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赤瓜礁海战 “不准主动攻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7 12:05:18 分类:方法 浏览:62


老周

摘要:30年前的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在南海赤瓜礁海战中赢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直到今天,说起这场海战依然令人豪气万丈。

这场海战的胜利离不开指挥员陈伟文当时顶住压力的临机决断,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指挥员,海战归来不但没有嘉奖,反而被审查,还险些受处分。

图1:赤瓜礁海战的指挥员陈伟文

根据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球海平面联合观测计划》,中国从1988年1月开始在南沙永暑礁修建海洋观测站。

当中国开始在永暑礁建立观测站后,越南便不顾当初同意《全球海平面联合观测计划》的立场,派出舰艇企图阻挠中国建站。

从2月开始,中越双方就在永暑礁附近海域对峙了近一个月。

鉴于这样的情况,2月22日和3月5日,中国海军又相继派出502舰艇编队(由502号和503号护卫舰组成)和531舰艇编队(由531号和556号护卫舰组成)赶往永暑礁支援。

502编队是由南海舰队榆林基地的2艘护卫舰组成,编队指挥是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参谋长陈伟文。

陈伟文,1937年出生,广东台山人,1956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随后响应国家知识分子加入海军的号召,转入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投笔从戎加入了海军。

他不仅是海军正牌的科班出身,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曾有过四次海战的实战经验,其中两次是对台湾国民党的武装特务船,另外一次是1974年与南越的西沙海战,最后一次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海战——中建岛海战,并荣立二等功。

正是因为他有过两次与越南海军作战的实际经验,他充分意识到此行很有可能会发生战斗,所以对所率领的2艘护卫舰都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不但制定了作战预案,而且弹油水齐备,因此502南允号在三艘参战舰艇中(503开源号在安达礁海域未参战)打满全场,表现最为出色,荣立集体二等功。

502编队日夜兼程赶到南沙海域,与先前抵达的南海舰队湛江基地的162编队(由162号驱逐舰和553号、556号护卫舰组成)和东海舰队的510编队(由510号、531号护卫舰组成)会合。

三支编队会合后,由陈伟文统一指挥。

随后各舰按计划展开,162编队和510舰编队负责从永暑礁到华阳礁海域巡逻,保卫永暑礁施工的安全。

502编队则在南薰礁附近海域巡逻,并视情况执行考察各礁和占领四到六个岛礁的任务。

图2:陈伟文(右)和502舰舰长徐长银(左)

3月12日,越南派遣登陆舰505号、武装运输船604号和605号等3艘舰艇运送117名武装人员前往赤瓜礁。

赤瓜礁位于南沙群岛北部的九章群礁西南,因盛产赤瓜参而得名,是南沙群岛中比较大的礁盘。

3月13日6陈伟文率502号、531号和556号3艘护卫舰赶到永暑礁海域。

中国海军参战的3艘护卫舰中,502舰南充号,属65型(北约称江南级)火炮护卫舰,1968年下水,1969年正式服役,排水量1200吨,主要武备是3门单管100毫米炮,4座双联37毫米炮,2挺双联14.5毫米机枪。

1995年3月退役,退役后被送到青岛海军博览馆供游客参观,2012年8月被拆解。

531舰鹰潭号,属053K型(北约称江东级)防空护卫舰,1971年下水,1975年正式服役,排水量1700吨,主要武备2座双联装HQ-61舰对空导弹发射架,2座双联100毫米炮,4座双联37毫米炮。

1994年退役,现在青岛海军博物馆供人参观。

,属053H1型(北约称江湖II级)导弹护卫舰,1987年下水,同年正式服役,排水量1600吨,主要武备2座双联装SY-1A舰对舰导弹,2座双联100毫米炮,4座双联37毫米炮。

1989年12月转让给孟加拉国海军,更名为“奥斯曼”号(Osman)。

3艘护卫舰中502舰是舰龄最老的,也是唯一隶属陈伟文任参谋长的榆林基地,战备程度最高,从陈伟文下令还击到开火,仅用了十几秒钟,反应极为迅速,而且火炮命中率很高,还是3艘参战舰中唯一打满全场的,参加了对越军全部3艘舰船的战斗。

