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学生交友 学生交友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3 12:22:06 分类:答疑 浏览:131


  学生交友篇1

  校长工作很忙,这是事实,但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抽出一定时间给学生,否则,“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口号就只能是“口号”而已。

  请看三位校长的做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资深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前半小时作为“跟学生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时刻”——清晨,在校园里一棵苹果树下,我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坐在一起。我帮助这孩子随时拨正他思路的航向,终于,他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他在认识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他感到幸福,他的苦恼消失了。跟儿童在一起思考的这种时刻,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我向你们担保,年轻的朋友:正是在这种时刻,儿童的信任才充分展示出来。如果我跟他一起解除了他的苦恼,他就绝不会欺骗我。

  成都武侯中学校长李镇西,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话,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一万字书报和写一篇教育日记。教育就是对话,就是交流,离开了交流,就无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挤出时间跟学生聊天,“用灿烂的笑脸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武侯中学的许多老师都放下“架子”,利用休息时间跟学生聊天,谈家庭,谈社会,谈学业,谈人生,分享喜悦,分担苦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降低了教育的难度。

  北京十一学校,通过海报邀约学生与校领导共进午餐:“学习上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学校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带着你的想法来!”从周一到周五,学校每天中午确定一位校级领导值班,与学生共进午餐。学生自愿报名,由一个学生社团按报名顺序确定每周、每日赴约就餐的学生,每次最多安排7到8人,提前一周通知。餐后,校长和学生各付各的饭费。

  校长李希贵与学生共进午餐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一,“学生非常看重与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因此我要尽量避免爽约行为。选周一就是因为这天各机关都在开会,别人对我的‘干扰’少一些。”在赴约的学生中,有些是带着困惑,希望校长指点迷津;有的是因为与父母或老师发生摩擦,希望从校长这里寻求帮助;有的则是带着给学校的建议或意见,向校长建言献策;还有一些完全是为了能一见校长,与校长面对面吃一次饭是许多学生很好奇的事情。

  谈到“校长有约共进午餐”制度,李希贵说,这是“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设计的”。他说学校希望培养“有想法的人”,因此就努力想办法让学生的想法能够有更多表达的场所,而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的想法得到激励,甚至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富有创意的想法在校园里变成现实。自从与学生共进午餐后,师生关系变得更融合了,“之前,学生跟我打招呼只是出于礼貌,而现在他们老远就热情地向我问好。”李希贵说,“通过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这样的方式,学校不仅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信息,学校教育的效果也变得非常好,因为学生只有亲近了、喜欢了、敬佩了老师,老师的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

  学生交友篇2

  找一个说知心话的人

  据调查,约有34%的中学生有了心事或受到了什么委屈,既不愿对父母讲,也不愿对老师说,只愿讲给知心朋友或写在日记中。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友谊。

  家住北京的琳,天生人缘好。从小学到高中,每换个新环境,她都能很快适应,并很快结交一两位知心朋友。她交友的诀窍是:“友不在多,管用就行;友不在近,知心即成。彼此知心,相处如亲;遇有困难,相互分担……”据班主任介绍,琳在校是有名的“乐天派”,很少见她有烦恼。琳说:“自己有了烦恼,可尽情向知心朋友倾诉,会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开导。”

  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同单调的校园生活相比,外面的世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中学生们的好奇心。山里的孩子们想了解都市的繁华,城市的孩子们想知道乡村生活;南方的孩子们欣赏北国的风光,内陆的孩子们向往金色的海滩……然而,要想亲身去体验是很难的,一来“经济基础”不牢固,二来家庭的“锁链”太长,孩子们哪敢“轻举妄动”。约有27%的中学生因此而步入了“交友”的行列。

  小红从小生长在甘肃农村,从没见过大海,她曾有过攒够钱一定去看海的想法,但可惜难以如愿。上高一时,她偶然从一本杂志中发现了几个家住海边的学生名字,于是按地址冒昧地写信联系。不久,一名叫莹的学生给她回了信,并寄来了两只椰子和一些贝壳、海螺,不久又给她寄来了一盘大海和海滩的录象带。从此,她与莹便成为名副其实的“鸿雁”朋友。

