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流失青铜器组回家 9月10日,适逢新中国第35个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8 17:20:57 分类:解惑 浏览:140


  9月10日,适逢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流失日本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国。

  据悉,“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鼎、簋、盨、壶、甗、霝器类同现,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均有铭文,多达330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这组青铜器是我国湖北随州地区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经过锈蚀产物分析与锈蚀层性状的观察等,可判断其为近年来被盗掘出土。

  据拍卖方公开的资料显示,这个名为曾伯克父的青铜组器一组共8件,包括1鼎、1簋(guǐ)、1甗(yǎn,蒸食用具)、1霝(líng)、2盨(xǔ)、2壶,品类丰富,铸造精美,保存完整。

  每件器物上均铸有子孙颂扬先祖之德,以求子孙万代得以庇佑的铭文,对书法艺术及青铜学术研究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回国后,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家鉴定委员会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了系统的鉴定研究和科技检测,“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整体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整组青铜器鼎、簋、盨、壶、甗、霝器类同现,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均有铭文,多达330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青铜组器铸造工艺精致,通过X光照相技术可看出,所有青铜器都为范铸成型,鼎、甗耳部为直接铸造,簋、盨、壶等则先铸出器身,同时耳部铸造出铜榫,然后再安装器耳活块范,铸造器耳,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曾伯克父”器物群为目前考古发现所未见,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曾国宗法世系以及青铜器断代与铸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同时,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表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据悉,9月17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这是中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

  届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将在该展献上回归后的“首秀”。

  历史上的曾国

  曾国,是周王(成王或康王)分封给周文王幼子毛叔郑(又名冉季,周武王同母之幼弟)第三子南宫氏,又名南公之封地,受封建国于汉水随地。

  曾国在史书又称为随国,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至战国末期,共七百多年。

  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跨越700多年的曾侯墓葬群,分布在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荆门市等地区,可窥见历史上曾国(随国)所控制的区域。


标签:铸造青铜文物国家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