着王屋与太行两座大山。她辛辛苦苦准备些礼物,儿媳妇不说嫌弃,也没表现出欢喜。

  要说她的礼物,都是她认为最好的了,她扯了好多旧秋裤,洗干净了打算给孩子当尿布,结果儿子说现在小孩子都穿纸尿裤。

  她找裁缝做了两个小罩衣,挑的最好看的碎花布。结果拿过去给孩子一穿上,她姥姥哈哈大笑,“活像个小地主婆!”

  秋奶奶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没用。她觉得自己被排挤出这个家庭系统,她的儿子也成别人家的人了,孙女也不会跟他们家亲。为了不失去儿子和孙女,等孩子大点,她就“怂恿”儿子把孩子往家带,儿子也听话,总带着孩子回来看奶奶,可孙女到家就哭。她男〔桓着爷爷奶奶,对他们没感情。

  秋奶奶使了各种办法,都没效果。

  为了哄孙女开心

  怎么把孙女吸引回来,成了秋奶奶的一块心病。也就在这时,她发现了孙女喜欢鸡。

  孙女走后,她立刻命令秋爷爷到集市上买10只小鸡回来,小米高粱全都备下,然后对这10只小鸡进行培育。几天之后,颤巍巍的小鸡已健步如飞,她赶紧给儿子打电话让带孙女回来。

  孙女一回来,果然看见那小鸡就眉飞色舞,不哭了,也不喊着回家了。跟奶奶一起拿小米喂小鸡,把小鸡捧在手心对着阳光照,祖孙俩和小鸡玩了一下午。离开的时候,孙女还恋恋不舍,秋奶奶趁机跟孙女约定:“过几天还来?”孙女说:“来。”

  秋奶奶很高兴,更加重视这几只小鸡了,她每天弄一些新鲜蔬菜,把菜叶子剁成碎末掺在米糠里,简直就是精美的营养餐。她还指着这些鸡冲锋陷阵、诱“敌”深入呢。

  小孙女为了鸡果然愿意回家了,每次到了老家,都和鸡们玩上半天,秋奶奶秋爷爷也趁机套近乎,他们给鸡戴帽子,挂铃铛,慢慢地跟孙女也建立起了感情。

  可有一样不好,也就3个多月,小鸡就长成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鸡。孙女毕竟是小孩心性,不喜欢大鸡,只喜欢毛绒绒的小鸡。

  秋奶奶又命秋爷爷去买了10只小鸡回来,然而陪伴了孙女几个月,很快又长大了。孙女就说不喜欢鸡了,喜欢小鸭子,秋爷爷又赶紧买了几只小鸭。小鸭跟小鸡不同,小鸭得到水里去,秋爷爷还专门在院子里砌了个水泥池子,专供小鸭游泳。小鸭又让孙女高兴了些日子。

  而前面那十几只鸡下了许多蛋,秋奶奶摊鸡蛋饼的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小孙女吃得满嘴流油,说:“奶奶的鸡蛋饼真好吃。”孙女走的时候还能带一篮子鸡蛋给她妈妈,儿媳妇倒也不说什么,只说“每次别把衣服都弄脏了,回去一趟就跟个土孩子一样”。

  秋奶奶听了这话如临大敌,赶紧又想办法解决卫生问题,每次在孙女来之前都把那群鸡鸭用刷子刷一遍。

  婆媳矛盾消除

  为了哄孙女开心,秋奶奶家的动物越养越多,他们后来又添置了两只鹅、一只狗、两只兔子,还有一头小毛驴。秋奶奶和秋爷爷每天为这群动物忙碌着,家里快成动物园了。

  如今秋爷爷、秋奶奶在孙女面前已很有话语权了,小孙女非常爱他们,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奶奶”。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很快小孙女就上小学了,儿媳妇给她报了很多辅导班,周六要上英语和奥数,周日要去练跳舞,还要学古筝。她没有时间再回奶奶家。

  见不到孙女,秋奶奶和秋爷爷就硬着头皮往城里跑,她发现儿媳妇好像也不那么排斥自己了,会笑着脸跟她说话。

  有时候孙女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孙女跟妈妈一一介绍她的那些动物的名字,儿媳妇渐渐明白,她的婆婆并不是真的重男轻女。

  都说婆媳关系脆弱,这世间哪一种关系不脆弱呢,脆弱不可怕,只要有一方肯用心维护,总不至于差到哪去。秋奶奶看着阳光下媳妇那张柔和的脸,知道她们之间的两座王屋与太行,已经被搬走了。

  可是她依然很伤感,她说:“我这一院子的动物,都是给孙女养的,现在我孙女每天这么忙,我以后就只能跟这些动物过了,它们也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儿媳妇忽然转过头,笑笑说:“妈,您别着急嘛,很快它们又有用武之地了……”

  秋奶奶不明白,看儿子,儿子笑着说:“妈,现在政策允许,我们打算要二胎了,您这些动物又有用处了。”

  儿媳妇真好篇2

  辣 喂,晓得了,你放心,我不是找他打架,你不用来,就这样。老牛筋,老牛

  筋

  牛 哪个

  辣 我,辣糊椒

  牛 辣糊椒,喔唷,清大老早的,嗓门这么大,吓我一跳

  辣 老牛筋,房子动工啦

  牛 动工了,这两天忙的挖墙脚沟

  辣 哟,天把工夫,墙脚沟都挖了尺把深了

  牛 辣糊椒,你手拿一把锹,来给我帮忙挖沟啊

  辣 哈哈,你想得美,我不是来帮忙挖沟,是来填沟

  牛 填沟?为什么为什么?