  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

  随着学生刊物日益增多,中学生发表几篇文章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许多报刊在发表作品的同时也刊登出作者的通讯地址,这无疑给爱交友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交友对象。约有23%的中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明家住在北京郊区,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投稿。每发表一篇作品,他都会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渐渐地,明发现一个叫东的沈阳读者,几乎读过他所有的作品,而且每次给他写信除了谈自己的读后体会外,还对其作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其分析是那么的中肯,理解是那么的透彻,每次都使明激动不已。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未见过面的好朋友。现在,明写好了稿件,不再急于投稿,而是先寄给这位远方的朋友阅读,听取他的修改意见。明激动地说:“这是我文学道路上惟一的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约有16%的中学生是抱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心态而广交朋友的。

  霞是从农村考入城里重点高中的,她发现每到周末特别是逢年过节,她的同学都会收到不少贺年卡、明信片,而她却很少收到。于是,新年未到,霞就买来十几张贺年卡寄出。霞的观点是:“我先寄给了他们,他们也就不好意思不给我寄了,我可不愿作孤家寡人。”另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勇深知以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可能考上大学,于是他与社会一些经商的年轻人交上了朋友。他毫不隐讳地说:“像我这样的人只有多交些朋友,才能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席立足之地。”

  纵观中学生交友的心态,我们发现,这里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处理不好交友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学习。中学生年龄尚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朋友之间也很容易形成“小团伙”。更为危险的是,如果中学生不慎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就容易被引入犯罪的歧途。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交友心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学生交友篇3

  【关键词】天之骄子;交友恋爱观;教育;引导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张,导致了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上升,由此,造成了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作为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教育质量如何得到保证并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众多的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时刻萌动着的那颗热烈而随时爆发冲动的恋爱炽心。如何在交友、恋爱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的、方法得当的引导,是高校教育机构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探索出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遍地开花式观念教育

  步入高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处于青春活跃、情感萌动的“恋爱正当时”的时期,在经历忍受了近二十年的家庭、学校围追堵截式的情感封锁线,极易出现较为极端化的情感冲动。如何展开行之有效的引导、教育,意义重大。这关系到学生所在家庭、所在学校以及其周边同学的安全与稳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小觑不得。在具体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之中,而编织了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进入大学学习就轻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二是,为了禁止杜绝学生谈恋爱,会灌输的一些观念,比如,读大学后,想怎么爱就怎么爱,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谈恋爱,多角恋。三是,误导学生在大学里可以随时随地的喝酒,可以结交许多朋友,大学就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平台等等观念的误导。此类种种,导致了他们进入大学后,犹如孙悟空大闹天空一般,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泛滥,并逐渐形成了只要有饭吃就是“朋友”,只要有酒喝就是“哥们”,只要出去玩耍了几次就是自己的“女朋友”。久而久之,懒散、自我为中心、狐朋狗友滥交,整日行迹于大街小巷,日以继夜……。长此以往,则势必成为不学无术、东施效颦的文化知道分子,甚至为文痞式流氓。

  二、重点案例分析交流引导

  2006年成都某高校发生一起较为悲惨的恋爱仇杀事件。原因较为简单,即该女生刘芳(化名)因从中等师范学校考入大学后,发现大学期间更应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于是,大二期间与该校一男生白仕(化名)结识,并由相知走向了相爱。这时,刘芳在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时谈的男友得知后,来到了刘芳就读的学校要求她与现任男友分手并巩固他和刘芳之间的恋爱关系,遭到了刘芳的拒绝,于是,白仕在百般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匕首残忍的捅向了刘芳的肚子并在其肚子里面狂乱的搅动,导致刘芳肚皮大出血并伴随着内脏流出体外而当场死亡。通过这一真实案例,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哪些启示呢?笔者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日常管理得出如下教训:一是务必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不断建立健全较为成熟的心智,懂得理性且妥善的处理复杂多变的事物,增强其应对能力;二是通过理论与案例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交友恋爱观,尤其是负责人的忠贞的恋爱观,才不致伤人伤己后悔莫及;三是加强交友恋爱安全观的教育,促使其在遇到可预见性危险情况下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处理危险危机的意识,进行危机性干扰排除;四是务必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危机应变能力教育,使其逐渐在内心深处形成自我保护的堡垒安全意识。

