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5 05:46:28 分类:解惑 浏览:94


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必须重视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生力军。农民的政治思想如何,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进行,多元文化的逐渐渗透,农民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地冲击。为此,仔细深入探讨研究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应对方法,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农民的现实状况

  我国农村的农民现状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农民素质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但却是最大弱势群体。在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不足38%;初中占50%;高中不足10%;中专占2%;大专以上不足1%;其中有的县文化层次则更低,如某县32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占50%;初中占40%;高中占9%.由于文化程度低下,组织性能力不高,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具体表现为:一是制约了农技成果转化推广;二是制约了多余劳动力向城镇与二、三产业转化;三是接受培训较少(爱国、美德、民主、法制、公共卫生等),参加社会活动能力较差;第二,农民的政治思想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农民更关心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不在乎集体利益怎样;虽然宪法给与每位公民选举权,但往往因为一点微利就可使农民轻易放弃丢掉这一政治权力;另外,农民的法制观念较低。相反,乡风民俗往往成为超越法律的重要手段。第三,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软弱无力,对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不重视。在新形势下,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只认数字上的个人政绩,而并不关心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即使有所工作,也不能与时俱进,去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解决;第四,政府投入低。虽然政府每年对农村的总投入也逐年增加,但仍然偏低。大部分教育经费都被义务教育与高等学校占用,对农村的农民培教、成人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可谓杯水车薪。第五,培教内容方法简单陈旧,跟不上客观形势的发展。对农民的培教多是强调所谓的科学性、整体性、道理性,但却忽视了农民的要求性、可受性、实效性;缺乏教学内容的地区性、应用性、操作性;其中许多教学内容农民并不熟悉,也与其生活无关,这就导致农民对所学不感兴趣,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成效。第六,对培训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普遍对农民培教的宣传组织实施等方面认识不足,缺少积极主动性。一些人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求稳怕变的小农思想极为严重,一些农村年轻人受了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缺少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少逸多劳、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但却无端地崇尚什么自由民主、快乐享受,并且不诚实守信,爱欺骗,爱搞伪劣假冒等恶劣行当,从而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众多恶劣不良影响。从以上所讲,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民现状确实令人不安和惬意。然而问题多与问题大,也会促使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大与人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大。只要党与人民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从而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坚决果断有力的举措,那么任何困难与问题也就不在话下。

  二、对农民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对新农村农民培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作。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表现为政治思想技术水平差,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不容易快速推广。从有关资料上看,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某项新技术只用2年则可,但在我国却需6年时间,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更长时间;再就是就业能力差,剩余劳力难以转移,如我国外出打工者受过职教或技培的比例不到20%,有的地方甚至低于10%,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技工荒”。还有就是经销能力不足,好的农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单打独斗的“小商小贩”很难进入市场,可是大多数好处却被“倒爷”夺取,在整个经营链条中农民却没能得到应该得到的利益。为了铲除上述有关问题,我们就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并要及时进行培训,进而不断增强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第二,是需要缩小城乡差距。要想缩小城乡差别,必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差异。据统计,乡村人受教育时间只有8年,而城里人的受教育时间则为13年;初中文化以上者乡村只有40%不到,而城里初中文化以上者则占70%,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首先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只有这样,城乡协调、相互配合、互动发展,才能得到最终实现。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培训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乃是广大农民兄弟。要想把新农村建设好,就必须把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当作重要的突出任务来抓,以便促使众多有文化懂得科学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第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途径。由于农民的法律观点差,欠缺文化,精神生活贫乏,市场意识不足,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之风也不间断,导致了各种犯罪的频发。而只有经常坚持加强对其进行法制、市场、精神文明等培训教育,才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的问题。对新农村农民的培训除具有上述重要作用外,还有如下重大意义。其具体表现是:首先,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能够增强增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这是我们继续工作的有利基础与前提保证。然而,增强农村的内在驱动力却是不可缺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保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时还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但话说到底最终还是得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自愿加入。现在我国农村农民的劳动力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这一问题,培训支助农民的教育问题迫在眼前;其次,是利在当前,功在子孙万代的伟大事业。在中共中央有关的文件中(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经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课题,那么如何培养新式农民,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大基本的原则问题。与此同时,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所在。正因为培训支助农民具有以上的重大战略意义,所以,国家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各阶层也应积极响应配合,而广大农民兄弟就更应该热心自觉主动参加才是。

  三、实施农民培训的路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阶段,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必须把具有高文化素质、新思想观念、精技术业务、强经营能力的新式农民尽快培养出来,这是新农村人才支撑与智力的根本保证。此外,必须推动农村的巨大人口压力转向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培养造就手艺人。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劳力的转换培训,自觉主动抓住国家实施对农村劳力转移培养的“阳光工程”机会,根据市场所需,积极引导就业,加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程度,造就大批手艺人,并迅速转化就业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加速培养新式农民。对农民科技培训要加大加快,一定要紧抓国家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素质工程”的机会,依据各自然村的具体情况,围绕优胜领先产业,有针对性综合培训,大力全方位推行,为不同地区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具体调整提供人才支持。三是造就实用人才。造就发展现代农业的先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抓住国家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机会,依靠多种各样学校、为农村培养造就各种各样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以及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实用人才的能工巧匠、经营管理能人、乡村科技等专业人才,让他们领路致富并提高其他广大农民的致富能力。四是政府工作人员经常下乡支农。把新理念新科技新方法及时快速地传教给当地农民,使其迅速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发展快发展。五是积极组织城里向乡下送货送技术宣传活动。这样做即可将城里的库存清仓,又可方便农村农民购货,并节约购物成本,可谓双赢,当然,为了使新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职业技术水平能真正提高,还需采取其它多项措施:如第一,要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方式要以政府为主,同时也要多元参与;此外还要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培训体系,并要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要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农业、建设、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的开放运行的农民培训系统,要根据市场需求,多元化办学。第二,管理要配套。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训工作的措施,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功能,理顺农民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布局。第三,培训形式要创新。一是教育的内容要从单一转向全面。既要重视维权法律意识,又要加大监管力度。二是要变化教育途径。教育手段要向现代转化。在抓好讲座、办班、现场指导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手段。三、要健全完善教育的现有项目、工程和计划的管理,促进农教工作的全面展开。第四,资金投入需多样。要运用信贷、金融、税收等其它手段,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农民培训工作的同时,去支援农教事业的发展,以便为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智力投资打下有力的保障。第五,要同步进行监管考核与激励。确保农教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对农民培训的监督检查。要加大对农教的监管制度,以便确保农教的质量与成效;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教事业实行激励工作。那就是必须积极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培训机构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以利于农教工作。

  参考文献

  [1]农民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摘要《农民日报》2015.12.9

  [2]构建新型农村教育体系李红霞《北京观察》2006.5.10

  作者:于衡


标签:农民农村培训社会主义工作教育农村建设我国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