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双性恋英文 很多人对同性恋的认识,可能是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8 13:23:32 分类:科学 浏览:85


  很多人对同性恋的认识,可能是通过电视、微博或其他媒体。但是对那些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同性恋,一般人常常缺少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举个例子,一位同事跟我讲,有一次她出差,跟另外一个年轻漂亮的同事一起住。等到出差结束,她突然听说这个人是同性恋,然后就觉得后怕。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人家没碰她,也没摸她。但是,你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对同性恋是不了解的,同性恋的形象是被妖魔化的。

  同性恋的分类

  LGBT是什么?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几个英文词的字首,L就是Lesbian,女同性恋的意思,G是Gay,就是男同性恋,B是Bisexual,就是双性恋,T就是Transgender,就是跨性别,所以简称是LGBT。

  LGBT这个群体是在性倾向上的少数派,他们在人群中占多大的比例呢?根据1948年的金西调查,男同性恋占4%,女同性恋占3%。而在一个英国的全国抽样调查中,同性恋占人口4%,双性恋占4%,异性恋占91%,还有1%叫做未分化。

  未分化就是个体还不太确定自己的性倾向到底是什么。所以在LGBT后面,有人会加上一个Q,这Q是Queer的首字母,它的意思就是那些性倾向或者性别身份不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把自己归到哪里。

  人类对同性恋态度转变的三阶段

  对于同性恋,人类社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应当说是有三个阶段。最早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认为这是犯罪,其实至今西方很多反对同性恋的人,都是根据宗教教义认为它是犯罪。

  在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后,同性恋有一个非罪化的过程。人们意识到它不是宗教定义上的罪人,同性恋的性行为也不是罪行,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非病理化的过程。在19世纪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同性恋不是一个罪行,但它是病,它是一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这就是病理化。

  在性革命,同性恋解放运动的时候,上世纪的70年代经历了一个非病理化的过程。比如,美国在1973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里去掉了,而过去会把它诊断为一种心理病、精神病。中国也在2001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里去掉了。

  第三个就是非道德化,有的人觉得同性恋虽然不是罪,也不是病,但是道德问题。

  后来在整个性革命和同性恋解放运动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非道德化的过程。认为同性恋只是少数人的性倾向。它原因不明,成因可能有先天因素,也可能有后天因素,但是跟道德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左撇子一样,左撇子跟道德有关系吗?

  古代中国同性恋的处境

  我国古代主流的性文化对同性恋是无所谓的态度。历史上有很多相关记录,像余桃、断袖,以及古代帝王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且,同性恋在古代民间也大量存在。

  汉哀帝有一个男宠,叫董贤。有一天他们午睡的时候,汉哀帝醒了,他要起床,可是扭头一看,董贤还在睡着,而且压住了他的衣服。他要起床又怕把董贤惊醒,于是拿剑把袖子割断,这样汉哀帝就不影响董贤睡觉了。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关于余桃。古代有一位男孩叫弥子瑕,生得非常漂亮,是卫灵公的男宠。有一次,弥子瑕得到一个特别好的桃子,特别甜。他吃了一半,想起卫灵公,就把这个桃子的另一半留下来,献给了卫灵公。

  当时卫灵公非常高兴,因为弥子瑕连吃一个桃子都会想到他,要把特别美味的东西来献给他。可是后来,弥子瑕岁数大了,美貌不在,就失宠了。失宠后,卫灵公把他轰走了,还很气愤地说,你看这个弥子瑕自己吃剩的桃子给我。后来有人把同性恋叫做余桃,就是来自这个故事。

  还有人把同性恋叫做龙阳之好,为什么?这个故事关于魏王和龙阳君,龙阳君是魏王的男宠。

  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之后突然哭起来了,魏王很惊讶。龙阳君告诉他:“我一开始钓鱼特别高兴,可是后来鱼钓的越来越大,就把前面的小鱼扔了。从这,我想到了自己。四海之内美人这么多,你将来如果宠爱了其他美人,不就要抛弃我了吗?所以我哭了。”

  魏王听了以后,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这展示了他对龙阳君的宠爱,所以后来就留下了对同性恋叫做“龙阳之好”的说法。

  所以,在我国古人的性观念里,性欲是一团不可分割的冲动,是内心的一种欲望。就像一个瓶子里灌满了水,水一旦满了以后它就要流下来,就是所谓宣泄。而这种宣泄,无关道德和疾病。


标签:同性恋就是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