  辣 为什么?国土所那天来划线,我看得清清楚楚,你现在动了线,往我家这边放了一米

  牛 你别瞎说,我没动线

  辣 我瞎说?原来这条线对的是你家那棵老柳树,现在对了我家小杨树,还说我瞎说

  牛 我不跟你罗嗦,我忙得很呢,没得闲工夫跟你扯

  辣 站住,你今天不把线改回去,你别想动工,沟挖好了,我也要把沟填起来

  牛 哟,你本事不小,你填填试试?辣糊椒,辣糊椒,我知道你心思,你家马上也要建房,你不就是想往我这边靠一靠吗

  辣 你香得很呢,我往你靠一靠?我不管你怎么想,你动了线,面积超标了就不行

  牛 我超不超标关你屁事,你是村长啊?你是国土所所长啊,你一不是干部二不带长,脱裤子放屁都不响

  辣 好,你看我响不响

  牛 你想干什么

  辣 我填你家墙脚沟

  牛 你敢

  辣 没有我辣糊椒不敢做的事

  牛 站住,你要敢填一锹土,我把你辣糊椒打成烂扁豆,告诉你,我是练过功夫的,哈,哈,碰到哪块不好啊

  辣 我也告诉你,中国妇女不是好惹的,哈---

  牛 我怕你呀

  辣 我怕你呀

  牛 哈

  辣 哈

  红 住手,什么事什么事?

  辣 你是谁

  红 大姐,我是后白国土所的,我姓郭,叫郭土红

  辣 好,你来的正好,他动了线,足足望外动了一米,面积超标,违反土地法

  牛 你别听她瞎说

  辣 你动线

  牛 你瞎说

  辣 你动线

  牛 你瞎说

  红 大姐,你先别发火,我来问问

  辣 国土所的人到了,你拉倒了吧

  牛 你做大头梦吧

  红 爸爸,你实话告诉我,

  辣 等等,你喊他什么?

  红 噢,我喊他爸爸

  牛 告诉你,她是我刚领了结婚证,马上就要举办婚礼的儿媳妇

  辣 啊,他家儿媳妇

  牛 刚调到后白国土管理所不久

  辣 没得命了,我家建房办 证 咳

  红 爸,你实话告诉我,到底动没动线

  牛 我,我没动

  红 爸,动没动线瞒不了,量一下就知道了

  牛 我,我只动了一米

  红 半米都不行,爸,你这是违法,国土所要查处的

  牛 嗨,你不就在国土所吗

  红 更不行,这位大姐要填你的沟,做得对,爸,赶快把沟填了

  牛 你,你怎么胳膊望外拐

  红 爸爸

  牛 你别喊我爸爸

  红 不喊你爸爸,喊什么

  牛 喊我老同志

  红 老—同志

  辣 哈哈哈哈,老同志

  牛 笑,你笑什么笑?

  辣 嘿嘿,老牛……噢,牛大哥,你家儿媳妇长的真好,跟宋祖英一样

  牛 她长得好不好,跟我一点关系没有

  辣 牛大哥,你别生气,沟不填了

  牛 不填了?

  辣 不填了不填了,

  红 填

  辣 不填不填,不但不填,我还要帮你挖沟,走,我帮你挖沟去

  红 不行

  牛 哎?人家辣糊椒都没意见了,你,我不是找了个儿媳妇,我是找了个管我的娘

  红 爸,我跟你算一笔帐啊,我们句容15万户,每户多一米,就是多十个平方,全市15万户,就是150万平方,150万平方就是 亩,这只是我们句容,要是全国呢,现在耕地已经紧张,如果都这样滥用土地,怎么得了,我们子孙后代怎么过?

  牛 这个这个

  红 再说,违反土地法,轻则罚款,重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辣 喔唷

  红 我既然在国土管理所上班,那我们家的人更应该带头执行土地法

  辣 说得好

  红 爸爸,

  辣 老牛啊,你娶了个好儿媳啊,不瞒你说,你有一尺,我就有一丈,我知道你儿媳妇是国土所的,就想啊,她要是松一松,我就攻一攻,到时候我家建房就有办法了,也放他个一米两米

  牛 啊,难怪你沟不填了,还要帮我挖

  辣 牛大哥,你家儿媳妇好啊,坐得正,办事公,我服

  红 大姐

  辣 牛大哥,你家儿媳妇好啊,她是爱护你,怕你违法犯法

  红 爸,锹给我,沟,我去填

  牛 拿来吧,细皮嫩肉的

  辣 土红,你老公公是疼你

  红 爸爸

  儿媳妇真好篇3

  周滨是中化社区里的一位退休教师,不论从相貌还是精神上,谁都不相信她已年近70岁了,由于从小受党的教育以及受良好的家庭影响,她对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理解得很透。她86岁的母亲身体健康,生活完全自理,也是一位自强的老人。母亲不愿与儿女们同住,于是周滨和兄弟姐妹轮流去母亲那里看望,陪母亲聊天,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安排得很周全,使母亲能够在一个欢乐、和谐、自由、舒畅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在社会敬老方面,周老师表现得更为突出。多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3位孤寡老^。第―位曾是她家的老邻居,已经82岁了,只身一人住进了养老院,无论大事小情都与周老师商量,并把周当成她的监护人,周滨经常带些老人爱吃的东西去看望她,并帮她料理生活中的杂事、陪她逛公园。去年老人不慎跌倒骨折,不能自理,周滨安排好家事后,带她到处求医,并陪她天天去医院治疗,敬老院的人都认为周滨是这位老人的闺女。在周滨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已康复。

  第二位是周滨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年过古稀的男老师,无家室儿女,孤身一人,因糖尿病被截掉了一条腿,生活、精神上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周滨得知后,经常去他家帮助做家务,陪他聊天,推他到文化馆(他是那里的文化教师),鼓励他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使他走出阴影,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最近他准备去安装义肢,争取能够重新站到讲台前。

  第三位老人是周滨原单位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也无其他亲人,性格有些怪,不愿与单位任何人联系。周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与她联系,积极地找她谈心,对老太太更是有求必应,最终与之成为好朋友。随着老太太的年纪越来越大,周滨对她更是倍加关照,帮她打理家务、缝缝补补,陪她上医院……十几年来,周老师从不忘记给老太太过生日,老太太已将周滨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了。

  周滨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够给予老人们精神上的关怀,使他们快乐、有尊严、健康、愉快,这是我最欣慰的事。”周老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王宝英 人人夸的好儿媳

