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杰巴利采沃 编者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8 18:06:22 分类:网络 浏览:122


  编者按:

  乌克兰内战爆发至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乌克兰政府军和东部亲俄的民兵武装互有攻防。和世界其他地区局部冲突不同的是,双方都充分继承了苏联这个强国的军事遗产,还分别得到了俄罗斯和西方的支持。内战爆发前,乌克兰还是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军火出口国之一。这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战术、技术水平都比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局部战争更高。而最近才决出胜负的杰巴利采沃市争夺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苏/俄式陆军的对抗风格。

  背景

  杰巴利采沃位于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交界处,为M03高速公路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铁路的连接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2014年4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亲俄势力宣布独立,分别组建了“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之后又很快宣布合并成“新俄罗斯”。杰巴利采沃一度被“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武装人员占领,但乌政府军在2014年7月的攻势中将其夺回。2014年8月25日开始,亲俄武装一方有若干成建制的营级单位投入战场,战场局势随之扭转。

  在南北走向的整个东乌克兰战线上,南线亚速海沿岸的亲俄武装沿罗斯托夫-马里乌波尔公路进攻,占领新亚速斯克,逼近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中线东乌亲俄武装的数个机械化集群连续突击,在伊洛瓦伊斯克、共青城、萨乌尔-莫希拉等地形成多个包围圈,包围了乌正规军和“志愿者”营数千人的集团并将其大部歼灭,解除了乌军对顿涅茨克市的包围,重新攻入顿涅茨克国际机场。北线的亲俄武装解除了卢甘斯克市的围困随后向北推进。此时乌军占领的杰巴利采沃犹如台风眼。由于处在亲俄武装两个主攻方向之间,形成突出部,并奇迹般地幸存到了2014年9月5日各方在明斯克达成第一次停火协议的时刻。

  随着战线基本固定下来,杰巴利采沃成为了乌政府军嵌入“新俄罗斯”控制区的一颗钉子,不仅在地理上阻碍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的联系,而且和顿涅茨克国际机场一起成为了乌军在重镇顿涅茨克一带最后的支撑点。

  由于2014年末至2015年初的一系列外交努力失败,脆弱的停火摇摇欲坠。此时对东乌方面,夺取机场和杰巴利采沃能够拉平战线,解除乌军对顿涅茨克市区的威胁,并且能对基辅当局造成心理和意志上的打击,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得更有利的地位。此时在基辅执政的波罗申科内阁也逐渐稳定下来,欧美经援和部分“非致命性”装备援助到位。乌军在全国开展征兵,补充了战争前一阶段的人员损失,因此也绝不会轻易后退。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12月29日,顿巴斯战况再度激化。亲俄武装第一个目标是顿涅茨克国际机场,这时的机场内乌军立足点只剩下新航站楼部分楼层和地下工事,近百名被基辅方面称为“机械战警”的士兵坚守其中。亲俄武装多次进攻未果后,用整体爆破摧毁了乌军的藏身之地。1月16日,机场新航站楼易手,残存的乌军大部战死或被俘,只有二十余人突围。被俘人员中包括机场守军指挥官、上校旅长库兹明赫。乌军随后发起两次反击,但被击退。至22日,机场方向战线稳定下来。

  这样,战斗的焦点集中到了杰巴利采沃。

  乌克兰政府军在杰巴利采沃集结了较为强大的兵力,包括正规军第1坦克旅、第17独立坦克旅、第25机械化旅、第30摩步旅、第128山地旅,乌“国民卫队”下属的“志愿者”营、顿巴斯营、基辅罗斯营,流亡车臣人组成的杜达耶夫营,一部分内务部下属的武装警察、特警等。总计兵力约6000人。在“口袋”后方的阿尔焦姆斯克有第40摩步旅作为战役预备队。

  乌军经过苏联解体后的长期荒废和战争的消耗,人员、装备都缺编严重,每个“旅”番号只是原有建制下挑出堪用人员和技术装备组成的加强营级战斗群。重武器包括近百辆坦克以及数量不明的各类装甲车辆、轻重火炮。

  为攻克杰巴利采沃,亲俄武装方面空前动员,“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武装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势。“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总理”扎哈尔琴科亲自进行协调指挥。参战部队包括南部顿涅茨克方向的“堡垒”旅和“卡利米乌斯”旅组成的“戈尔洛夫卡”集群,北部卢甘斯克方向的“蝙蝠”旅,“幽灵”营及“顿河哥萨克”营等组成的“布扬科夫斯卡”集群。有外电报道称,俄军第8近卫摩步旅,第18近卫摩步旅,第136摩步旅,第25特种团,第232独立火箭炮旅各一部以轮换的形式投入了杰巴利采沃进攻作战中。各路兵力总计约1万余人。

  自2014战事爆发以来,主要由雇佣兵、志愿者、当地民兵、部分疑似俄罗斯正规军组成的亲俄武装缺乏攻坚能力和经验。2014年5月亲俄武装独自进攻顿涅茨克机场,被乌军炮兵和空中火力挫败,损失惨重。但2015年1月成功夺取机场增强了亲俄武装的信心。而乌军空军战机已经在2014年损失殆尽。8月后乌空军除了以直升机执行少数运输和辅助任务,已不再大规模出动。

