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31省人均收入出炉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3 21:37:51 分类:答疑 浏览:67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2022年31省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下面是整理的2023年31省平均工资出炉(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省平均工资出炉 篇一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2021年31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从平均工资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重庆共10个省份超过10万元。10个省份中,6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即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和粤苏浙三个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沿海发达地区外,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宁夏、重庆也位居前十。

  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均工资均超过19万元,在各省份中遥遥领先。京沪两地是我国总部经济最为突出的两个城市。此外,两地金融机构多,研发创新十分突-§ 出。总体上,京沪两地高薪岗位多,平均工资也高。

  相比之下,工资较低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部和东北地区,有10个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年薪低于9万元,分别是河南、黑龙江、山西、河北、吉林、江西、甘肃、湖南、辽宁和广西。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五。这其中,北京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达到了10万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大关的省份。北京之后,上海以9.6万元位居第二。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以7.3万元位居第三。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前五的省份,全部都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有8个省份2021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低于5万元,分别是黑龙江、山西、甘肃、吉林、河南、河北、广西和云南。

  除了省份之间的差异,各省域内各地的平均工资差异也较大,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省内中小城市。以吉林为例,分地区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长春市97134元、吉林市75638元、松原市75003元、延边州72968元、四平市67905元、辽源市67652元、白城市67484元、通化市64803元、白山市63897元。

  省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篇二

  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的57727元增加5157元,与2012年的28752元相比,增加34132元。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五。

  其中,仅有北京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10万元,为100011元,上海位居第二,为96011元,接下来是广东(73231元)、浙江(69228元)、江苏(68868元)。

  有8个省份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低于5万元,分别为黑龙江(42071元)、山西(45748元)、甘肃(47212元)、吉林(47886元)、河南(48117元)、河北(48185元)、广西(48494元)和云南(48940元)。

  除了省份之间的差异,各省域内各地的平均工资差异也较大,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省内中小城市。以吉林为例,分地区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长春市97134元、吉林市75638元、松原市75003元、延边州72968元、四平市67905元、辽源市67652元、白城市67484元、通化市64803元、白山市63897元。

  分行业看,城镇私营单位19个行业大类中,仅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10万元,为114618元。其次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95416元、77708元。

  全国31省社保新缴费基数 篇三

  另外,还为大家整理了全国各省社保新缴费基数,详情如下(市级的社保基数标准请以当地人社公布为准):

  01北京

  自2022年7月起,本市2022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上限确定为31884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5869元。

  京人社保发〔2022〕30号

  02天津

  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基数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4400元和22434元。

  03河北

  自2022年7月1日起,省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按照2021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以下简称“社平工资”)69465元核定个人缴费基数,低于社平工资的,以2021年社平工资为缴费基数,高于社平工资的,以实际工资为缴费基数。

  04山西

  2022年全省参加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月缴费基数的下限为3548元,上限为17742元。

  平均工资是什么概念? 篇四

  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由报告期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平均人数得出。工资统计主要统计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

  平均工资统计分为城镇地区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省份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出炉'完整版' 篇五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最新数据,2021年31省份平均工资发布了,显示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其中像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上万有10个,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重庆,这些地区有6个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以194651元稳居第一,上海以191844元排名第二;

  相比之下,工资较低的城市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像吉林、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排名最后五名,平均工资在83000元以下。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只有北京平均工资超10万,其余地区低于10万,但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排名前五,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之下,工资较低的城市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像河南、吉林、甘肃、山西、黑龙江排名后五名,平均工资地区5万元。

  全国平均工资最新如下:

  城镇非私营单位全国平均工资排名2021:

  第一名:北京194651元。第二名:上海191844元。第三名:西藏140355元。第四名:天津123528元。第五名:浙江122309元。第六名:广东118133元。第七名:江苏115133元。第八名:青海109346元。第九名:宁夏105266元。第十名:重庆101670元。

  城镇私营单位全国平均工资排名2021:

  第一名:北京100011元。第二名:上海96011元。第三名:广东73231元。第四名:浙江69228元。第五名:江苏68868元。第六名:西藏66311元。第七名:天津65272元。第八名:福建62433元。第九名:海南62284元。第十名:重庆59307元。

  近年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9458元,名义增长9.7%。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增加5157元,名义增长8.9%。

  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

  以内蒙古为例:

  2021年内蒙古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426元,与2020年的85310元相比,增加5116元,名义增长6.0%,增速比2020年加快0.1个百分点。

  2021年内蒙古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9.04万元(折合每月7525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5116元。分区域看:呼包鄂地区为9.75万元;沿黄7盟市为9.43万元;其他地区为8.3万元。

  2021年内蒙古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5.12万元(折合每月4272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3704元。分区域看:呼包鄂地区为5.49万元;沿黄7盟市为5.43万元;其他地区为4.8万元。

  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折合每月8903元。比内蒙古高了16411元。相对来说:内蒙古的工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低水平。

  2.在内蒙古,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比私营单位高了38706元。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每年的平均工资发布以后,很多人普遍反映拖后腿了。

  实际上,平均工资水平,并不能反映一个省份全体人员的工资水平。2021年内蒙古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7元,折合每月369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194元,折合每月2266元。

  相对来说,在内蒙古,年均工资达到45000元,超过就已经了全自治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了。

  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 篇六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年均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年均实际增长6.6%。

  2013年到2021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

  2021年,上海、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7万元,分别为78026.6元和75002.2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472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上海居民收入今年全年有望冲击8万元。

  整体而言,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处于持续缩小的趋势,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有赖于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分行业来看,19个行业大类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IT行业201506元,科研和技术服务业151776元,金融业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1.41倍,并且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平均工资和个人收入水平有啥关联? 篇七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水平,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因此,公布的平均工资并不等于实际的到手工资。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还介绍,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所在地区和经济效益不同以及个人所属的岗位不同,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实际上,工资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因此,要更加准确地了解工资差距及变动情况,不仅要看总体平均数据,还要结合更详细的分地区、分行业、分岗位工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不过,平均工资能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总体水平,对于了解地区或行业发展,制定或调整产业发展、民生等相关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数据显示,2021年,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增速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少专家认为,接触类服务业如餐饮业等近几年受到较大冲击,但这些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跟民生保障息息相关,应该继续细化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针对性纾困举措,促使其平稳发展。

  此外,平均工资也事关就业人员的福利和权益。平均工资可作为征缴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及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政府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制定税收起征点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平均工资之外,还可考虑发布工资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等数据,便于社会各类人员找到本群体人员工资水平所处的位置。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将不仅仅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态势,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等都是重要参考。

  2021年31省平均工资发布 篇八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9458元,名义增长9.7%。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增加5157元,名义增长8.9%。

  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整体上,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

  从平均工资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重庆共10个省份超过10万元。10个省份中,6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即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和粤苏浙三个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沿海发达地区外,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宁夏、重庆也位居前十。

  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均工资均超过19万元,在各省份中遥遥领先。

  分行业来看,19个行业大类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1776元,金融业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京沪两大直辖市也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为IT行业,除了游戏、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外,还包括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些国有大企业。这其中,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厂广受关注。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五。这其中,北京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达到了10万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大关的省份。

  除了省份之间的差异,各省域内各地的平均工资差异也较大,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省内中小城市。以吉林为例,分地区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长春市97134元、吉林市75638元、松原市75003元、延边州72968元、四平市67905元、辽源市67652元、白城市67484元、通化市64803元、白山市63897元。


标签:单位平均工资私营工资人员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