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体格发育监测指标的选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2 21:49:34 分类:科学 浏览:94


  体格发育监测指标的选择

  体格发育监测指标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而定,常常使用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和头围等,其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基本的指标。

  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的参考值

  我国九市城、郊区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参考值:我国科学工作者在1975年全国选点样本调查后制订了我国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1985年和1995年在对相同的抽样点儿童测查后修订了新的参考值。1995年九省市儿童身高、体重数据与NCHS比较,在身高和体重方面,70cm前两者非常接近,并互相有高低,70cm后NCHS值大多高于我国九市0.2~0.6kg。

  体格发育的评价

  评价方法:①均值离差法: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多呈正态分布,常用此法,以平均值(x)加减标准差(sd)表示。根据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三等、五等、六等级。常使用五等级划分。五等级的划分以>x+2sd为上,x+(1sd-2sd)为中上,x±1sd为中,x-(1sd-2sd)为中下,

  身高体重指数体重(g)/身高(cm):又称Quetlet指数,表示每1cm身高的体重,显示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和人体体型。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cm)/身高(cm)×100:反映人体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说明体型特点。

  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表示每1cm3体积的重量,可作为充实程度或营养指数。尤适用于年长儿,正常值为120~130。7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女11岁,男13岁达最低点,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男、女于12岁有一定交叉,交叉后女明显大于男,说明女性形成了充盈而丰满的体态,体现了青春后期男女不同的体态特征。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块指数(BMI),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充实度,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评价肥胖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内容:对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程度三个方面。①发育水平:将某一年龄点所获得的某项测量值与参考值比较,得到该值在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是此儿童该项指标在此年龄点的发育水平。所用方法主要有均值标准差法和百分位数法,结果以等级的方式表示。最常用的是五分法和百分位数法。特别要加强对五分法中>x+2s和P97和

  体格发育监测的意义

  一次的测量表示该儿童已达到的水平,连续的监测则可了解该儿童的体格发育“轨道”,并预示未来的生长趋势,故必须定期随访、比较,才能了解儿童的生长是否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并及时发现儿童生长障碍性疾病如某些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和某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群体体格发育监测:预防医学研究生长发育不仅面向个体,更重要的是面向群体。个体儿童的身高发育水平及速度增减意义不大,但群体儿童发育水平和速度增减往往可说明生活环境的重要变化。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分析了16个省市7~1岁学生1997~2000年体格发育数据,发现1997~200年,16省市城乡男女学生的身高全面大幅度上升,城市男生和女生平均增加达6.2cm和4.8cm,即每10年增长3.0cm和2.3cm。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比较了1975、1985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数据,表明20年间0~7岁儿童,无论城、郊、男、女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增长,且增长幅度第2个10年大于第1个10年,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对儿童的营养和健康起了重要作用。故对群体儿童体格发育检测不仅可以发现其发育的长期趋势,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群生活条件、健康保健、社会经济水平和卫生标准方面的变化。


标签:发育儿童身高体格体重指数指标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