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德国企业 就在不久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8 14:23:37 分类:解惑 浏览:121


  就在不久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还带了一支由12家知名德企组成的商业代表团,其中包括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瓦克化学集团,汽车领域的宝马、大众,生命科学企业拜耳、默克等。

  有外媒形容,朔尔茨此行将“德国最大的品牌带到中国”。

  不少德企正在“加码”在中国的投资

  11月10日,8家德国行业龙头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联合发表了署名文章。表示坚信中国将保持基本增长动力,德国企业在华经营极大提高了德企自身竞争力,也对提升德国的经济实力至关重要。

  这,意味深长。

  德企用脚投票,一定会对区域与城市格局,产生微妙的影响。

  1

  德国中央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达10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相对于美、日等外资,德企在华的一举一动相对不那么吸引人眼球,却又极为重要。

  一来是因为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其工业4.0非常契合中国近年对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倚重。

  二来是德国“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很多,又切中了中国近年的转型需求。

  德企可谓是国内城市的香饽饽,相当多的明星城市为了抢德企,可谓操碎了心。

  2017年11月14日,有外媒梳理了德企在华扎堆的4座城市——深圳、杭州、沈阳和一座国内三线县城。

  深圳和杭州的牌面自不用说,沈阳好歹是昔日贵族,至于国内某三线县城,容智谷君先卖个关子。

  国内有城市表示不服,就在次年,也就是2018年4月23日,济南市政府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牵头举办了中国济南(德国)投资合作交流会。

  按照济南媒体当时的表述,包括西门子、费斯托、博世等80多家德国知名企业在济南投资兴业,涉及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德资企业在济南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对济南的实体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有意思的是,按历史渊源,德企与青岛的关系更不一般。德国汉莎航空极少直航国内二线城市,青岛位列其中,而济南与德国并无直航。

  2021年7月,德国驻华大使率50余名德国企业及商会代表到访疫情后的武汉,参加“2021德企中国行——走进武汉”活动。

  交流会现场,伟巴斯特武汉研发中心、兰姆汽车零部件扩产、欧颂德婴童用品(湖北)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合建安全座椅研发中心等5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不过,德企这只“凤凰”对“梧桐树”的要求比较特别,它并不热衷于运动式招商引资,甚至不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作为首要考量。

  你一定想不到,一座县级市成了最大赢家。

  2

  “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比在中国高。”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如此评价太仓与德国的亲密度。

  太仓,苏州下辖的地级市。面积6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就在这弹丸之地,聚集了近400家德国企业,占到在中国德企的10%。

  相对于宝马在沈阳、大众在上海这样的大手笔,太仓的德企基本没啥大名气。但别忘了,德国企业分布结构,本身就是以“专精特新”小巨人闻名的。

  而入驻太仓的德企,就有超过50家全球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它们包括:

  弹簧“隐形冠军”克恩-里伯斯,全球的汽车和心脏起搏器中,都少不了它生产的弹簧,其汽车安全带弹簧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轴承巨头舍佛勒集团,汽车、高铁、风力发电、新空客飞机的建造,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菲尼克斯,电气连接件全球市场的隐形冠军,如果把汽车生产线比作身体,菲尼克斯的产品,就是控制身体行为的血脉神经;

  莫迪维克,世界领先的热成型包装机制造公司,全世界售出的拉伸膜设备,60%来自莫迪维克……

  这些德企的年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带动辐射太仓当地300多家民营企业。

  太仓这个县级市,也因此跻身中国百强县的第7位。

  太仓最直观的优势就是区位——离上海近。

  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第一家德企就来了。当时,德国大众已落子上海,作为供应商的克恩-里伯斯公司正在上海周边寻找投资设厂的商机,任务落在了公司董事长斯坦姆博士身上。

  考察行程本来没有太仓,但返程途经太仓时,斯坦姆博士一下子被小城吸引,据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新源此前记述,斯坦姆“看到当地浏河塘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在斯坦姆博士带动下,越来越多德企开始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城。