3月14日中越双方都派出人员登上赤瓜礁,双方从对峙到扭打,8时47分越军首先开枪,中方人员也随即开火反击,同时按照预定方案迅速后退,和越军拉开距离以利己方舰艇进行火力支援。

502舰听到了枪声,并清楚地看到水面上被子弹激起的一片片水柱。

几乎同时越军604号船的高射机枪也开始向502舰扫射,8时47分10秒,陈伟文果断下令:“开火!坚决打沉它!”8时47分30秒,502舰上的机枪首先开火,紧接着,100毫米前主炮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就炸飞了604号船上的机枪。

随后,502舰上的37毫米炮、100毫米炮全数开火,集火射击9分钟后,604号船指挥台被毁,船体倾斜严重,开始起火下沉。

这时在琼礁附近的556舰向陈伟文报告,“605号船派出舢板登礁了!”,陈伟文立即命令556舰,“将占领琼礁的605号打沉!”,当时556舰还搞不清楚状况,请示到“605号还没有开火,是打大的还是打小的?”陈伟文赶紧说明“他们是编队来的,打大的!”556舰这才开火,605号不过是艘武装运输船,哪里是护卫舰的对手,很快就被重创,于当晚沉没。

此时,在鬼喊礁海域的越军505号见已经开打,也开始向502舰射击,陈伟文立即命令531舰还击,不料531舰由于火炮射击引起舰体震动,加之机械设备老化磨损,导致全舰故障频发,主炮火控雷达故障一直未能修复,结果只发射了54发炮弹就无法射击。

陈伟文见对604号和605号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便率领502舰和556舰掉头赶来助战,3艘护卫舰拉开与越军505号的距离,在它的主炮射程之外连连开火,很快便将其击伤,505号见势不妙,高速冲向鬼喊礁抢滩搁浅。

由于这艘坦克登陆舰是越南海军数得着的大舰,所以后来越南海军派出拖船将其拖回,结果在拖航过程中还是因伤重沉没。

图3:赤瓜礁海战中正遭到中国海军军舰猛烈炮击的越军武装船

此战从赤瓜礁上响枪到击沉、重创越军3艘舰船,整个过程仅仅历时48分钟,越军伤亡约200人。

而中国海军仅有24人轻伤。

绝对是堪称速战速决的海战经典,每每提及这场海战,总让人有酣畅淋漓豪情满胸的感慨。

赤瓜礁一战后,南沙海域的越军舰船无不闻风而逃,永暑礁观测站建站工程再也没有受到干扰,于1988年8月顺利竣工。

中国海军也乘胜相继收复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连同此前占领的永暑礁和赤瓜礁,共6个岛礁,填补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实际控制的空白。

而赤瓜礁之后也成为中国在南沙的重要支撑点,并于2014年11月基本完成填海工程,使岛礁面积扩大到11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中国在南沙的前沿部署条件。

由此可见,这场海战对于现在中国维护南海权益,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图4:今天的永暑礁

1988年314日的赤瓜礁海战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离大陆的海区进行的一场海战。

战前上级规定的“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强行将其赶走”的“五不一赶”原则,显然这对于临战指挥来说是一道“紧箍咒”,陈伟文的临机决断完全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海战爆发前他还数次发电报汇报情况,请求还击,都没有接到任何答复。

战斗一打响,他在额米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敢于拍板决断,指挥得当,是最终赢得海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等到上级回电“不要主动拔越国旗,不主动动武。

如越火炮未向我开火,对我构成直接威胁,我不得开火”时,海战已经开始,而且胜局基本确定。

在海战进行过程中的48分钟里,502舰先后接到26封指示电报,其中大部分都是规定不准这个,不准那个。

例如“不准主动惹事”,“不准主动攻击”,“不扩大事态,尽量避免与越军舰艇接触”……越军打了第一枪,我们尽管是后发制人,但却掌握住了战场的主动,陈伟文的火候拿捏可谓精妙。