  平谷区夏各庄村夏和园小区的张桂发今年83岁,患病后糊里糊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生病是不幸的,可人们都说,“张桂发真好命,遇上个好儿媳妇!”张桂发以前就常夸儿媳妇王宝英孝顺,常为他做可口的饭菜、衣服常洗常换;现在他得病了,儿媳妇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人们经常看到王宝英用轮椅推着公爹在村边遛弯,连公公上厕所她都管。

  一天上午天气晴朗,我在村头遇见了张桂发和他的儿媳妇王宝英。老人呆呆地坐在轮椅上,但面色正常,仍不显瘦;王宝英中等身材,面带温柔善相,站在轮椅旁边。我主动向前搭讪,对王宝英说:“那些常遛弯的老人都夸你是个少有的好儿媳妇。”她微微带笑地对我说:“这是应该的,人都有个老,都免不了生病,做儿女的哪能不管呢?我也有儿媳妇,我也有个老,也免不了生病!”

  问起她伺候老公爹的事,她说:“老人患小脑萎缩、痴呆症、尿失禁等病,他儿子每天要去上班,伺候老公爹的事主要由我管。老人几乎不能自理,穿衣、喂饭,连上厕所大小便我都得管,有时老人拉一裤子屎,我就得刷、洗、烤,并给他换条干净裤子;每天早晨我给他买老豆腐、油条,中午、晚上另给他包点他爱吃的羊肉馅小饺子;遇上好天气,我就把他推出来晒晒太阳……”

  听她的述说,我非常感动,我在想,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传统?当我问及她的身世时,她说:“我幼年丧母,是邻居一位聋哑人收养了我,我长大后,又为这两位老人养老送了终。”可见她婚前是一个命运坎坷的苦孩子。“别人送我一分暖,我要回报十分热。”这就是她孝顺老人的初心。

  我曾在区医院急诊室遇见一个病人由兄弟媳妇带着来看病,病人60岁左右,当大夫问患者尿液的颜色时,弟媳妇说:“我哪知道,我总不能陪他上厕所吧!”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但张桂发老人的儿媳妇就打破传统观念,对患病的老公公亳不忌讳,连上厕所拉屎撒尿的事都一样护理,更不用说伺候吃饭穿衣的事了!

  儿媳妇真好篇4

  在他们面前,是一面不大的幕布,幕布前面还摆放了一排鲜花,站着一位手拿话筒的漂亮姑娘,她是这场电影的讲解员。这一切他们都看不见,但是,他们嗅到了花香,听到了姑娘轻轻的脚步声。

  电影开场了。音乐响起,女孩大声讲解:“片名出来了,叫《暖春》,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村庄,在山里面,刚刚早春,山上碧绿一片……”

  “姐姐,绿色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男孩问。

  女孩迟疑了一下。接到讲解任务后,女孩就将这部电影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一遍遍练习讲解。她知道因为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将自己难住了。想了想,她告诉男孩,绿色就是小草的颜色,水的颜色,也是我们生命的颜色。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剧情在慢慢展开,每切换一个镜头,女孩都将画面描绘出来。

  “现在,屏幕上是小花(电影里的主人公)和爷爷在草地上,草地上到处都是黄色的花朵,爷爷摘了好多花,编成了一个小花帽,戴在了小花的头上……”

  “小花高兴吗?”“戴着花帽的小花很漂亮吧?”“草地很大吧,好看吗?”盲人们叽叽喳喳地问。镜头其实一晃而过,幸亏女孩看了很多遍,在她的脑海里,这片金色的草地早已定格,她努力将自己脑海里的草地描绘出来。

  “现在的场景是晚上……”女孩讲解说。

  “很黑吗?是不是什么也看不见啊?”有个老奶奶不放心地问道。

  女孩告诉她,有淡淡的月光。

  “可是,姐姐,月光是什么样子的?”又是那个男孩。女孩笑着告诉他,月光是银白色的,洒在地上,像水银一样。女孩真怕他会问水银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小男孩忽然高兴地说,我听到水银洒在地上的声音了,很清脆的,真好听。女孩笑笑,她只看见了月光,没有听见月光的声音。

  电影里,因为爷爷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小花,爷爷的儿媳妇很生气,常常趁爷爷不在家,欺负小花。“现在,小花从鸡笼里摸出了两个鸡蛋,小花小心翼翼地将鸡蛋对着天空照,天空中有太阳。突然,屏幕上出现了儿媳妇凶狠的脸,儿媳妇恶狠狠地从小花手里抢鸡蛋,鸡蛋被打碎了,儿媳妇将小花的风车扔在地上,一只脚狠狠地踩在上面,将风车踩碎了……”

  女孩讲解到这儿,影院里突然爆发了愤怒的讨伐声,“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凶狠啊?”“太坏了!”“小花太可怜了!”“爷爷怎么还没回来啊?”

  电影的结局是,14年后,小花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小山村,成为一名小学老师。“现在的画面是,小花领着学校里的孩子们,在雪地上放风筝,他们一起在向前奔跑……”盲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电影结束了。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里。

  那个小男孩忽然站起来,怯怯地对女孩说:“姐姐,你的声音真好听,像电影里的月光一样。”

  这是女孩听到过的,最好的赞美。她向30位盲人讲解了一部电影,她也第一次听到了月光的声音,那是一群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的人们,才能听见的天籁。

  儿媳妇真好篇5

  单位里的十来位女同事又聚拢在一块儿了,当然我妻子也在内。她们左一句转运珠,右一句转运珠,句句不离转运珠。

  “这是我婆婆昨天才给我买来的转运珠。”李敏伸出瘦长的手指,搁到王慧的眼皮底下,似乎在证明她的婆婆是如何疼爱她:“你婆婆给你买转运珠了吗?”

  王慧谈起转运珠,更是唾沫星子满天飞:“哟,你还问我,你已经落后了,我比你先进得多,一个月头哩我婆婆就给我买罢了。戴上转运珠的感觉就是好。就拿这次晋级吧,咱乡就两个指标,我都摊上了一个。你能说转运珠不能转运吗?”