  三、正确交友恋爱观的意义

  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界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亦不可孤立于社会而生存。否则,不能称之为社会的人,大学生同样如此。即使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生力军,必然会走向建设主力军的阶段与时期,因此,他们不但不可孤立于社会,而且更应是社会较为活跃的分子。按照人生普遍规律出生―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年迈―死亡的逻辑分析,人生可能遇到的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如何针对大学生的交友恋爱教育与引导,尤显重要,不可小觑。因为,就怕习以成性。一旦定性,不管按照什么发展变化的观点而言,想改变确实会呈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态势。无论是良好习性的养成还是恶性习惯的同步,都是难以改变的,既如此,何不当我们学生犹如一块早春待种的土壤之际就精心的播下良好的种子呢?毕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是,学生的良好习性的养成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恋爱观,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展开,一、请心理学专家尤其婚恋专家为学生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个很重要,就新生的特点而言,刚入校,新奇感较强,求知欲较强,第一课印象是最为有效的,必将起到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良好效果,使其终身难忘的第一课。二是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课堂要效益,活跃课堂,增强课堂教育效果。三是抓住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不断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将此本质性转变成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内涵,成为自觉意识。四是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达到言传身教同步、师生同益的状态,让学生形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理念,并坚定这一理念,不断向这一理念要效益,为使他们受益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以大学是连接教育与社会的纽带,促使学生懂得学生阶段与进入社会阶段的异同而树立正确的交友恋爱观,为促使其不断成熟心智而夯实基础,达到我是学生我更是社会人的成熟理念。

  结 语

  学生交友篇4

  二、教学重点:明白朋友的含义与分类、择友的原则,增强交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把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分寸,明确交友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与讨论发言相结合,穿插小品与歌舞。

  五、上课时间:十六周星期二第八节

  六、上课地点:电教一室

  七、上课班级:服装一班

  八、班级背景:学生刚进入华材,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比较陌生,很多人摆脱不了对初中学校、老师、同学的依恋;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职高生活不大适应,感到找不到好朋友,内心很孤独,整个班集体没有凝聚力,象一盘散沙;有个别同学分不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的区别,讲哥们义气,参与了一些打架、斗殴事件;另外有些同学把握不住男女交往的分寸和尺度,表现得过分拘谨或随便。

  九、参考资料:职中《德育》读本第一册第七课现代家长学校系列讲座》高中中学卷——几个严肃而又现实的话题

  十、课前准备:l、交朋结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交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

  2、自学(德育)读本第一册第七课,并写出读后感。

  3、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有关朋友题材的小品,并进行筛选。

  4、由文娱委员组织设计、编排、训练赞美友谊的歌舞。

  5、全班练习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十一、课后延伸:1、收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

  2、再次进行交朋结友问卷调查及统计,了解主题班会的收效。

  十二、活动过程:

  1、全班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2、引入主题:人生什么最温暖?不是寒冬的炉火,不是三月的春风,而是友谊。这种感情,能融化冰雪,胜过烈火,给人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的一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友谊,是贫瘠的一生,荒凉的一生,像没有绿色生命的土地,像没有枝叶和花朵的枯树。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3、实话实说

  (1)请同学谈谈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他(她)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2)班内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4、请思考并用简洁的话语写下朋友的定义

  5、提供心理学家分析的六类朋友作参考:(1)、泛泛之交

  (2)、学习、工作上有联系

  (3)、功利重于感情

  (4)、可信任

  (5)、能交心

  (6)、真正的知己

  6、实话实说:在你的朋友当中,属哪一类的朋友最多?哪一类的最少?哪一类可以扩展?为什么?

