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位诗人 山有多高,望能多远。站得高才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9 23:03:20 分类:指南 浏览:60


  山有多高,望能多远。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相信大家都读过这么一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可是你知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位诗人吗?能够吟出这首诗的人相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位诗人 这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出自:《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翻译: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层。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 二年(1050年),王安石当时三十岁,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当时他已由鄞县县令改任舒州通判。此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上远瞩,不畏奸的勇气和决心。

  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上远瞩,不畏奸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绍兴市区,而峰上更有应天塔,登塔可俯瞰全城,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王安石最有格调的十首诗词: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面临生命威胁时,已经罢相的王安石,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自己多年的政敌。

  王安石这种不计个人恩怨的做法,充分体现出一个家、家和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书法家黄庭坚曾这样评价王安石:“余尝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

  正因为王安石理想远大、意志坚定、情操高尚,所以他的诗词也呈现出一种清气逼人、境界高远的格调。

  后世评价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用了四个字——“空中之音”。

  以下所选的十首诗词,最能体现王安石个人诗词风格,也是其最具格调的十首作品。

  (1)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简评:这首格调高远,意蕴悠长的,写的是“墙角”寂寞盛开的梅花,象征的却是一个不怕严寒、品格高贵的人。

  (2)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简评:这首诗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呈现出诗人远瞩、不畏艰险的人生理想,格调高,意志坚,气场大。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简评:这首思乡诗构建了一个“明月与我一同归故乡”的画面,呈现出一个“心如明月”般高洁的诗人形象,清新隽永,别具一格。

  (4)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简评:这首写新年新气象的诗,表达出王安石执法、除旧布新的乐观自信和坚定信念。借事抒情,格调清高。

  (5)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简评:水护绿田,山送青翠。有情有义有品格的山水,正是有情有义有品格的心灵的写照。全诗想象奇特,写景喻人,广受称誉。

  (6)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简评:这首大气的登临词,以壮丽山河为背景,思索历史盛衰变迁,立意高远,境界阔大,豪气逼人。

  (7)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评:这首格高志远的诗,以北陂的杏花自喻,表达王安石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的立场与人格操守。

  (8)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简评:这是王安石以家、史学家的独特眼光来评价项羽的失败,指出: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未必再肯为战争卖命。

  (9)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简评:这首诗意趣高洁、清灵雅丽,反映出王安石清雅高洁的个人品格和审美情趣。

  (10)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简评:这首王安石晚年山水词,借景抒情,呈现出是一种格调清扬的恬静美,也反映出他清高的人格情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例如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篇》:“故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意思是奸之人当道,使听闭塞,贤者便不得其任,甚至遭受诬陷与,就像天上的浮云遮住太阳,使光明不能普照。

  这里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这两句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层。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词赏析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上远瞩,不畏奸的勇气和决心。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标签: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