  最后这群女同事把目光刷地集中到张楠和我妻子身上。因为只有她们俩到现在还没有转运珠。

  晚上休息时,妻子的脸阴得能拧出一桶水来:“你看,单位里的女同事都有转运珠了,可我……”妻子对我娘不满了。

  我劝妻子:“你不要和人家比,啥转运珠不转运珠的,依我看纯粹是商家炒作,苦了天下娘,富了无数商。要是真的能转运的话,我都给你买罢了,还需要让咱娘给你买吗?”

  妻子辩驳道:“转运珠都是婆婆给儿媳妇买,哪有老公给媳妇买哩?否则就不灵验了。”

  接下来我劝妻子一句,妻子就反驳我一句。我只好甘拜下风答应让娘给她买转运珠。可我当时就后悔了:娘指望啥给妻子买转运珠呢?

  娘今年已经62岁了,整日和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乡下种地,平时省得连棵青菜都舍不得买,吃酱豆、砸蒜泥、腌萝卜干儿。娘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五人拉扯大,供我们上学、给我们盖房子、又给我们都娶上媳妇,多么不容易啊!我说啥也不能让娘出钱给我妻子买转运珠,不孝啊!

  第二天我给妻子编了个瞎话,骑上电动车回到了距单位20余里的乡下老家。到家里,娘扑面就问:“小孙儿自豪好吗?自豪他妈也好吗?”我说都好好哩,娘这才放下心来。我把娘拽到堂屋,娘看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忙说:“孩子,天这么冷,回来是不是有啥事?快告诉娘。”

  我从钱夹里捏出100元钱递给娘。娘没等我解释就把钱推了回来,娘瞪大眼睛说:“孩子,你这是弄啥?娘又不缺钱花。”我说:“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给您这100元钱是让您给自豪妈买转运珠的。”娘说:“啥转运珠?我咋没听说?”我说:“娘,您可能还没有听说,现在都时兴婆婆给儿媳妇买转运珠,儿媳妇戴上婆婆买给她的转运珠,就可以事事顺心。自豪妈在我面前嘟囔了多次,所以……”说着我把手中的100元钱硬塞给娘。娘看这钱不收确实不行了,才勉强收下了。

  隔了两天,娘就来到我的单位给妻子送转运珠。虽然时值冬季,娘来到单位时已是满头大汗。妻子见娘来给她送转运珠,当时那个乐啊,连声说:“娘,您真好,您真疼您的儿媳妇。”

  娘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食品袋,轻轻地放在桌子上,说:“这是咱家里的鸡下的蛋,有营养,无污染,你们留着吃吧。”娘把刚才解开的上衣扣子又顺次扣上说:“我回去了。”我说:“娘,您再多歇会儿,慌啥,吃过饭再走吧?”娘说:“不了,我从县里走到你这,我还得赶紧回去,上你大嫂、二嫂、三嫂和四嫂那儿呢。”我和妻子好说歹说也没能把娘留下来。娘连口茶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就又匆匆地离去了。

  妻子戴上娘刚给她买来的转运珠,蹦着跳着唱着上班去了。我解开娘放在桌子上的食品袋,一枚枚白花花的鸡蛋映着从窗格子投进来的阳光,熠熠生辉,耀得我的眼睛酸酸的。我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搁在坛子里。当我从食品袋里拿出最后一枚鸡蛋的时候,我惊呆了――下面压着一张折了五折的100元钱。

  我双手哆嗦着把这100元钱一层一层地拆开,展平,眼泪禁不住哗哗地流了出来……

  第二天清早,我上班路上恰逢老家的堂叔。堂叔说:“你们城里人的规矩真多。前天你大和你娘拉着架子车,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才把家里的十来袋玉米给卖了,凑钱给五个儿媳妇买什么转运珠……”

  儿媳妇真好篇6

  与儿媳保持一定的距离

  儿媳进了家门,你一定想:今后长期在一起生活了,要和儿媳亲密相处……多半,儿媳也是这样想的。

  婆媳都想“好好处”,那么,她们会为对方做些什么呢?

  婆婆把她觉得“好吃”的东西拿给儿媳吃,儿媳却想:简直开玩笑,给我吃这种病号饭!儿媳认为:这支曲子真好听,让妈妈也欣赏欣赏。婆婆会皱起眉头:什么音乐?全是噪音,闹死人!但是,出于客气,她们在表面上会说:“妈妈,真好吃!”“这支曲子真好听!”然而,久而久之,言不由衷的客套,终会使她们感到“不能忍受”,进而引发相互间的不满。

  矛盾表面化以后,双方都认为自己“始终非常注意两个人的关系”,是对方恩将仇报。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媳妇不是自己的女儿。过去,两人有着各自的生活环境,因此她们的爱好可能截然不同,甚至有冲突。如果两人刻意去讨好对方,甚至牺牲、委屈自己,反而会埋下冲突的隐患。相反,如果彼此坦然相对,真诚地表现自己,反而有利于从开始就解决问题,让对方接纳自己。

  不要指责儿媳的爱好

  “真不知道我儿媳妇怎么啦!她个儿矮,身材瘦小,却喜欢穿长裙!一点也不好看!”