  7、请欣赏小品表演,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小品(1)清晨

  (2)考试(前半场)

  并思考:这种行为是朋友间应有的行为吗?这种行为是有益、还是有损于友谊?应怎样做才对?

  小品(2)考试(后半场)

  8、实话实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认为交什么样的朋友才有益呢?

  9、分析孔子关于朋友的名言:“益友者三,损友者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明白孔子是以“人品”和“知识”这两个标准衡量朋友的,认清益友与损友的区别。

  10、实话实说:你认为自己的择友原则是什么?

  11、提供老师归纳的择友原则作参考:

  择友原则:A顾全大局,能受委屈

  B见多识广,终身受益

  C志趣相投,互相体恤

  D互助互补,共同进步

  12、敏感话题:异性之间有真正的朋友吗?应如何把握界限与分寸?

  13、仅供参考: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心地坦诚,自然大方,应把握感情的分寸,要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讲究仪表谈吐,讲究文明礼貌。

  14、交友能力自我测试及鉴定:

  请在你认为”是”的一项的序号上打“√”:

  (1)、除了父母或兄弟姐妹,你是否还有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心人?

  (2)、你有两个以上交了多年的老朋友吗?

  (3)、除了同龄人外,你是否还有一些忘年之交?

  (4)、当你遇到意外事故时,你是否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个朋友帮你解难?

  (5)、你是否每周一次到朋友家去坐坐?

  (6)、遇到节假日,你是否常会想念朋友们?

  (7)、朋友邀你去玩时,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否会找点诸如“最近我太忙”之类的借口婉言谢绝?

  (8)、朋友遇到困难(如生病)时,你是否会主动去表示关心?

  (9)、你是否经常用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同远方朋友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

  (10)、每过一段时间,你是否会增加新朋友

  (11)、你交往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获得某种“方便”,而是纯粹为了赢得友谊吗?

  (12)、你正忙时,恰遇朋友来访,这时你仍会热情接待吗?

  (13)、除了赠送礼品,你还有更多增进友谊的方法吗?

  (14)、当你遇到不幸或感到寂寞时,你会走出家门向朋友诉诉苦吗?

  计分:一个“√”为1分,累计总分。

  鉴定:总分如达到12分以上,说明你有很强的交友能力。9—11分,说明你有较好的交友能力。6~8分,意味着你尚能维持朋友的友谊。5分以下,意味着你的交友能力很差。

  15、名言警句: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法)罗曼罗兰

  16、实话实说:你认为朋友间应该如何做,才会让友谊地久天长?

  17、歌舞表演:《祝福》

  18、结束语:我们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同时更是一个需要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的世纪。让我们学会交往的技巧,把握交友的尺度和掌握露交友的原则,真正使朋友成为生活、学习的第二个老师。愿我们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愿人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附件一:

  问卷调查

  一、请你按照重要的程度,排列下列词语:

  A生命B友谊C爱情D亲情E金钱F权势G健康H事业I名誉J理想B友谊C爱情D亲情E金钱F权势G健康H事业I名誉J理想K前途L美貌M原则N信念

  第一位:倒数第一位:

  第二位:倒数第二位:

  第三位:倒数第三位:

  二、请你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朋友就是()

  A能玩到一起的人B有共同语言的人C能帮你忙的人

  D无条件支持你的人E有来往的人F所有认识的人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与你结成朋友()

  A年龄相仿B理想一致C爱好相同D性格相同E家境差不多F学习成绩差不多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值得交往()

  A年龄大者B有钱者C有同情心者D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者E社会阅历丰富者F学识渊博者G品德高尚者H讲义气者

  4、你认为朋友间什么是最重要的()

  A彼此尊重、关心B彼此迁就、妥协C彼此能帮忙D彼此能倾诉心事

  E彼此能一致行动F彼此作伴

  5、当朋友间出现争吵或矛盾时,你认为谁应该先主动和好()

  A自己B对方C第三者帮忙D家长或老师帮助化解

  6、当朋友出现麻烦时,你会()