  但细细想来,临近上海的地方不止太仓,太仓必有其它不凡之处。

  太仓吸引德企真正的原因是—— “双元制”教育模式起到重要作用。

  “双元制”就是企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其中,学校负责理论知识、公共课等课程的教学,企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技术。

  “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

  克恩-里伯斯的创始人就是双元制学徒出身,这也是让斯坦姆博士来太仓设厂之初,就在太仓引入了双元制教育。

  太仓顺势而为,建立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出台全国县域层面首个产教融合政策,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企业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与学校联合施教。

  太仓构建了完整的“双元制”本土化育人体系。太仓中专与学院错位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合作办学打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渠道。“中德双元制本科教育项目”培养制造业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填补国内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空白。

  截至目前,太仓已累计培养了超过1万名制造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2025年末,太仓还将再新建“双元制”培训中心5个。

  太仓模式的成功,也引来了相当多的城市前来学习取经,其中不乏成都、佛山这样的经济大市。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苏州、厦门、无锡、辽宁、济南、成都均已引进“双元制”教育平台,从人才储备上吸引更多德企目光。

  3

  除了太仓,德企在中国投资确实在“加码”,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投向湛江的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落地即成为当地化工产业的“链主”企业。

  从规模上看,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00亿欧元,也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项目。根据巴斯夫规划,基地将形成整合的价值链,产品涉及行业包括汽车、建筑、高铁、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家庭和个人护理、航空航天和制药等方面。

  巴斯夫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产品价值,还能延伸产业链,推动湛江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沈阳增资的宝马,则被外界视为大手笔加码新能源行业“竞争”。

  有外媒指出,在燃油车时代,宝马总体销售中有40%来自中国,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不断成长,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等车企风头不断盖过宝马。因此,宝马准备加码中国投资,重新赢得中国市场。

  早前宝马计划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将该生产线转移至中国。转移目的地为MINI电动车中国生产线所在的苏州张家港市。

  中国城市的汽车制造基础无疑是德国车企增资的关键,而宝马、奥迪增资的沈阳、长春,均为中国老牌“车都”。

  不久前的第五届进博会上,拜耳作物科学与杭州钱塘区政府现场投资签约,宣布将在钱塘区临江高科园投资建设新的拜耳作物科学杭州供应中心,投资额超3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实现新供应中心投产。

  专注于特种玻璃领域的德国肖特集团,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越来越被社会所熟知,其制造的药用玻管被广泛用于疫苗初包装等领域。

  2018年,肖特玻管在浙江丽水缙云设厂。目前肖特缙云工厂已经有2个窑炉,年产能达2万吨,相当于可以生产40亿支疫苗瓶。目前,缙云工厂的二期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同样在疫情期间坚持推动在华投资的还有威乐集团,该公司是一家以水泵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公司。

  威乐决定在常州投资新建工厂及亚太区物流中心。目前建设顺利,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投产。

  4

  从德企投资目的地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仍受到德国企业青睐。

  巴斯夫在中国共有31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主要生产基地中,2个位于上海、2个位于南京,剩下的两个分别是重庆基地和正在建设中的湛江一体化基地。

  同样,大众汽车集团的投资也主要位于沿海地区。

  众在中国共有12个生产基地,其中一汽-大众的5个基地分别位于长春、天津、青岛、成都和佛山,上汽大众的生产基地位于南京、仪征、宁波、长沙、乌鲁木齐和上海,江淮大众则在合肥有一个生产基地。

  某种程度,其实也为东西部分工再次点名了方向。东部借着早年制造业的基础和积淀,可以吸引到国外高端制造业的落子。然后通过科技创新,往产业链高端爬升。

  西部更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从而让更多、更全的产业链,留在国内。

  两者缺一不可。


标签:德国中国企业投资汽车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