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北京交通拥堵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4 10:23:03 分类:解惑 浏览:58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使得中国人得以享受“汽车文明”所带来的种种舒适、便捷。然而,我们却无耐地发现,当众多人才刚刚开始有幸体验到小汽车的乐趣,道路交通拥堵也日渐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挥之不去的烦恼和痛苦。道路交通拥堵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无形增加了出行成本,使“汽车文明”黯淡不少。在首都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民众、政府机构的一个突出问题。

  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新浪网联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时间为40分钟,道路拥堵时这一时间为62.3分钟;作为北京居民,由于道路拥堵,每月耗费的经济成本为335.6元。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均居参加调查的中国七大城市之首。根据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对全球20个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的一项调查结果,首都北京的通勤痛苦指数为99分(最 高100分)。北京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首堵”。

  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城市人口和私家车数量急剧膨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已突破1100万大关,并将以每年30万的速度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机动车保有量的惊人增速。1949年―1997年的48年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300辆突破到100万辆关口,在此之后,达到200万辆历时6年,突破300万辆仅需3年,到达400万辆仅是区区两年间的事情。2010年底,这一数字达到惊人的484万辆。

  飞速膨胀的市区人口和机动车数量,在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建设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道路交通资源的稀缺和无序争夺,使首都道路拥堵状况逐步恶化。

  城市空间布局和道路设计不尽合理

  受历史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北京市区的城市功能比较庞杂和集中,具有很严重的“聚集效应”。这样就会吸引周边的交通流量转移到城市中心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段,就会使得中央城市交通需求的骤增,以至在交通节点上出现严重的拥堵。此外,作为首都,北京的交通管制情况也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路段的临时拥堵。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与道路需求严重失调。在北京旧城,宽度大于6米的道路网密度为3.5千米/平方公里,宽度大于12米的道路网密度仅为1.9千米/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9.5%;二环以内道路网密度为3千米/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8.7%。相对而言,

  东京道路用地率为23.9%,伦敦中心城区也达到了24.8%。不难发现,北京的道路设计和建设相对于发达城市尚有较大差距。

  交通设施不完善

  首先,公共交通的运力不足。公共交通容量大,载客多,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

  倍,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有效地缓解路面交通压力。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着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在这些国家,包括出租车在内的小汽车,所承担的公共交通比重仅占12%-32%,公共交通的这一比重己达到67%一87%,而轨道交通又承担了公共交通的58%-86%。而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的公共交通比重仅为40.1%,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东京市区,居民在任何一个地方,步行5分钟以内的距离总会有公共交通的站点,而且换乘极其方便,这都得力于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设计与规划。

  其次,公共场所的停车位明显不足。停车位的不足,导致城市部分主干道路边乱停车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区交通的拥堵状况。

  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淡薄

  从机动车驾驶员来看,不良驾驶习惯是导致道路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秩序,缺乏礼让精神,尤其是在拥堵路段,插队加塞儿,使已经十分拥堵的交通更加拥堵;有些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接手机打电话,占着快车道缓慢行驶,影响后车行驶速度,造成局部路段车速缓慢以致拥堵;有些驾驶员面对一点轻微剐碰就争执不休,长时间占据路面,致使后车无法通行……所有这些不文明的驾驶习惯,使得本应畅通的车流遇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交通拥堵。

  自行车与行人也是路面交通的重要参与者,但是不难发现,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他们远不如机动车。行人与自行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行走,不走人行过街天桥,不走人行横道,跨越护栏,走机动车道……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在北京十分普遍,在危机自身出行安全的同时,为首都的交通顺畅构成严重不良影响。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对策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交通治理经验,综合运用科技、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体制创新,做到科学规划与“建、管、限”并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市区人口,合理优化城市结构与布局

  北京市区的交通资源具有稀缺性,能够承载的人口和机动车辆也是有限的,因此,应当有效控制市区人口,使交通需求总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城市的结构与布局对北京交通影响巨大。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可以有效减少可能引发的交通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在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增量的同时,要积极加快新城建设,以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增长压力;同步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转移,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从而有效缓解中心城的交通压力。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承载能力

  首先,要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道路网密度低的现实,全面推进中心市区干道路网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中心市区快速路网规划;通过建设微循环道路,打通一批中心城区的断头路,完善干路、支路合理布局、连接,畅通的道路微循环系统。

  其次,加快停车设施建设以应对公共停车位不足的现状。要将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在中心城区交通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写字楼,可以考虑建设一批停车楼库;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合理改造,增大停车容量,对于将公共停车位私自改作他用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清退。

  再次,加快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加快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要对已有轨道服务设施进行优化改造,缩短高峰期发车间隔、以改善轨道交通乘车环境;以中心城为重点,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网络,借助公交专用道、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城市快速路网和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完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的中心站和首末站三级换乘体系,从而有效节省市民换乘时间,使公交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运用经济杠杆,降低小轿车使用频率

  面对汽车文明,结合我国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即使有交通拥堵的压力,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采取行政措施,对居民购车行为进行限制,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会造成影响,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采取措施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从动态交通的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学的拥堵定价理论,对于高峰时期的拥堵路段,合理收取交通拥堵费可以使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实际支出增加,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机动车使用者在高峰时段、高峰路段的出行,实现北京市区交通资源的优化利用,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静态交通系统方面,采取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标准。提高易堵路段、易堵时段的泊车收费标准。从动、静两个交通系统入手,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协作,最终实现机动车流量的优化布局,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大力加强交通文明建设

  交通参与者素质的提高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治理交通拥堵一个重要方面。宣传部门和大众传媒应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公德。驾校要加强对学员交通文明素质的教育培训,并充分体现在各项考试考核过程中;交管部门对驾校这方面的工作应加强监管指导,引导驾校加强对学员交通文明素质的教育培训。对违章行为给予严惩,促进文明习惯的自觉养成。

  参考文献:

  [1]刘小明,王兆荣等,“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努力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9期

  [2]刘志刚,申金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城市交通》2008年第2期

  [3]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标签:交通道路城市北京建设中心文明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