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在实战情况下,却是何等困难和艰巨。

幸运的是,陈伟文最终顶住了巨大压力,以及参战官兵们的英勇表现,在1988年3月14日那天,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全胜,彻底震撼了越军,从而保证了永暑礁工程建设,并乘势在南海控制了6个岛礁,为中国在南海赢得了难能可贵的战略立足点。

但是还应该看到,1988年3月,借助永暑礁工程建设,中国在南海集中了大量海军舰艇和资源,形成战略上的优势,无论是在法理上,在时机上,还是在力量对比上都占了优势,一举全面收复南沙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拘泥于永暑礁建站和控制四到六个岛礁作为拱卫的预案,小胜即止,见好就收,实在有些令人扼腕遗憾。

当然1988年中越陆地边界上“两山轮战”正酣,势必会对海洋方向的战略决策有所影响,出于各方面考虑采取陆攻海守战略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看来,当时即使不能一举全面收复南沙,就是再多占几个岛礁,对今天的南海局势而言,也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不能假设,如今中国在南海的布局,可以说完全都是在1988年赤瓜礁海战的战果基础上开创的,就仅仅从这一点来说,陈伟文和他的战友们的功绩就足以彪炳史册。

这场海战的指挥员陈伟文,无论是战前的准备动员,还是战时的临场指挥,都是可圈可点,无疑是海战的最大功臣,但是他后来的境遇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首先是531舰和56舰先返航,因为这2艘舰不是隶属陈伟文所在的榆林基地,返航后先调查陈伟文的指挥是否有问题,这样不会有袒护陈伟文的可能。

其次,502舰和503舰返回榆林基地时,没有欢迎人群,也没有标语,锣鼓和鲜花。

陈伟文被单独叫到会议室汇报情况,听取汇报的有海军总部作战部和情报部干部,也有南海舰队司令部的干部,完全就是接受审查。

其他人员一律不得下舰,接受上级机关的调查。

曾任新华社海军分社副社长的陆其明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大海将星》,就披露了三一四海战之后的一些内情:当502编队凯旋归来,迎接陈伟文的并不是鲜花和欢呼,而是审查。

舰艇一靠上码头,陈伟文就被叫到会议室,要他汇报海战经过,同时背着陈伟文找参战官兵谈话,到参战各舰查阅航海日记,到基地机要处调阅电文。

因为出发前上级给他传达的领导指示是的“五不一赶”原则,陈伟文当时就表示这样的指导原则会束缚住手脚,具体执行起来很难把握分寸,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何掌握?甚至在海战开始前不久还接到过上级的“不准主动动武”电报指示,可以说他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果断决策,拍板还击的。

所以海战后担心会引起外交纠纷,对陈伟文的指挥进行了审查,甚至险些受到处分。

当然这从更高层的考虑来看也无可指责,但却令人心寒。

好在国外媒体很快就对这次海战进行了报道,明确指出是由越南挑起的,并高度评价了陈伟文在海战中的指挥。

这才让陈伟文在海战结束半个月后获得了由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的通令嘉奖。

半年后,解放军开始第二次实行军衔制,按照陈伟文当时的职务应该是评海军大校,正是为了嘉奖他在海战中的出色表现,被破格授予海军少将。

随后进入南京海军指挥学院进修,1990年7月毕业后却被平级调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担任副院长兼训练部长,对于一位文武兼备,又有丰富海战指挥经验的将领来说,这样的职务实在有些屈才。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1995年只有58岁的陈伟文便退休了。

图5:1988年陈伟文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时至今日,了解内情的人,提到这位对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中建立不朽功绩的常胜将军都会唏嘘不已。

而在三十年之后,再回看当年海战对于今天维护南海权益的影响,可以说功在千秋的评价都是毫不为过的。


标签:海军中国


最新推荐

关灯