  “我儿媳更夸张,假睫毛长得能放住两根香烟,套在脖子上的项链有好几圈,耳环大得几乎能把耳朵拉长……”

  这是两位婆婆的谈话。从道理上来讲,她们的主张也算言之有理。可能对自己的女儿,你可以毫不顾忌地指出她穿戴上不合适的地方。但对儿媳,不要忘记那句老话:明白是明白,就是不能说。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在这个年代、这个地方被视为难看的东西,到了另一个年代和别的地方,就变成“真漂亮、真雅致”了。人能自我陶醉,旁人认为“根本不合适”,自己却能够找些理由,使自己觉得“非常合适”。这时你若对她说:“你腿短,不适合穿长裙。”那会怎样呢?这就如同用刀子捅了她内心的伤疤一样,她肯定会讨厌你。你应该理解儿媳的女人之心,用爱护的态度去看待她。同样,儿媳也不要对婆婆的爱好品头论足。因为,如果婆媳间勉为其难,硬性地使双方的爱好一致,会招致可笑的后果。

  别总想成为儿媳的榜样

  人不是神。平时越是经常克制自己的人,一遇机会,就越容易走向反面,做出越轨行为。有些人靠发泄平时的不满以保持精神上的平衡,而有些人没有发泄的机会,他们始终处在自制和紧张状态,让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压抑。那些要给儿媳做榜样的婆婆,无疑就属于后一种人。

  儿媳要过门了,你暗自下决心要“给儿媳做出榜样”,并付诸实践。为此,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保持有修养的言行。我想不出三个月,你就会为自己的自制感到抑郁,就像成年累月总穿着武士礼服一样,想“放松一下”。

  然而你没有机会去放松。于是,你看问题逐渐就不够全面了,还认为“这都是为了儿媳”,进而更加胡思乱想起来。

  且不说,儿媳生长在自由的民主时代,她具有冷静观察问题的本领。无论婆婆怎样尽力去处处树立榜样,她仍然能看得一清二楚:婆婆她干吗那么装模做样的,是不是神经有点问题?

  拼命克制自己,是为了做给儿媳看的,而儿媳却无视自己的努力,于是,婆婆就开始“虐待儿媳”,以此来保持精神上的平衡。

  结果是,婆婆在儿媳眼里变成一个“讨厌的老太婆”,婆媳关系越来越坏。

  做“耳朵有点背”的婆婆

  我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们家的老太太,对她有利的事,她佯装听不见,可谁要说她一句坏话,马上就追问起来”。这种“耳朵有点背”与我所说的正好相反。

  婆婆和儿媳属于两个时代的人,出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在一起生活肯定会因为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这时候,双方有一些埋怨和牢骚是正常的,有时候儿媳也会忍不住“嘟囔”两句。这时候如果作为婆婆的你揪住不放,得理不饶人,往往会使一个小牢骚变成家庭大战,实在得不偿失。

  其实,儿媳之所以选择“嘟囔”而不是大声指责,就说明她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照顾婆婆的面子或者自认为也有理亏的地方,只是轻声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此时,作为婆婆也应该大度一些,假装耳背没听见。毕竟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谁没个牢骚呢?

  只要儿媳不是傻瓜,她和婆婆共同生活时间一长,应该觉察到婆婆有时故意把耳朵弄得“有点背”。我认为,婆婆有时佯装不知,对自己的克制更能为儿媳所深深感受,效果要比训斥好上一百倍。

  不把儿媳同女儿相比

  在婆婆眼里,女儿是“自己的孩子”,媳妇是“别人的孩子”。有时,媳妇不单单是“别人的孩子”,还是夺去“自己的孩子(儿子)”的“同性之敌”。由于立场如此不同,无论多么贤明的婆婆都不能平等对待女儿和媳妇。

  有些婆婆,明知嫂子和小姑之间存在着利害之争,还要就婆媳关系征求小姑的意见,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不以同性意识看儿媳

  不管婆婆如何努力,有一点还是比不上儿媳,这就是作为女人的魅力。

  在儿媳过门之前,你是这个家中唯一的“女人”。当然,也许还有女儿,但对你来说,她不过是个“孩子”,而不是“女人”,不构成任何问题。儿媳妇一进门,情况就大变了,“女人”变成了两个。看到儿子特别喜欢儿媳,你尤为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你虽然自知不是对手,但还自觉不自觉地寻衅向儿媳“宣战”。当你惨败下阵,便又恼羞成怒,从潜意识里认为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这就如同你对天吐唾沫,结果落到自己脸上一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儿媳则认为你挑起的“女人之争”可笑无聊,不屑一顾。因此,只要你不去挑衅,儿媳是不会在这一点上与你相争的。所以,如果婆婆能认识到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争斗,采取超脱的态度,就不会平地起风波。

  儿媳妇真好篇7

  与儿媳保持一定的距离

  儿媳进了家门,你一定想:“今后长期在一起生活了,要和儿媳亲密相处……”多半,儿媳也是这样想的。

  婆媳都想“好好处”,那么,她们会为对方做些什么呢?

  婆婆把她觉得“好吃”的东西拿给儿媳吃,儿媳却想,“简直开玩笑,给我吃这种病号饭!”儿媳认为“这支曲子真好听,让妈妈也欣赏欣赏”,婆婆会皱起眉头,“什么音乐?全是噪音,闹死人!”但是,出于客气,她们在表面上会说:“妈妈,真好吃!”“这支曲子真好听!”然而,久而久之,言不由衷的客套,终会使她们感到“不能忍受”,进而引发相互间的不满。

  矛盾表面化以后,双方都认为自己“始终非常注意两个人的关系”,是对方恩将仇报。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媳妇不是自己的女儿。过去,两人有着各自的生活环境,因此她们的爱好可能截然不同,甚至有冲突。如果两人刻意去讨好对方,甚至牺牲、委屈自己,反而会埋下冲突的隐患。相反,如果彼此坦然相对,真诚地表现自己,反而有利于从开始就解决问题,让对方接纳自己。

  不要指责儿媳的爱好

  “真不知道我儿媳妇怎么啦!她个矮,身材瘦小,却喜欢穿长裙!一点也不好看!”