  战斗

  1月16日,杰巴利采沃方向的战斗打响。当日亲俄武装以BM-21火箭炮对乌军阵地、检查站、后勤设施和部分战地指挥所发起炮击,每轮4~5发。

  其他战线上也发生了炮战。其中马里乌波尔等地炮击尤为激烈。17日,扎哈尔琴科发表声明称,民兵下一步将进攻马里乌波尔,打通同克里米亚半岛的陆上联系。但随后战事的发展证明,这些都是佯动,用来掩护亲俄武装向杰巴利采沃方向的运动。民兵的主攻方向仍然是这个如鲠在喉的突出部。

  1月22~23日,也就是顿涅茨克机场战斗平息之际,民兵终于在杰巴利采沃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第一批目标在杰巴利采沃西北方向,靠近乌军生命线M03公路的托洛斯科耶村和斯维特洛达尔斯克村。民兵的炮兵火力准备中,除了这场战争中的“主角”BM-21、D-30外,还动用了更重一级的火力,包括2A65牵引式152毫米加榴炮,甚至一个营的2S19式152毫米自行火炮。

  但乌军已有所准备,出动装甲兵进行反冲击将对手击退。同时在突出部内侧的切尔诺努金、红科杜布、尼基欣等地也发生了激烈交火。

  包围圈中的乌军有大量武器装备被缴获,其中包括一台美援反炮兵雷达。这似乎证明了美军提供只有部分功能的雷达实属深谋远虑。

  后续和总结

  杰市攻防中,亲俄武装第一次成功组织了攻坚战役,进攻中表现出了不错的耐心和协调性。其多兵种协同、包括炮兵的使用颇为专业,使人很难再以“民兵”形容这支武装力量。但战役最后阶段乌军弃城突围征兆已十分明显,到发起突围时已经准备了几十个小时。亲俄武装却未能组织起更有效的拦截,放跑了大量乌军人员,反映出其缺少制式化的夜视器材和夜间观瞄手段,战场情报和指挥控制能力上也存在缺陷。

  乌军战斗意志相对于2014年时有了很大提高。当时乌军一触即溃甚至大量倒戈。但这次在整个包围圈封闭、后路被切断的情况下仍能坚守十余天。特别是基层单位发挥了相当的主动性,在乌格列尔斯克、307.9高地等地敢于同亲俄武装反复争夺阵地。美军驻欧部队司令霍奇斯也认为乌军这次战役中的经验很有价值。因为“没有哪个现役美军体验过如此凶猛的俄罗斯式炮兵火力”。但乌军在整个战线上号称有近10万大军,却坐视亲俄武装集结兵力、完成战役准备。在杰巴利采沃最危急的时刻,没有在包围圈进行过像样的大规模解围作战。显然,当前的乌克兰军事力量仍然是一台勉强拼凑起来、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战争机器。

  双方的损失数字处于迷雾重重中,基辅方面承认有182人阵亡、112人被俘、81人失踪。但这个数字显然和战役前后乌军规模不相符。乌军基层官兵也表示,自己部队损失远高于政府的“大本营发表”。以俘虏数字为例,2015年重燃战火前,乌克兰官方称有近200名军人被亲俄武装扣押。但2015年头两个月的交战中又有大量乌克兰军人被俘。“明斯克Ⅱ”协议后双方开展了多轮俘虏交换,其中3月份的一次交换是以140名乌军交换52名亲俄武装。但至笔者写作时为止,仍有400余名乌军战俘被扣押。同一时期,乌军在其他战斗中并没有太多人员被俘,机场乌军兵力极为有限;马里乌波尔一带双方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因此,在2015年被俘的乌军士兵大部分显然来自杰巴利采沃地区。

  乌军还有大量士兵逃亡。据乌克兰政府内务部长阿瓦科夫称,2014年乌克兰方面就有近2万名武装力量成员逃亡。即使在2015年乌军的组织和士气有所提高,但有多少乌军士兵从杰巴利采沃口袋突围后直接脱掉军装跑回家,可能永远无法统计了。

  亲俄武装方面的损失则更不透明,抛去乌军公布的“歼敌战果”不提,亲俄武装在不到一个月的进攻中多次停顿休整,也说明打得绝不轻松。

  从战术层面上看,杰巴利采沃战役是顿巴斯战事中双方唯一一次动员上万兵力进行的会战,堪称欧洲自前南内战和车臣战争后最大规模的战役。双方投入兵力规模大、装备水平高、战斗技巧也不错。双方都继承了前苏联陆军的装备、组织和战术,特别是炮兵战术。战斗中的表现比近年来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战争和冲突都专业得多,多兵种协同作战颇具特色。对于喜欢研究苏/俄陆军战术的读者来说,此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武装乌克兰2014年战斗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