  A尽力帮忙B量力而行C事不关已,高高挂起D为朋友两肋插刀

  7、当朋友问你借钱时,你会()

  A马上借B问清原由才借C不借D向别人转借

  8、当朋友向你诉说苦恼时,你会()

  A耐心倾听B热心开解C不耐烦D自己诉说自己的烦恼F不吭声

  9、你认为结交朋友,要()

  A主动出击B守株待兔C缘份D别人牵线搭桥

  10、你认为可以结交为朋友的人,是()

  A很多B很少C几个D没有

  11、你认为朋友间要()

  A经常联系B有时来往C喜欢时就来往D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淡

  12、你认为增进友谊的方法有()

  A赠送礼品B经常在一起玩C交换心事D能善意地批评自己的不足F包庇自己的过错,任何时候都认为你是对的

  13、当你自己心中有烦恼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父母B亲戚C朋友D老师E同学

  4、你认为男女同学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学生交友篇5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技的发达,互联网迅速发展。网上交友成了流行极普遍的事。中学生上网交友会让父母担忧,也成了社会关注问题。中学生是通过面子书等交友。

  中学生上网交友的利益是他们所交的朋友会是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的的各族群。他们的生活圈子会变大因为朋友满天下。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他们能和各国朋友交换资讯,增广见闻,不做个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交换信讯,丰富对各地的认识。

  中学生上网交友也有弊。他们整天对着电脑,电话,不与家人沟通。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越变越孤僻。他们也会沉迷于网上交友,过后会上瘾,不能自拔,进而荒废了学业,成绩也一落千丈。他们也会受到网友的影响,做一些不当的行为。如果他的网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那他也会受到他的影响,做社会上的寄生虫

  总而言之,网络世界是个虚幻的空间,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结交新朋友,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千万不能受那些猪朋狗有的影响。

  学生交友篇6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技的发达,互联网迅速发展。网上交友成了流行极普遍的事。中学生上网交友会让父母担忧,也成了社会关注问题。中学生是通过面子书等交友。

  中学生上网交友的利益是他们所交的朋友会是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的的各族群。他们的生活圈子会变大因为朋友满天下。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他们能和各国朋友交换资讯,增广见闻,不做个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交换信讯,丰富对各地的认识。

  中学生上网交友也有弊。他们整天对着电脑,电话,不与家人沟通。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越变越孤僻。他们也会沉迷于网上交友,过后会上瘾,不能自拔,进而荒废了学业,成绩也一落千丈。他们也会受到网友的影响,做一些不当的行为。如果他的网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那他也会受到他的影响,做社会上的寄生虫

  总而言之,网络世界是个虚幻的空间,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结交新朋友,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千万不能受那些猪朋狗有的影响。

  学生交友篇7

  关键词 微信 大学生 交友 信息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Students Use We-chat to Make Friend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Status

  WEN Hengyue, ZHANG Wei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surve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we-chat college dat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we-chat frequency to students' cognitive differences. Through we-chat to make friends, functional u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four people exchanges and other investigation analysis. Finally, the two groups continued use of the we-chat but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luded that the micro-channel to some extent expand the college's circle of friends and dating channels, insecurity network for dat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aversion, we-cha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trend.

  Key words we-chat; college students; make friends; information exchange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机交友及信息交流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广泛应用。微信具有强大的联通功能,打造了一个“全民社交圈”,其传播方式是点对点和点对面的有效结合,这在无形中整合了具备地域特点的群体传播功能,并且具有广泛的LBS涵盖面,使得人际交往从个人所熟悉的强联系人群扩展到原本陌生的弱联系人群。微信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友渠道、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庞大受众群,新媒体的渗入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其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应当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所以,研究微信对大学生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推出的新型信息交流工具,它借助网络实现了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交流和传输,同时支持多人聊天。目前,微信用户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当今信息网络技术以其雅俗共赏、内容丰富、影响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网络人际交往是对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的重要补充,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的微信对信息交流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微信在结交朋友、功能使用、信息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旨在探究微信对大学生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信息交流平台,以及探究使用频率不同的大学生对微信这一新型交流工具的认知与理解。