  “我儿媳更夸张,假睫毛长得能放住两根香烟,套在脖子的项链上有好几圈,耳环大得几乎能把耳朵坠长……”

  这是两位婆婆的谈话。从道理上来讲,她们的主张也算言之有理。可能对自己的女儿,你可以毫不顾忌地指出她穿戴上不合适的地方。但对儿媳,不要忘记那句老话:明白是明白,就是不能说。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在这个年代、这个地方被视为难看的东西,到了另一个年代和别的地方,就变成“真漂亮、真雅致”了。人能自我陶醉。旁人认为“根本不合适”,自己却能够找些理由,使自己觉得“非常合适”。这时你若对她说:“你腿短,不适合穿长裙”,那会怎样呢?这就如同用刀子捅了她内心的伤疤一样,她肯定会讨厌你。你应该理解儿媳的女人之心,用爱护的态度去看待她。同样,儿媳也不要对婆婆的爱好品头论足。因为,如果婆媳间勉为其难,硬性地使双方的爱好一致,会招致可笑的后果。

  别总想成为儿媳的榜样

  人不是神。平时越是经常克制自己的人,一遇机会,就越容易走向反面,做出越轨行为。有些人靠发泄平时的不满,以保持精神上的平衡。而有些人没有发泄的机会,他们始终处在自制和紧张状态,让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压抑。那些要给儿媳做榜样的婆婆,无疑就属于后一种人。

  儿媳要过门了,你暗自下决心要“给儿媳做出榜样”,并付诸实践。为此,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保持有修养的言行。我想不出3个月,你就会为自己的自制感到抑郁,就像成年累月总穿着武士礼服一样,想“放松一下”。

  然而你没有机会去放松。于是,你看问题逐渐就不够全面了,还认为“这都是为了儿媳”,进而更加胡思乱想起来。

  且不说,儿媳生长在自由的民主时代,她具有冷静观察问题的本领。无论婆婆怎样尽力去处处树立榜样,她仍然能看得一清二楚:“婆婆她干吗那么装模做样的,是不是神经有点问题?”

  拼命克制自己,是为了做给儿媳看的,而儿媳却无视自己的努力,于是,婆婆就开始 “虐待儿媳”,以此来保持精神上的平衡。

  结果是,婆婆在儿媳眼里变成一个“讨厌的老太婆”,婆媳关系越来越坏。

  做“耳朵有点背”的婆婆

  我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们家的老太太,对她有利的事,她佯装听不见,可谁要说她一句坏话,马上就追问起来”。这种“耳朵有点背”与我所说的正好相反。

  婆婆和儿媳属于两个时代的人,出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在一起生活肯定会因为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这时候,双方有一些埋怨和牢骚是正常的,有时候儿媳也会忍不住“嘟囔”两句。这时候如果作为婆婆的你揪住不放,得理不饶人,往往会使一个小牢骚变成家庭大战,实在得不偿失。

  其实,儿媳之所以选择“嘟囔”而不是大声指责,就说明她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照顾婆婆的面子或者自认为也有理亏的地方,只是轻声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这时候作为婆婆,也应该大度一些,假装耳背没听见。毕竟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谁没个牢骚呢?

  只要儿媳不是傻瓜,她和婆婆共同生活时间一长,应该觉察到婆婆有时故意把耳朵弄得“有点背”。我认为,婆婆有时佯装不知,对自己的克制更能为儿媳所深深感受,要比训斥效果好上一百倍。

  不把儿媳同女儿相比

  在婆婆眼里,女儿是“自己的孩子”,媳妇是“别人的孩子”。有时,媳妇不单单是“别人的孩子”,还是夺去“自己的孩子(儿子)”的“同性之敌”。由于立场如此不同,无论多么贤明的婆婆都不能平等对待女儿和媳妇。

  有些婆婆,明知嫂子和小姑之间存在着利害之争,还要就婆媳关系征求小姑的意见,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不以同性意识看儿媳

  不管婆婆如何努力,有一点还是比不上儿媳,这就是作为女人的魅力。

  在儿媳过门之前,你是这个家中唯一的“女人”。当然,也许还有女儿,但对你来说,她不过是个“孩子”,而不是“女人”,不构成任何问题。儿媳妇一进门,情况就大变了,“女人”变成了两个。看到儿子特别喜欢儿媳,你尤为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你虽然自知不是对手,但还自觉不自觉地寻衅向儿媳“宣战”。当你惨败下阵,便又恼羞成怒,从潜意识里认为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这就如同你对天吐唾沫,结果落到自己脸上一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儿媳则认为你挑起的“女人之争”可笑无聊,不屑一顾。因此,只要你不去挑衅,儿媳是不会在这一点上与你相争的。所以,如果婆婆能认识到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争斗,采取超脱的态度,就不会平地起风波。

  儿媳妇真好篇8

  团圆日,

  他们却无家可归

  年还没过完,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就传遍各地。大年初四,按照之前签订的赡养协议,重庆綦江84岁的老人何大兴,被小儿媳妇送到了小女儿家。但是小女儿和女婿不仅拒绝接收老人,还干脆躲了出去,让老人吃了个闭门羹。老人有6个子女,却没有一个愿意把老人接回家。无奈之下,老人裹着社区人员送的被子,在小女儿家门口的楼道上睡了四天三夜,冻得全身发抖、感冒发烧。大年初七,老人被送到医院时,已经烧得神志不清。

  这条新闻一经披露,网友们都义愤填膺,纷纷建议老人将这些不孝的子女告上法庭。然而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赢了官司,却输掉亲情,是何大兴老人所不愿看到的。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小女儿已经到病房里向父亲道歉,大儿子也将老人接到了家中。6个子女表示愿意每两个月轮换赡养老人。

  亏得是6个子女,如果何大兴老人生的是5个孩子,那这12个月还真不好分配。估计这回老人的子女们肯定又签了一份新的赡养协议,只是不知道,这份协议能不能管到明年春节?老人的房产已经分完,估计是没有遗产了,不知道将来老人身后,会不会有人为他处理后事?是不是要再签一份“丧葬协议”、“扫墓协议”?

