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2 20:41:03 分类:资讯 浏览:77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出自唐代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

  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

  鉴赏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2篇诗文 ? 1459条名句


标签:唐代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