  2 调查研究概况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目的是探索微信怎样影响大学生的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具体包括:大学生如何使用微信结交朋友;大学生如何使用微信和熟人以及陌生人沟通联系;大学生对微信功能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出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如何通过微信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以及怎样处理信息。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问卷结合校园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尽可能合理有效。网络调查问卷开放两个月,收取了13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34份,校园随机访谈采访了60位学生。对回收问卷进行录入、整理运用SPSS19.0和Excel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2 数据统计处理

  网络调查问卷中关于微信使用频率的描述可以看出,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使用微信,并且有一半以上人经常使用。另外,从访谈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60名受访人员均知道微信,16人不使用微信,其中有5人曾经使用过微信。由以上数据可知,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的所有研究分析基于有效问卷和访谈实录进行。

  3 微信对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3.1 微信交友方式及交友对象

  微信中加好友的方式共有八种,分别是通过QQ号码加好友、通过手机通讯录加好友、扫描二维码、摇一摇、通过漂流瓶加好友、通过搜索附近的人加好友、通过搜索公共账号加好友以及通过微信账号加好友。这八种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现实世界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强化,另一类是在不认识的陌生人中不断地发掘新朋友。

  调查结果显示在“同学”、“朋友”、“老师”、“父母”、“其他亲人”、“陌生人”这六类人中,大学生主要和同学、朋友使用微信沟通,且频率较高,和陌生人使用微信交流的频率最低。

  3.2 微信交友中对陌生人的态度

  问卷调查对象体现出的处理陌生人所传达信息的积极程度、对陌生好友的感情可靠程度的判断以及微信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三个变量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尺度进行测量。从问卷中相关题目和访谈情况得知,大多数人对于陌生人传达的信息不会轻易相信,其他人具有“查证倾向”的行为,会从对方资料、交流方式等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您认为微信上与陌生人交友的感情可靠程度为多少?”此题结果作为“信任程度”数据,“微信好友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定义为“陌生程度”。

  表1列出了变量间的Spearman(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每组变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对陌生好友的感情可靠程度与微信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之间(0.435),结果表明用户所认为的陌生好友感情可靠程度越低,其微信中陌生好友的比例也越低,对待陌生人传达的信息处理态度越消极。

  表1 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3.3 大学生微信交友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

  研究表明个体会通过网络元素表达一种对自我形象的诉求。这在微信中常见的就是对账号网络名称、头像、个性签名等的设计。对这些元素的设计,表现出社会个体不同的兴趣爱好、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等,通过这些举措将处于网络空间中形形色色的人标签化和符号化,为有相同爱好或相近品位的社会个体创造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个性化的设置利于用户利用LBS功能结交兴趣相投的好友,也容易出现一些人捏造虚假个人信息来搭讪和传播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的行为。对于在微信上填写个人信息和头像的真实性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57.03%的受访者选择“大部分真实”。通过访谈可知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工具中很看重隐私的设置和安全性,部分学生尝试用定位功能结交陌生好友,绝大多数学生不与陌生人进行深入交流。对于搭讪行为和诈骗信息,访谈的60名同学中有3名女生表示收到过陌生男子的搭讪,但未进行回复。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主要和熟悉的人进行联系,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且较为注重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微信对大学生信息交流的影响

  4.1 微信中的信息传播

  首先,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说,基于联系人“强关系链”的特性,微信使用者与其联系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也就决定了双方通过微信传递与反馈信息内容更私密。其次,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来看,微信传播渠道具有私密性和半开放的特点。一方面,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是点对点的传播,只有联系人双方可看听到,其他联系人无法获知。另一方面,“朋友圈”的功能也满足了使用者自我展示的需要。

  微信打破了传统的沟通对象和沟通方式。微信的沟通对象从广义上理解可分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机器的沟通。有朋友间一对一的沟通,消费者与企业(公共账号)之间的沟通,陌生人通过“摇一摇”、“漂流瓶”来沟通。沟通方式有文字、语音、视频、图像、表情符号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主要通过文字及语音聊天、朋友圈和关注公共账号。