  何大兴老人过年睡楼道是很可怜,但还有一些老人,虽然没到睡楼道的程度,这个年也过得同样凄凉。“都是我的错,我活得时间太长了。如果我那时候跟老头子一起走了,就不会落到这个下场了,连过年都没地方去。”家住长春市的吴老太,一边说一边用手揩着眼角。说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大年初二,距离她过87岁生日只差一个月零两天。

  吴老太和老伴育有两子两女。自从5年前老伴过世后,她的养老就成了难题。17年前,吴老太的小儿子和儿媳妇双双下岗,没有房子住,吴老太就让小儿子一家和他们老两口一起住,并和其他子女达成协议:老两口的房子归小儿子,将来就由小儿子负责赡养老人。后来,小儿子做生意赚了点儿钱,就撺掇老人把原来的房子卖掉,添了些钱换了一套大房子,但房本上却没写老两口的名儿。自从搬到新居后,小儿媳妇的态度就渐渐不那么恭敬了,吴老太的老伴死后,她对老人就更是一天不如一天,经常摔摔打打,指桑骂槐。小儿子夹在妈妈和媳妇儿之间左右为难,索性不闻不问。

  3年前,吴老太的大儿子出了车祸要动手术,她心疼大儿子,就偷偷塞给他5万元钱。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儿媳妇知道这事儿后气得破口大骂,骂老人“胳膊肘往外拐,既然惦记着大儿子,就干脆跟着大儿子过好了”,还把吴老太的大门钥匙没收了,算是变相将婆婆扫地出门。吴老太本想去大儿子家住,可大儿子手术后一直偏瘫在床,大儿媳妇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丈夫,忙得团团转,根本无力照顾婆婆。万般无奈下,吴老太只得搬到了守寡的小女儿家。

  这两年,吴老太的小女儿因为照顾老人,哪儿都不能去,已经很久没看见远在北京的儿子和孙子了。2012年春节前两个月,她的儿子特意回了趟老家,想接她到北京过年。小女儿临走前,吴老太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拉着小女儿的手不肯松开,一边哭一边念叨:“你走了,我可咋办啊?你回来的时候,可能就见不到我了!”看母亲说得这么可怜,吴老太的小女儿也很心酸,娘俩儿抱头痛哭了好几场。临行前,她把母亲托付给了自己的姐姐―吴老太的大女儿。

  大女儿也很为难,自己的婆婆还住在敬老院里,丈夫是不可能同意把丈母娘接到家里养老的。经过一番艰难的交涉,吴老太答应每月自己留下200元零花钱,剩下的退休金全部交给大女婿作为生活费。大女婿这才勉强同意她留下来,但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吴老太必须回儿子家过,因为,大女婿要把他的母亲从敬老院接回家里过年。吴老太答应了,在她的内心,也愿意回儿子家过年。而且她觉得,就算小儿媳妇再不喜欢她,也不至于在过年的时候将她拒之门外。

  除夕当天上午,吴老太被送到了小儿子家。小儿子一家表现得很热情,尤其是小儿媳妇,不仅中午时准备了一大桌子菜,还在酒席上向老人敬了酒,吴老太乐得合不拢嘴。饭桌上,小儿媳妇笑着问婆婆:“妈,你既然回来过年,不如就把这个月的生活费先交给我吧。过年的时候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多弄几个菜,大家一起高兴高兴。”吴老太打算初二就回大女儿家,只在这儿住两天,如果把这个月的工资交给小儿媳妇,那回去后怎么跟大女婿交待?于是,她委婉拒绝了小儿媳妇。小儿媳妇马上就冷了脸,“啪”地把筷子往桌面上一摔。小儿子觉得媳妇儿太过分,气得抬手就狠狠地扇了她一耳光。

  小儿媳妇也是快60岁的人了,哪受过这份气?“嗷”的一声就扑上去挠丈夫,之后两个人一边骂一边扭打起来,桌子上的碗碟碎了一地。吴老太的孙子和孙媳妇赶紧上前去拉,5岁的重孙子坐在一地狼藉里“哇哇”大哭。吴老太看见因为自己,儿子和儿媳妇打了起来,心里难受得不行。大冬天的,棉衣没穿,帽子也没戴,就一个人跑了出来。寒风把她的满头白发吹得一片凌乱,把她的脸冻得发青。可是,她觉得身子再冷,也不如此时的心冷。她不明白:在自然灾害那三年,自己宁肯吃糨糊,也要把粥省下来给孩子们,难道孩子们现在就差她这一口饭?自己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地把孩子们养那么大,也从来没向任何一个人要过“生活费”,怎么轮到照顾她时,就不行了呢?

  吴老太在寒风中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大女儿家。大女儿家正在吃午饭,大女婿一见吴老太进门,“咣当”一声手里的碗摔在了地上。大女儿的婆婆阴阳怪气地说:“这年头还是养女儿好,不仅平时可以住在女儿家,过年还可以去女儿家蹭顿饭。养儿子只能住敬老院,死了都没人管啊!”吴老太听了这句话,气得浑身哆嗦,再看见女儿站在那儿一脸为难的样子,她转身出了门。

  比何大兴老人幸运点儿的是,吴老太兜里还有120元钱。她从大女儿家出来后,在附近找了一家20元一天的小旅馆住了下来。除夕夜,旅店老板娘看吴老太一个人孤零零太可怜,给她下了一碗热汤面吃。屋子里没有电视,看不了春节晚会,就算有电视,她也没心情看。吃完面,吴老太隔着窗户看了半天的烟花,一边看一边流泪:可爱的重孙子这时候是不是也在放烟花?儿子和女儿家煮饺子了吗?他们包饺子的手艺还是她当年手把手教的,捏饺子边的时候一定要捏出两个指头印来,煮饺子的时候才不会散……

  除夕夜,

  他们成了寄居蟹

  还有些老人,虽然有地方过年,却不是在儿女家,而是在亲戚家,他们做“寄居蟹”的滋味同样很无奈。“除夕到年初二在侄子家过,初三到初六在两个外甥女家过,这年也就算过完了。”广东梅州的73岁老人徐树根掐着手指说完自己的春节安排,脸上满是苦涩的笑容。

  徐树根是一位留守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在深圳打工,定时寄钱回来。平时,他有两个孙子承欢膝下,倒也不觉得寂寞。但是,每逢过年,孙子们就会到深圳和父母一起过年。一是,孩子们都喜欢去深圳过年,又热闹,好玩的东西又多,老人也想让孙子们多见见世面。二是深圳的房价很贵,儿子们买不起房,租房子也只能租个最小的,住一家三口已经很挤了,实在腾不出地方接老人去住。徐树根老人已经连续三年没和儿孙一起过年了。所以,春节反而是这个家最冷清的时候,只剩下他一个人守着老房子。虽然,侄子和外甥女们都会主动邀请他去一起过年,但是他总觉得这个年是“蹭”来的,不对味儿。就算孩子们不介意,他心里也不舒服。他的新年愿望是:等儿子们赚够了钱,能带着媳妇儿回老家,他们全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