  4.2 微信公共账号及朋友圈信息交流特点

  大学生经常使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状态、照片,分享链接等,调查结果显示,朋友圈中受到用户认可度较高的是“非互为好友不能查看评论”这一特点,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微信的公共账号功能,属于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只有订阅用户可以接收。使用者可收到公共账号定时推送一些相关的资讯消息,也可与公共账号的管理者进行互动。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微信用户可以选择转发给好友, 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链接。这种“病毒式传播”有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但也会因此出现信息冗杂重复性过高的弊端。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关注较多的三类公共主页类型为:搞笑娱乐、资讯类和名人明星。对于微信公共账号的不满意之处主要体现在“缺少想关注的公共账号”、“垃圾信息广告较多”。说明微信的公共账号还未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较为凌乱,不够合理。

  5 开放式问卷的答卷内容分析

  本次调研的重点在开放题“什么原因促使您使用或一直使用微信”。通过该开放题,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和看法,结合问卷中的选择题分析微信对大学生交友和信息交流的影响。此开放题的研究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用户使用微信的频率为“非常频繁”和“比较经常”,第二组用户使用微信的频率为“偶尔”和“几乎不用”。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扎根理论的定性方法,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用户对该开放题的答卷情况,删除无效文本,得到有效答卷第一组71份,第二组36份。无效文本包括无意义的文字、未正确理解题意的答卷结果。两组开放题的有效答卷率分别为91.0%、72.0%,第一组的答卷明显好于第二组。采用扎根理论的定性归纳方法,将所有有效用户答卷内容进行提炼、归并和编码。内容归并和编码表如表2所示。其中结构性因素是通过内容分析加以提炼后的因素,编码是为了方便对答卷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和特征分析。答卷文本中含义模糊不清的未予归类与参与统计。

  表2 答卷内容分析的编码表

  基于表2中的编码,对每份答卷进行内容标引,最后统计各个结构性因素的出现频次和百分比汇总成表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用户在普及性及实用性两方面较为集中。关于普及性,微信是由腾讯公司开发的,该公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且腾讯QQ有强大的用户基础,这也是微信自推广以来用户飞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软件的实用性是基于软件自身功能的开发设置,这也是一个软件受到用户欢迎的重要因素,微信语音功能的便利性,免费短信和节省流量,并且微信与QQ相关功能的连接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第一组用户强调微信的便捷性,这是在其频繁使用后得出的结果。

  第二组用户在选择使用微信是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对微信的了解也较为表面,未涉及到微信在私密性方面的考虑。在第一组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私密性”的比例占3.8%。使用频繁及经常使用微信的用户对于微信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考虑到了微信与其他交友软件比较得出的优势。根据第二组用户的答卷结果来看,在“普及性Q”、“凭感觉F”、“实用性U”三方面考虑的比例高于第一组用户,且两组用户在这三方面考虑的比例都较为集中。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强大的用户群和多种应用功能是吸引新用户及使用户持续使用的强有力的因素。

  表3 两组答卷的结构性因素频次对照表

  6 结论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微信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手机软件,具备丰富的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通信方式,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并且,满足了其追赶时代潮流的需求,微信用户基础较大,发展迅猛,比较看好微信的发展前景。

  (1) 从交友方式上看,微信提供了一个陌生人交友的平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大多数人对虚拟环境下的感情表示怀疑,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很少有人深入与陌生人沟通。更多的大学生还是通过微信和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并认为微信聊天设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增强现实生活中的感情。

  (2)从信息交流上看,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短信和QQ成为一种新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的手机软件,文字交流逐渐向更为形象生动的语音和图片交流转变,并且从微信公共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资讯消息,个性化定制的信息和交流成为了一种趋势。

  (3)高校管理者应重视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和人群较多的这一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建立学校或院系的微信公共账号,把院系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模式会让思政教育有更好的灵活性。建立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公共账号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起来,并且学校官方建立的公共账号更贴近学生需求,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网络虚拟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便利。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10300084X

  参考文献

  [1] 叶林洁.微信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6):72.