  家住辽宁的李大爷,今年春节也不得不当了一把“寄居蟹”。去年底,儿媳妇生了个孙子,随后老伴儿就被接到上海去伺候孙子了。儿子的丈母娘心疼女儿,也过去伺候外孙。5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住了4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挤得满满当当,李大爷见没地方住,孙子一满月,他就回来了。“唉,就算能住下我也不过去了,我不会看孩子,又不会做饭、洗衣服,在那儿帮不上忙。上海什么都贵,孩子们都挺不容易的,我就别过去添乱了。”李大爷无奈地说。

  李大爷的儿子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就“安排”他到李大爷的外甥家过年。外甥和外甥媳妇儿都很热情,除夕夜还特意包了李大爷喜欢吃的韭菜馅饺子。但是,李大爷只在外甥家住了一晚,大年初一就回自己家了。“别人家再好,那也是别人家,过年没有去别人家过的道理。”虽然知道孩子们都是好心,但是观念比较传统的李大爷,还是接受不了“寄居蟹”的过年方式。儿子知道后,在初一晚上,特意跟李大爷开通了视频聊天,抱着孩子,跟媳妇儿一起在视频里给父亲拜年。他还让丈母娘帮忙录了一段视频传过来。视频里有李大爷老伴儿给孙子洗澡的镜头,还有老伴儿与儿子、儿媳妇儿一起说说笑笑的场景。这段2分46秒的视频,李大爷从初一一直看到了正月十五,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李大爷说,幸亏有这个,这个年虽然难过,但是好歹过去了。

  过完年,

  他们难忍这凄凉

  当然还有更多老人,比上面这些老人都幸运,如愿地过了一个团圆年。子孙满堂,热热闹闹,让他们开心不已。可是,过年时越热闹,就衬得过年后越冷清。当子女们陆陆续续离乡回到打拼的城市,老人心里越发难受,甚至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2012年2月1日中午,青岛四方区瑞昌路一小区内,93岁的周老太就因为受不了过年后的寂寞冷清,一时想不开,从3楼的家里跳了下去,跌在了小区的草坪上。幸亏坠楼时被二楼晒衣杆挡了一下,老人虽然盆骨骨折,但是没有生命危险。在被送到医院时,周老太还一直嚷着:“我不想活了,别把我送到医院,找个没人的树林把我扔了吧!”

  家住哈尔滨的62岁崔老太,虽然没做出轻生的举动,但同样觉得过年后生不如死。自从大年初六儿子回外地工作后,她就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是一个人默默流泪:“儿子没回来时我天天盼着,干什么都特别起劲。春节儿子在家只待了五六天就走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72岁的杨大爷,更因为孩子们过年后离开自己,而感到胸闷难受,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老人们多处于空巢的状态,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儿孙满堂,一家团聚。然而,新年的钟声就像是跟孩子们分别的倒计时,老人们常常感到这个年过得太快,自己还没跟孩子们说几句话,年就匆匆忙忙过完了。老人们总是拉着孩子们的手,苦苦哀求他们再多留两天。但是,孩子们即使多留两天,也终究得走,无法弥补节后老人内心的失落。

  过年,

  我们到底过的是什么

  过年,过的是一个团团圆圆,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通过过年的方式,来完成一种亲情的联结。今年北京的鞭炮放得比往年明显少了,说不准什么原因,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人们早已经忘记了,放鞭炮的初衷是为了驱赶到处作恶的“年兽”。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在慢慢淡化,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也将渐渐忘记了:过年,是为了让父母和子女们共享天伦之乐,是为了让父亲唠叨两句过过一家之主的瘾,是为了让母亲能借着满满的一桌子家乡菜表达她对孩子们的爱……

  对于连过年时都不肯收留老人的子女们,我们只想提醒一句:当你对自己的父母弃之不顾时,你的孩子们也在一旁睁大眼睛看着呢。对于不能回家过年的子女,我们理解你们生活的无奈,但就算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也不至于每年春节都非得留在城里过,何必把孩子作为自己不想回家过年的借口呢?何况,只要你的心能容下老人,再小的房子也能腾出一个地儿,不妨把老人接到你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对于节后陆续离开老人的子女们,我们想说:你们能回来过年真好,但是可不可以离家之后,多给老人打打电话,或者借助新的通讯手段与老人保持密切联系,让老人的空虚少一些,让他们的幸福延续得久一点儿?还是那句话,只要肯用心,这个年就不会闹心。年后的日子,也不会愈显冷清。

  小贴士

  如何帮助老人度过春节后的失落期

  热闹的春节过去了,满堂欢声笑语恢复了安静,老人的内心难免失落。如何帮助老人度过春节后的这段失落期呢?我的建议是:

  1.尊重老人的内心感受。老人的伤感和失落都是强烈对比下孤寂情境中的正常心理反应,所以首先要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态,和他们一起面对。可以通过电话询问:“家里一下清静了,有点儿不适应吧?”告诉老人:“我们也很想念您。”

  2.理解老人对儿女的爱与依恋。节后可以比平时多给老人打电话,报平安,用“爱的语言”表达“爱”,更重要的是要耐心听老人家说。此时,你的任何一点儿不耐烦,都会让老人感觉很受伤。

  3.相信老人有能力渡过难关。鼓励他们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出去健身,约老友聊天,晒太阳,整理照片等等。

  4.确定他们的价值。用你的方式告诉他们:是他们引领了你的人生,给了你事业发展的动力,并鼓励你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因此,在你的心中老爸老妈是那么重要。

  5.给予一些协助和支持。用你的方式和老人的邻居、朋友联系,拜托他们给予帮助。


标签:媳妇老人婆婆孙女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