  [2] 张长乐.微信社区化网络人际传播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3.

  [3] 王潇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D].兰州大学,2013.

  [4] 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结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

  [5] 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39-40.

  [6]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学生交友篇8

  【关键词】婚恋交友类节目 大学生婚恋观 负面影响 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01-01

  婚恋交友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婚姻压力大的适婚男女们解决情感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抒发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然而,随着节目的发展,节目的走向却逐渐违背了初衷,有些节目甚至演变成了一场毫无内涵、毫无价值取向的个人秀。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认为,被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成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事实。据廖圣清、申琦的研究发现,82.3%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了解《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当下电视相亲节目,仅17.7%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对其不了解;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是低俗丑陋的仅有12.6%。因此对这类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所造成负面影响的分析和反思十分必要。

  一、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

  美国学者格伯纳曾指出,电视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培养功能”,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与社会观。具体说来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存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其宣扬的“物质主义”和“拜金”思想的包容和支持,择偶标准的功利化、纯理性倾向明显。例如大学生对节目中红人马诺的雷人语“与你一起骑自行车到处游玩相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边哭”说法的接受。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择偶很现实,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金钱等物质因素成为重要条件甚至是第一位的。“做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婚恋的至理名言。

  第二,对于像此类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婚恋“快餐式”方式的接受明显化,存在着侥幸心理和排斥、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在节目短短的几十分钟,几个环节下来就促成几对男女牵手。不少大学生打破“先立业后成家”的传统观念,纷纷“前脚跨出校门,后脚迈入家庭”。大学校园内流传着“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7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9小时就可以确定婚姻伴侣”的说法。

  第三,“以貌取人、外表至上”的做法有扩大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存在着此类观念。外貌长相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内容,正如有人说,《非诚勿扰》不“诚”,节目不见诚意,只见脸谱化男女。男嘉宾一上来就选心动女生,短短几秒钟,不接触、不了解,怎么个“心动”法,恐怕只有脸蛋漂亮说了算。还有女嘉宾不断的灭灯,也有很多是凭男嘉宾外表穿着来判断的。这样的“相亲”的确令人堪忧。

  二、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反思

  李普曼曾说:“我们对环境的认识是间接的,人们和环境之间有一个插入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因此,我们所知会的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我们的想象。”而当前世界的拟态环境是由媒介打造的,我们是根据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进行行动的。对于当前婚恋交友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广电总局曾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批评,可谓直指婚恋交友类节目的三大弊端:人身攻击、拜金主义和低俗炒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我们的大众传媒没有做好“把关人”的责任。一个栏目或节目,应该经历层层把关才能与观众见面。策划人要根据嘉宾的身份和栏目的需要决定嘉宾人选。制片人还应该决定主持人、话题内容的选择、考虑节目应该谈论的内容。主持人决定话题的进行,有权利或者义务对于低俗的、出格的话题巧妙进行中断或者转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利益的诱惑,电视常会迷失方向,罔顾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向经济利益妥协。然而作为大众传媒,节目的人文内涵也应当成为节目的主要考虑因素,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引领正确舆论导向。

  这些现象同时反映出了青年个体感情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倾向。新生一代的青年过分沉浸于感官刺激与视像的盛宴之中,并以娱乐的心态游戏人生,将情感的真实流露与表达寄托于“键盘”和“指头”方寸之间。例如当前婚恋网站与虚拟社区中到处裹挟着各种俏男靓女、星象占卜、八卦等消息,打上游戏消费的心态与娱乐的审美取向的烙印,试图通过所谓的时尚生活方式诱导个人与“社群成员”的参与,形成青年婚恋的激情消费心理与行为,“好玩就在一起,不好玩就分开”。当前的婚恋快餐、网络同居和裸聊等现象,让青年的精神价值取向进一步走向荒漠与空寂,成为情感上的“扁平人”。

  三、小 结


标签:朋友学生大学生信息使用交流通过陌生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